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廣播電視總局出臺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管理的方案,裡面表示,要反對「注水」情節,規範電視劇的集數長度,提倡劇集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的創作。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廣電總局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在現在這個電視劇頻繁出現的時代,不管是上星的電視劇還是網劇,基本上每部劇的集數都達到了50多集,甚至有一些電視劇還有60、70集。
雖然這些電視劇的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它們注水的內容還是一樣不差,硬生生把原先30集的短小精悍、高能緊湊的片子變成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這些注水的劇情加進去,對於電視劇本身毫無用處,甚至會拉低電視劇的品質,但是現在的視頻網站或者是製片方為了賺錢,都想方設法的將電視劇的集數加多,以達到賺錢的目的。
借著一部電視劇的熱潮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加多這部電視劇的集數,讓收視率和播放量一直保持;也就是這樣,才導致了現在電視劇的良莠不齊。
這樣增加劇集的方法在當年的《花千骨》上,我深有體會,看這部劇的時候,大家一直在想要快點看見花千骨變身成為妖神,電視劇的播放方也抓住了觀眾們這樣的心理,將原先54集的電視劇硬生生變成58集。
而芒果臺也是深諳此道,每次在播放電視劇時都會重複播放前一天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劇集的含金量。
讓我們這些粉絲嘔了一口老血,但是煩躁過後,還是乖乖的去等劇集出來。
網友們總是這樣嘲諷國產電視劇:歐美的電視劇走神兩分鐘都不知道它講什麼了,國產電視劇跳過20集你都能捋清過程。
這樣的調侃也不是不無道理,所以我們能不能學學韓國的電視劇,縮短一下劇情,像最近完結的《想見你》,那麼火的劇,一共也才13集,網絡版拆分出來也只有26集,實在算得上是緊湊不注水了。
再說了,如果每部劇都能做到像《慶餘年》那樣全程高頻緊湊無尿點,那麼大家也不會嫌棄內容注水,只會巴不得再多更新兩集。
(二)
此外,在這份通知裡,廣電總局還提出,要做好電視劇製作成本的分配,不要本末倒置。
在我國明星的地位出奇的高,出場費用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一部電視劇在邀請演員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演員片酬佔了整部劇拍攝成本的大頭,導致在後期製作上不盡人意,整部電視劇都被詬病。
曾經大火的一部網劇《太子妃升職記》整部劇的演員都是新人,資金也不多,劇組整天的開銷大概10-20萬左右,還沒有有些明星一天的片酬多。
但是這部電視劇依舊很火,甚至耽誤了許多人的期末考。
所以現在的電視劇也很有必要合理安排製作成本,要做出精良的電視劇,演員固然重要,但是後期的一系列製作更是重中之重,特效之類的東西更是要花錢和精力去做好。
大家覺得廣電總局的決定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