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分期市場又有一家巨頭殺入。與信用卡分期、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消費分期產品類似,微信日前剛剛推出了個人分期消費貸款產品「分付」,這也印證了分期市場確實是一個大「蛋糕」。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超前消費,在各個平臺選擇分期支付,以解「燃眉之急」。例如,不少信用卡用戶經常收到銀行客服的「關心」電話,被詢問「是否有還款壓力」,「某筆消費金額要不要做分期」……
但是,看似簡單、省事的分期產品為何常常被扣上「坑人」的「帽子」?
翻倍還本:消費2萬竟還5萬
近期,廣發銀行信用卡站在了「風口浪尖」。
「我整個額度才2.48萬元,可還著還著居然發現總共欠了廣發5萬元以上。借網貸都沒那麼厲害吧?」這是近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一位消費者對廣發銀行信用卡的投訴。
此前,他用掉了廣發銀行信用卡2.48萬元的額度,並在客服的建議下辦理了分期付款,然而當他一期一期地還掉3萬多元的時候,發現還欠了2.48萬元。
廣發銀行的這款分期付款產品叫做「樣樣行」,而上面的情形,近期在黑貓投訴平臺出現多個類似案例。所以,「樣樣行」也被用戶戲稱為「還不清」。
「開卡額度只有3.6萬元的信用卡,兩年多的時間竟然要歸還超過本金一倍的利息和費用,總費用達到7.29萬元!」一位廣發銀行白金信用卡客戶李先生(化名)說。
李先生發現,從2019年至2020年2月期間,每當他還完一期最低還款後,廣發銀行信用卡 APP上仍然顯示其信用卡額度為負數;儘管在近半年來沒有消費行為,他看到自己的帳單顯示的卻是「超額」,還有不明不白的費用扣除。
通過核查帳單,李先生才明白緣由。原來,之前這家銀行客服多次致電李先生,引導其開設分期業務,自此,李先生開啟了「滾雪球」之路。
但他發現,其中竟然有7筆是未經其本人允許而被私自開通的分期業務,而這一項業務即為「自動分期」。李先生仔細查看了所有的對帳單,發現帳單上面沒有標明每期分期額度的使用和歸還情況,導致其本人在不知情下被惡意引導用卡,越還負債越多,並致使其每天要收到十幾個客服和催收的電話。
實際上,在黑貓投訴以及其他平臺,還有不少廣發銀行的信用卡用戶現身其間。
總結投訴平臺上的案例,大量的信用卡用戶投訴為:「不知情下自動辦理了分期還款業務」、「銀行私自開通分期業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上存在的消費分期諸多投訴,很多案例發生在金融機構提示不明確,有意隱藏關鍵信息,引導消費者默認一些條款,在消費者不明晰的情況下,被動選擇分期業務等方面,導致消費者債務越來越多。
根據廣發銀行官網信息,「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只需一次申請籤約綁定,以後就再也無需申請分期,持卡人今後所有單筆滿籤約起分金額的消費,均可按持卡人指定的分期期數進行自動消費分期,持卡人申請綁定「樣樣行」自動消費分期付款業務後永久有效,或者需致電客服取消。
為何信用卡分期手續費畸高?
「辦理分期,不僅免息,手續費還打折!」信用卡用戶會經常收到銀行客服這樣的電話。
信用卡業務分期確實「只收取手續費」,若從字面來看,信用卡分期的手續費貌似也挺低。
例如,小王用某銀行的信用卡透支5萬元買了一輛麵包車,由於做小生意,手頭緊,他選擇了分12期還款,每期分期費率是0.75%,表面算下來年化利率是9%,這樣的成本看起來蠻划算,讓小王心動不已。
然而,真實的年化利率是這樣的嗎?
還真的是另一種算法。
與人們常見的房貸還款「等額本息」、「等額本金」方式不同,包括信用卡在內的所有分期還款業務,其還款方式是「等額等息」還款。舉個例子:
傳統方式:
假如小王去銀行貸款5萬元,貸款利率9%,分12個月還清。
選擇「等額本息」的方式,那麼每月小王還款4372.57元,一年下來,利息也就總共還2470.89元;而選擇「等額本金」,每月還款遞減,一年下來,小王的利息總共還2437.50元。這兩種方式,對於小王來說,利息支付的整體金額差別不大。
分期還款方式:
假如,小王使用信用卡或者網際網路分期產品,提前消費了5萬元。按照選擇分期還款的方式,每期分期費率是0.75%,分12期還清。
那麼,小王每期的手續費是375元,一年來,小王的手續費要還4541.67元,相當於實際付出的年化利率為16.22%!這比前述「等額本息」或「等額本金」一年手續費2470.89元或2437.50要高出2000多元。
「等額本息」「等額本金」這類傳統還款方式,隨著後面每一期本金越還越少,利率在每一期剩餘還款的基數上計算應還利息。
而信用卡等分期產品的區別在於,這類「等額等息」每一期的費率計算的基數,仍然是首期貸款總額,也就是說你一直在為已經償還的本金支付利息,哪怕是最後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