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2020-12-15 小島知風

雍正登基後對待兄弟還是比較嚴酷,尤其是對待當初與他爭皇位的幾位兄弟更是毫不留情,他對待政敵弟弟八爺黨,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囚禁折磨致死,即使對待沒參與過皇位之爭的弟弟也是很一般,這其中雍正有一個很老實又佛系性格弟弟也被他欺負過。

雍正的這位佛系弟弟就是老十二胤祹,正是因為胤祹的佛系性格使得他沒有參與皇位之爭,即便後來被四哥雍正欺負過,他也是坦然置之,沒有受到影響,最終晚年幸福且得享天年。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人生的皇子

胤祹和其生母定嬪萬琉哈氏是康熙妃嬪和子女中壽命最長的母子,胤祹是康熙的第十二子,他的生母定嬪雖然出身是正黃旗,不過家族身份地位並不高,因此定嬪在康熙的後宮之中地位並不高,而胤祹生性又低調內斂,所以胤祹母子並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雖然胤祹母子並不很受康熙的重視和喜愛,不過這對母子也是康熙諸子之中結局最好最為長壽的一對母子。

胤祹是康熙所有兒子中壽命最長的兒子,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才去世,享年79歲,而胤祹的母親定嬪則更能活,定嬪活了將近100歲,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歲高齡去世,定嬪也是清代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嬪。

胤祹能長壽當然是有其母親定嬪的長壽基因,除了基因就是他非常好的心態,胤祹低調內斂屬於有著一種佛系人生的理念。

而影響胤祹佛系人生的最主要的人就是撫養胤祹長大的清代宮廷之中身份最為特殊的蘇麻喇姑。

為什麼說蘇麻喇姑身份特殊,因為蘇麻喇姑自始至終的身份不過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丫環而已,但是蘇麻喇姑與孝莊太后、順治以及康熙關係都非常好,祖孫三代都拿蘇麻喇姑當作自己家人和親人一般看待,所以也讓蘇麻喇姑成為了清代宮廷之中最為特殊的宮廷服務人員。

蘇麻喇姑與孝莊太后年紀差不多,她伴隨著孝莊太后照顧過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蘇麻喇姑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所以她更是康熙幼年時期語言方面的啟蒙老師,自幼喪父喪母的康熙都對她以母親相稱。

胤祹出生不久,正直孝莊太后去世時期,當時已經年過70多歲的蘇麻喇姑因為與之相伴將近50多年即是主人又像姐姐的孝莊太后去世對她打擊很大,整天抑鬱不樂,所以康熙擔心孝莊太后的去世擊垮蘇麻喇姑,於是他為了給蘇麻喇姑找寄託,就把剛出生的十二子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

蘇麻喇姑在孝莊太后和順治的影響下非常崇信佛教,所以胤祹自幼被崇信佛教的蘇麻喇姑撫養長大,自然就開啟了佛系人生。

蘇麻喇姑果然不負康熙所託,盡心盡力的撫養胤祹,正是在蘇麻喇姑的撫養教導下,胤祹自幼就謙遜低調內斂,遠離政治紛爭,更是從不參與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可以說胤祹自幼就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開啟了佛系人生。

胤祹在康熙時期無欲無求,沒有太多的表現,所以康熙想封他爵位都沒有由頭,因此他在康熙時代只被封為固山貝子的爵位。不過在蘇麻喇姑死的時候胤祹所作所為倒是讓父親康熙對他很是欣賞,蘇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歲高齡去世時,胤祹以皇子身份堅持要為一生只是孝莊太后陪嫁丫頭的蘇麻喇姑披麻戴孝守靈,胤祹如此重情義的行為得到了康熙的許可,康熙由此認為胤祹是至誠至孝之人,對他這種行為大加讚賞。

後來康熙曾經讓胤祹署理正白旗事務,這就相當於胤祹掌管了八旗之一的正白旗,權力還是非常大的,但是胤祹並沒有因此而生出什麼其他想法,即使有權力胤祹也依舊佛系沒有野心,保持政治中立,不參與九子奪嫡。

所以說胤祹根本就不是雍正的競爭對手,雍正也不會像收拾老八和老九那樣去收拾老實人十二弟胤祹。

佛系人生的老實人胤祹也被雍正欺負過

歷史上的雍正雖然沒有直接血腥的誅殺兄弟,但是他也算是有清代歷史上對兄弟最為殘酷的皇帝了,雍正繼位後兄弟中他只對鐵桿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和文武雙全且能力不凡的老十七胤禮最為信任和喜愛。

雍正對待其他的兄弟只能說還算過得去,雍正對兄弟中另外一個老實人老五胤祺和老十六胤祿也很不錯。

雍正對老十六胤祿比較好是因為胤祿在康熙生前就被康熙過繼給了堂兄博果鐸為子,雍正繼位之初,博果鐸去世,雍正就讓胤祿繼承了博果鐸的莊親王爵位,所以老十六屬於被過繼出去的孩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因此雍正對老十六也非常不錯,在兄弟中老十六的待遇僅次於老十三和老十七。

老五胤祺是雍正政敵弟弟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但是胤祺性格溫和寬厚,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屬於典型的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老實人形象,所以即使老五的親弟弟老九讓雍正很不滿,但雍正對老五還算可以了。

不過雍正對另外一個佛系人生的老實人弟弟老十二胤祹可就不像對老五那麼好了,老實人胤祹也被皇帝四哥雍正狠狠欺負過。

胤祹為人至誠至孝,是典型的老實人形象,但是老實人大多在政治場上都混不開,也幸虧胤祹是皇子,如果是普通人,以他的性格也混不進政治圈了。

雍正繼位後,胤祹立刻就被雍正撤回了權力,雍正將胤祹從貝子爵位晉級為履郡王,不過胤裪署理正白旗事務的權力則被雍正收了回去,這其實就屬於架空,當然,正白旗本身就屬於皇帝親自統領的上三旗之一,所以雍正繼位收回正白旗權力也很正常,但這本身也說明了雍正對胤裪並不是很信任。

不過這對胤裪並沒有絲毫影響,畢竟人家是佛系皇子,讓我管正白旗我就管,要想收回去就收回去我也無所謂。

但是不要以為雍正真心想給胤裪晉級為履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一直被雍正當槍使主管宗人府事務的老十六胤祿跳了出來帶頭彈劾老實人哥哥胤祹,在這裡簡略說一下,歷史上這老十六胤祿絕對是雍正的一把槍,雍正一般想收拾哪個兄弟都是老十六帶頭跳出來彈劾這個兄弟,老十六的戰績很輝煌,先後彈劾過老三、老八、老九以及老十二。

老十六以胤裪「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這個罪名其實就類似於嶽飛的莫須有罪名,說白了就是想挑事找個由頭,尤其是處理皇家事務這個不能敬謹這個罪名可有可無,完全看當事者和皇帝的關係,如果當事者和皇帝關係比較親近,也沒人會去皇帝那打他的小報告。

就比如乾隆的五弟弘晝,歷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王爺,毆打軍機大臣訥親這種事都幹得出來,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彈劾弘晝不能敬謹呢?因為乾隆非常寵愛這個弟弟,所以大家知道即便打了弘晝的小報告,乾隆也不管,萬一惹惱了連軍機大臣都敢打的弘晝再把自己揍一頓怎麼辦。

所以老十六彈劾老實人十二哥胤祹的罪名完全就是雞蛋裡挑骨頭,但雍正卻是當真處理了,然後將胤祹的還沒坐熱乎的履郡王爵位就給削爵了,又將胤祹貶回了康熙時代的固山貝子爵位。

這還不算完,胤祹在固山貝子這個爵位上也沒帶熱乎,不到半年,雍正又挑毛病,因為胤裪在起草雍正冊立封妃金冊時出現失誤和遺漏,所以雍正又借題發揮了。

同樣這個錯誤其實也算是完全看皇帝心情懲罰與否的事,其實按道理這種錯誤如果是和皇帝關係比較親近的人犯了,頂多罰俸一年,削除爵位,但是基本事後皇帝都會在找由頭恢復回來。

而胤裪很明顯和他四哥雍正關係可能不是親近,所以雍正將他罰俸奪爵,褫奪了他固山貝子的爵位,直接降成奉恩鎮國公了,這件事還不算完,不久雍正又發現胤裪將乾隆老媽鈕鈷祿氏誤寫成了錢氏,雍正再度將胤祹貶為了護國公,作為一個皇子,最後只成了公爵,這是非常慘的待遇了。

當然胤裪將乾隆老媽姓氏寫錯對後世影響都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後世野史流傳乾隆生母可能是漢女錢氏,這段野史的流傳正是源於老十二胤祹的一個失誤。

其實按理說這本來不算是一個大錯誤,但是胤祹卻因為這個失誤變成了公爵,而且雍正也沒找由頭恢復胤祹之前的爵位,胤祹頂著公爵的爵位一直頂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在後期心地變得祥和了才恢復了胤祹履郡王的爵位。

像發生在胤祹身上這種事,如果換做是別人肯定就特別鬱悶了,甚至害怕遭到皇帝的猜忌而得上抑鬱症,在清代皇家發生過很多這種事,比如雍正將老三胤祉圈禁之後,老三就在兩年後抑鬱而亡;再比如乾隆對六弟弘瞻就是因為苛責過重,褫奪了弘瞻的爵位,導致弘瞻在33歲的時候就抑鬱而死了。

但是抑鬱症這種東西肯定發生不到佛系皇子胤祹身上,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人家胤裪根本不拿這些事往心裡去,一如既往地佛系人生。

正是胤裪的佛系人生理念,外加老實人性格,雍正都不忍心再欺負他了,所以最終恢復了他的爵位。

其實歷史上雍正對於胤裪確實有些苛責過嚴,胤裪之前畢竟沒有參與過爭奪皇位,所以雍正如此嚴厲的整治胤裪也是有些欺負老實人的行為。

不過胤裪也很有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才被如此對待,史書沒有交代胤裪與哪個兄弟關係親密或不好,但是史書有交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時,胤裪曾經和還是皇子的雍正以及老三胤祉的世子弘晟替康熙去盛京祭祖,有可能這段時期胤裪與雍正不太對付,或產生一些矛盾,也有可能胤裪與老三的世子弘晟關係親密,弘晟在雍正時期因為與老八過往甚密,有黨附八爺黨的嫌疑被打擊迫害的很厲害,因此胤裪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或者之前兄弟之間發生過不愉快,所以才在雍正繼位後被雍正如此對待。

乾隆即位後對佛系皇叔胤祹非常好,因此胤祹得享天年

胤祹除了在康熙時期署理過正白旗事務之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時期大多數時期胤裪都是很少過問政治,都是負責處理一些禮儀和宗室事情,比如王公貴族婚喪嫁娶,不過胤祹倒是主持葬禮比較多。

胤祹自康熙時期就先後主持過皇祖母仁憲皇太后即順治的孝惠章皇后的葬禮;還有康熙二哥福全之妻、也是胤祹二伯母的葬禮。

不過胤祹主持葬禮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幕就是主持四哥雍正的葬禮,雍正去世後就是由胤祹主持的葬禮,也正是由於胤祹主持葬禮非常讓大侄子乾隆滿意,所以乾隆以胤祹主持雍正葬禮有功為由,即位之後就冊封胤祹為履親王爵位,命他專職掌管宗人府和禮部事宜。

可以說乾隆是充分發揮了這位十二叔胤祹主持葬禮的強項,乾隆最喜愛的嫡子永璉夭折去世葬禮由胤祹主持;乾隆最愛的原配皇后富察皇后去世葬禮也是由胤祹主持。乾隆凡是有需要祭天、祭孔、祭社稷等一切祭祀活動,全部由胤祹代替乾隆出席主持。乾隆算是把胤祹的主持葬禮和主持祭祀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

乾隆對胤裪和定嬪母子非常不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乾隆以胤裪為自己諸皇叔之中最為年長的皇叔,給予了胤祹御前免跪的待遇,還特批他可以乘轎子進入皇宮。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又下詔任命胤祹為議政大臣,可以說胤祹到了乾隆時代徹底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但即便如此,身為議政大臣的胤祹也極少過問政治,他基本就是去充數的,胤祹在政治上從來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論,所以胤祹迄今為止史書中所記載的事跡大多是主持葬禮和主持祭祀,沒有記載胤祹對於政治方面有過什麼獻言獻策,可見胤祹不僅是佛系人生,更是謹小慎微,深知皇室最無情,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

而乾隆也正是非常喜愛十二叔胤祹這種佛系人生的理念,所以對胤裪和其母定嬪非常的好,胤祹的母親定嬪活的壽命很長,因此乾隆尊其位祖母皇太妃,逢年過節或者定嬪過壽,乾隆必定親自到胤祹府上去問候定嬪。

乾隆這一生寫的4萬首詩中還有很多詩是寫給胤祹和他的母親定嬪的詩,可見乾隆對胤祹這位叔叔和皇祖母定嬪還是非常不錯。

胤裪的母親定嬪去世時,乾隆還特意下諭旨寬慰叔叔胤祹,乾隆在得知胤祹的獨子夭折之後,直接下旨將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胤祹為孫子,胤祹死後乾隆甚為悲痛,給胤祹上諡號為「懿」,並且讓其子永珹以孝子賢孫的身份為胤祹守孝百日。

胤祹生前給別人主持了很多場葬禮,他的葬禮則是乾隆特派了非常愛辦葬禮的弟弟弘晝主持,乾隆令弘晝和五子永琪為胤祹披麻戴孝,將胤祹以親王之禮風光大葬。

這都可見乾隆對於這位佛系皇叔胤祹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尊重,其實想想乾隆相比於父親雍正還算是比較寬仁的皇帝,他對於像胤祹和弟弟弘晝這樣看得比較透徹,知道明哲保身的皇親還是非常不錯的。

寫在最後

胤祹在康熙朝不冷不熱,在哥哥雍正朝只能說是馬馬虎虎,到了大侄子乾隆朝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禮遇,也算是大侄子乾隆對他比較不錯了,而且胤祹壽命還很長,所以在康熙的所有兒子中就屬胤祹的佛系人生結局最好。這也是胤祹母子在蘇麻喇姑影響下開啟佛系人生得到的好結果。

所以說欲望越高得到的越多可能失去的也就越多,而且一不小心連本錢都會折沒了,不信看看老八輸的多慘,因此平淡才是最真,在最是無情帝王家的環境下佛系人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康熙最長壽的三個兒子,都有著怎樣的經歷,分別活到多少歲
    眾所周知,雍正即位後,就著手開始清算當初與他為敵的兄弟們,比如胤禩、胤禟等等。也就註定了,這些人無法善終,自然也就無法長壽下去。至於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則得到雍正的善待。那麼在康熙的眾多兒子中,最長壽的三個兒子是誰呢?
  • 《康熙王朝》中,容妃想要二胎,康熙準許了,容妃為何又拒絕了
    而康熙的妃子中的容妃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她的原型是康熙妃子馬佳氏。馬佳氏,在康熙十六年八月被封為榮嬪,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為榮妃。《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榮妃,馬佳氏。子五:承瑞,為聖祖長子,四歲殤;賽音察渾,長華,長生皆殤;允祉。女一,下嫁烏爾袞。」
  • 他可能是最佛系的富二代…
    再說了,既然粉了這麼個整天在微博上轉發活佛語錄的愛豆也要學他把心態調整得佛系一點嘛,乖。八八挺佩服一直堅持粉湯二少的妹子。他那麼低調,微博可以幾年才發一條,不炒作沒緋聞,生活又悶,從不見和豪門公子千金們玩。
  • 康熙活了68歲,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的第四任皇帝,同時也是大清入關之後的第二任皇帝,年號康熙。康熙這個年號從康熙元年一直用到康熙六十一年,延續了整整六十一年的時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沿用時間最久遠的一個年號,康熙皇帝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長壽皇帝。那麼康熙皇帝能夠長壽的秘訣又是什麼呢?
  • 他出生時康熙還在親政,活了256歲,結果清亡了20年,他依舊健在
    李慶遠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李青雲,一共活了256歲,於1677年出生的時候康熙還在親政,那一年是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才23歲,正是雄心壯志想要成就大業的時候,後來康熙皇帝老了去世了,他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也都去世了,大清朝都亡20年了,李慶遠依舊健在。
  • 康熙有幾個兒子?雍正是康熙的第十一個兒子,為何卻是四爺?
    這和清朝皇室編修宗譜玉碟有關,康熙皇帝一生共有過三十五個兒子,當第一個兒子出生時康熙還是十幾歲的少年,最後一個兒子誕生時,他已經年逾花甲。修宗譜時,未成年而早殤的被排除在外,當時活著的皇子自然都得入譜排名,以後如果去世了也不會移除。
  • 雍正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九子奪嫡,為何最終贏的是他
    喜歡看清宮電視劇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九子奪嫡」事件,這是清初關於皇位之爭最激烈,也是最陰暗的一段歷史。 康熙帝一生子女頗多,共計35個兒子,20個女兒。但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
  • 黃齡自曝性格很佛系,蚊子不會殺,結婚也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7月20日,最新一期《星裡話》迎來了黃齡的專訪,採訪中黃齡自曝自己性格很佛系,一直都是微醺睡不醒的狀態,野心並不大。對於外界說自己「歌紅人不紅」是全然接受的,也從來沒想過要通過這個節目走紅。她坦然表示自己也許會因為「冷漠臉」沒有觀眾緣被提前淘汰,而淘汰之時最不舍的可能就是要和姐姐們分離。不過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能走到最後。
  • 康熙所有公主中,唯一嫁給漢人的公主,結局如何?
    康熙中後期,滿族王朝在全國的統治趨於穩定。 此時,贏得漢族上層階級治理國家是最重要的。 在這種政治環境的影響下,康熙皇帝決定把他的一個女兒嫁給孫承運的兒子孫思科,「河西四將軍」之一」。 從年齡的角度來看,九公主(和碩愨靖公主)出生於貴族是最合適的,因此,九公主和碩愨靖公主成為康熙時期唯一嫁給漢人的公主。
  • 別讓「佛系」性格害了你,你愛看不看吧
    前幾年,「佛系」一詞被大眾廣泛提及,意指那些「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與世無爭」的淡然平和的生活態度。「佛系」一詞也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孩/女孩」、「佛系賣家」、「佛系上班族」等諸多網絡熱詞。
  • 佛系追星?佛系考研?佛繫戀愛?弱爆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他身體力行地過著一種佛系男子的生活:習慣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興趣愛好比天大。《西遊記》「掃塔辨奇冤」一集中,萬聖公主明確表示:「我有個戀愛想和你談一下。」但是佛系小白龍並不為美色所動,斷然拒絕:「這位女士,在下與你不熟!」連同集上線的奔波兒灞和霸波爾奔都震驚了。
  • 步步驚心:康熙問德妃更愛哪個兒子?原來康熙真的屬意四爺繼位
    「不再看天上太陽透過雲彩的光,不再找約定了的天堂,不再嘆你說過的人間世事無常,借不到的三寸日光……」,電視劇《步步驚心》雖然已經 播出了九年,可大家對這部劇的喜歡依舊是絲毫未減,劇中若曦同幾位阿哥之間的愛恨糾葛,更是看得人慾罷不能,而對於康熙到底傳位給了誰,也是大家一直爭論的一個點。
  • 當過康熙老師,養了康熙兒子,一年洗一次澡,她是清朝傳奇的宮女
    在古代,皇帝和他的女人們住在最富麗堂皇的皇宮裡,享受著最好的生活,被一眾太監和宮女所服侍。
  • 佛系養生、佛系養蛙,你知道佛系藝術家嗎?
    「我的蛙兒子怎麼還沒回家啊。」 這是坐在小編旁邊的同事第16次點開手機屏幕了。藝術圈裡也有這麼一群像蛙兒子一樣的「佛系」藝術家,他們非科班出身,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不受主流藝術的影響,所創作的作品也沒有時間期限,有的極其高產,但都藏著不賣;有的則是一輩子只創作了一件作品,死後也要埋在自己的藝術品內。
  • 去他的佛系,中國女人的生活明明是魔系
    逗逗的媽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活成了中年婦女婦女一枚(儘管還總覺得自己藏有一顆少女心)在已經過去的2017年自己取得了工作上的進步,收穫了期盼已久的小二寶,可是還沒出月子的我已經感到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透支,在2018年的第一天發燒到39.3度,什麼佛系道系,中年婦女的生活都是苦逼系,每天忽悠著著自己明天會更好,擼胳膊挽袖子加油幹吧!
  • 他是康熙活得最久的皇子,不爭皇位,晚年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尊重
    信大家對於康熙來說並不陌生,而且當時他的幾個兒子,因為皇上這個位置而互相的鬥爭,最後雍正當上了皇上,當時的他作為康熙的兒子,能夠在這麼多的皇子之中當上皇上,如果是不爭的話,其實是非常難做到的,但是在當時他們這些兄弟之中,就有一個皇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另類,就是那個時候的十二阿哥允裪
  • 步步驚心:康熙給四個兒子安排的婚事,每一對的恰到好處
    雖然皇子們的婚事都是政治聯姻,但是在這個前提下,康熙依舊給兒子們選到了最適合他們的妻子,讓他們不管在何時何地,何種境遇裡,都能夠一個相依相伴的人。四阿哥和四福晉,一個能夠幫著她去勸若曦的人康熙最後還是讓四阿哥繼承了皇位,他在為他挑選兒媳婦的時候就花費了很多的心血。
  • 康熙第一次見孫子乾隆時,為何驚得老皇帝不由得放下手中的酒杯?
    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康熙和乾隆是兩個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之一。雍正與乾隆,這兩位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他們的初次相遇,可以從圓明園說起,那一年,乾隆,也不過才12歲,在圓明園裡,弘曆第一次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