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米米爸爸媽媽為不斷惹事的孩子傷透了腦筋。
老師幾乎每周都會給家裡打電話,向他們敘述米米在學校裡的各種「罪狀」:
學習成績差,上課開小差,而且經常在課堂上隨意走動,下課則在走廊上橫衝直撞……就在前幾天,米米把一個女同學撞到在地,導致對方骨折。
更使人擔心的是,老師的教育、父母的訓斥,對米米來說幾乎沒有什麼作用,事後依然如故。
「真是個不可救藥的壞孩子!」爸爸媽媽已經下斷語了。
但是米米真的是不可救藥的壞孩子嗎?其實,他不是一個「壞孩子」,而是一個「病孩子」。
他得的病就是「兒童多動症」。
02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對患者可產生持久甚至終生影響。
在 7 歲以下,約有 3% 至 5%的兒童會出現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稱此症為「過度活躍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類編號為 F90,一般又俗稱為「多動症」、「過動兒」。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僅美國就有超過500萬兒童罹患該病。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該病的確診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年,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估計,9.5%的4-17歲的兒童(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診斷為ADHD。此外,近2%的3-4歲兒童被診斷為ADHD,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長了近4倍之多。
03如何判斷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有兩組症狀: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衝動。
1. 注意力的症狀
注意力的症狀包括:
注意力短暫,容易分心;
在活動期間犯粗心的錯誤;
無法遵循指示和完成任務;
不能組織任務;
看起來健忘或經常丟東西;
避免需要心理努力的任務。
2. 多動和衝動的症狀
注意力的症狀包括:
無法靜坐,總是坐立不安;
無法靜靜地從事休閒活動;
缺乏集中、說話過多、不假思索;
中斷或打擾別人的談話或活動;
躁動、過度活動或在不適當的情況下攀爬;
很少甚至沒有危險的感覺。
04兒童多動症的診斷標準
1989年「中國精神病診斷標準」正式提出診斷參考指標,使對本病的判斷有了客觀標準。符合指標越多,診斷的正確性越高:
1. 發病於學齡前期(6-7歲以前),病程至少持續半年以上。
2. 必須符合以下4項以上的症狀表現:
(1)需要其靜坐的場合下難以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衝動。
(3)常幹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注意難以保持集中,常易改變。
(6)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要產生情緒反應。
(7)經常好講話,好插話或喧鬧。
(8)難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9)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於智力障礙引起。
(10)動作笨拙,精巧動作較差。
出現上述疑似症狀,需儘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家長接受全面的詢問,孩子接受全面的評估,都是幫助醫生得出確切診斷的必需過程。
而只有明確診斷了,才能選擇對孩子最有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