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觀察 宿藝
2020 國際雷射與光電子年度會議(CLEO 2020)於5月13日舉行。
CLEO是全球光電子科學領域的最頂級學術峰會,成立於1981年。每屆峰會聯合 CLEA 和 CLEOS 兩大機構舉辦近 2000 場技術研討會,內容涵蓋基礎研究、科學創新、應用技術、產品展示等應用光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峰會同期的投稿論文超過3000篇,錄取率不到1%。許多國際頂尖科研團隊都將 CLEO 作為重要科研成果的首選發布平臺。首個多通道量子通信的關鍵技術——時間箱 time-bin 糾纏光子頻梳,就是在 2016 年的 CLEO 首次亮相。
CLEO 歷屆開場演講嘉賓均以邀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為主,比如 1997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William Phillips、200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Alan Heeger、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Eric Betzig 以及 2018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Donna Strickland 等。僅在 2015 年的第 34 屆 CLEO 大會上,就邀請到 6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由於其專業性、影響力與權威性,每屆CLEO峰會都會吸引全球各地上萬名專家、學者前來參加,以及行業的普遍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CLEO 2020 邀請柔宇科技 CEO 劉自鴻博士作為本屆峰會的重要開場嘉賓,這也是CLEO 峰會近 40 年來首次打破先例——由來自中國科技企業為峰會進行開場「定調」。
柔宇為何成為CLEO"高光企業"?
5G、IoT、AI三大革新技術聚合,意味著傳統智能終端形態、人機互動形式與智能化體驗都將面臨巨大變革。
屏幕作為人類視覺+觸覺的最直接、最高效、最直觀的人機互動方式,目前卻成為整個科技行業變革過程中的一大「瓶頸」。
柔宇科技長期聚焦研發的全柔性顯示屏技術,就是行業重要的領先技術與應用解決方案之一。劉自鴻博士也在CLEO 2020峰會開場發言中,介紹了柔宇科技在全柔性顯示屏技術的研發、量產、商業化場景應用中的一系列創新路徑。
相比其他半導體顯示行業,柔宇科技具備三大明顯的差異化特質:
起跑早,趨勢判斷準確。
半導體顯示行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與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意味著企業需要精準的技術趨勢預判力。過去30年,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因為主要企業的技術預判成敗,導致產業鏈從歐美-日韓-中韓的全球格局演變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由26歲獲的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並在IBM擔任全球研發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的劉自鴻創立,從初期就堅定地聚焦柔性顯示技術開發。
要知道,當時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剛剛爆發。主流智慧型手機產品,比如小米2還採用解析度為720P的TFT屏幕,三星才推出了第二代Galaxy Note(採用5.5英寸Super AMOLED屏幕)。柔性顯示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學術界和工業界對這個方向的研究和關注都很少,材料、工藝、器件、電路設計等很多層面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有業界專家曾斷言「柔性顯示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實現產業化」,這也是柔宇科技之前曾被業界和媒體質疑的原因。
但劉自鴻與柔宇科技堅定地扎入了全柔性顯示這個科技 「無人區」,在八年長跑後收穫了包括CLEO在內的全球行業權威的認可。CLEO評委會在向劉自鴻發出的開場演講嘉賓邀請函中,將柔宇科技評價為「全球首個推出消費級柔性屏產品的科技企業,全球消費級柔性屏的開創者」。
全球行業技術引領力。
全球半導體顯示屏行業經歷了從CRT顯像管、LCD液晶顯示屏,到OLED固定曲面屏,再到如今成為熱點的可摺疊OLED全柔性屏幾個主要階段。
不過彼此之間的技術並非完全割裂,而是有延續性的。OLED是目前智能終端最領先的量產屏幕技術,從產品形態上可分為柔性屏和剛性屏。但目前市場上存在明顯的認識誤區,甚至很多企業也在刻意將固定曲面屏與可重複摺疊的全柔性屏都歸為「柔性屏幕」。
兩者最直觀的區別在於,屏幕在用戶手中能否進行彎曲或者捲曲,這背後涉及到材料體系、工藝流程、器件結構、電路設計、產品設計方案等方面的巨大差別,對於用戶使用體驗和人機互動邏輯也完全不同。
柔宇科技被業界視為全球OLED全柔性屏領域的開創者,標誌性的「路標」節點非常明確:
1)2014年推出全球首個0.01毫米全球最薄的彩色全柔性顯示屏,讓業界首次看到了全柔性屏產業的落地可能性與廣闊的市場前景。
2)2018年實現了全球首家全柔性顯示屏產線量產,並在當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可摺疊智慧型手機FlexPai,在時間節點上領先三星與華為近半年(兩家廠商是在2019年2月)。
3)2020年3月,柔宇科技發布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採用了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柔宇科技新一代摺疊手機FlexPai 2也同時亮相。
過去一年多時間,全球有四家手機企業推出了柔性摺疊屏手機(柔宇、三星、華為、Moto)。其中柔宇和三星是全球「唯二」自主掌握全柔性屏核心技術研發路線的企業。
柔宇科技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的發布,讓業界看到了全柔性顯示屏以較低成本進入量產的案例,無疑有利於樹立產業信心,推動全柔性顯示屏終端的普及速度,也充分印證了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的行業技術引領力。
頂級合作夥伴的高認可度。
任何一項核心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重要合作夥伴的支持。比如安卓早期與HTC的深度合作,高通與中國手機企業的互相成就。
面向To C消費者領域,除了柔宇科技自家的「標杆」示範終端FlexPai系列之外,還與中興通訊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中興在智能終端研發的豐富經驗,以及在供應鏈、終端製造與5G技術優勢,將會大大加速全柔性顯示屏的終端創新與普及速度。
面向To B行業市場,劉自鴻表示,柔宇科技已經與全球500餘家企業客戶共同合作,其中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巴士Airbus、中國移動、李寧、廣汽、PSA、豐田等知名品牌。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智能終端創新以及走入「屏幕瓶頸」,與全柔性顯示解決方案的結合,將會改變智能終端形態、全新人機互動體驗,以及用戶生活方式的變革。
由此來看,劉自鴻受邀成為CLEO 2020峰會開場嘉賓,柔宇成為本屆峰會的高光企業,絕非偶然,而是全球業界對柔宇過去八年在「全柔性顯示」科技長跑,以及引領光電子科學技術應用創新的認可與榮耀獎勵。
ULT-NSSP:柔宇的"技術降維"競爭優勢
柔宇科技在全柔性顯示領域的技術引領力與應用落地優勢,另外一大重要原因,是其在開始階段就沒有遵循三星等日韓企業採取的傳統方式,而採用了全新的製程工藝與設計思路。
製程工藝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技術與技術引領力標準。
目前三星、京東方等柔性屏主要採用了多晶矽技術(LTPS),遇到的主要行業問題是:成本高、良率低、屏幕彎折可靠性需要提升,這也是阻礙柔性屏大規模普及的重要原因。從過去兩年時間來看,LTPS這個核心技術問題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這讓柔宇科技主導的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更好地成為推動行業全柔性顯示創新的有力競爭者與市場應用普及的引領者。
據官方介紹,該技術明顯優勢為: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可以說是很好地針對目前全柔性屏普及的四大行業痛點找到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劉自鴻曾表示:「全柔性屏必須要在屏幕光滑度、平整性和可靠性方面進行反覆測試,要在理論基礎和實驗測試上花費更多的心血和耐心」。
實際上,柔宇科技對近百種膜層材料和完整的顯示模組獨立進行20萬次以上彎折測試,對鉸鏈和摺疊整機進行極為嚴苛的可靠性測試,將彎折半徑不斷壓縮至最低1mm,都是在尋找全面提升柔性屏可靠性的「最優解」。
與此同時,在柔宇科技的積極推動和布局之下,ULT-NSSP正在從製程技術實現量產化、產業化與商業化。這對於ULT-NSSP的技術快速迭代與未來而言同樣至關重要。
劉自鴻在峰會上介紹稱:柔宇科技已經實現了ULT-NSSP顯示技術與作業系統、軟體和硬體相集成的「柔性+」平臺,並已為六大行業的客戶提供柔性+解決方案,包括智能行動裝置、智能交通、文娛傳媒、運動時尚、智能家居和辦公教育。
「柔宇科技正在做的事情,簡而言之,就是建立在ULT-NSSP技術和全柔性顯示屏和傳感器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的產品創新」,劉自鴻強調稱。
《壹觀察》認為,在核心科技領域, 做一個「創造者」都是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的挑戰。因為「科技無人區」沒有先例,無法借鑑,甚至在過程中會遭遇各種質疑。但是一旦完成重要突破,就會形成一種技術「彎道超車」和產業生態「降維打擊」的優勢。這點無論是在中國PC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還是在半導體晶片和顯示領域都是如此。
對於柔宇科技來說,從2012年對準全柔性顯示一個技術突破口的專注衝鋒,到從2018年實現全柔性屏產線點亮,再到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發布,柔宇科技在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鏈上已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並且掌握了一整套不同於傳統工藝的獨立全柔性顯示技術方案和完整的產業體系。
在蘋果iPhone發布13年之後,全球智能終端產業即將進入「變軌」周期。如今所有手機企業、PC企業、家電企業,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巨頭和半導體公司都在向全柔性顯示領域全速進軍。
更重要的是, 萬物互聯與人工智慧時代,無論是終端行業還是應用服務都會呈現「去中心化趨勢」。當所有終端-用戶-服務相連,服務與數據無處不在,用戶在各個場景中都可以獲得最適合的終端屏幕提供的主動智能化服務,而全柔性顯示屏將推動全行業真正實現「屏幕無處不在」的預期與理想。
從這個角度來看,全柔性顯示當然也會成為與5G、IoT、AI並列的新科技時代的重要技術基礎設施之一。業界預計,全柔性技術已經處於衝刺階段,2023年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將超過4%,接近5%的市場爆發點。另據IHS Markit預測,到2025年可摺疊面板預計出貨量為5000萬,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0%。
對於已經在全柔性顯示領域提前精準卡位的柔宇科技來說,無疑將成為其中的重要創新變量,並且具備巨大的商業想像空間。敏感的資本市場已經動作頻頻:據媒體報導,柔宇科技已於近期獲得3億美元F輪融資,估值達到60億美元,成為真正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此次劉自鴻獲得CLEO 2020評委會邀請成為重要的開場嘉賓,同樣也是全球權威行業組織對全柔性顯示即將發生的行業變革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作為引領創新者——柔宇科技的最好認同。
就如劉自鴻在CLEO 2020峰會發言中所說:「我們相信柔性的人機互動技術,將會成為下一代的平臺級技術」。而柔宇科技的使命,就是「開發全柔性技術來改變我們體驗這個世界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