大家好哇,麥子又來分享護膚小知識了~
護膚品這個東西,買前最重要的是選對,而買後,花了多少錢都不重要,尤為重要的是,「這護膚品它吸收了嗎?」,今天咱們就簡單聊聊。
化妝水/精華上臉幹的很快,是吸收了?
不一定,只能說「吸收感」很好
很多液體護膚品,如水、精華等,上臉會感覺瞬間吸收,仿佛一下子就被皮膚吸進去了,幹皮甚至會覺得得再塗一層;
即便是乳液、面霜等固態護膚品,有些上臉後也會很快變幹,完全沒有浮油感(不是乾澀哈)。
但這些都不代表護膚品完全吸收了,因為
【吸收感≠吸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用護膚品極其注重膚感,以上描述的感覺只能證明2件事:
① 你用的護膚品很清爽;
② 你用的護膚品中可能有揮發性成分,如酒精、揮發性矽油,所以不一定完全是吸收,還可能是蒸發…
同理,有些油性的護膚品上臉會感覺有很薄的一層浮油,甚至油到反光,也不一定就是不吸收,比如嬌韻詩雙萃精華、資生堂百優面霜。
所以,單純靠感覺感受護膚品上臉變幹的速度,只能判斷該護膚品吸收感好不好,而不能判斷是否吸收。
上臉有刺痛感,是在吸收嗎?
不一定,也可能是刺激反應
不少護膚品上臉都會有刺痛感,並以此為賣點:有刺痛感代表你的皮膚極度缺水,這是皮膚在喝水、在吸收。
缺水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不是在吸收就不一定了。一般有刺痛感分為3種情況:
① 你的皮膚已不是單純缺水,而是皮膚屏障受損。皮膚敏感的妹子應該能懂,此時用啥啥不對,換啥啥白費,刺痛再正常不過。
所以,如果你用某個護膚品感覺刺痛時,首先判斷一下,自己的皮膚近期是否比較敏感,如果是,聽我的,別瞎折騰,精簡護膚步驟,用敏感肌專用、修護類護膚品。
② 知道自己用的護膚品核心成分是啥,看看是否濃度過高。比如煙醯胺類、VC類、酸類、A醇類,這些成分的濃度都很有說法,太低沒效果,太多會刺激。
如果以前沒用過,需要先建立耐受,從濃度低的用起,適應後再換濃度高的。
③ 要麼是這瓶護膚品裡有刺激性成分,要麼是你個人對這瓶護膚品裡的某種成分過敏。
畢竟不是每瓶護膚品都是良心好物,配方中有一兩種刺激性成分也有可能,用後有刺激感或者灼熱感就解釋得通了~
而且,俗話說得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沒有一瓶護膚品是適合全人類的,不排除你個人對某類物質過敏的可能。
總之,之所以刺痛,有一種可能叫,過敏了…
叨逼叨一大堆,如果你用了某種護膚品感覺刺痛,首先分析是不是以上3種情況,即使都不是,也要觀察幾天,哪怕這就是某個產品的特性,你也要知道自己能不能接受這種感覺,實在不喜歡就換掉,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搓泥是不是沒吸收,白塗了?
不能這麼說
搓泥是個因人而異的現象,很惱人,除了影響後續步驟,還有功效隱患:是不是白塗了啥也沒吸收?
雖然有這個可能,但大多數情況不會。
很多產品搓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配方中含多種大分子成分和增稠劑,這些成分本身也不會被完全吸收,而且不是功效成分。
影響搓泥的因素還有很多,前後兩種護膚品相互起反應,比如當一種護膚品中的卡波姆,遇到另一種護膚品中的陽離子表活,而此時的皮膚pH>4,就會搓泥。
包括很多防曬霜、面霜中會使用成膜劑,如果還未完全成膜就進行下一步驟,也可能搓泥。
總之,這些搓泥原因都不直接影響功效成分的吸收。如果你發現某款產品比較愛搓泥,有兩個小tips供參考:
① 留心前後搭配的其他護膚品,暫停某一步,試幾次,看是不是某2種起反應;
② 塗抹時儘量減少揉、搓,輕拍可適當緩解,然後塗完這層,稍微緩一小會兒再進行下一步,十秒八秒也好。
關於吸收,還有很多知識點,今天就先分享這些大家真正能用到的吧,還有啥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