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與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稱「吳門四家」。這裡重點討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仇英《漢宮春曉圖》卷。
《漢宮春曉圖》宮廷畫師為貴嬪寫像那一段應為本幅重點。一位上身穿著朱紅色寬袖衫的貴嬪端坐於廳前。朱紅色外衫上用金線繡著類似祥雲一樣的圖案,下穿著暖黃色長裙,裙子用玉革帶束在胸上,肩頭披著藍白相間的披帛,腰間佩掛紅色宮絛。這位貴嬪的髮髻上佩戴著和披帛色彩相呼應的淺藍色發冠,烏黑的髮髻上戴有金箔、玉珠、花鈿等裝飾點綴。
貴嬪身後躬身站著一個執扇的侍者,手握宮扇,頭戴烏黑官帽,帽上繡有精緻的花紋,身穿淡紫色圓領窄袖袍,內著交領中單,胸前有圓形補子,腹下系紅色的革帶,長袍下端左右兩側開叉至大腿處。我們再將視線向左移至殿外,在漢白玉的石階下有兩個正在竊竊私語的內侍,頭戴灰色朝天幞頭,身穿深紫色圓領窄袖袍,曲領中單,腹下系紅色的革帶,腳蹬赭褐色靴子。這兩個侍衛的衣服和帽子與殿中執扇侍者的服飾比較,身份等級的高低一目了然。
《漢宮春曉圖》中人物造型精緻豔麗,人物動態刻畫生動準確,通過人物的服飾、髮飾來表明人物的身份地位,顯示了仇英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極其精湛的造型能力。
《明畫錄》謂其:「其發翠毫金,絲丹縷素,精麗豔逸,無慚古人。」
《漢宮春曉圖》中的宮苑建築起到連接仕女活動場景段落的紐帶作用,貫穿著畫面的始終。
建築的描繪在畫卷的上半部分,明代畫家已經開始注意對象的透視問題,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屋簷和梁柱形成了成角透視,宮苑的屋簷、梁柱、迴廊、帷幔、石橋等皆描繪的真實細緻。
仇英臨古,其界畫能力也是明代第一,界畫亦學南宋,對比《漢宮春曉圖》和南宋 《女孝經圖》中,我們可以找到同樣的建築樣式。
從角度、樣式還是布局上,都是十分相似。同時我們也能從中看到很多符合明代建築特點的畫面,《漢宮春曉圖》的構圖和細節更加複雜多樣,既能獨立成篇,還能相互呼應,將各組畫面串成完整畫面。
通過以上幾點的分析,《漢宮春曉圖》顯示了仇英深厚的繪畫功力,運用純熟的線條勾勒出帶有明代世俗審美傾向的 「美人」。
人物造型準確,身材比例協調,精美和諧的色彩填充畫面,將人物活動與背景環境完美的融為一體,突顯出仇英以線造型的高超技藝。
背景中的建築比例準確,透視性較強,充分體現了仇英的界畫能力。同時,也為後世學者研究明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