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七」「尾七」,喪葬傳統中的「七七」習俗從何而來?

2020-12-16 陸也讀史

自古及今,都有祭奠先人的傳統,當家中有親人去世之時,按照習俗有「燒七」的習俗,喪葬習俗沿襲至今,雖各地不同,卻又都大同小異。

「燒七」

規矩繁雜的「燒七」

燒七也稱之為「齋七」、「理七」、「七七」等。指的是在人死後,從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

而這四十九日內又以七為一輪,依次類推,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尾七)。

這七輪之中逢七為一祭,但卻又不能都祭,缺祭含義為先人留福,一旦祭祀全,即為福盡,因此,多半以頭七、三七、五七和七七最宜祭祀。

七七規矩也是極多,更有撞七之說,即燒七忌日這天農曆逢七。那這日便不燒七,但恰逢的是頭七、七七這兩個日子即使撞七也要燒七。

「頭七」

這四十九日中,以「頭七」的形式隆重,為之最。

在傳統喪葬觀念中,亡者會在「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

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有些地方也有頭七燒「梯子」的傳統,意喻讓亡者乘梯子上天。

電影《頭七》

「燒七」的由來

中國最早形成完善的祭祀亡人的禮儀和習俗啊,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今文《孝經》當中,孔子便已提出過,對於亡故的長輩,應「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此後,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在國內的大肆興起,傳統的喪葬習俗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在《北史·外戚傳》中便記載「(胡)國珍年雖篤老,而雅佛法,及薨,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

外戚胡國珍去世後,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為他設千僧齋,並度七人出家為僧。這是最早「燒七」的文字記錄。

盛行佛法的北魏

但「燒七」在當時卻早已流傳開來,在同時代的《北齊書·孫靈暉傳》中也同樣記述了從(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

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世間六道輪轉,人死後會有一段時間的「中陰身」階段,即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的混沌狀態。

在此期間,以七日為一輪,尋找生緣,即受生轉世的因緣。若七日終,仍未尋到生緣,則可以更續七日,到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這種說法起源於《瑜伽師地論》)。

在當時的南北朝時期,「生緣說」甚為流行的大背景之下,催生出了「燒七」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佛教六道輪迴之說

無論如何,死者為大,寄託哀思,這些繁瑣的禮儀之下,雖有迷信色彩,但卻是後人對於前者莫大的哀崇。

相關焦點

  • 喪葬習俗: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幹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頭七是人死後前七天,靈魂還尚在人間,過了這七天,死人就會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 土家人的喪葬習俗——「頭七」!
    1、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現在只燒單數,燒大七)。
  • ❀回魂夜:人死後「頭七」真的會回魂嗎?
    在死者死後第七天會回魂,也就是俗稱的頭七。對於這個傳統人們雖然保留,但是卻對回魂的事情將信將疑。人死後真的會回魂嗎?  頭七 中國人的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頭七回魂夜五大需知事項(一):頭七回魂夜,是逝者故去後,第一次返陽看望自己的六親眷屬,七七祭日內正是逝者中陰期,亡人陽間意識還沒有徹底斷除,土話一點解釋,就是七七祭日內的逝者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還稱不上所謂的鬼。所以,這頭七回魂夜的第一個注意事項,就是逝者的家屬在這天,一定要緬懷先人,萬不可為了家庭瑣事,口舌紛爭矛盾,讓逝者傷心遺憾,留戀紅塵,不肯離去。
  • 頭七,喪葬風俗?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頭七」是中國人的喪葬風俗,依據逝者死去的時間,再加以天幹地支算出來的時間,普通以為是人逝世後的第七日。爾後每七天一祭,依次類推,「三七」即逝後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後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後的四十九天,至此完畢。
  • 喪葬文化中,把「頭七」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
    這部宮鬥劇的設定是在唐朝,而賢妃敢暗中祭拜自己的母親,一是說出了賢妃品行單純孝順,二也是說明了那個朝代,在頭七這一天祭拜,對於死去的人非常重要。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頭七代表著些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重要?
  • 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隨著社會發展,很多傳統習俗,慢慢被人遺忘,特別是喪葬白事,會很少涉及到,相關的習俗講究不清楚,導致於遇到喪葬問題,會很困擾。那麼喪葬基本習俗,都有哪些?與逝者相關的祭日:1. 重要祭日:逝者每年的生日2.
  • 中國對喪葬看得很重,「七七頭七五七」有依據,並不全是封建迷信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從上古到現在差不多經歷了萬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喪葬文化系統,但是在喪葬文化中我們發現,一般都遵循「七七」制度,這些不單單是封建迷信,不管是在玄學,科學還是文化上都有依據的。這也是中國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之後產生的一種文化產物。
  • 關於頭七的歷史習俗
    1、頭七,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 喪葬文化:為什麼人逝去要過頭七到滿七、百天到三年?有什麼說法
    在我國民間,關於喪葬文化的內容是很多且繁雜的;雖然如此,卻哪一個細節都會受到重視,絕沒有省略過去的;由此可見民間對喪葬習俗和儀式的敬重程度
  • 這部香港電影結合傳統喪葬習俗頭七,把恐怖片拍得這般溫情!
    喪葬習俗又稱白事,作為我國民間習俗的一種,數萬年前就有了一定的喪葬形式。因地域、民族等因素,喪葬習俗又各有其獨特的風俗。 喪葬習俗是一系列對死者「身後事」的總稱,它其實還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儀式,包括停屍儀式、報喪儀式、招魂、送魂儀式等等細緻繁雜的程序,可能各地會有不同,但喪葬習俗作為死者人生禮儀的最後一程,中國人一直遵循著「厚葬薄養」的傳統習俗。
  • 頭七有什麼風俗講究
    民間俗信對此尚有種種講究,如第一個「七」稱頭七,例由兒子為亡父(母)設木主焚紙錢,延請和尚誦經;二七則請道士還受生經;三七、四七俗稱「散七」,可由外甥、侄輩來做;五七倍受重視,另有「回煞」儀式;六七由女兒備酒飯,無女則由侄女;七七稱「斷七」,由喪家供奉酒菜祭奠,並誦經除靈等。事實上,做七習俗並不是儒家所倡導的傳統喪葬禮俗的內容。有關做七習俗的來源及其信仰內涵等問題,至今聚論紛紜,尚無定論。
  • 頭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死要過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幹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一般認為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此後每七天一祭,依次類推,「三七」即逝後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後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後的四十九天,至此結束。
  • 風水先生忠告:老人去世七七怎麼祭奠 老人去世七七應該怎麼燒?
    所有為過七七而去祭拜的人,都要等香燃盡了、紙灰完全熄滅才可以離開,不可以中途離場,這裡不光是防火問題,更主要的是對亡者的不尊。老人去世七七如何拜祭?  「七七」又稱「滿七」、「尾七」等,儀式略同「頭七」。有的地方又稱「七七」為「起服」,即除去孝服,換上吉服。婦女在頭上別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別一黑紗,以示悼念。
  • 中國喪葬文化中,「七七喪俗」並非沒有依據,頭七五七是有說法的
    這個習俗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相互柔和的產物。所謂的「七七」喪俗,就是死去止嘔,每隔七天為一個忌日,後人後要祭奠一次,一直延續七七四十九天為止。隨著社會的發展,每一個地區也許會有一些不同。小編居住的地區,也遵循這種制度,只不過已經被簡化成「頭七」「五七」,在這兩個時間,必須要舉行很正式的祭奠,其他的已經被忽略。這種習俗,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在學術界有很多的說法。
  • 農村老人去世了喪葬的習俗
    喪葬」是指一種為死去的人舉辦的儀式,有關農村喪葬習俗都是怎樣的呢?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而且從頭七開始一直要祭祀到到七七,並且頭七和百日祭最重要。頭七的時候是死者死去的第七天,之後每年的清明、中元節、和死者祭日。
  • 喪葬文化中,把「頭七」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頭七代表著些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重要?在古書《北史·胡國珍傳》有這樣的記載:「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翻譯成現代白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我下詔從死後到七個七天以內,每天都要準備好多名僧人的飲食「。而這句話即是主流觀點中,頭七這一個喪葬習俗的的出處。
  • 人死後"頭七"真的會回魂嗎?關於頭七你不得不知的一些禁忌與常識...
    導讀:在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喪葬習俗,人死後守靈三天,然後出殯。在死者死後第七天會回魂,也就是俗稱的頭七。
  • 頭七回魂
    人死後,魂魄附於骨上,到第七日遇天煞地衝,因肉體死亡,魂魄受激,故而離骨而行,此時魂魄仍有意識,並知曉自己肉體已經死亡,因魂魄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首次受天煞地衝之激,感受之極,故而有尋覓被保護的意願,故而有「頭七返魂」一說,亦有「頭七後下葬」一說。1、頭七回魂夜民間禁忌頭七,即從逝者去世當天開始計算,第七天,就被稱為頭七,依次類推,共有七個七七祭日。回魂夜的時間,是頭七當天的子時至亥時。
  • 人死後「頭七」真的會回魂嗎?
    在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喪葬習俗,人死後守靈三天,然後出殯。在死者死後第七天會回魂,也就是俗稱的頭七。
  • 老照片︱大田的喪葬習俗
    《中庸》一書中有明準的表達,即講究」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喪禮是對逝者行孝的繼續和延伸,喪葬一切儀式、程序、物品都」以「孝」為核心,為了表達、實現和展示「孝道」進行的。《大田縣誌》(1996年版)對於本縣的喪葬習俗,從臨終、報喪、入殮、弔唁、出殯等各個環節,都有著詳盡的記述。同時,還記載了葬禮之後的紀念活動、特殊情況的喪葬習俗等細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