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一天,我們又去隨安堂堂主聞敏老師家,
蹭飯&採訪她的「立春→除夕食養法」。
聞老師說,立春冬春交替,先清理一波去年冬天蓄藏的痰濁垃圾、內熱,陽氣才能更好地生發。
此時是不宜大補的。
但也不要錯過立春後,人的肝氣就像春天的小芽向上透達,助力身體發陳和排淤,這個最佳的調理身體時機。
立春後的整個春天,適合經常喝健脾祛溼湯,消一消積食、痰膈、鬱熱,全身大掃除,把氣機調暢。
然後在除夕當天大補一下元氣。
相當於身體大掃除後,打開窗子散掉陳氣,
讓新鮮空氣流通進來,幫助陽氣清醒生發。
那麼一整個春天,身體都會處於持續生發陽氣的狀態。
聞敏老師是百年中醫品牌「隨安堂」董事長,出生於七代中醫世家,常年素食,她是一個徹底踐行中醫生活方式的生活家,中醫食療更是隨四時節氣而變,細節到每一餐一飯。今天發的食療方,都是聞老師親授。
立春後的整個春天,
都要喝健脾祛溼湯,給身體來個大掃除
▼
大家在立春之後,
可以每周喝2、3次健脾湯,
祛一祛冬天留下的宿痰、溼氣,
先祛濁才能昇陽。
【配方】陳皮,土炒薏米,白茯苓,白朮,乾薑,甘草,紅棗,新鮮的鐵棍山藥、紅蘿蔔、玉米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搭配。
【方法】加入所有材料和水,大火煮開,小火煮1小時即可。
主要燥溼化痰,健脾養胃,理氣和中。
煲出來就是一碗超級清醇透亮的素湯~
有醇厚柔和的微甘苦味,陳皮香氣幽幽,薏米糯香,白朮茯苓補脾氣,祛水溼。
脾虛有痰、溼氣重的人,喝完立馬醒脾化痰,提氣;
湯裡存放了20年的深褐色的新會老陳皮,已經風化、陳化得很薄了,聞老師讓我吃掉它。
原來,老陳皮內層的果瓤脈絡經過了年份的乾燥和陳化,變得「不苦」了,這麼好的東西即使變為湯渣,也一定要吃掉它~
沒勁全身累?
幾個健脾的「飲&食法」
▼
這天還恰逢聞敏老師的大哥,隨安堂院長聞勇,聞勇老師是聞氏醫家第七代傳人,說起話來春風化雨,又怎麼能錯過~
聞勇老師說,現在沒勁全身累的人多,全身之氣都被「思則氣結、久思耗脾」給消掉了。不光脾弱,心氣也弱,特別需要注意飲&食習慣。
健脾飲食法:第一點是飯水分離
▼
吃飯,是食物入胃,脾胃、胰腺、小腸分泌消化液,膽囊分泌膽汁,消化食物的過程。
脾惡溼,吃飯要先吃乾食,之後再喝湯。而且中途不要邊喝水邊吃飯。
如果先喝水,就把脾陽消耗了,把消化液衝淡了,要分泌出更多才能消化。
長期下來就會消化不足,變成胃炎、胰腺炎,小孩子脾胃不好。
飯後喝湯,是等待消化液已經分泌完全,消化湯水更加有利。
消化力弱、肚飽氣脹,一吃飯就累的人,千萬不要邊吃飯邊喝湯邊喝可樂;一定要飯、湯、水分開,消化才徹底;又湯又飯又水,轉化營養比例就低。
長期飯水分離的女生,脾化氣充足,皮膚就好。
那么喝粥算不算「飯水不分離」呢?
聞老師說,要喝「水乳交融粥」,這樣的粥能「打開毛孔」,肥腠理、養皮膚。
健脾第二點:是細嚼慢咽
飯嚼到第11口時才感覺香甜
▼
吃飯也是美容,從頰肌、舌頭、牙齒,包括腦神經都在參與。
牙齒通腎,舌通心,喉嚨裡的小舌通肺,嘴巴裡的唾液通脾。
有的女生下頜關節鬆弛了,就是長期吃飯沒有用夠牙齒,頜關節退化;牙齒用的多,則下頜強健緊緻。
這跟吃肉or吃素沒關係,獅子老虎的牙口掰不動,現在的人吃肉還不如吃素,牙口稍微一掰就脫臼了。
細嚼慢咽的人記憶力好。記憶力不好、睡覺不好的人都是狼吞虎咽的人。
吃得急,牙上火,不是吃食物上火,而是身體消化不良,當你慢慢吃的時候就不會上火。
聞勇老師還說:「飯嚼到第11口時感覺香甜,之前感覺不到。道家說每口飯要嚼21下。」
聽他這麼一說,我趕緊每口飯多咀嚼幾下,把健脾祛溼湯留到飯後再喝了。
立春食養的:家常飯
▼
1、今天吃的主食,是藜麥白米飯,甘甜又有嚼勁,我又吃了一大碗。
2、👆這個是「旱藕」,「年藕」,臘月才有的。產於廣東韶關翁源,南北交匯之地。
當地土質特殊,藕身特別瘦小,細枝,絲少。
既然是特殊天地時氣之下出產的,比起普通藕的功效當然也更特別一點啦。
這個藕很難買到,我就替大家多吃幾口了,特別緊脆有藕香~
3、👆 炒花菜的是5年陳豆瓣醬,不辣,鹹鮮。是聞老師湖北老家人,三伏天手工曬做的醬。
做菜的時候加一點豆瓣醬,就跟吃點腐乳佐餐一樣,能夠入腎,把腎氣調動起來。更利於身體吸收。
4、飯畢,再喝一碗健脾祛溼湯,感覺把傳統中醫過日子的精髓喝到了肚子裡~
❤
聞老師的立春食療湯方對大家有幫助嗎?
除了立春之後要喝健脾祛溼湯,我們這幾天還會具體發一下聞敏老師親授的除夕固腎湯方——紅參湯做法(紅參可以提前備上),以及除夕那天的食療湯方。
希望大家都能藉助立春→除夕這段的時空旋轉之力,讓新一年的陽氣生發得更優秀。
有讀者反映又找不到我們了,
商務合作請電郵:marketing@72li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