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新發地市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把剛剛稍稍放下的心提了起來,而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到新冠病毒,更是使得吃貨們看見三文魚這三個字的時候,產生了異樣的情緒。
可是,三文魚這樣生物,連肺都沒有的啊~這樣的生物,也可以「感染」新冠的嗎?
其實這次被檢測出新冠病毒的,不是進口三文魚本身,而是切割三文魚的案板。
根據北京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有的(新冠陽性結果)來自三文魚案板,有的不是。」而且,在6月16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發布會上,相關人士介紹,「在進入汙染場所之前,三文魚並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
看起來三文魚感染新冠病毒這事兒,純屬背了個大黑鍋。
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的話似乎更證實了這一點,他說「這種病毒並沒有和新冠病毒在同一個科,只是同一個目,說明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而且魚類的ACE2蛋白和人的ACE2蛋白之間同源性非常低,相同的胺基酸很少。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夠在魚身上複製,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雖然進口三文魚只和「感染了新冠病毒」有關,但並不危險,但毫無疑問的,這次三文魚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吃的人手上顫顫巍巍,心裡不免萬馬奔騰,難以下嘴,而賣的人更是慌不擇路,只求趕緊清倉了事。
銷售終端更是求生欲滿滿,電商立馬跑出來說我們是本地貨源,檢疫齊全,
京東自營的三文魚,標題主打「檢驗檢疫齊全」
更有日料店站出來說,「我們可是根正苗紅的國產三文魚啊」~
???說好的進口呢?
某日料店的公告,求生欲爆表(貶義
這裡也許有小夥伴要跑出來說了,進口三文魚和國產虹鱒魚,那是一種魚麼?
其實早在我國發布《生食三文魚》標準的時候,就規定了,三文魚這個稱呼可以用在多達220餘種的魚上。不僅包括了其最初定義的大西洋鮭魚(Salmon),還囊括了包括大馬哈魚、銀鮭、王鮭等鱒魚和鮭魚。連虹鱒這樣的,也被認為是三文魚的一員。
這事兒曾經還引起過一陣風波,
CCTV和新華社這兩大官方媒體還就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展開過一場論戰。一時之間好不熱鬧,引得許多吃瓜群眾紛紛圍觀,不過雙方你來我往的科普之後,似乎也沒什麼實質性的結果。
「論戰」時期的漫畫
但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我們才如此「大方」,把鮭魚和鱒魚混為一談。
你去日本看看,其實也是一樣樣的。
在日本,三文魚通常有鮭(サケ)和サーモン(三文魚)兩種說法。
在通常日本人的印象裡,サケ指天然的海魚,國產的較多,較少生吃(可能存在寄生蟲),一般用來做烤魚或者飯糰之類的熟食料理,而サーモン指養殖,既有海水魚也有淡水魚,進口的較多,以生吃刺身為主。
說歸這麼說,其實許多日本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サケ和サーモン有什麼區別。
幾種常見的「三文魚」,你是不是也很懵
只用是天然還是養殖的來區分鮭魚(サケ)和サーモン這樣科學嗎?
一部分日本人區分サケ和サーモン的方法
顯然,只用天然還是養殖太區分實在太武斷了,近百年間由於養殖技術和經濟發展等因素,關於鮭魚(サケ)和サーモン的定義,其實也悄悄的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上為大西洋鮭魚,下為虹鱒魚,現在他們都是三文魚
最初サケ一詞,僅用在白鮭魚(太平洋鮭魚/大馬哈魚)一種魚身上而已。除此以外所有該類的魚,都被稱為マス(即大馬哈魚),不過該詞後來也被用在トラウト(即鱒魚trout)上。當時甚至還沒有三文魚(サーモン)這一說法。サケ可是一個相當「神聖」的名字。
大約100年對「三文魚」的劃分
而到了三四十年前,由於鮭魚(サケ)的名字自帶流量且銷量絕佳,名字裡同樣都帶個鮭字的銀鮭、紅鮭也蹭起了熱度,加之進口的養殖鮭魚大量流入,於是三文魚(サーモン)的概念開始出現了。
大約40年對「三文魚」的劃分
這一時期,人們大體用吃法來區分,能用在刺身和壽司生吃的,並歸為サーモン,而需要熟吃的則被稱為サケ。
到了現代以後,大馬哈魚(マス)理所應當地加入了三文魚的隊伍當中。從北海道到九州,到處都出產著三文魚(サーモン)。為此,日本還出現了「地方三文魚」(當地サーモン)的說法。
這時候三文魚(サーモン)這個稱呼,已經不被局限在野生或是飼養,進口或是國產,統統被歸為了三文魚這一檔。
當代對「三文魚」的劃分
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名為「三文魚」,銷量也就更好一些。換個流量更高的馬甲,怎麼看都不虧。於是各商家和養殖戶,不管是出於讓更多人能吃到三文魚的考量也好,出於經濟效益的考量也好,把越來越多的魚納入到三文魚的範圍裡。
所以,在日本三文魚也同樣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概念。
比如你看這北海道產的皇帝大馬哈魚,也被標成北海道三文魚(北海道サーモン)。在日本更是有超過100種的「地方三文魚」品種。
一公斤本土三文魚一萬日元
何況就生物學而言,三文魚(鮭魚)本來也就是鱒魚的一種而已。誰也別看不起誰不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以可千萬別說只有我們才是「低標準」,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是一樣。而且大家所關心的,諸如寄生蟲問題、口感問題和營養價值問題,現在來看都不是事兒。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的虹鱒魚即使感染了寄生蟲,也都是禍禍魚類的那種,人類並不會受到感染。這些寄生蟲即使進入人體也是無法生存和無法繁殖的。
而即使是真真正正的野生三文魚或者養殖在海裡的三文魚,也可能有異尖線蟲等寄生蟲的存在,或者如同媒體曝光挪威所養殖的三文魚那般罪惡。
即使真有漏網之蟲,只要是符合我國即食水產品寄生蟲的國家標準的,也不會有那些令人作嘔的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和絛蟲裂頭蚴,吃起來自然也不必太杞人憂天。
再者,現在先進的飼養技術,使得各種鱒魚和養殖鮭魚也能擁有不輸給大西洋鮭魚(三文魚最初定義的魚)白橙相間的肥美肉質,營養價值上大家更是各有千秋,大家何必單戀「進口三文魚」這一枝花呢?
說一千道一萬,任何食物都不可能是絕對的零風險,指不定哪就有個雷在等著我們,只能靠各位小夥伴們自己的火眼金睛了。尤其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勤洗手多注意衛生,能吃能睡身體倍棒才是最重要的了~
至於三文魚還能不能吃?小通覺得吃熟的肯定妥妥的嘛這不是~你覺得呢?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完 -
點擊圖片購買
《d設計之旅》系列套裝
(現已出版 7冊)
京都、奈良、衝繩、東京、愛知、岐阜、福岡…
[日] D&DEPARTMENT PROJECT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臺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點擊圖片閱讀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