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搓泥」,不是你的錯
我們仙女才不會有問題不知道姐妹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本來正常的護膚步驟
上完水乳再塗面霜
或者用完防曬再塗粉底
就搓泥了,搓泥了,搓泥了……
比如前段時間,糖葫蘆寶寶興衝衝拆開我新買的悅木之源套盒,當用完精華再塗面霜的時候,就開始搓泥了,一綹一綹的,可爽了,我對著鏡子搓了十幾分鐘,然後上班就遲到了……
護膚品「搓泥」,不是你的錯
對於護膚品搓泥這個問題,很多仙女應該都遇到過。一般的護膚老師和美妝博主會告訴你,護膚品搓泥無非是兩種情況:
1、你的臉沒洗乾淨,搓下來的都是老棄角質;
2、你的塗抹手法不對,皮膚吸收不掉這些營養成分。
但是,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跟你說這話的人,既沒有學好護膚知識,也沒學好化學。
首先,我們先來補補化學課。
仙女們一般遇到能搓泥的護膚品,是不是都挺濃稠的,感覺滿滿的精華都包裹在裡面?
畢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濃稠的化妝水、精華液總是代表著「用料足」、「營養成分多」,恨不得全糊在臉上讓它們都吸收了。
「搓泥」多半是個化學題
但是! 濃稠的不等於用料足,化妝品中濃稠的質地並不是因為它們有營養,而是因為它們有增稠劑。
這就像我們喝的酸奶一樣,大部分你覺得很濃稠的酸奶,仔細觀察配方表,裡面都有明膠、瓊脂或羧甲基纖維素鈉這種增稠劑,其實就是為了讓你心理上感覺滿足。
悅木之源榆綠木青春緊彈塑顏霜的部分成分/圖源:美麗修行
再說說我們平時用的面膜,有些精華液特別濃稠的,揭下來面膜紙後,當你想要把臉上的精華給按摩吸收後,是不是也會搓下來一縷一縷白色的絮狀物?
這種白色絮狀物,其實就一種增稠劑,一般都是「卡波姆」或「黃原膠」,它們不是精華也不是營養。
但幾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品牌,各種品類的化妝水、面膜、面霜、乳液、精華……成分表裡你都能找到卡波姆的影子。
在一般的護膚品中,配方中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成分都是水,為了增強使用感,配方師會在護膚品中加入一些增稠劑。
不過姐妹們也不用害怕,卡波姆這個東西,正常比例正常使用,穩定無害,老老實實停在你的臉上,直到被洗面奶洗掉。
但是!此處劃重點,姐妹們記住這個知識點,真的不是你的問題。
1、當增稠劑遇到大顆粒著色劑,鐵定搓泥。
2、當增稠劑在PH值大於4的環境中遇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會直接在你的肌膚表面絮化,手一搓就是泥……
我們常見的大顆粒著色劑,基本上是用來調節膚感。比如矽石、尼龍-6、尼龍-12;防曬劑二氧化鈦、氧化鋅;物理遮蓋劑雲母;以及其他的粉質成分氫氧化鋁、燕麥粉等。(你的防曬為啥老能搓泥,這下好理解了吧?)
關於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這個詞,估計很多仙女也是一臉懵逼,沒關係,今天都是化學題,小茜老師負責給大家科普到底。
我們說卡波姆是一種增稠劑,那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其實就是一種柔順劑。這兩種東西各自使用的時候都還好,但是,就會開始發生絮凝沉澱。
而我們的面部PH值大約是6.5,當我們把這倆死對頭搓在一起,很容易就變成了一坨一坨,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搓泥」。
說幾個很能搓泥的成分,二氧化鈦、矽石、苯乙烯/丙烯酸(酯)類共聚物,聚C10-30烷醇丙烯酸酯……
「搓泥」神器不搓泥
誒?聽到這裡,仙女們有沒有想起什麼神奇的搓泥存在?對!網上很火的搓泥神器和去角質凝膠就是這樣的!
皮膚上隨便一搓,就開始啪嗒啪嗒掉泥,感覺自己積蓄了多少年的陳年老汙垢都給搓掉了,那個酸爽啊~~
但是,這些絮凝的膠並不能有效去除老廢角質,頂多是把表皮的灰塵和油垢粘下來,一般的表面髒東西用洗面奶就能洗掉,想搓灰,搓澡巾了解下~
「搓泥」護膚品不要扔
那,我們那些「搓泥」的護膚品還能用嗎?
當然能,畢竟錢買的,扔掉多可惜呀。正常的膠體絮凝對皮膚並不會有傷害,如果覺得這種搓泥難受,換掉一個單品就行了。
畢竟不管面霜、乳液還是精華都幾百幾百的,反正我是捨不得。姐妹們可以把便宜的那個換掉,貴的先用了,護膚品浪費了那得多心疼啊。
好啦,護膚品搓泥的問題就這麼解決啦,如果你不是十天半個月不洗臉,那多半是護膚品的問題。
我們仙女才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