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蘇軍前期最大的坦克會戰——布羅迪會戰

2020-12-21 沒事咱聊聊

巴巴羅薩行動專講:布羅迪坦克戰

1941年6月下旬

德國對蘇聯的入侵才剛剛拉開序幕,南方集團軍群正在向烏克蘭方向挺進,紅軍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蘇軍由米哈伊爾·彼德羅維奇·基爾波諾斯上將指揮的第4、8、9、15、19、22機械化軍團和德軍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元帥指揮的第1、3裝甲師團、第48摩託化軍團在烏克蘭的布羅迪以及周圍村莊進行了蘇德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會戰。在此之前蘇軍可謂是節節敗退,雖然擁有著相比與德軍4倍的兵力,但是從未正面擊敗過德軍,失敗的陰影一直在蘇軍中蔓延,他們迫切的希望用一次正面戰場的勝利來提高軍隊的士氣。

蘇軍為此次戰役集結了近3500輛坦克,反觀德軍只有750坦克。講到這裡不免就提起一個小插曲,蘇軍在戰前對外界宣稱自己有超過1萬輛坦克,我到處翻閱資料,最終證實了這件事,確確實實的有1萬輛,而且還要多,但是大多數只能稱為戰車,因為這1萬輛裡大多數是T-26和BT-7的輕型戰車。勉勉強強稱得上是坦克的BT-7正面裝甲僅有22毫米,更坑人的是T-26坦克的裝甲僅僅15毫米,這個T-26坦克就是號稱連日本子的九七式都打不過的坦克,且不說粗製濫造的炮彈,一輛坦克能分到一箱彈藥就已經燒高香了。再看看德軍這邊,幾乎全是三號戰車和C型及E型四號戰車,還有少量的LT-38戰車。別看德軍這個叫戰車,就拿四號為例全重為18t、最大速度可達35km/h,且裝有75mm主炮。咱絲毫不吹的說,打蘇聯坦克那就跟打紙糊的似的。其他的條件什麼空軍啦、補給啦就先不多解釋了,後面的文章我會一一提到。

但是即使是這種情況,蘇軍還是選擇和德軍正面硬碰。

整場戰鬥很簡單,也很粗暴蘇聯的反攻行動

第4、8及第15摩託化兵團旗下3個到達定位的蘇聯戰車師立即將最新的T-34戰車與KV坦克投入作戰。他們部署了717輛這兩種坦克,佔整個蘇軍當時T-34及KV-1共約1,600輛總產量的幾乎一半。整場戰役中,不僅反攻規模與當初計劃的相差甚遠,每支部隊及兵團在計劃中所被賦予的任務不是完全沒有執行,就是因為糟糕的通訊系統造成部隊之間無法協調作戰。裡雅畢謝夫後來表示:「兵團的作戰指令中只包含了自己的戰鬥目標(兵團之間並不知道彼此的任務是什麼)」。每個兵團之間只有很少甚至沒有聯絡,因此協調作戰相當困難。

第10戰車師

蘇聯第10戰車師隸屬於第15摩託化兵團。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作戰開始時,該師的前導營以損失兩輛戰車的代價,從德軍手中奪得拉傑霍夫。翌日,該師便在那與德軍第11裝甲師發生戰鬥。該師摧毀德軍20輛坦克,並損失6輛T-34與20輛BT-7戰車,後來因為缺乏彈藥,被迫撤退。1941年6月26日,該師又在拉傑霍夫摧毀23輛德軍坦克,同時殲滅了一整個德軍步兵營,並在該次戰鬥中損失了13輛KV-1與12輛BT-7戰車。

第15摩託化兵團

該兵團由伊格內提·卡爾佩佐少將指揮。

第15摩託化兵團滿編時擁有749輛戰車,其中包括136輛T-34及KV-1坦克。由於一連串不明確的指令,該兵團在戰役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拉傑霍夫-布羅迪-布斯克三角地帶中混亂地移動。除了兩場與第10戰車師一同參與的戰鬥外,該兵團沒有與德軍發生任何戰鬥。1941年7月1日,該兵團回報它的位置在別列佐夫卡(距離原蘇德邊界約300公裡),並只剩下原數量9%的戰車(約67輛)。

第22摩託化兵團

該兵團由塞姆揚·康德魯謝夫少將指揮。

1941年6月24日第22摩託化兵團攻擊文尼察。到了6月29日時,該兵團報告只剩下19%的可用戰車。7月1日,該兵團的1個團試圖向杜布諾發動攻擊,但以失敗收場。到了1941年7月15日時,第22摩託化兵團只剩下原數量4%的戰車。

第19摩託化兵團

該兵團由尼古拉·費科連科中將指揮。

6月26日,該兵團自北方攻擊杜布諾,但卻在該城市僅數公裡外遭到阻截。到了6月29日,在該兵團原有的453輛戰車中,只有32輛倖存。

第8摩託化兵團

迪米崔·裡雅畢謝夫中將指揮的第8摩託化兵團終於在6月25日時到達戰場。到了6月26日,滿編的第8摩託化兵團成功地自布羅迪-柏斯臺奇可方向對德軍第11裝甲師的部分部隊發起攻擊。儘管有著許多雜亂的問題及諸多困難,該兵團依然順利突擊行進中且毫無準備的德軍,蘇聯戰車衝向驚慌的德軍戰防炮兵,這些炮兵是由第48裝甲團的摩託化步兵擔任的。接著第8摩託化兵團分兩路攻擊德軍,其中一部分後來被合併到帕普戰鬥群(由尼可萊·帕普裡,其餘部分則繼續由裡雅畢謝夫(指揮。

帕普戰鬥群

帕普戰鬥群擁有約300輛戰車,其中包括至少100輛T-34與KV-1坦克。6月27日時,帕普戰鬥群突擊並擊敗第11裝甲師的後方,並佔領了杜布諾一處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路口。這是蘇聯在整場戰役中所發動最成功的一次行動,它切斷了擔任德軍裝甲矛頭的第11裝甲師的補給線。然而與帕普戰鬥群失去聯繫且無法提供補給支援的蘇聯指揮所並不重視這次行動。該戰鬥群後來待在杜布諾準備進行防禦作戰,因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當時的情況被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是「相當嚴峻的」:

在南方集團軍的戰區中,激烈的戰鬥在第1裝甲集團軍的右翼展開。蘇軍的第8摩託化兵團已經穿越了我軍正面,現在已經到達第11裝甲師的後方了,而這嚴重影響了我軍在布羅迪及杜布諾之間的後方陣地。杜布諾的西南方受到敵軍的威脅…敵軍也有數個獨立的裝甲兵團在第1裝甲團的後方活動,他們已經推進了好一段距離。弗朗茲·哈爾德將軍的日記

到了6月28日時,德軍已經集結了數量相當龐大的部隊了。帕普戰鬥群遭受來自德軍第16摩託化師及第75步兵師的攻擊,同時還有另外兩個步兵師,和第16裝甲師。帕普戰鬥群在杜布諾被包圍,並堅守到7月1日才撤退。

裡雅畢謝夫戰鬥群

裡雅畢謝夫戰鬥群擁有303輛坦克,包含49輛T-34和46輛KV-1戰車。6月28日,該戰鬥群試圖與帕普戰鬥群會合,途中遭遇德軍第57及第75步兵師,還有第16裝甲師的少數部隊。該戰鬥群隨即展開攻擊,但是戰敗,戰鬥群於是迅速撤退。7月1日裡雅畢謝夫在捷爾諾波爾回報該戰鬥群僅存207輛戰車,包括31輛T-34及43輛KV-1戰車[b]。第8摩託化兵團接著往卡扎京移動,這次沒有遭遇任何戰鬥。到了7月7日時,第8摩託化兵團只剩下43輛戰車,這是戰前數量的5%。

第4摩託化兵團

由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指揮的第4摩託化兵團是當時被部署在烏克蘭的所有部隊中最強的一支。在該兵團擁有的979輛戰車中,有313輛是T-34戰車、101輛是KV-1戰車。然而,該兵團並未及時對進攻指令做出反應,集結的速度也相當緩慢。該兵團在戰役中獲得的最大成就是在6月28日時,當時該兵團負責掩護第15摩託化兵團的撤退,並阻斷追擊的德軍步兵。雖然沒有參與任何攻擊行動,該兵團依然承受了嚴重的損失,並在7月12日回報僅存6%的KV-1戰車(大約6輛)、12%的T-34戰車(大約37輛),及4%的輕型戰車。

除了以上所述外,蘇軍在該戰役中即無其他重要的反攻行動。

戰鬥也打完了,咱們也對這場史詩級的坦克大戰做一個小小的總結,這場戰鬥也不能說是蘇軍完全的失敗,德軍也在此次戰鬥中收到了重創,雖然德軍成功的守住了戰線,但是卻也因為蘇軍的反擊而拖慢了進度。縱觀蘇軍前期的所有戰鬥,幾乎都是以拖延為主,布羅迪坦克會戰算得上是少有的前期反擊戰了,也是蘇軍反抗巴巴羅薩行動的一個裡程碑,在此之後德軍的攻擊進程有明顯的減緩,並且蘇軍也為了後面的莫斯科保衛戰爭取了時間。

相關焦點

  • 柏林會戰作為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過程是怎麼樣的?
    柏林會戰是二戰時期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此戰德國可以說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了,當時德軍在西線已經全面潰敗,希特勒基本將德國當時能打的部隊都放在了東線防禦蘇聯,對於西線盟軍的進攻也已經是基本放棄抵抗的節奏了。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整個蘇德戰爭過程中,藍色行動方案是僅次於巴巴羅薩行動計劃的第二個最大軍事行動。由於巴巴羅薩計劃的目標和時間僅以5個月為限,也就是說到1941年底巴巴羅薩計劃的任務就應該完成。但莫斯科戰役失利以後,德軍統帥部不得不重新尋找一個新的行動方案替代它,根據戰場形勢,德軍總參謀部重新擬制了藍色行動方案,也就是1942年的夏季行動計劃。
  • 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史達林格勒,「火星行動」,淞滬會戰
    蘇軍步兵第112師在會戰一開始就投入作戰,兵力約7000人,到9月29日僅餘250人,編為一個混成營。步兵第187師在9月16日投入史達林格勒城內,兵力超過10000人,到10月15日時僅剩下幾百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損失是在最初的幾天內產生的,該師也因此獲得了「近衛師」的稱號。
  • 庫爾斯克會戰落下帷幕,看看交戰雙方高級將領都說了些啥?
    第四裝甲集團軍俘虜了3.2 萬名戰俘,繳獲並擊毀2000餘輛坦克和近2000 門火炮。但是,我們在戰役開始時曾經威武雄壯的裝甲師,現在已經大傷元氣,俄國人卻在盎格魯—美利堅的援助下,很快就能彌補巨大的損失。我們付出最大的努力卻換來失敗,戰略主動權從此交給了俄國人。」海因裡希同樣概述「堡壘」行動失敗導致的悲劇性後果,並重申這場失敗在更大範圍內造成的戰略影響。
  • 基輔會戰,德國閃電戰碾壓百萬守軍,65萬蘇軍被俘
    從7月19日到29日蘇第二十六集團軍打算破壞德軍坦克部隊的行動,但是在德國坦克部隊面前蘇軍顯得那麼脆弱,僅僅數天之後就停止了攻擊,德軍一路突進到了基輔郊區地帶,蘇軍發起了反突擊並重新建立了外線的防禦陣地。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而古德裡安指揮的第2坦克軍團從莫斯科方向大舉南下,參加圍殲蘇軍西南地區部隊的戰鬥,儘管古德裡安對希特勒讓他南下的命令頗為不滿(古德裡安不滿完全可以理解,莫斯科是古德裡安眼中的主攻方向)。
  • 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原標題: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今天是4月17日,1944年的今天,中日軍隊在河南豫中地區的會戰開始。   1944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深感兵力不足,開始研究制定打通大陸縱貫平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計劃,即豫中會戰。
  • 北林重點項目百日會戰告捷
    據了解,8月份以來,北林區按照省、市總體部署,在全區範圍內深入開展重點項目百日會戰行動,聚集優勢力量和資源,以飽滿的會戰狀態搶抓黃金施工期,聚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速度、質量同步提升。作為全省百大項目的中能建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由於開工時間較晚,為了搶抓有效工期,北林區選派業務骨幹組成專班駐企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積極向上爭取,抓進度搶工期,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速辦理前期各項手續,促進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在駐企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我們集中人員資金,優化施工方案,克服強降雪氣候影響,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速度和質量。
  • 第二次長沙會戰後,蔣介石分別召見王耀武和王陵基,都談了什麼?
    第二次長沙會戰之後,蔣介石決定在南嶽召開一個軍事會議,但是10月15日,蔣介石抵達衡山,散步之時,突然想起來建立了空防警報聲。本來計劃這一天,準備開會的,因為日軍偵察機的來臨,被臨時取消。蔣介石召見王陵基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想從下面摸清一點情況,至於召見王耀武,作為軍委會的王牌軍,這一次會戰中,被日軍正面擊破了,他想了解一下情況。王陵基的集團軍駐地是贛北地區,會戰開始之後有一部分人支援入了湖南。
  • 97式中型坦克:平均裝甲厚度僅25mm,37mm戰防炮就能將其摧毀
    說是中型坦克,重量卻只有15噸,在蘇軍著名的重量達34噸的T-34-85坦克,也被稱作中型坦克的前提下,日軍的97式坦克,實際上就是一輛名正言順的輕型坦克。97式坦克有4名車組成員,長5.51m,寬2.33m,高2.38m,最大公路行駛速度每小時38公裡,越野速度則降至每小時20公裡,最大公路行程僅210公裡。
  • 坦克炮裝上炮艇,成「水上坦克」:蘇式老傳統,甲板火力威猛
    1941年,德軍長驅直入蘇聯腹地,內河流域紛紛成為前線,內河炮艇成為蘇軍的重要武器,不過在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敗退的大潮中,由炮艇組成的內河艦隊大多數時間裡都被用來疏散平民和轉移物資,直到史達林格勒會戰時,伏爾加河畔成為前沿陣地,內河炮艇才真正披掛上陣,但蘇軍很快發現,沿用沙俄時期作戰思想的炮艇此時面對的早已不是毫無掩護的輕步兵,而是重裝披掛的德軍機械化部隊,以往的小口徑武器根本無法給敵人造成威脅
  • 【抗疫保收 雙百會戰】中國化學各項目取得會戰階段性成果(九)
    【抗疫保收 雙百會戰】中國化學各項目取得會戰階段性成果(九) 2020-12-17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日會戰 ▏省道安委聯合督導組深入崆峒區督導「百日會戰」工作...
    11月17日下午,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韓樹君、省公安廳交管局秩序二處處長陳曉、省應急管理廳綜合協調處副處長李曉斌一行三人組成的省道安委聯合工作督導組,深入崆峒區督導冬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會戰工作開展情況。
  • 《八佰》背後那場會戰:整個上海都是「四行倉庫」
    最終,隨著戰事升級,雙方持續投入兵力,逼迫日軍分兵華北的軍力,來上海馳援,上演了一場抗戰史上規模最大、也最為激烈的中日主力大決戰。至於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步兵與坦克互為掩護),中國士兵更是聞所未聞,太多人連坦克沒有見過,直接導致會戰中,最精銳的中國裝甲團孤軍深入(步兵以為坦克自帶裝甲,無需保護),被日軍圍攻盡毀。首次遭遇空軍的桂軍,面對日機攻擊時,甚至不懂匍匐躲避,有人站著向日機射擊。日機一個俯衝掃射,就倒下一大片。
  • 發現大小問題549個,松江開展「住宅小區文明居住百日整治會戰」
    發現大小問題549個,松江開展「住宅小區文明居住百日整治會戰」 2020-08-25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89式到97式:二戰日本研發的坦克,都是移動鐵棺材!
    文/滅霸他爸1939年5月,哈拉哈河戰役(諾門坎事件)爆發,日軍先頭部隊與蘇軍相遇,交火中,日軍坦克完全抵擋不住蘇軍的T-26坦克和BT快速坦克,短時間內即被摧毀17輛,就連戰車第3團團長也被當場擊斃,損失慘重。
  • 坦克世界網遊讓你重新認識它
    各位坦克迷應該都了解,SU100作為二戰的經典戰車,到戰後都發揮了很長時間的餘熱。SU-100裝備部隊的時間比較晚,真正形成規模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已經日薄西山。不過它們仍然迎來了一些證明自己的戰鬥,比如1945年的"巴拉頓湖戰役"。
  • 二戰時期,德軍「骷髏」師一戰成名,4萬人能戰勝23萬精銳蘇軍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著名的德米揚斯克戰役,在150萬蘇軍的包圍下,「骷髏」師殺出重圍,一戰成名。「骷髏」師是由「骷髏總隊」改編而來的。1941年,德國準備對蘇聯下手,「骷髏」師被劃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直到1943年,該部隊名字改為第三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正式成為一支正宗的裝甲師,在德國東線的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