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是什麼意思?和尚化緣並不只是為了食物,更是為了普渡眾生

2020-12-22 鷹小潭的歷史課

說到和尚,我們都會想到著名的唐三藏法師,不過不管是和尚還是我們普通人,都是需要吃飯,而我們普通人每天就是自己買菜做飯之類的,而和尚卻是叫做「化緣」,並且我們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看到和尚經常是穿著普通長衫,手拿著缽盂,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去每家每戶的化緣求取食物。之前我們說的唐三藏在西遊記中也是需要讓他的徒弟或者自己去化緣,所以和尚出去化緣在古代是一種求取食物或者活下去的一種方式,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寺廟中的和尚已經很少再出門去化緣了,而事實上和尚出去化緣也並不是因為寺廟中缺少了食物,古代很多的寺廟都是有自己的私人田產的,也就是有自己種糧食的土地,而和尚雖然會去化緣,其關鍵的影響就是受到佛教的教義理念。

什麼是化緣

基本含義:化緣,佛教術語。佛教認為,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故稱化緣。還可以指為了佛事而進行的一切募化活動,不單指乞食。本義是佛、菩薩高僧等示現教化眾生的因緣。所謂化緣,乃指化度的因緣。 

1、教化的因緣

佛教教義中所說的緣就是佛、菩薩這些得道之人因為普渡或者教化眾人而所得因緣來到了人世間。在唐朝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 如來 化緣斯畢,垂將涅槃。」作為詩人的白居易《唐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所以在這種教化中就是因為因緣而來,因為教義所化的因緣,所成稱之為化緣。

2、僧、道稱向人求布施

僧人或者道人看到能夠進行布施之人,使得他能夠與佛、仙結緣,所以稱之為布施化緣。明朝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這樣描述:「 奚真人化緣,造成三個石塔。」《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原來水月寺在桑園裡,四邊又無人家,寺裡有兩個小和尚都去化緣,因此寺中冷靜,無人走動。」所為佛渡有緣人,每個人並不是都能得到布施,還要看你是否有沒有慧根或者緣分,這樣才能到僧人或者道人的布施或者化緣。

3、泛指向人募化捐款

這點很好理解,就是通過化緣去讓普通百姓進行施捨或者募捐得到佛緣或者因緣。以此來積攢自己的功德,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佛教中的多做善事得好的因果,以此來換取來世的好生活。在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十八裡描寫道:「我曉得咱們胡同裡的人多數的都肯幫忙,但是錢太太絕不喜歡咱們出去替她化緣募捐。」所以在古代很多老百姓因為自己這一世的苦難生活,所以會盡力去做功德以此換取來世的好日子。

所以化緣本意是用來指佛、菩薩、仙家、得道高僧因為因緣際會來到人世間來通過教化化緣。他們通過佛教的教義來告知人們,通過化緣與佛結緣,也因為緣盡而離開。佛教的創立人釋迦牟尼曾經在菩提樹下參禪悟道,思考自己與這世間的「眾生緣」,然而他一直不得其解,這也就是他的因果也就是他的「化緣」,等他自己參悟出來了自己與這世界眾生的緣後,才得以化解。那麼後來這化緣變成了僧侶乞求食物的成為,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佛教本來就是從印度傳來中國的,當時的佛教教義都是梵文,而這梵文的化緣被音譯過來是「比丘」,翻譯稱漢語的意思就是「乞士」也就是乞討的人。按照佛教中的教義戒律,僧人為了讓自己的活下去,雖然是通過乞求得來的食物,但是自己必須保持自己的「淨命自居」,這樣可以通過「省事修道」,通過毫無其他雜念來修行,這樣可以讓自己破除一切傲慢,放下自己的紅塵一切。

所以後世的僧人為了募集食物去,就通過挨家挨戶去乞食,從而能使得自己廣結善緣和佛緣,以此來推動佛教教義的傳播,故稱為化緣。而現在更多是通過弘揚佛法或者舉辦法會來教化大眾,這也可以稱之為化緣。化緣是一個僧人必須要經歷的,也是他們進入佛門的必修課,他們通過化緣普渡眾生,讓眾生能夠獲得功德,一方面可以宣揚佛教教義,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寺廟的經濟壓力,使得佛教信徒通過捐獻財物等方式,讓人們相信通過化緣這種方式讓人們的功德得到增長,以此獲得大眾的信任。

相關焦點

  • 假和尚才看相化緣要錢 真和尚有規定不能化緣
    假假和尚 說記者「脾氣不好」打扮得像僧人的「和尚」,把佛像小牌拿給遊客,然後伸手化個緣,這種現象曾在中山路以及輪渡碼頭等多個地點出現。近日,有讀者就反映,環島路「一國兩制」標牌對面的海邊,有2個假和尚長期在此「看相化緣」。
  • 徐州假和尚化緣被真和尚識破:當眾脫掉僧衣
    假合尚脫去僧衣保證不再行騙「他不是和尚,卻穿著僧衣在雲龍山門口化緣行騙,大家不要上當啊。」昨天上午8點多,雲龍山興化禪寺的僧人合然師,在雲龍山北門口發現一名假和尚化緣後,立即報警。記者昨天上午8點半來到和平路上的雲龍山北門,在上山的臺階處,74歲的興化禪寺僧人合然師左手抓著一名穿僧衣的男子。這名年約六旬的男子斜背著一個布包,左手拿著一個寫有「佛門弟子明廣法師化緣」字樣的牌子。和尚抓「和尚」,這讓不少來雲龍山遊玩的市民停下了腳步,紛紛圍過來詢問緣由。
  • 假和尚化緣被真和尚抓個正著:當眾脫掉僧衣(圖)
    假合尚脫去僧衣保證不再行騙 「他不是和尚,卻穿著僧衣在雲龍山門口化緣行騙,大家不要上當啊。」昨天上午8點多,雲龍山興化禪寺的僧人合然師,在雲龍山北門口發現一名假和尚化緣後,立即報警。這名年約六旬的男子斜背著一個布包,左手拿著一個寫有「佛門弟子明廣法師化緣」字樣的牌子。和尚抓「和尚」,這讓不少來雲龍山遊玩的市民停下了腳步,紛紛圍過來詢問緣由。 「他外面穿的是僧衣,可裡面穿的與出家人不一樣,在雲龍山化緣行騙好幾天了。」 興化禪寺的僧人合然師說,三四天前他就聽說雲龍山下有僧人在化緣,他下山後在雲龍山門口看到這名男子穿僧衣站在路邊化緣,有行人停下腳步把零錢塞到這人手裡。
  • 化緣是假,盜竊是真!小偷竟冒充和尚……
    看似前來化緣,全身上下出家人裝扮的和尚,然則一見家中無人就行起盜竊勾當。近日,仙華所轄區卻來了這樣一位「假和尚」胡某。11月2日12時許,家住下五裡村的張女士(化名)急忙忙趕來仙華派出所:「警察同志,不好了,我一萬多元的金手鐲被人偷走了。」原來,當天中午11時許,張女士因有事外出了半個小時。然而,待其回家後,家中卻有了明顯被人翻動過的痕跡。
  • 和尚只會念經化緣、參禪打坐?看唐代藝僧如何吟詩作畫搞藝術!
    《活佛濟公》中的主人公濟公是一位「酒肉和尚」。《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則與濟公迥然相反,唐三藏心懷仁慈、遵守佛教的規矩。就是這樣兩位不同的人物,讓我們感受到了僧人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同樣的,在唐朝這樣一個佛教興盛的朝代,在唐朝這數以萬計的僧人當中,當然不僅僅只有念經化緣、參禪打坐的和尚,更有著一群會吟詩作畫搞藝術的僧人,這群僧人就是「藝僧」。
  • 新密出了個「化緣」局長
    接著,他發了一個「苦笑」的表情包……2月20號中午13:19,基層教師群裡又出現一則信息:為了確保「停課不停學」工作順利開展,市教體局和中國電信新密分公司協商,中國電信在疫情期間給予廣大教師家庭寬帶提速,提速標準上行100兆下行300兆,報名截止時間是今天下午6點。「嗨,看來我不用換移動號了!」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此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因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算人跑了房子和家還在呢。而我們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的理解也正是如此,那麼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意思又是否真如我們所理解的呢?事情得從一個傳說說起:明朝萬曆年間,河北滄州某地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住著一個和尚。
  • 這位老和尚的話值得三思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裡,一個小和尚沮喪地對老和尚說:「我們這一個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人家都是對我惡語相向,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今天去化緣,這麼冷的天都沒有人給我開門,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師父,我們菩提寺要想成為你所說的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恐怕是不可能了。」老和尚披著袈裟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閉著眼睛靜靜地聽著。
  • 65歲散財出家,化緣時偶遇清潔工施捨硬幣,億萬富翁頓悟復出
    化緣時偶遇清潔工施捨硬幣出家後的稻盛和夫並沒有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他和其他人一樣化緣、打坐、念經……有一天,稻盛和夫挨家挨戶化緣無果後,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寺廟,在路上,一位年邁的女清潔工注意到了這位身著僧袍的「老頭兒」。
  • 四本男主是和尚的文:某個小妖精一次次的誘惑,想讓僧人還俗成家
    最近很多書友私聊評論說書荒了,讓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書,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拯救大家的書荒啦,下面小編來給書友們推薦四本男主是和尚的文:某個小妖精一次次的誘惑,想讓僧人還俗成家《大師,等等我》作者: 陌上小微【簡介】湖傲嬌女愛上了四蘊皆空的出家人,從而窮追不捨,瘋狂求愛,勢必要將攬入芙蓉帳中。 她,曾經發誓,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讓他愛上她。 到後來,這終是痴念,執念。
  • 「陸地神仙」張至順:靠化緣為一村莊建寺廟,預料自己107歲仙逝
    少時艱難,一心求道只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惡劣,自己的溫飽都得不到解決,所以當道士這個想法只能先放置一邊。之後他又過了好幾年的流浪生活,他看遍了人世間的疾苦,所以就決定去做道士,他想遠離塵世,在一次巧合之下,張至順在陝西遇見了全真派的傳人,也就是劉明蒼的侄子。
  • 一座破舊的寺廟裡有兩位師徒,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對話很值得一讀!
    有一次,在夜黑風高的晚上,當時的一位小和尚看到這樣的情形非常不開心,就跟老和尚說:「師父,這座破舊的寺廟裡頭就只有我們師徒二人,當我每次到鄉裡去化緣的時候,別人都是對我不理不睬的,有時甚至惡口罵我是個野和尚,有的人給的香火錢少的可憐。天氣這麼凍,也沒有人願意給我開門,連給的齋飯也是很少。想到這些,師父,我們的寺廟要成為香火鼎盛,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寺廟是不是已經不可能了呢?」
  • 和尚為什麼一定要穿袈裟?你一定不知道!
    和尚披袈裟、下山化緣為生,幾乎是人人熟知的佛教行為藝術。但是這袈裟和化緣背後也是有講究的。袈裟為衣分形式場合穿,託缽乞食能結緣眾生,所以叫化緣。尤其是祖師傳法弟子時,也會將這兩樣東西鄭重交付,這叫傳衣缽。
  • 直腸子又「毒舌」,最後把小和尚說哭了
    對於這部B站新番,從目前的播放量(1060.5萬播放)和追番量(129.8萬追番)來看,還是蠻受觀眾歡迎的,尤其是動畫故事裡的桃夭妹子,她在《灰狐篇》中的一系列表現,更是讓觀眾圈粉。【沒錢了,你自己去化緣吧】是《灰狐篇》第1集裡桃夭對磨牙小和尚說的話,因為把磨牙小和尚的面給吃完了,所以桃夭讓小和尚自己去化緣,而她沒有多餘的錢給磨牙小和尚買吃的。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說法可能並不正確
    但到了漢代末期,「寺」的意思便發生了轉變。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劉莊曾做夢,夢見有神人自西來。而三年後,佛教傳入中國,劉莊覺得他的夢靈驗了,便命人為佛教徒們建立了用來傳道和修行的場所。因為是官辦場所,便借馱經書的白馬,給這地取名叫了「白馬寺」。
  • 泰國兩歲半小和尚狂打瞌睡,萌化了所有人
    他天真可愛,是一個小和尚,萌化了所有人。
  • 流浪狗在寺廟裡吃了4年煮土豆,下山「化緣」終於吃到肉|百家故事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住在韓國寺廟裡的一隻貓咪,它為了適應寺廟的習俗,會跟著主持一起到寺廟裡「禮佛」,甚至還跟著主人一起吃素菜。貓是一種肉食性動物,能做到完全吃素,這絕對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去克服本能。不得不承認環境真的可以深深地任何有感情的生命。
  • 齊朝棟:教育市長忙「化緣」 成就孩子求學夢
    工作中,齊朝棟發動了所有的人脈資源,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都變成他「化緣」的對象:協調慈濟基金會捐贈920餘萬元,建設真武山街道馬家屯保障房項目幼兒園;爭取愛德基金會100餘萬元,援建5個項目;爭取公安部50萬元資助興仁市100名貧困戶高考生……  「以前不愁經費,現在到處找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