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爆火的綜藝《演員請就位》使童星出道的曹駿再度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今年32歲的他,開場市場評級就慘居男演員中的最後一名,製片人也都紛紛表示對他沒有什麼興趣。
最後他也沒能迎來反轉,僅僅在一輪遊後就面臨被淘汰的結局。一句「我到底還適不適合做演員」背後滿是心酸。
他可是曹駿啊,一名受人豔羨、光芒萬丈的童星。年僅8歲,他就出演了處女作《真命小和尚》。
憑藉劇中呆萌可愛的小和尚「開心」一角一舉奪得「第二屆亞洲電視節」最佳新人獎,實現了「出道即巔峰」。
點擊播放 GIF 0.0M
後來的幾年裡,曹駿更是保持每年一部爆劇的節奏。
《俠女闖天關》、《濟公傳奇》、《九歲縣太爺》、《宰相小甘羅》都是我們的童年回憶……
到了04年,憑藉清俊痴情的「沉香」一角,曹駿的事業達到了最巔峰。
那段時間,《寶蓮燈》一經央視8套播出,收視率便破紀錄式的連續登上榜首。作為男主的曹駿,也處在眾星捧月的地位。
再看看他無戲可拍的現狀,真是令人唏噓。認真又努力的他,還能再度翻紅嗎?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很難的
答案會是怎樣,皮皮媽無從得知,可現實是:從前的少年凌雲志變為了聚光燈下的落寞。
曹駿兒時演戲都是主角,現在卻淪為十八線演員,他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孩子不管是少年得志還是大器晚成,成長過程都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的。
正如廖一梅所說:
「人無法在歡樂中成長,只能在痛苦中蛻變。」
身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寶貝在成長道路上可以永遠一帆風順,沒有磨難和低谷。
可是,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順利地走完一生。
孩子的成長過程更是需要代價的,也只有經過一番磨難的考驗,他們才能真正從心理層面蛻變長大。
畢竟,一帆風順的生活不叫成長,從失敗中百鍊成鋼才是。
點擊播放 GIF 0.0M
「小眼睛」音樂人李榮浩就是在逆境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的李榮浩,從小痴迷音樂,九歲的時候求了父母一年,才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把吉他。
到了初二,為了用更多的時間練習吉他,李榮浩選擇了輟學。為此,他甚至和父母幾近決裂。
後來,他為了在音樂道路上更有造詣,選擇重返校園提升學業素養。他三次高考,三次落榜。
在學業上沒能一帆風順的李榮浩開始專注做樂隊,但是半年後他出了車禍。這一撞,撞斷了他3根肋骨,刺穿了他的腹部,弄得他滿身是血。
在日子慢慢好起來的時候,他的父親卻去世了,只給他和母親留下了高額的醫療費。面對如此的困境,他還是沒有向命運低頭。
這一次,他帶著母親去北漂,通過辛苦地寫歌、出單曲慢慢地還清了債務......
也正是成長道路上的荊棘遍布,才使得這位拿著吉他的少年在追夢路上愈挫愈勇,在困境中變得更加堅強樂觀,最終站在了我們的面前。
所以啊,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是沒有捷徑的。
身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們的人生不會一直一帆風順,他們必須學會獨自直面困難與逆境。
甚至,所謂的那些少年得志、花團錦簇的孩子,也都在成長的暗淡歲月中逆光生長,慢慢地學會了勇敢、堅定地走下去。
花開百態,人生也有百味。但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孩子在成長中都要走走停停,難免要遇見一定的波折。
同時,該如何在逆境中敢於試錯,勇於抉擇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
這是他們的必修課,也只有當他們學會如何在逆境中乘風破浪,他們才能真正從經歷中長大,以強大的內心面對往後未知的人生。
孩子拼盡全力,也可能一生平凡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在乘風破浪,即使這樣,我們也必須承認哪怕孩子拼盡全力,也可能一生平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大多數父母心裡不太能接受孩子的「平凡」。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下意識就將平凡與沒有未來劃等號。
皮皮媽理解,身為父母對子女難免有較高的期待,但是殊不知這些期待有時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有些期待就像一座高山,以孩子的能力是遠遠不能企及的,只能仰止。
況且,平凡與不平凡的界限又在哪裡?它們總是能互相轉換,畢竟所有的不平凡最終都要回歸平凡。
點擊播放 GIF 0.0M
也許你認為你的孩子太平凡普通,太泯然眾人。
但是你能否認、抹殺ta生活中許多不平凡的時刻嗎?很明顯不能吧。
因為,任何一個人的平凡人生裡總有不平凡的「高光時刻」。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主角。能夠坦然接受並肆意享受平凡,也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不平凡。
樸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年少時他就紅遍了大江南北,自然是少年得意馬蹄疾,不撞南牆不回頭,更是脫口而出「生如夏花般絢爛」。
然而自03年專輯《生如夏花》廣受好評後,樸樹鮮有與之匹敵的作品。
明明是事業的巔峰期,他卻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裡,就像他唱的一樣:
「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
其實,樸樹並不是離開,而是暫時的休整。他想要回溯過往。
在體驗到了巨大成功帶來的人山人海的簇擁後,他明白一切都是如夢如幻,轉眼就會飄散如煙,或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點擊播放 GIF 0.0M
當有人質疑他空窗期這麼多年,是否是因為江郎才盡時,他也不復年輕時的血氣方剛,而是淡淡一笑:
「我明白我的才華不夠好,即使這樣,我可以接受它,因為它就是我的一部分。」
所以,在歷經十年的沉思後,他明白了所謂的成功、平凡都是似有若無,是很虛妄的概念。
一曲《平凡之路》就這樣譜成了,唱出了太多人的過往與心聲。
從小到大,社會與家庭總在向我們灌輸「成功學」的奧秘,卻鮮少有人教我們勇於看淡與放下,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們拼盡了全力,甚至半夜窩在被子裡無聲痛哭,想要變得不平凡去夠到金字塔尖,以此來滿足這個社會和父母對我們的期待。
但是我們大都很難做到。
其實,所謂的「成功學」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皮皮媽看來,平凡才是最具有煙火氣的,是大多數人的人生常態。而且平凡又不等同於失敗,更何況努力追求本身也是一種不平凡。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最大的不凡
也許在當下這個社會,身為父母大多會陷在一定程度的焦慮中。
他們希望孩子可以拔尖、贏在起點,有好成績,未來有好成就。
我們最不願承認的也許就是孩子將會大概率成為一個普通的平凡人。
畢竟不出色、不拔尖,甚至沒什麼藝術才能的孩子,多少會讓父母感到失望。
所以繁重的補習班、才藝課紛至沓來。然而這不僅使孩子感覺疲憊,父母也要承擔較大的經濟壓力。
點擊播放 GIF 0.0M
而在這種「拔苗助長式」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們,以喪失珍貴童年為代價也許暫時贏在了起跑線,但卻未必笑到終點。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多數孩子最終都將度過平凡的一生,接受他們的平凡也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就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
在皮皮媽看來,只有能坦然接受孩子平凡的父母,才能挖掘到孩子的非凡。而這也恰恰反映了他們的非凡。
南京小學生尤逸軒的父母,就是這樣非凡的父母。
他們的寶貝女兒就曾在作文中表示自己是「藏在角落裡的」,不以哈佛北大作為目標,開開心心當個木匠就是畢生所求了: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在角落裡,我就是藏在角落裡的人。」
「長大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想吃的,你們看我連夢想都這麼簡單。」
她的父母在看到這篇作文後,並沒有認為孩子不思進取。相反,他們顯得很佛系。
在尤逸軒有時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還會安慰鼓勵她,只要她盡力了就好。他們相信,成績的不理想只是暫時的,進步需要等待。
然而當下會有多少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藏在角落裡」的人呢?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承認孩子的平凡等同於承認自己身為父母的失敗。
他們羨慕「神童」的存在,從而將過高的期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可以成為「人上人」,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可是這種期望應該降溫了。平安、幸福,才是父母對子女最美好的祝福。
身為父母,更應該用心陪伴孩子,幫助他們尋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並帶領他們體悟點滴幸福,尋找詩和遠方。
畢竟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不應該被質疑、被否定、被拔苗、被催熟、被折斷。
皮皮媽更是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
如果父母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順勢成長,學會從平凡中收穫幸福。那麼,這也不失為一種另類的完美。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亮「在看」,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收穫平安喜樂的圓滿人生;
更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尊重守護孩子們的夢想,不要讓他們負擔過高的要求,只求他們安穩平淡地過完此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