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那些事兒,一位真誠寫作者,願我能用一份真誠送你一世溫暖。
婆媳關係,一直是很多剛剛結婚或者準備結婚的女性之間,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
準備結婚前,膽怯和未來婆婆公公之間相處不好,結婚後如果不住在一起還行,如果住在一起,難免會給剛進門的新媳婦造成壓力。
當然了,這種不適應感,也是相互的,婆婆雖然是過來人,可一開始,倆個人相互客套是少不了的,這就難免會出現進了一家門,卻像兩家人的不適感。
就比如很簡單的一件事:吃飯。
婆婆公公不好意思多吃,其實他們沒飽,但害怕兒子兒媳還有孫子吃不飽,結果呢,每次吃飯,都要剩飯,大家都不敢說出實話自己飽沒飽,雖然在一個屋子裡,但總是畏首畏腦的,這也就是很多人的現狀。
如果真的不能適應這個環境,在這個環境長期的待下去,人會感覺到特別壓抑和煩躁,當然最終會波及彼此的健康或者不利於婆媳之間感情的長久相處。
小莉剛結婚沒幾個月,她婚前和婚後的狀態完全不同,雖然只隔了幾個月,但明顯能感覺她自從結婚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
婚房是130平米的,有三個臥室,一廚兩衛,雖說是他們小兩口的婚房,但男方的父母帶著小姑子也從農村搬進來住了。
婚後的這幾個月,雖然飯什麼的都不用小莉做,但給小莉的感覺就是一家人非常客套,只有關起自己的臥室門,她才能感覺到輕鬆和自在。
和老公平常說個話,都要小聲的說,不敢大聲怕吵到公公和婆婆,而婆婆也是,平常在屋裡掃地拖地時,也是靜靜悄悄的,只有小莉的丈夫,大大咧咧,在家裡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吃飯不敢多吃,睡覺也不敢多睡,看電視呢?家裡這麼多人,在客廳裡來來去去也看不進去,有時候小姑子還會大聲的吼道,吵到她學習了。
不能儘快的融合,自然就會慢慢變的抑鬱和愁苦。
小莉也給老公楊剛提了好幾次,要麼讓他爸媽搬回農村,要麼他們倆搬出去住,總之就是要和他的父母分開住,可楊剛哪敢趕自己的親生父母走呢。
這房子是父母攢了一輩子積蓄買的,而楊剛掙得錢則全部用來舉辦他們倆的婚姻還有彩禮錢,現在整個家裡沒有積蓄,就像一個空殼,外強內弱。
自然再讓搬回農村住父母不說走,楊剛肯定是不會趕的,而讓出去住,難道在縣城租房子嗎?有家不住,而去租房這顯然也不切合實際,最後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其實作為楊剛父母想的也很簡單,這不是兒子剛結婚嘛,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下班後能吃上熱口飯,所以才決定來城裡和兒子一起住的。
為兒子是一方面,為女兒也是一方面,女兒剛上初中,需要人照顧,而家裡兒子和兒媳都上班著,沒人照顧,所以楊剛的父母住在這是為了兩個孩子都能兼顧。
可有利也有弊,弊就是讓兒媳感覺到不自在,彼此都很少有私人空間,一天上班後很累,本該下班後躺在沙發上追追劇,讓老公給洗腳或者端茶送水,可婆婆公公都在,這顯然是實現不了的。
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我給出了以下三條建議,兒媳與婆婆的關係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希望能幫助到有這樣問題的一些讀者朋友。
婆媳之間一定要有距離,距離也是對彼此的保護
這裡的距離,是指在生活上要保持距離,不互相參雜彼此的生活,換句話說也就是作為父母的在兒子成家後,應該分開住。
不要總是想著:兒子剛成婚,家裡的飯不會做,地不會掃的。
這都是杞人憂天,現在這個時代誰離了誰都可以過的下去,而作為長輩的去參雜他們的生活裡,看似是去幫他們了,實則時間長了最傷彼此感情的,甚至很可能殃及到了兒女們的婚姻破裂。
大家都住在一起,即使有了好感度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都會被敗光,彼此的缺點自然也會被無限的放大。
作為長輩應該過著自己的生活,兒子有困難了有能力的話,就去幫一把,沒能力的話,也多關心一下,如果沒什麼事,就過著自己的生活不相打擾。
現代這個社會裡,養兒已經不能防老了,能做到不拖累他們的,那就是對兒孫們最大的幫助。
所以婆媳兩家,保持距離,這才是對彼此好感度的一份保護。
分開住的是人不是情,多走動亦是盡孝也是聯絡感情
父母可能和你分開住了,一個住在城裡一個住在鄉下,作為男方一定主動的帶著媳婦孩子經常回去看看父母。
不要總是以為和父母分開住了,他們就過的很好,不需要你們的關心,他們是需要關懷和愛的。
平常農村老家種的蔬菜什麼的,大都稍給了住在縣城的兒子,雖然山高路遠,可父母一依然是牽掛著我們,那麼就多回家看看吧。
他們生病了,也是需要孩子的陪伴和照顧的,親情和愛情一樣也需要愛了之後,能有被愛的感覺。
雖然分開住了,但多走動還是有必要的,這樣婆婆和兒媳的關係也不會像經常在一起時那麼糟糕,對彼此的好感也自然會加深許多。
在這期間,作為中間人的男人,就起到了很關鍵性的作用,帶著媳婦孩子回去看看,或者接父母來城裡住上幾天,同樣也盡孝了,自然也增進彼此的感情了。
父母既然給了你們距離,那我們也要保證他們晚年不落寞
距離是產生好關係的良藥,因為距離才能產生美嘛。
父母的不易是我們從小到大有目共睹的,既然他們明白只有與孩子有了距離,才能保證他們婚姻的幸福度,那麼他們肯定也是有所犧牲的。
而這個犧牲就是晚年的寂寞和孤獨,雖然有老伴的陪伴,但總歸有一個人走到前面,一個人走到後面,而後面的那個人留下的終歸是孤單和寂寞。
那麼作為兒子,不能有了媳婦就忘了娘,當父母兩個人都健在的時候,可以分開住,但如果有一個去世剩了另一個人的話,那記住一定要把TA接到身邊,和TA一起住。
一個人的晚年,如果得不到孩子的關心,我覺得是非常悽涼的,再加上戀舊情節,在農村裡睹物思人,無盡個深夜裡夢到無數次老伴,這是也是非常痛苦的。
作為孩子,這個時候就應該,把TA接到自己的住處,只有遠離那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才能不去想愛了一生的人,痛苦自然也就漸漸地淡了許多,因為人畢竟是要往前看的,睹物思人只會加深更大的苦楚。
最後,不管你是媳婦還是丈夫亦或是為人父母,都請記住一點,距離產生美感,也更是一層保護自己最後的心理防線。
經常走動的聯絡感情,要比整天住在一起強上許多倍,親生的整天在一起都會吵個不停,更何況是新娶的媳婦。
婆媳關係其實並沒有想的那麼複雜,因為她們兩個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想讓這個家過的更好,誰也沒有私心。
只是兩代人的思想有鴻溝,一個謹慎細緻,一個大大咧咧,老人們喜歡安靜,而年輕人喜歡熱鬧,自然也就住不到一塊去。
人一旦思想不統一,肯定也就產生了分歧,也就會發生矛盾,所以說孩子一旦成家,老人能不和他們住一塊儘量不住一塊,要想婆媳關係處理的好,保持應有的距離才是發生的人生之常態。
END
今日話題:
你和婆婆或者兒媳之間的關係如何?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