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會戰,德國閃電戰碾壓百萬守軍,65萬蘇軍被俘

2020-12-18 史飛卿

基輔是一座差一點就從世界地圖上消失的城市,二戰期間基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築被夷為平地,曾經有人斷言這座城市不會再重現人間,但是基輔向世人證明了英雄之城依然可以涅槃重生,即使曾經被德軍的閃電戰術擊破,儘管遭遇了重大破壞。1941年對基輔來說是歷史上最難忘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基輔發生了二戰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保衛戰,此次作戰讓世人見識到了德軍閃電戰的恐怖和蘇聯軍隊的慘重損失,從基輔戰役中展現出的殘酷令世人汗顏。位於傑納斯河和第聶伯河的交匯處的基輔早在德軍進入蘇聯時就已經被認定為首要進攻目標,並且德軍打算以基輔為起點將蘇軍西南集團軍包圍並殲滅。

二戰爆發之後德國將自己恐怖的戰鬥水平展現給了世人,在戰爭狂人希特勒的率領下納粹德軍迅速將自己的戰鬥龍捲風投向了歐洲,法國、挪威、波蘭等十六個國家都沒能逃過德國魔爪,西歐地區只有英國還在苦苦支撐,而東歐地區的蘇聯已經開始感受到了德國的威脅。史達林開始制定對德國的防禦措施,其中包括將一些重工業設施向東遷移,避免與日本展開作戰,總而言之蘇聯是不願意過多地參與到戰爭中。希特勒認為蘇聯看似國土面積龐大,實際上是一個很容易對付的國家,當時西歐只有英國抵抗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就可以有多餘的兵力去攻打蘇聯,看到了這一點之後,希特勒當即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

1941年6月22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軍一百四十六個師、三千五百輛坦克和近五千架戰機向蘇聯發起了閃電戰,從這一刻開始蘇聯與德國的戰爭正式爆發。德軍以三個集團軍向蘇聯挺進,這三個集團軍以不同的路線向各自計劃中的目標進發(北集團軍向列寧格勒,中集團軍向莫斯科,南集團軍向基輔),從這就看出了德軍的作戰嚴謹和精明之處,投入大兵力進攻核心城市直攻要害。值得一提的是德軍的進攻計劃早在之前就傳到了史達林的耳朵裡,只是史達林過分自信並且不願意相信來自英國間諜的消息所以沒有做出反應,史達林嚴重忽略了德國憑藉閃電戰已經將西歐踏在了自己的腳下,已經可以騰出充足的兵力進攻蘇聯,史達林還在5月1日的時候進行了紅場閱兵,事實證明史達林這次史達林的自信是大錯特錯的。

德軍在進攻蘇聯一開始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蘇聯一時間沒有作戰的準備所以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此時的蘇聯西南方面軍正處在南部,這支軍隊此前剛剛參加了烏曼戰役,損失了大量的裝甲設備,所以已經無法威脅到南部德軍的作戰,但是向來嚴謹的德國人對這支駐紮在基輔的軍隊還是不太放心,在經過一系列討論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不顧一切代價優先形成對基輔的合圍,殲滅駐紮在那裡的蘇西南方面軍。1941年9月德軍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了對基輔的包圍,而此時的基輔裡駐紮的蘇聯士兵人數高達五十三萬,德軍明白此次包圍作戰也許可以狠狠地削去蘇聯身上的一大塊肉。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蘇聯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很有可能會是西南方向,所以將大部分主力部隊派到了烏克蘭地區,其中包括西南方面軍、南方面軍共計六個集團軍,蘇聯元帥布瓊尼執掌著指揮鞭。蘇西南方面軍從6月開始就向西後撤併且沿著舊國界修築了防禦線,德軍看出了蘇軍已經有向第聶伯河靠近的舉動,認為蘇軍必定會渡過第聶伯河從而達到撤退的目的,德軍又向蘇軍發起進攻來阻止蘇軍的後撤,這個時候的西南方面軍戰鬥力因為此前作戰的損失而大大減弱,而且現在面前還有四十個德軍師在緊緊相逼。7月5日德軍開始發起攻擊,蘇軍此前依靠舊國界修築的防禦工事被德軍進攻得搖搖欲墜,坦克部隊已經突破了面前的防禦在傍晚佔領了幾處城鎮。總參謀長朱可夫提醒史達林放棄基輔以避免更大損失,但是史達林的自信再一次展現了出來,他認為蘇西南方面軍一定能夠戰勝德軍,所以拒絕了朱可夫的建議,而且朱可夫因為此次建議而被解除了總參謀長的職務。

7月16日德軍已經做好了進攻莫斯科的準備,但是希特勒臨時將作戰方向更改了一下,暫停對莫斯科的作戰而將進攻矛頭轉向烏克蘭和列寧格勒,在希特勒的心中這兩處地方要比莫斯科更加具有戰略地位。即使手下的將領們都在勸說希特勒儘快對莫斯科發起進攻,但是希特勒和史達林一樣都是特立獨行的人,目標一旦制定就絕不會更改,他命令德中央集團軍和南集團軍對基輔形成一個大包圍。德軍迅速利用一系列突擊把蘇聯方面軍分割成了幾個孤立的集團,這樣能夠更加順利完成對蘇軍的殲滅,蘇第五集團軍堅守在了科羅斯陣地近一個多月時間,牽制了德軍大量部隊的行動,對基輔城內的守軍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部分德軍在8月退到了基輔以北的地區,在基輔西南方向蘇軍的左翼也遭受了德軍的猛攻,在烏曼地區形成了對左翼蘇軍的合圍,8月8日德軍利用烏曼這一個大口袋俘虜了十萬名蘇軍士兵,其中還有蘇第六集團軍和十二集團軍的總司令,蘇軍的三百輛坦克和八百門火炮也被德軍獲得,這次失利讓蘇軍元氣大傷,蘇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情況變得極其複雜,高層指揮官們焦頭爛額,此時的戰局已經變得愈加難以捉摸。

從7月19日到29日蘇第二十六集團軍打算破壞德軍坦克部隊的行動,但是在德國坦克部隊面前蘇軍顯得那麼脆弱,僅僅數天之後就停止了攻擊,德軍一路突進到了基輔郊區地帶,蘇軍發起了反突擊並重新建立了外線的防禦陣地。基輔的市民自發參加到了保衛基輔的隊伍中了,在很短的時間裡有二十萬基輔的當地居民加入了蘇軍,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奇蹟了,在這種軍民共戰的情況下德軍的戰線被擊退了兩公裡多。蘇軍多次的反擊和抵抗讓德軍的進攻陷入了長時間的停滯不前,德軍迫不得已從莫斯科方向調集了部分兵力。

8月8日德第二坦克集團軍開始按照預定計劃發起進攻,但是他們的企圖似乎被蘇軍摸透了,9月初的時候德軍抵達了傑納斯河並展開渡河行動。9月11日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布瓊尼認為情況已經走向了更加惡化的趨勢,如果再不停止這種無謂的作戰只能造成更大的損失,他向史達林請求撤退的命令,但是得到的回覆依然是固執的死守基輔,不得放棄基輔,因為布瓊尼的這一請求讓史達林撤銷了他的總司令職位,讓鐵木辛哥代替布瓊尼指揮西南方面軍。德軍在8月30日就渡過了第聶伯河並且建立了一個登陸場,德軍第一坦克集團向蘇軍發起進攻,蘇軍即將要被夾擊的德軍合圍了,儘管西南方面軍已經做好了撤離的準備,但是接到的命令居然是向德軍反擊,9月16日德軍的兩個裝甲集團完成了對西南方面軍的合圍,蘇軍就算是要展開反擊也已經失去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9月16日德軍將第二集團軍和第六集團軍作為了主攻部隊向被包圍的蘇軍部隊展開了圍殲作戰,蘇軍拼死抵抗在陣地上播放著史達林那鼓舞士氣的講話,但是蘇軍不知道的是他們其實不用處在這種困難的處境中,這一切都與史達林固執的想法有著很大的關係。蘇軍彈藥和燃料耗盡,士兵就拿著刺刀衝向德軍,面對著德軍的坦克和機槍一片片蘇軍的屍體鋪在地上,蘇軍士兵的血液浸透了土地,場面非常悲壯和慘烈。9月20日基輔被德軍攻佔了,同時德軍的裝甲部隊也趕到了基輔,蘇軍也將沒有在包圍圈的部隊投入到解救被包圍部隊的戰鬥中,但是數次被德軍擊退,被包圍的蘇軍已經宣告失去了獲救的希望,僅有小部分蘇軍向東突圍。

到了9月26日蘇西南方面軍基本被殲滅了,司令、參謀長和很多將領都在這次戰役中犧牲。這次圍繞著基輔的戰役持續了兩個月之久,蘇軍的損失人數高達七十萬人,其中有六十多萬人被俘虜,同時損失的還有八百多輛坦克、三千七百門火炮和三千五百輛車輛,德軍損失人數有十萬人,相比較蘇軍的七十萬人損失來說,德軍可以算是大獲全勝了。

在戰役結束後蘇聯方面分析了此次戰役的一些情況,發現德軍此次展開的包圍圈是驚人的,可以說範圍大到難以置信,如果沒有非常精確的指揮基本沒有突圍的可能性。蘇聯軍隊其實並不是輕易就會投降的軍隊,只是長期的艱苦作戰和德軍的猛烈攻勢已經逐漸擊潰了蘇軍的心理防線,而且在史達林的堅持作戰的指令下,蘇軍士兵已經失去了持續作戰的動力,因為他們明白這場戰役已經是註定失敗的了。對於蘇聯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失敗,此次作戰直接打擊了蘇聯軍隊的整體實力,很多軍隊面臨著重組和改編,很多地區的防禦也受到了影響,這場戰役註定是失敗的,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蘇軍雖然是主場作戰,但是沒有德軍那種優良的機動性,在奪取了制空權之後蘇軍更加沒有了優勢,史達林堅持不讓基輔的部隊後撤的命令也是蘇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史達林擔心的就是基輔失守會讓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產生動搖。

相關焦點

  • 蘇軍的基輔之殤,數十萬蘇軍喋血基輔,慘遭德軍合圍殲滅
    基輔戰役是十分慘烈的,其結果是近七十萬的蘇軍官兵投降被俘。這是一場突然且充滿爭議的戰役,但是不能否認蘇軍確實是英勇抵抗了德軍,前線多個高級將領戰死沙場彈盡糧絕的官兵在沒有人指揮的條件下還是抵抗了三天,並且德軍的武器裝備和人數上都遠遠高於他們。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基輔戰役是史達林的一次重大戰略失敗德國軍隊從8月7號開始包圍基輔,在9月16號形成合圍之勢,在這個時候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元帥為了保存實力,決定違背史達林的計劃進行全面撤退。然而史達林卻讓他頂住。不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德軍的進攻太過於兇猛,應該避其鋒芒,拉長戰線,消耗德軍。當時就連朱可夫也不認同史達林的觀點。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上圖_ 基輔會戰 中的德軍 蘇軍在基輔葬送了一個方面軍,但這樣的損失對於蘇軍而言並非是致命的。因為莫斯科戰場,蘇軍仍然掌握著主動權。
  • 柏林會戰作為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過程是怎麼樣的?
    柏林會戰是二戰時期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此戰德國可以說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了,當時德軍在西線已經全面潰敗,希特勒基本將德國當時能打的部隊都放在了東線防禦蘇聯,對於西線盟軍的進攻也已經是基本放棄抵抗的節奏了。
  • 中條山會戰太窩囊,我方陣亡4.2萬人,被俘3.5萬,日軍戰死673人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3:中條山會戰中條山一戰,第一戰區陣亡官兵4.2萬人,被俘3.5萬,而日軍只戰死673人。中條山一戰實為抗戰以來最恥辱一戰。日軍在中條山作(日軍稱為中原會戰)戰方案確定後,就開始大規模的調兵遣將。日軍從從關東軍、華中方面軍抽調了大量精銳部隊以補給中條山作戰。華中方面軍抽調第33師團,蘇北方向的第21師團也投入中條山戰場,第一軍還從本軍內抽調了獨立混成第九、第16旅團、騎兵第4旅團各一部參戰,加上原來部署於中條山周圍的第36、37、41、35師團,日軍用於中條山作戰的地面兵力達到10萬以上。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首先,布拉格戰役是對德軍秋後算帳之戰,蘇軍不達目的不罷休200萬對90萬,從數量上看,蘇軍明顯佔有優勢,如果再把蘇軍在此時的裝備與德軍相比,完全今非昔比。因此,布拉格戰役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誰輸誰贏的問題,這是一場秋後算帳的戰役。
  • 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原標題: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今天是4月17日,1944年的今天,中日軍隊在河南豫中地區的會戰開始。   1944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深感兵力不足,開始研究制定打通大陸縱貫平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計劃,即豫中會戰。
  • 解密蘇軍前期最大的坦克會戰——布羅迪會戰
    巴巴羅薩行動專講:布羅迪坦克戰1941年6月下旬德國對蘇聯的入侵才剛剛拉開序幕,南方集團軍群正在向烏克蘭方向挺進,紅軍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蘇軍由米哈伊爾·彼德羅維奇·基爾波諾斯上將指揮的第4、8、9、15、19、22機械化軍團和德軍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元帥指揮的第1、3裝甲師團、第48摩託化軍團在烏克蘭的布羅迪以及周圍村莊進行了蘇德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會戰。
  • 基輔會戰慘敗,史達林為何不循例追究前線將領責任?真心不敢動手
    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被圍殲時,正在負責指揮的西南方向總司令是誰呢?元帥鐵木辛哥,那麼你知道鐵木辛哥曾經的另外一個身份嗎?1941年6月23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二天,他就任「蘇聯武裝力量統帥部主席」,組員有史達林、莫洛託夫、朱可夫、布瓊尼、伏羅希洛夫和庫茲涅佐夫。
  • 二戰時,德國的骷髏師有多猛?老兵:4萬人從23萬蘇軍中殺出重圍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閃電戰十分有名,它充分利用到了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快而準的攻打對方,屢戰屢勝,不過在蘇德戰場上,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了。
  • 二戰德國真的沒可能贏嗎?有這三大致命失誤,納粹註定要失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發動閃電戰進攻波蘭,橫掃歐洲,差一點拿下了莫斯科,給人軍事實力很強的印象,然而在盟軍的聯合抵抗下,德國註定了失敗。但也有人認為德國發動非正義的戰爭,戰敗是必然的。不過,軍事上也有一些偶然性,在戰爭中德國如能抓住機會,歷史可能會改寫,那麼德國在戰爭中有哪些翻盤的機會呢?事實上有三次機會。首先是敦刻爾克撤軍事件。1940年5月,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穿過阿登森林進入比利時境內,對英法等國盟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12萬德軍從150萬蘇軍包圍中逃出生天——德軍王牌的加冕之戰
    莫斯科之戰,天時地利人和,蘇軍必勝 從莫斯科方向反攻而來的蘇軍憑藉著優勢兵力完成了對德北方集團軍的包圍,25萬德軍困在不足2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而包圍他們的是將近150萬的蘇軍士兵
  • 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黨衛軍和數萬蘇軍血拼,全拼光都不投降
    二戰的東線戰場是當時全世界最恐怖的戰場,德軍把大部分的主力部隊都投入了這裡,蘇軍為了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付出了傷亡近6000萬人的代價,僅軍人就陣亡了1000多萬人。
  • 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28名蘇軍真能抵擋步坦協同的德軍麼?
    莫斯科會戰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攜閃電戰的驚人威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勝利。在北面,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輕取波羅的海三國,兵臨列寧格勒城下;在南線,巨大的基輔突出部已經被削平,蘇聯西南方面軍60萬之眾全軍覆滅。
  • 二戰德軍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守軍為何無一人投降?
    1945年春,柏林保衛戰已經不可避免,德國的哥得哈格.海英裡希中將在部署柏林防禦措施時,把國會大廈和總理府設為防禦的中心地區,但是在這個地區並沒有布置大量的守軍和裝備,因為當時德國的兵力和裝備補給都不允許在同一地區布置強大的防守力量,所以哥得哈格.海英裡希中將在部署完防線後將剩餘的可分配的步兵化整為零,分為若干的戰鬥小隊,進行對中心地區的協防
  • 德國「閃電戰創始人」古德裡安,二戰後為何被無罪釋放?
    二戰時期,德國大將古德裡安,是閃擊戰的發明者,憑藉閃擊戰的強大威力,德軍的鋼鐵洪流席捲了大半個歐洲,從巴黎打到了莫斯科。作為德國的裝甲兵之父,閃電戰專家,古德裡安在二戰之後,在大審判中,僅僅獲刑三年,最後甚至還被無罪釋放,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