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鮭魚、大馬哈魚

2021-01-09 中華網文化頻道

香港有美食家在報紙專欄裡大罵當地一家日本餐館收著高價居然供應三文魚壽司。他寫道:三文魚是問題頗大的食材,野生的會有寄生蟲,養殖的則有抗生素,也會汙染海洋環境,連敢吃的日本人都敬而遠之,他們若看到香港迴轉壽司最多的是三文魚,大概會嗤之以鼻的吧!

那位美食家朋友去過很多次日本,也光顧過好多家三星級食肆,但是對日本庶民的飲食生活顯然不大了解。我就給他寫了一條回音,從東瀛老百姓兼壽司店老闆孫女的角度補充了幾個觀點。

首先,我在東京長大的孩提記憶裡,確實沒有三文魚壽司。當年日本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壽司材料是鮪魚(金槍魚)和烏賊,一紅一白,如果再加上黃色的玉子燒(炒雞蛋),看起來美麗,吃起來可口,沒得說了。至於三文魚,日本人本來稱之為鮭魚,是生在北海道河流裡,長在北嶺海峽,到了繁殖期又回到出生地下蛋的淡水魚,由於有寄生蟲,所以不適合生吃,只有鹽醃過的魚子才適合做紫菜卷吃。當年我也聽說,北海道原住民愛努人就把鮭魚肉先冰凍後切成薄片吃,那樣子能殺掉寄生蟲,再說了,現釣上現處理的貨色自然新鮮無比。相比之下,在好幾百公裡之外的東京,老百姓吃的大多是鹽醃過的「鹽鮭」,在瓦斯爐上烤熟後吃,是飯糰或茶泡飯的好材料,然而生吃鮭魚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禁忌,誰也不敢冒犯。

記得1980年代末,我有一次從海外旅居地回日本探親,爸爸為我準備的壽司裡果然有鮭魚。他說:「這不是北海道的鮭魚,而是最近開始從挪威進口的三文魚,不僅可以生吃,而且比金槍魚肚子肉(toro)還要肥美呢。」我後來得知,從1980年左右起,挪威開始向日本出口可生吃的三文魚。該國政府1974年派來的漁業代表團發現日本有吃生魚的飲食習慣(刺身、壽司等),然而日本本土產的鮭魚不能生吃,如果挪威能供應適合生吃的大西洋鮭魚的話,潛在市場會蠻大的。挪威政府漁業部率領的「日本項目」(Japan Project)頗為成功,讓日本人認為當地鮭魚和大西洋三文魚是兩回事,後者因為在無菌魚塘裡人工繁殖,所以沒有寄生蟲,不用怕鬧起急性肝炎來,吃起來既安全又鮮美。幾乎同時,南美智利也開始養殖大西洋三文魚。現在的日本進口低溫冷藏的挪威貨和冷凍運輸的智利貨,挪威產的價格較貴,智利產的市場佔有率更高。

總之,今天問日本小朋友最喜歡吃何種壽司,最多的回答是三文魚,擊敗了傳統的壽司皇帝金槍魚肥肉(toro,第二名)和壽司皇后金槍魚瘦肉(赤身,第三名)。至於大人,所有年齡層的女性以及未滿五十歲的男性也都說:最喜歡吃三文魚壽司。所以,三文魚壽司風靡的絕不僅有香港地區,日本人人都愛吃三文魚。眾所周知,中國大陸的食客也不甘落後,2010年起,大陸對挪威產高級三文魚的進口量已經超過日本,其中八成以上都當刺身或壽司材料生吃的。

回想1980年代,我留學中國的年頭,當地朋友對日本人吃生魚的習慣,無一例外地搖頭表示不可理解。轉眼之間,三文魚成了中國城市的超市標準經銷的商品之一。誰能不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所襲?記得1985年的勞動節假期,我在哈爾濱應邀參加當地幹部招待香港商人的宴會,桌上除了茅臺酒以外,還擺滿山珍海味,其中有駱駝掌、一種叫猴頭的蘑菇,以及整條大馬哈魚。那種魚的味道很像我從小熟悉的北海道產鮭魚,該是黑龍江或烏蘇里江釣上的吧。相信當天在場的人沒有一位能預料到,三十年以後他們會生吃大馬哈魚。

內地之外,最早開始吃生魚的應該是臺灣人,跟著是香港人。1990年代中期,我居住在香港的日子裡,刺身、壽司早已是酒店自助餐很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人氣最高的是三文魚,然後是章魚和吞拿魚即金槍魚;我當時就估計是喜氣洋洋的紅色和柔軟的口感才贏得港人認可的。其實,就是香港人把英文salmon譯成三文魚,把英文tuna則譯成吞拿魚的。反之,臺灣人至今沿用日文傳統的說法,不僅把金槍魚叫做鮪魚,而且把三文魚仍叫做鮭魚。對生吃鮭魚有忌諱的日本人,改其名為三文魚以後,才能入口並愛上。臺灣人則實事求是,不僅把日本產鮭魚叫做鮭魚,也把大西洋三文魚叫做大西洋鮭魚。

說回香港美食家朋友,他常去日本,也常光顧高級料理店,但是從來沒遇到過三文魚刺身或者壽司,因為高級日本餐廳的廚師一定要用國產的天然材料,例如青森大間的金槍魚、瀨戶內海的鯛魚、京都的松茸等等,在他們看來,人工養殖的進口三文魚是上不了臺面的賤貨。然而,老百姓過日子是另一回事:只要安全、好吃、價錢合理,挪威、智利產的三文魚有什麼不好呢?所以,無論在銀座還是在澀谷,百貨公司上層的壽司店或者位於地層的超市裡,三文魚壽司都擺在正中間,大顯帝王威風。至於養殖魚包含的抗生素等添加物,過去確實有過質疑安全性的海外報導。不過,日本進口繁殖魚的每個關口都有官方開設的檢疫所,按照日本標準進行檢查,一般來說沒有問題。我作為老東京,至少可以保證:普通日本人都吃三文魚壽司,絕不會對愛吃三文魚的外國人「嗤之以鼻」。

錄入編輯:王建亮

相關焦點

  • 大馬哈魚一生的故事,好吃的三文魚跟大馬哈魚是什麼關係?
    大馬哈魚一生的故事,好吃的三文魚跟大馬哈魚是什麼關係?作者:歐耶姜九州故事萬花筒狹義上的「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魚,特別是挪威、智利、蘇格蘭等地的北大西洋鮭魚,國內市場上的「真三文魚」一般就是這種。後來把太平洋鮭魚的一些品種也叫做三文魚,大馬哈魚就屬於太平洋鮭魚。
  • 如何分辨三文魚,鱒魚和大馬哈魚
    三文魚,是我國廣大消費者常吃的進口魚種,主要進口自挪威,智利,加拿大,法羅群島等國家和地區,而這種我們常見的三文魚屬於大西洋三文魚,海水養殖鮭魚的一種。主要的食用方法是生食刺身。虹鱒魚,在我國也有養殖,外形和三文魚很像,但養殖環境為淡水,不適合生食刺身。大馬哈魚,在我們東北和俄羅斯自然流域裡可以捕獲,屬於太平洋鮭魚,不適合生食刺身。
  • 引起此次北京疫情的三文魚即是大馬哈魚
    覺得這一次疫情的情況相較之前來得確實突然,病源也是比較奇葩,居然把我們可愛的大馬哈魚(三文魚,又名大馬哈魚、鮭魚、撒蒙魚,屬硬骨魚綱、鮭形目、鮭屬,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屬於冷水性的高度洄遊魚類,被國際美食界譽為
  • ——鮭魚(三文魚)
    三文魚其英語詞義為「鮭科魚」三文魚分為鮭科鮭屬與鮭科鱒屬,所以準確的說Salmon是鮭鱒魚。鮭科魚中的鱒屬魚有兩種:海鱒和虹鱒。三文魚也叫撒蒙魚或薩門魚,是西餐中較常用的魚類原料之一。在不同國家的消費市場三文魚涵蓋不同的種類,挪威三文魚主要為大西洋鮭,芬蘭三文魚主要是養殖的大規格紅肉虹鱒,美國的三文魚主要是阿拉斯加鮭魚。大馬哈魚一般指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的魚類,有很多種,如我國東北產大馬哈魚和駝背大馬哈魚等。2015年11月,供食用的轉基因大西洋鮭魚獲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批准養殖,這是第一例獲批的轉基因動物。
  • 三文魚知多少?
    到底什麼樣的魚才是正宗的三文魚三文魚的英文名稱是salmon,三文魚就是英文鮭魚的音譯,但屬於鮭魚的有很多,大部分都屬於洄遊性輻鰭魚,全世界總共有300多個種屬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洋的大馬哈魚和大西洋鮭,大馬哈魚則因為BBC的紀錄片《行星地球》中的精彩洄遊,讓小朋友都認識到了這種原產於太平洋上的鮭魚堪稱史詩級別的洄遊,並且它們會在產卵後死去!
  • 三文魚的由來,三文魚該如何正確食用?
    我們還能吃三文魚嗎?關於三文魚三文魚最初是指大西洋鮭魚。 「挪威三文魚」是它的原始名稱。在香港,它是最早的音譯名稱。這種魚生活在較冷的地方,並且有非常有趣的習慣。每年,它們都會成群結隊地在淡水中產卵。這稱為魚的洄遊。
  • 你愛吃的三文魚真的來自挪威嗎?市場上的挪威三文魚如何辨別
    也就是說,「挪威三文魚」並不是指來自挪威。其他號稱三文魚的,基本上都是太平洋鮭魚,屬於大馬哈魚,比如最典型的阿拉斯加三文魚。由於肉色偏紅,因此也被叫做「紅三文」。《動物世界》裡,在溪流邊捕食的棕熊就是在吃大馬哈魚。
  • 閒話「三文魚」,我覺得還是叫鮭魚吧,當然我那點收入是吃不著的了
    三文魚這幾天又處於風口浪尖了,因為種種跡象表明進口三文魚(魚片)冷鏈形式運輸,非常容易沾染攜帶冠狀病毒。於是,有關部門立即採取了緊急措施,相關的市場也緊急下架了「進口三文魚」等。這本來應該是一種加強防疫的正常措施,但不料某有「海外關係」的媒體緊急為三文魚辯護,說它是海洋魚類,不會攜帶「冠狀病毒」等等。
  • 三文魚現在還能吃嗎?國內的三文魚都是來自哪些國家?
    (北京新發地市場)三文魚又稱「大馬哈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屬於冷水性的高度洄遊魚類,其肉質非常鮮美,是日式料理的經典食材。我國東北的黑龍江也出產三文魚,俗稱「大馬哈魚」,是太平洋的鮭魚的一種,主要棲息在黑龍江流域,味道也不錯。不過由於大量捕撈,東北地區的大馬哈魚產量遠不及從前。而且按照嚴格意義上來講,大馬哈魚也算不上三文魚,只有大西洋鮭屬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文魚。
  • 大馬哈魚死亡洄遊,脂肪耗盡,令人感動!網友:把我的脂肪分給它
    大馬哈魚俗稱鮭魚,也叫「三文魚」,後者是英文Salmons的音譯名。它是一群體形修長、體高較大、口裂較深,以魚體背部具一脂鰭為主要特徵的魚類。以致有的科學家把大馬哈魚的生殖洄遊稱為「死亡洄遊」。但在我們人類看來,大馬哈魚的生命無疑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無私的。大馬哈魚這個家族在太平洋還有馬蘇大馬哈魚、細鱗大馬哈魚、紅大馬哈魚、銀大馬哈魚、王大馬哈魚等6種;在北大西洋還有大西洋鮭、硬頭鱒等5種。
  • 三文魚、虹鱒魚的辨別方法!
    男三文魚和女三文魚的變身過程你以為你這就認識了三文魚長什麼樣子,那你就錯了。市面上不是有很多品種的三文魚,他們可不是都長成這樣的,我想大部分人也就認識紅白相間的魚肉。除了大西洋鮭魚,還有一種適合生吃的三文魚叫 「太平洋鮭魚」,也叫「大馬哈魚」你會更熟悉,也就是bbc拍熊的故事裡,母熊帶著寶寶們在河裡吃的魚。這貨長相還是與大西洋鮭魚有較為顯著的外觀差別。三文魚是日式料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品。
  • 三文魚的英文是怎麼來的?
    但是經典「三文魚」只是說大西洋鮭這一種,而挪威三文魚是它的常用商用名;市場上帶著其他前綴的三文魚和大西洋鮭是同科,但不是同屬;在英文裡,這些xx三文魚都叫做xx Salmon,只有一個是例外——「淡水三文魚」,這種魚即使在英文裡,也與三文魚沒有任何關聯;而在中文裡,大西洋鮭以外的各種「xx三文魚」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
  • 【五種靠譜的三文魚做法】
    烤三文魚有很多種方法,但是感覺加點味增真得好美味~~味增 增味!    這個是很清淡的湯,做這個是源於小時候在老家,我爸給我做大馬哈魚汆丸子,其實大馬哈魚就是三文魚在淡水裡的名字,三文魚在淡水出生海裡長大再回淡水產卵,說起來大馬哈魚這個名字還是它的乳名呢~~
  • 我是虹鱒,請不要叫我淡水三文魚,雖然很多日料店都是用我做刺身
    不過,聽說有人管我叫淡水三文魚,很多日料店都是用我做刺身,我只想說,呵呵……「彎鼻子」的大馬哈魚屬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鮭科大馬哈魚屬(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魚類,英文名為rainbown trout。
  • 鮭魚洄遊|震驚自然界的未解之謎!
    包含:三文魚、鱒魚、大馬哈魚分布:美國、加拿大、北歐、日本外貌:體側扁,背隆起,齒尖銳鮭魚出生在淡水中,成長於大海裡,4年達到成熟期,每年秋季啟程,成千上萬條鮭魚從海洋出發,經歷3000公裡長途跋涉,逆流而上,歷經千難萬險,最後僅剩千分之一的鮭魚
  • 三文魚是什麼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為鮭魚英語Salmon的音譯。 大馬哈魚 Oncorhynchus keta 大馬哈魚,又稱日本鮭魚、狗鮭、秋鮭、白鮭,最大長度約100釐米。
  • 科學家進一步解開了鮭魚的導航機制,利用體內的磁鐵礦導航
    鮭魚是一種著名的經濟魚種,產自大西洋的大西洋鮭就是我們常吃的三文魚,產自太平洋的是太平洋鮭,我國俗稱大馬哈魚。大西洋鮭(三文魚)帝王鮭-太平洋鮭鮭魚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在河流中孵化並度過幼年期,成魚前往大洋,性成熟後返回河流中。
  • 阿拉斯加的鮭魚正在變小
    阿拉斯加的鮭魚正在變小每年鮭魚都會回到阿拉斯加寒冷的河流中交配、產卵,然後死去。這個地區鮭魚的數量世界上最多,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些鮭魚的尺寸卻正在逐漸縮小。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克裡斯塔·奧克說:"和那些長期在那裡捕魚的人交談,他們肯定能夠告訴你,鮭魚的尺寸在減小。"奧克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家分析了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鮭魚的尺寸大記錄。這包括了大約1250萬條鮭魚的數據,每一條鮭魚都必須由阿拉斯加漁獵局的人測量。
  • 鮭魚洄遊高峰期,北海道中鮭魚身體會變紅,逆流衝上約3米高瀑布
    在鮭魚類中,鮭魚種類繁多,是三文魚、鱒魚和鮭魚三大類的統稱,已知種類有60多種,外形顏色也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溯河洄遊魚類,鮭魚都是在淡水江河上遊的溪河中產卵,產後再回到海洋肥育。近日在日本北海道清裡,這是鮭魚洄遊高峰期,成群鮭魚衝上約三米高的瀑布,場面非常壯觀。在日本北海道中這種鮭魚外形顏色更為鮮豔,紅色更為明顯,實際上這種鮭魚並不會顯示紅色,是在鮭魚繁殖季節,在產卵季節前,這種鮭魚身體會變紅,這種鮭魚學名是山女鱒魚。
  • 三文魚的種類,99%的人都搞不清楚!
    其實,經典「三文魚」只是說大西洋鮭這一種,而挪威三文魚是它的常用商用名;市場上帶著其他前綴的三文魚和大西洋鮭是同科,但不是同屬;在英文裡,這些xx三文魚都叫做xxSalmon,只有一個是例外——「淡水三文魚」,這種魚即使在英文裡,也與三文魚沒有任何關聯;而在中文裡,大西洋鮭以外的各種「xx三文魚」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