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文廟遠景
騰衝文廟,亦稱學宮、黌學,位於騰衝城中心文星樓東南側,依地形坐西南向東北,佔地面積24137平方米,是按照傳統文廟規制建設的大型建築群。
文廟始建於明成化16年(1480),於成化二十一年建成,原建於城內西北隅,明嘉靖3年(1524)遷至騰衝軍民指揮使舊署,清康熙44年(1705),騰越知州唐翰弼、學正段銓璋移建於今址。此後歷朝皆有修葺擴建,最終將其擴建成範圍大、規格高的地方文教設施。
文廟總平面圖、屋頂平面圖
(引自楊大禹《儒教聖殿 雲南文廟建築研究》)
文廟依山東孔廟規制設置,縱深260米的中軸線上現存建築從北至南有泮池、泮橋、名宦祠、鄉賢祠、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啟聖宮,另附有大門、明倫堂和訓導廨。
泮池與泮橋
泮池以火山石砌築,半圓形;泮橋建於泮池正中,以火山石砌築為三孔石拱橋,兩側設石護欄。
名宦祠
鄉賢祠
大成門為單簷硬山頂穿鬥式結構;大成門前左右兩廂為名宦祠、鄉賢祠,均為單簷硬山頂抬梁式結構;大成門前原有欞星門,未恢復,現以照壁式門洞充當。
東廡廊
西廡廊
大成殿兩側的東西廡廊為單簷硬山頂抬梁式結構,布列孔門弟子及歷代諸儒學牌位。訓導廨和明倫堂位於西廡後牆西側,自成一個院落,均為單簷硬山頂抬梁式結構,前、後設廊大門為照壁式(二疊),拱券式門洞。
大成殿
「中和位育」匾
大成殿前簷廊「禮」字壁書
主建築大成殿舉架高大,為重簷歇山頂抬梁式結構,面闊5間、20.3米,進深3間、12.65米,簷下懸清宣統正書「中和位育」匾,為騰衝迄今發現的唯一有清宣統年號的匾額。
啟聖宮
啟聖宮為閣樓式建築,重簷硬山頂穿鬥式結構。在雲南地方文廟建築中,騰衝文廟的大成殿和啟聖宮是唯一一座不設鬥拱的重簷殿堂建築,十分少見。
文廟,又稱孔子廟或孔廟,是專門祀奉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廟堂。自西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孔孟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至唐代開元間,唐玄宗下詔「各州縣皆立孔廟」,並封孔子為「文宣王」。之後,孔子廟遍布全國,又稱之為「文宣王廟」或簡稱「文廟」。自唐代開始至清代,又規定把學校與孔廟建在一起,文廟遂成為「廟學合一」場所。文廟中的「明倫堂」即為學校的講堂,「學正署(廨)、訓導署(廨)」則是負責管理、教授學生的學官衙門。
騰衝文廟是怒江以西唯一的文廟,雖經兵燹(xiǎn),但主建築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是保山境內整體保存較完好的學宮,是研究和了解地方文化教育發展史以及中原文化在祖國西南邊陲傳播的重要物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1998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與抖音挑戰 贏旅遊大獎
活動時間
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8月10日
規則
活動期間前往騰衝的八個景區拍攝抖音視頻,以#夏花春風騰衝相逢#為話題發布,活動結束後按點讚數依次發放獎品。
打卡景區
騰衝八個打卡景區分別為:北海溼地、和順古鎮、雲峰山、龍川江漂流、銀杏村、熱海景區、火山地質公園、滇西抗戰紀念館。
詳情戳>>
來 源:保山博物館
責任編輯:周應慶
審 核:馬忠華
tclywb@sina.com
原標題:《遇見騰衝丨騰衝文廟 怒江以西唯一學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