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下7.22億元罰單記錄的廣發銀行近日屢遭投訴。
據了解,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被指私自開通分期業務,大量持卡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費用,有的甚至連一筆102元的款項也被分成24期還款。
與此同時,有用戶表示,原本信用卡額度是可以循環的,但是在分期業務「在線」的情況下,所有一次性消費超過100元(含)的款項,均被作為分期本金進行分期。這樣導致信用卡額度不斷疊加,甚至超過原本信用卡額度,手續費、利息等費用「滾雪球」。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銀行信用卡分期協議規定,該業務一經開通永久有效,如需取消需要持卡人主動取消綁定。不過,有律師指出該款項並不合理,因為持卡人往往意識不到所持有卡的各項合同具體明細,且銀行應當盡到有力的提醒義務。
除了信用卡分期業務屢遭投訴,廣發銀行還面臨長達10年的上市困局,並頻繁「吃」罰單。與此同時,面對傳統對手的追趕,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壓力,廣發銀行「腹背受敵」。
私自開通分期業務,用戶欠款「還不清」
據了解,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屢遭投訴。在聚投訴平臺中,關於廣發銀行投訴量達到4317,解決率為32.2%。其中,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投訴達到2267件,幾乎為廣發銀行投訴量的一半。
《商學院》記者了解到,除了暴力催收等投訴,聚投訴上還有不少用戶反映廣發銀行信用卡私自給用戶開通「樣樣行」自動分期業務。持卡用戶賈丹丹(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員,並表示,「信用卡也有好幾張,別的還了多點利息就還完了,廣發永遠還不清。」
據了解,賈丹丹於2018年5月透支了信用卡額度1萬元,隨後被客服介紹辦理分期。彼時賈丹丹同意將透支的費用辦理12期分期業務,卻不料該分期業務竟然一直「在線」。到2019年5月左右,賈丹丹的欠款信用額度已經從1.7萬元變成了超3.7萬元,在無調額、無臨時額度的情況下,欠款超過信用額度的1倍多。
「這麼多分期裡面,我本人知道的、同意的只有兩筆消費分期,一筆帳單分期。最驚人的(一筆自動分期)是102元給我分了24期,我一點都不知道,無任何簡訊提醒。」賈丹丹表示。
賈丹丹廣發APP的分期產品頁面顯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已完成的「樣樣行」消費分期共計7筆,累計3.15萬元;還在分期中的「樣樣行」消費分期共計2筆,累計1.2萬元。
其中,「樣樣行」消費分期款項每期需收取數十元不等的手續費,以及0.7%左右的利息。然而賈丹丹表示,客服在介紹分期時,曾明確表示「每一個月就幾十元手續費,不收利息。」
目前,賈丹丹仍在與其他「卡友」一起投訴廣發銀行誘導顧客分期私自開通自動分期服務。「我們都知道信用卡是可以循環使用的,消費流水怎麼可以作為欠款索取費用呢?現在本金增加了,所有費用都在『滾雪球』。」賈丹丹對廣發信用卡分期業務十分不滿。
分期業務一經開通永久有效
據《廣發銀行信用卡「樣樣行」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協議》,「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經持卡人一次性申請籤約綁定,則以後無需申請,持卡人今後所有單筆滿籤約起分金額的消費,均進行自動消費分期。
同時,「樣樣行」消費分期手續費收取方式為「按帳單月分攤收取方式」和「一次性收取方式」,手續費費率根據持卡人的資質和銀行提供給持卡人的綜合服務成本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銀行信用卡「樣樣行」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協議》還指出,持卡人申請綁定「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後永久有效,如不需要該服務,需要持卡人主動申請取消綁定。
不過,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陳文明律師指出,上述條款並不合理。因為持卡人有多張不同的銀行卡,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所持有卡的各項合同具體明細。對於有可能會對持卡人消費造成巨大影響並且會承擔不必要的費用的情形下,應當以各種強調的手段去確認持卡人是否願意辦理此項分期,是否願意長期使用,是否永久使用。
「銀行應當盡到有力的提醒義務。作為格式合同,此項條款對持卡人一方是極其不利的,持卡人如果沒有明確知曉該項條款,可以做對於不利於銀行一方的解釋。」陳文明補充道。
另外,陳文明認為,持卡用戶是否完全對開通分期業務不知情,應當視情況而定:一是否存在有效的合同;二是當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三是業務員是否盡到提醒注意義務等等來進行判定。如果有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應當視為廣發銀行存在隱瞞情節、侵害用戶知情權的存在。
如果持卡用戶知道開通了分期業務,但未明確分期的定義,具有一定的隱瞞情節,需要確認廣發銀行是否有明確告知分期業務的性質。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111號中規定的信息披露義務,業務員應以顯著的方式提示,確保持卡人確認知悉並確認接受。
對於持卡用戶質疑的超額授信、私自開通分期業務、宣稱無利息涉嫌虛假宣傳等問題,《商學院》記者向廣發銀行發送採訪函。截止發稿,對方尚未作出回復。
不過,廣發信用卡客服指出,分期業務只要每個月按照帳單欠款全額還款、準時到帳的話,是不會產生利息的。而手續費具體看分期本金數額,在沒有打折的情況下,6期到12期費率是0.7%,18期到24期費率是0.72%。
上市困局、網際網路金融壓力難解
作為國內首批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廣發銀行為何信用卡業務屢遭投訴?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認為,信用卡的盈利來源於逾期以及分期,如果用戶按時還款,信用卡的盈利要大大下降。中國人的信用卡消費習慣決定了中國人很少會利用分期還款,這導致了中國銀行業信用卡業務的盈利水平不高。
「逾期跟徵信掛鈎,一般銀行也不敢操作,但是不經過用戶允許私自開通分期,或者用繁文縟節的法律條款掩蓋欺騙用戶開通分期,就成了一部分銀行的慣常行為。分期可以賺取手續費,增加銀行收入,但廣發銀行這種未經用戶允許開通分期的行為是違規違法行為。」王超補充道。
《商學院》記者注意到,除了信用卡業務屢遭投訴,廣發銀行還面臨著罰單不斷、上市夢「擱淺」的窘境。
一方面,廣發銀行「吃」罰單不斷。據《商學院》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廣發銀行及其分行至少24次遭罰,其中包括6次「百萬級」罰款,被罰金額累計超1800萬元。
(《商學院》雜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另一方面,早在2009年的年報中,廣發銀行就提出積極推動公開發行上市,並成立上市工作領導小組。但時至今日,作為國內首批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廣發銀行上市路坎坷跌宕,依舊未能如願。
對於廣發銀行近期的上市形勢,王超指出,四大國有銀行改制上市的時機,是在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對外經濟如火如荼,處在信用擴張周期。近期疫情影響之下,國際經濟大幅波動,雖然國內形勢已經好轉,但今年經濟不景氣已成定局。在這種經濟情況下,投資人信心遭受挑戰,A股對銀行估值不高,PE也是歷史低點,這個時候上市,投資人熱情不高,恐怕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廣發銀行的確曾經在信用卡領域領先,但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招商銀行等後來居上,再加上2013年之後網際網路金融興起,阿里、騰訊分別用浙江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殺入銀行領域,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更是擁有支付寶用戶資源,廣發銀行腹背受敵。」王超表示。
「違規是死路一條,只有創新,才是對抗傳統對手和網際網路對手最笨也是最佳的辦法。」王超總結道。
內容來源: 商學院雜誌
文:劉青青 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