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華為的首款智能眼鏡正式上線發售。值得一提的是,同在這一天,智能眼鏡的奠基者Google發布消息將會取消對舊版可穿戴設備的支持,從2012年推出Project Glass之後,谷歌眼鏡遭遇了諸多事端,其在性能和技術上的優越性並沒有讓它前途一片光明,反而看似已經被放棄了。
反觀華為,不僅2019年推出自家的首款智能眼鏡產品大獲成功,且在2020年的今天也迎來了第二代產品的迭代升級!
根據官方介紹,全新的Gentle Monster X HUAWEI Eyewear II依然主打時尚和智能,且此次將會推出13款升級換代的產品,這其中包括4款墨鏡產品和9款光學眼鏡產品。在選定了Gentle Monster 作為華為的聯名潮牌之後,就註定了華為的智能眼鏡不僅僅圍繞智能來打造產品,更注重時尚前衛且兼具舒適性的造型設計,在根子上與谷歌最初的方向有所區別--這或許也是華為敢走下去、而谷歌無法前行的最終緣故了。
注重設計感 體驗更舒適!
Eyewear II在收納盒兼充電底座的選擇上,選擇了延續第一代產品的設計,保持了皮革材質和獨有的拉鏈開合設計的它,看起來並沒有一般傳統眼鏡的「土味兒」,反而因為GENTLE MONSTER與HUAWEI的聯名,讓它實現了「土到極致就是潮流」的既視感。
從造型設計上來,EyewearII系列「骨架」一如既往的偏大,但鏡框卻保持了足夠的「文藝氣息」,恰到好處的壓制了因為「骨架偏大」使得鏡腿不夠好看的瑕疵。鏡腿使用的是塑膠鈦材質,密度低、質量更輕;在鏡腿與鏡框連接處,產品使用的是韌性更強的鈦合金彈性鉸鏈設計,官方解釋稱:這可以有效減輕鏡腿所帶來的夾持感。
此外,這次產品的弧形鏡腿弧度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12°增加至20°,優勢是帶來更好的包裹性和貼合性。據筆者現場佩戴的體驗來看,雖然感覺鏡腿偏小、我佩戴的有點夾腦袋,但鏡腿弧度在適當調整之後、舒適度確實有所提升,這是因為我頭太大或者尺寸過小導致的?
注重感官體驗 這次「聽好音樂」
正如開篇筆者提到的一樣,或許正是因為華為不再追逐與谷歌眼鏡一樣的在視頻上的跟蹤錄製、視頻,而是更注重設計感、佩戴舒適度等方面的體驗,這些更類似於視覺感官、觸覺感官方面的體驗能夠讓它的用戶黏性增加。
這次EyewearII在聽覺方面也做了調整,比如其採用了體積更大的超薄大振幅揚聲器,這將使得它擁有更寬廣的音域表現,在音質方面提升了一大截;此外,產品還採用了獨特的的聲學隱私保護設計--其在左右鏡腿各自搭載了一個半開放式的揚聲器,通過定向聲腔直接將聲音傳遞到用戶的耳中,一保證沒有中途損耗、二保證了「私密性」。
筆者在摸到產品時,還發現了產品鏡腿上有一些對稱設計的孔,這是什麼東西呢?官方宣稱,這是洩音孔,它能夠將指向性音腔中發出的聲波在空間中抵消,從而進一步減少聲音外洩;輔以音量自適應技術,變現的實現了「被動式」的降噪效果,不過這種嘗試能有幾分提升就不清楚了,但能夠聽到好音樂畢竟是一件好事兒。
智能體驗 從實用的手勢開始!
這些年以來,華為生態產品不僅僅更注重整體感的生態打造,也開始更關注實用手勢的研發、智能交互的功能設計等,以旗艦系列手機為例,手勢操控功能細化就沒有停止過。也許它們現在還沒體現出最大的優越性,但只要華為自身不放棄,想必這些比較方便的功能在某些場景下有它獨特的實用性。
這次在全新的EyewearII身上,它又帶來了哪些新的交互玩法呢?比如,配對狀態時只需要輕輕捏住左側鏡腿就可以進入配對狀態了,單手也能操作;又比如,雙擊鏡腿可喚醒語音助手--現在的華為智慧助手很聰明了喲~;EyewearII還提供了滑動觸控的功能,切歌、調節音量都可通過這些手勢進行。
在自我生態的互聯互通上,華為一直做得很不錯,比如EyewearII就支持智能佩戴的檢測,摘下眼鏡停止音樂、三分鐘重新佩戴繼續播放音樂。除此之外,EyewearII還擁有諸多貼心交互功能,當用戶長時間未佩戴後,再次佩戴眼鏡時,手機會實時彈出連接窗口,一眼便可讀取電量狀態,並支持一鍵進入設置界面,輕鬆掌控眼鏡信息。
別小看這些小細節上的提升,正是因為他們的多方的「完善」下,佩戴一副完全與傳統眼鏡相迥異的產品才會讓用戶覺得它不是累贅,而是一款有點用的「智能」產品,而如果其他的方面也能夠更好的完善,想必它的用戶群也會相應地增加的。
提升交互的人性化 充電更方便!
作為一款智能眼鏡,如何在基礎的佩戴體驗之外增加用戶對它的「黏性」?EyewearII的做法是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包括佩戴時的問候、包括行程提醒功能等等,嗯~它的智慧交互有實用性!
充電續航方面,EyewearII有一個既可以收納眼鏡亦可以快速充電的NFC非接觸式無線快充眼鏡盒,將其放進去收納保管時也正是它充能補充電量的時間。續航部分,官方稱它可以連續播放5個小時的音樂--在佩戴的舒適和恰到好處的續航時間之間,它選擇的是這樣的一個均衡,雖然依然少不了對它無法長時間續航的吐槽,但這個均衡度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這些年的消費數碼產品大大小小隻要是支持自身電源驅動的,都需要考慮續航和便攜方面的均衡性,畢竟,即便是性能再強,沒有相輔相成的續航能力幫忙,那它也只能成為一個「玩物」而已!
總結:
當然,這樣一款背負著「智能化」重擔的產品背後,其實也有許許多多的妥協,比如續航時間和佩戴舒適度之間的妥協,比如功能探索和智慧交互的妥協,比如設計方向的妥協等等,任何產品的初期都面臨著各種妥協和被妥協,如何更好地找到這個均衡性,才是最為考校廠家的地方。
所幸的是,能將這樣一款「智能眼鏡」與時尚潮品掛鈎,只為抓住這部分時尚用戶群體的需求而打造,足夠證明華為在給眼鏡「智慧化」方面有清楚的認知,知道用戶現如今需要的是什麼,願意從現實出發。從而打造出這樣一款以「潮品」定位輔以智能化設計的可穿戴品類的實用品,更具可操作性、人們接受起來也更容易一些,不至於本末倒置~
當然,最終市場是如何看待這樣一款「試水之作」,還得時間去慢慢證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