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尿濁證,分型辨證是關鍵

2020-12-21 太陽說易

尿濁是指小便混濁,白如泔漿,而尿時尿道並無疼痛為主症的證候。多因溼熱下注、脾腎虧虛等所致,其與脾腎二髒的關係最為密切。現代醫學的乳糜尿,以及泌尿系統炎症,結核,腫瘤等表現為以小便渾濁為主症的,多屬於本病的範疇。中醫學在臨床上把此證分為四類,分別為溼熱下注型,脾虛氣陷型,腎陰虧損型,下元虛衰型。

「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如何正確理解

一,溼熱下注型

多為嗜食肥甘,滋生溼熱,或溼熱氣蒸,芩於人體,溼蘊而生熱,中焦溼熱壅滯,脾胃運化失職,清濁不得泌別,濁氣下流膀胱,故令小便渾濁。溼熱鬱蒸水精不布,故見口渴,中焦輸機不利胸脘痞滿,脾氣不升,溼蒙清空,故頭重腦脹。故症見小便渾濁,或白如泔漿,或帶血色夾見血絲血塊,可見尿頻,尿短,尿熱,胸滿口渴,頭重,頭脹,舌苔黃膩,脈象濡數或滑數。治療以理脾化溼分清泌濁,所用方劑為宋·楊士羸《直指方》的萆薢分清飲為主方,益智仁一兩(醋浸),川萆薢、石菖蒲(去毛)、天台烏藥、白茯苓各一兩,甘草四錢。方中萆薢分利溼濁;益智仁溫脾補腎;烏藥疏肝調氣;石菖蒲開竅通淋。茯苓、甘草梢,增強通淋利溼的作用。

《黃帝內經》:「五氣化火」,「壯火食氣」如何正確理解

二,脾虛氣陷型

飲食不節傷及脾氣,或日久不愈,中虛脾弱,中氣下陷,精微下注,故見濁白如泔漿,小腹下墜;脾虛不能化生精微,氣血來源不足,則可見神疲乏力,面色不華。勞倦以及過食油膩厚味,均可損傷脾氣。症見小便渾濁,時作時止,遇勞則嚴重,小腹墜脹面色不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治療以益氣升清。其治療主方為《脾胃論》中的補中益氣湯。方中重用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為君藥。配伍人參、灸甘草,白朮補氣健脾為臣,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益中氣之功。血為氣之母,氣虛時久,營血亦虧,故用當歸養血和營,協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共為佐藥。並以少量升麻、柴胡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共為佐使。炙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藥。諸藥合用,使氣虛得補,氣陷得升則諸症自愈。

《黃帝內經》中的「暑性升散」,理解清楚可輕鬆度夏

三,腎陰虧損型

腎陰虧損,虛火內亢,灼燒脈絡,可見小便渾濁而赤,陰虛內熱則見煩熱,咽幹口渴,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療以滋陰清熱,首選方劑為知柏八味丸。它是由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而成。又名知柏地黃丸。其滋陰降火之力,比六味地黃丸更強,現代用於腎結核﹑尿路感染﹑高血壓等。

《黃帝內經》:溼邪為病,可瀰漫於三焦周身各處,無處不到

四,下元虛衰型

勞欲過度或久病纏綿,腎氣虧虛,腎關不固,固攝無權,不能泌別清濁,故小便如米泔,腎陽衰微,可致形寒肢冷,神疲,舌淡,脈象沉細。是屬於下元虛衰,氣化不行。治療以溫腎固攝,其治療主方可用《沈氏尊生書》中的鹿茸補澀丸加減。由人參、黃芪、菟絲子、桑螵蛸、蓮肉、茯苓、肉桂、山藥、附子、鹿茸、桑皮、龍骨、補骨脂、五味子組成。方中附子、肉桂溫腎助陽;鹿茸壯元陽、益腎精;共為君藥。補骨脂補腎助陽;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人參、黃芪、山藥、茯苓共補肺、脾、腎,以資腎元,為臣藥。五味子、蓮子養心滋腎,補脾澀精;龍骨、桑螵蛸益腎固澀同為佐使。諸藥合用,補腎精、壯元陽、益脾肺,共奏溫腎固澀之功。使心腎交通,水火既濟,開闔有度,陰陽協調,則白濁自能痊癒。

榮衛氣痞澀,三焦不調,並因飲水多,停積而成痰飲

總之,中醫治療此證,初病多為實證,治療多以清利溼熱,兼用理脾,久病則以補脾腎為主,補腎之中兼以利水,清中寓補,補中寓疏,做到清而不傷陰,補而不澀滯。另外,尿濁患者,也要注意飲食和日常生活的調養,避免辛辣,少食油膩,適當運動等。

相關焦點

  •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頭暈
    在臨床上,根據患者頭暈的類型可對其進行辨證施治。風火上擾型頭暈此種類型的頭暈多因患者平素陽盛火旺或虛陽上亢,或因惱怒鬱悶,氣鬱化火,耗傷肝陰,引起風陽內動、風火上擾而發病。風火上擾型頭暈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漲痛,煩躁易怒,面赤耳鳴,多夢少寐,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 中醫埋線減肥的特點與辨證分型
    中醫埋線減肥不主張「飢餓療法」。與眾多減肥方法不同的是,在減肥的過程中,不強調過分的控制飲食,特別不主張採取「飢餓療法」。中醫埋線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不要覺得模仿別人埋線減肥就能做減肥了,要經過到正規醫學培訓學校認真學習和實踐,再做幾十例不同類型患者,才能越做越好。每個來減肥的患者,都要制定具體的整體地調節和治療的方案,才能夠達到減肥的目的。
  • 中醫治療銀屑病
    根據我們多年臨床經驗先通過中醫辨證分類,分類分為風寒型、風熱血熱型、溼熱蘊積型、血虛熱燥型、血瘀型、肝腎不足型、火毒熾熱性 、神經型。
  • 中醫辨證分型,巧治高血壓
    中醫辨證分型,巧治高血壓高血壓病在中醫多屬於眩暈、肝陽偏亢、肝陰不足、頭痛、肝風等病症,武漢國粹中醫專家餘芙蓉主任認為高血壓病的各種症狀主要和肝關係密切,因肝主疏洩,喜條達,為剛髒。在臨床中,要根據患者的特點,有區別性的對待,辨證論治,中醫辨證論治高血壓病,一般分為下列 6 種類型:1、肝陽上亢型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之法。
  •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辨證思路與方法
    那麼中醫對於帶狀皰疹是如何辨治的呢? 帶狀皰疹辨證思路與方法編著:唐漢鈞、劉勝 帶狀皰疹,表現為身體單側皮膚上的帶狀成串水皰,故又稱蛇串瘡。可發生於體表的任何部位,尤好發於胸脅部,故又名纏腰火丹。四季皆可發病,但以春秋季節較為常見。好發於成年人。
  • 中醫辨證100句
    辨證論治體現了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是中醫立法處方、診療疾病的關鍵環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中醫臨床實踐的深入開展,歷代醫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逐漸形成豐富多樣的辨證方法體系。本文對中醫辨證方法的歷史沿革及發展現狀進行概述。中醫辨證方法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源遠流長,歷代醫家不斷推動著該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 銀屑病中醫辨證論治
    銀屑病,中醫也叫做「白疕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徵是在紅斑上反覆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治療上,得過銀屑病的人都知道,該病的治療時間比較長,且非常容易反覆,目前治療銀屑病的內用藥物大多屬於免疫抑制劑類,對正常的免疫功能有不良影響。如果盲目長期用藥,會使該類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嚴重影響治療。治療白疕病關鍵是對症用藥,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病情合理準確選擇用藥。此時中醫的治療就顯得更有優勢。
  • 辨證施治 中醫戰疫因人制宜
    對於本次最新疫情,張伯禮院士指出,許多患者表現為「溼熱疫」的證候,這是由於發病在夏至節氣前後;同為新冠肺炎,但與此前的辨證施治有所不同,正是體現了因時、因地、因人辨證施治的中醫個性化治療特色。中醫治療疫病已有數千年歷史,積累了大量成功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作為中醫精髓的辨證施治,是通過審證求因,辨析病機,分清主次,以認識和解決疾病的過程。
  • 中醫教你辨證治療
    當應對因頭屑造成社交尷尬時選擇以幽默的方式化解無疑是機智的但當大家一笑而過後面對無盡的頭屑頭癢時還是會感到十分困擾從中醫的角度講,病理性的頭屑問題和內臟循環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頭皮屑嚴重時,可以根據中醫將頭屑分成的三個證型,辨證治療,對症下藥。易患人群:工作壓力大,經常生氣的人。
  • 蕁麻疹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蕁麻疹的飲食禁忌
    以下是蕁麻疹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1、風寒證寒為陰邪,由於氣溫驟降、冬季寒冷、淋雨涉水或汗出當風,感受風寒之邪,邪入肌膚腠理,衛陽閉鬱,發為蕁麻疹。  論治療「治風」和「治血」並重蕁麻疹的主要病因為風邪,因此在辨證用藥上強調「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和「治血」並重。「治風」包括疏風、祛風、搜風等方面,疏風、祛風多用消風散,慢性蕁麻疹應加僵蠶、蜈蚣、烏蛇、全蟲等搜風藥。
  • 中醫男科徐長化教授:慢性前列腺炎腰痛尿頻尿不盡、腰酸痛小腹墜脹...
    慢性前列腺炎則會引起下腹痛、腹脹、尿頻、尿急、尿道灼熱,慢性前列腺炎可經中醫調理,但需中醫辨證治療,本病類屬於中醫的精濁、勞淋、淋濁、遺精、早洩、陽痿等病證範疇,在祖國醫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針對慢性前列腺炎積累豐富有效的眾多中藥方,中醫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講究辨證論治,分型調理,內服外治的綜合治療,具有效果確切、副作用小、愈後不易反覆的特點
  • 中醫治療粉刺辨證思路與方法
    經多種中西藥物治療,仍舊時輕時重,未曾消退。每於月經來潮前加重,經後減輕。經期多滯後2~3天,色暗,經來腹痛。平素喜食油炸食物及甜食,納可,大便乾燥,2~3日一行,小便如常。查體:前額、雙頰、下頜、背部、前胸等處散在大小不等之紅色、紫紅色毛囊性丘疹、結節,部分頂端可見膿皰,其間雜有暗褐色色素沉著斑及黑頭粉刺。舌紅,尤以邊尖為甚,苔薄黃,脈細數。
  • 帶狀皰疹中醫辨證調理
    辯證方藥:熱盛型【主症】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幹,口渴,煩躁易怒,食慾不佳。小便赤,大便幹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辨證】肝膽熱盛,氣滯溼阻,兼感毒邪。【治法】清利溼熱,解毒止痛。
  • 小兒退燒要辨證分型
    中醫治療發燒需要辨證分型,只有辨證對了,效果才會好。發燒是「正邪相爭」所致中醫說,「氣」是生命的本源,人體的正氣有防禦作用,能保護我們的肌體不受外邪侵襲。小兒的肌體,無論是形態結構方面,還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斷且迅速地發育成長。
  • 周楣聲:針灸辨證與湯液辨證的異同
    湯液與針灸是兩種懸殊很大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辨證角度上就應有所區別。二、湯液辨證與針灸辨證的區別性——八綱辨證不能適應於針灸 八綱辨證早已成為中醫辨證的準繩,這是臨床辨證施治時所首先想到的。而針灸的對症治療,則是見症治症、直接了當、簡捷明快,優於八綱及其他辨證法的轉彎抹角,空泛繁瑣。這也是八綱辨證不能適用於針灸臨床關鍵所在。可見針灸與湯液,同樣都是在對症治療,而針灸則是重在直觀,湯液則是重在推理,這就是針灸直觀辨證與八綱抽象辨證的差別。
  • 失眠的中醫分型?中醫治失眠能緩解嗎?
    中醫認為失眠原因包括心脾兩虛、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和胃腑不和等引起,具體臨床表現如下: 1、心脾兩虛型:臨床表現為心悸、便溏、乏力等;
  • 中醫治療宮頸癌的方法
    中醫治療宮頸癌的方法 時間:2020-12-09 16:35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中醫治療宮頸癌的方法,中醫如何治療宮頸癌宮頸癌在中醫中屬於「癓癕」,「蓄積」和「「」三類,與中醫中的「大出血」,「帶狀」和「五色帶」有關。
  • 武漢男科醫生徐長化:前列腺炎腰酸背痛尿痛尿不盡中醫怎麼調理?
    前列腺炎腰酸背痛尿痛尿不盡中醫怎麼治療效果好?前列腺炎典型症狀為排尿困難、淋漓不盡、尿痛、有酸脹下墜感、腰酸背痛等,前列腺炎屬於中醫的癃閉疾病範疇,中醫學認為本病病機多為溼熱下行,治療以清熱利溼,活血通絡為主,佐以健脾、補腎、疏肝等。
  • 中醫臟腑辨證診治法,原來這麼深邃
    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為基本治療方法。中藥、方劑、針灸、推拿、按摩等為治療手段。臟腑診療位於中醫診斷與治療的首位,其地位舉足輕重。要弄清楚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首先要知道臟腑的概念。臟腑即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小腸、膽、胃、大腸、膀肌、二焦。奇恆之腑包括腦、髓、骨、脈、膽等。
  • 中醫治療疑難雜症病例
    中醫疑難雜症主要指病例罕見,症狀奇特,病情比較複雜,辨證疑惑不清,處理頗為棘手的一類。每一位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人都可能遇到,而且臨床實踐越多,遇到疑難雜症的機會也就越大。那麼,應該如何辨治疑難雜症,以取得滿意療效呢?(一)妙用吐法,能治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