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發展階段,肩負「三高四新」新的歷史使命,湘江新區將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體現擔當,展現作為。
紅網時刻記者 王娟娟 實習生 謝瑾瑜 長沙報導
2021是開啟十四五徵程的第一年,未來五年,是湖南湘江新區轉型創新發展的關鍵期。
開局謀新篇,實幹啟新程。1月12日,在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做好2021年新區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對2021年新區經濟怎麼幹進行了具體部署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動融入長株潭一體化戰略,圍繞做強319國道先進位造業發展軸和構建湘江科創走廊,加快打造「一城五基地,五區五小鎮」,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排頭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將是新區經濟工作在新一年的重要著力點。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站在新的發展階段,肩負「三高四新」新的歷史使命,湘江新區將以捨我其誰的狀態、勇立潮頭的姿態、奮勇爭先的常態,確定未來五年發展的新坐標,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體現擔當,展現作為。
2021年,湘江新區將聚焦「三智一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構築更具特色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關鍵詞:智能製造
產業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會議指出,2021年新區將在打造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上擔當主力、走在前列。新的一年,湖南湘江新區該如何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做優?關鍵是突出智能製造,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主攻方向是聚焦「三智一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構築更具特色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具體抓手上,一是圍繞龍頭建生態。依託中聯智慧產業城打造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工程機械世界級產業集群,以及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千億產業集群。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前期規劃設計;以三一5G智能物流車路協同示範項目為引領,打造全國領先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繼續推進「頭羊計劃」「火炬計劃」,導入佑駕等重點項目,推進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持續推進鯤鵬生態和硬體產線建設,提升鯤鵬生態在全國的影響力。
二是圍繞鏈條強招商。立足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龍頭項目的虹吸效應,推進舍弗勒、騰訊、華為、海信、復星等關聯業務板塊項目的落地。深入推進與中車、中化學、中國電信、中電科等央企的合作,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央地合作示範典型。積極舉辦和參與嶽麓峰會等重大節會活動,開展節會招商,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三是圍繞項目優服務。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車間試點,支持企業進行智能升級,推動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中聯重科、格力、比亞迪電子等企業創建智能產品、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企業、智能園區。在強化幫代辦、上門辦等特色服務基礎上,為重點項目量身定製服務套餐,做企業的貼心人。
湘江新區將突出科創引領,激發創新創業新動能。圖為湘江科創基地。
關鍵詞:科創引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築好創新「巢」,才能迎來優質科創「金鳳凰」。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會議指出,新的一年,新區將突出科創引領,激發創新創業新動能。
加快創新平臺構建。申請設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工程機械技術創新中心。依託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等高校,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設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加快建設湘江科創基地、中南大學科技轉化基地、湖南大學創新轉化基地、湖南師大文創基地、國防科大軍民融合基地。提速湘江科創基地二、三期建設。發揮好湖南金融中心作用,推動建設科技金融創新平臺。
加強創新要素集聚。在統籌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新的科創政策,鼓勵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做好「麓山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特色科創路演品牌,輔導30個以上參賽項目團隊。舉辦好「創響中國」湘江新區站、「智匯湘江科創新區」項目路演等各類活動。探索打造一批產教融合示範點。
加大技術攻關力度。以工程機械領域「卡脖子技術」需求為導向,實施「招標揭榜制」。實施企業科技創新引領計劃,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圍繞智能視覺-長沙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5G協同設計與製造系統、類人醫生助理系統等領域,合力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攻關。
加速科創成果轉化。強化政產學研金一體化,打響「嶽麓山下好創業」創新品牌,加快新區天使母基金投資進度,創建新區天使基金群。完善線上線下運營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智慧財產權服務。
關鍵詞:效益效率
要釋放活力,實現新突破,「效率和效益」被擺在了重要位置上。會議提出,要突出效率效益,推動改革開放新突破。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拓展,不斷提升發展效率效益。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以「六個一」工程為抓手,打造公開、專業、高效的營商環境。大力推進辦事制度改革,梳理國土規劃、住建環保、財政金融、產業發展、政務服務等方面簡政放權和改革創新項目清單,推進落實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制、「證照分離」等改革措施,做到「一窗」全公開、全辦結、全服務。探索推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構建更加統一、高效的審批機制。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理順優化內部機構職責、崗位和員額配置,構築精簡高效管理運行機制。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和績效激勵機制,實施僱員崗位聘任制,加大幹部交流力度,探索建立獎金基數浮動等機制。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升湘江集團等企業的競爭力。
深化全面對外開放。搶抓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機遇,加速推進邊際融合,打造長株潭融城示範區。加快高鐵西站等對外平臺及對外通道的建設,提升對外開放能力。用好先導國貿服務平臺,深化中非貿易合作。加強國際產業產能合作,引進更多優質外資外商,推動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先進儲能材料等優勢產業「走出去」。
2021年,新區將突出重點片區建設——高品質建設「五區五小鎮」,打造城市建設「新範本」。圖為湘江基金小鎮。
關鍵詞:城市品質
2021年,新區將突出重點片區建設——高品質建設「五區五小鎮」,打造城市建設「新範本」。突出國際一流,塑造城市品質新形象,該如何發力呢?
打造國際高端社區樣板。高水平規劃、高標準打造梅溪湖二期,引進國際一流規劃團隊,導入國際一流的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康養,建設「梅溪湖中軸客廳」,將梅溪湖二期打造成為長沙最具品質的國際社區。做好梅溪湖二期產業規劃,以醫療康養、科創及高技術服務業為重點,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推進產城融合共生。以洋湖總部經濟區、高鐵西產城融合示範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編製品質提升和片區建設方案,對片區內交通體系、節點特色、配套設施等方面進行提質改造,優化城市色彩,提升片區形象和品質。統籌抓好重點數據信息工程建設,推動5G網絡、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文旅、智能能源、智能教育、智能零售等新基建提速擴面。
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小鎮。根據發展定位和現有產業基礎,沿湘江西岸從南至北,建設湘江融城小鎮、湘江通航小鎮、湘江基金小鎮、湘江體育小鎮、湘江海歸小鎮等五個特色精品小鎮,通過城市快速幹道、軌道交通等,將五個特色小鎮有機串聯,形成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城市組團。
堅持兩型引領,打造綠色、低碳的品質新區,湘江新區將多措並舉,全面推進。圖為龍王港流域。
關鍵詞:綠色低碳
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是惠及當下、著眼未來、惠及全域的民生品質工程。會議提出,要突出綠色低碳,打造兩型建設新標杆。堅持兩型引領,打造綠色、低碳的品質新區,新區將多措並舉,全面推進。
推進精準高效治汙。加強新區工地揚塵汙染防治,確保「8個100%」常態化落實。緊盯2021年龍王港水質「穩定達到Ш類」目標,加快南園路水系治理和高新區雨汙分流等項目建設,推進龍王港流域綜合治理。推進梅溪湖水質淨化廠、洋湖再生水廠擴容建設。持續推進原長沙鉻鹽廠鉻汙染治理,加快柔性垂直風險管控和核心汙染區汙染介質治理工程建設。
完善生態景觀體系。推行「片區開發總控機制」,重點片區推行總建築師、總規劃師機制,提升開發建設品質。修訂並實施新區建築形態規劃管控指導意見,建立單地塊城市設計和建築風貌審查機制。加強新區建築風貌管控,對新區重要項目的色彩、形態、外立面等進行嚴格把控。
踐行綠色發展方式。推進嶽麓山大科城配套公共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主的綠色交通體系。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政府投資類的項目優先使用裝配式建築。統籌推進梅溪湖、大王山片區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示範標杆。
湘江新區將用好用活產業基金,提升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提升要素保障
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各項要素保障是關鍵。會議強調,新的一年,湖南湘江新區將突出服務大局,提升要素保障新水平,做好全方位要素支撐和保障。
加強土地保障。加強與省自然資源廳協調,承接好省廳下放的土地直報審批權限,保障重大特殊項目的建設用地指標和耕地指標;探索未利用地、存量土地、城市邊角餘地等採用產業用地方式供地,保障產業項目用地需求。
加強資金保障。積極培植財源,科學調配財政資金,提高資金扶持精準性,全面增強金融普惠性。強化對省財政支持新區發展專項資金和市縣稅收增量獎勵資金的統籌管理,提升資金使用績效。充實完善新區項目庫,積極申請專項債券資金。推進財政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長沙市金融專題庫和金融大數據開放服務平臺。用好用活產業基金,提升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水平和能力。
加強人才保障。探索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資源的新模式,成立重點產業高端人才協會,建立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需求收集發布機制。繼續辦好湘江人工智慧學院和創業就業學院。開展非標準就業形式下勞動用工服務試點和「零門檻」創業就業試點。強化望城大澤湖和洋湖聯動,加快建設海歸小鎮,打造海歸人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