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樂園》:愛是欲望與心靈的衝突,「性」是個人的自由與尊嚴

2020-12-16 書影戀樂園

在上大學的時候,同學間傳閱著一部小說叫《失樂園》,寫的是亞當、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樂園的故事。進而了解了渡邊淳一這位作家,他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作品引進中國後暢銷不衰。

他的小說寫的是人在愛情與婚姻的迷局中,欲望與心靈的衝突,並側重於從生理角度、社會倫理角度對男女兩性的根本,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而絕非庸俗意義上的愛情小說。

渡邊淳一一直到八十歲時候,還有自己的女性夥伴,享受著老年人的「性」。所以從這本書裡面可以看出作者的影子。

由於是有感而發,這部小說讀後會讓人感到真實而動人:當人垂暮將至的時候,反而就會拋開愛與人性的枷鎖,返回到了童年一般的狀態。這時就會找回童真,找回失去的純真的愛情。愛的欲望也都變成了「人性的光輝」,收復了失去的樂園。

1「是一件美妙的事,閃耀著人的光輝,體現著自由與尊嚴

整本書也是圍繞著「Et Aiors」這樣一個理想的老人的聚集地,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故事:有喜歡年輕男人擁抱並熱烈追求院長的杏子女士,有死在裸女懷抱裡的堀內先生,有以與男人做愛來保持年輕的雪枝女士,還有故事主線來栖自己的愛情世界。

在社會普遍把「性」看作是一種骯髒的文化氛圍中,這本書卻把「性」描寫成一件美妙的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體現了個人的自由與尊嚴。

小說的主人公來栖貴文這樣解釋他所創辦的老年公寓——Et Aiors

他說他要建立一個讓老人們不必介意別人的目光,自由自在、充滿活力的生活場所。在生命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在這裡,不論發生了什麼事,老人們都可以沒有顧忌,坦然面對。

2、人老了就不應該享受人生麼?對每個人來說,畢竟老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啊!

在這個世界,人之所以活得累,那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應該或不應該。

在我們的常識裡,普通人老了,老就應該慈祥安分,混吃等死。他們好像沒有權利感受愛與溫暖,因為愛那是年輕人的事情。所以好多人在年老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了腐朽的氣息,看不到對生的欲求。

這本書代我們發出了一個質問,人老了就不應該享受人生麼?對每個人來說,畢竟老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啊!

Et Aiors」這所養老院,為什麼是老人們的樂園,因為這裡的老人有自己自由與尊嚴。

看了後不僅讓人感嘆,難道人們非要得到生命的黃昏才能迎來著一場生命狂歡麼?人生苦短,去日無多,工作是一生的事,錢是掙不完,身邊的人如果現在不好好去愛,就老了。

3、性慾是人腦一直保持到最後的、最具有人性的能力

而當我看《復樂園》的時候,就會那個老人看見年輕的按摩女時感嘆所吃驚。他那「太美了」的不像是一個老人所說,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因為那是來生命真實的呼喊。

但細一想,人無論到哪個年齡段都可以去愛,因為愛是非常美好的。

但渡邊淳一在整個作品裡沒有鼓吹性愛至上,他只提倡個性自由,同時通過這部作品,讓我們知道了人老了就沒有性慾的說法是錯誤的。

作者渡邊淳一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性慾是人腦一直保持到最後的、最具有人性的能力,輕視性慾就是對人性的褻瀆。

4、自由的男女關係,一旦失去了的紐帶,就會迅速變得脆弱起來。

性本來是為了生殖,所以天然地和年輕人有關,老年人似乎不應該有性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男人和女人之間,隨著關係的減少,就會產生距離。 自由的男女關係,一旦失去了「性」的紐帶,就會變得脆弱起來。 男人就會漸漸失去愛的動力。也許從某個時候開始,男人便不再愛她,

在這本書的每一章裡,給我們講了一個老人的性愛故事,看了就會讓人想到日本是一個性開放的國家,都七八十歲的老人還這麼瘋狂,有時還是不能理解。

不管怎麼說,這必定是一部小說,和現實還是有距離的。但我們的社會會越來越進步,也會對老人多一份寬容和理解,老人一樣渴望性和愛,這是他們自由和尊嚴。

相關焦點

  • 性成癮,不可抑制的欲望背後
    和他分手後,我的身體自由了。我願意去了解女性,更渴望肌膚之親。坦白講,我很享受性,甚至有點沉溺其中。就在最近的兩周裡,我就和四個人女人發生了關係。有兩個是在網絡上聊得不錯的,有兩個是以前的同學。與此同時,我的工作無聊和重複。有特別閒的時候,QQ開在那,總會有女人來找我說一些曖昧的話,而我也會想了解她們:她們的高潮,她們的身體。我渴望成熟的女人,能和我一起享受性。
  • 「性自由」了嗎?
    文丨魚老師「性」這個話題太古老了。說宏觀一點,它是驅動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繁衍、進化的起因、經過,有時候可能還是結果。從基督教意義上講,作為欲望具象化的「禁果」,代表的不僅是「性」,還是不存在人類欲望的伊甸園之外,整個人類文明的肇始。
  • 從人物隱喻、衝突構建、情感升華、導演意圖,透析《美麗心靈》
    2、衝突構建:片中用3種不同的戲劇衝突,帶給人扣人心弦的觀影體驗《美麗心靈》是一部讓人值得回味的電影,其最大的亮點在於,導演朗·霍華德以主人公納什大起大落的一生為主線,通過構建不同的反差對比,營造一種戲劇衝突效果,使得觀眾深深地被劇情牽扯而不忍離開。
  • 《欲望號街車》:時代巨輪碾壓下,詩性的幻滅與理想的消逝
    當代女演員模仿凱特·布蘭切特談及《欲望號接車》曾言:「從隱喻層面來談這部戲,它論及的實質是詩性之死,被碾碎。那種布蘭奇所代表的靈感之焰,那脆弱且轉瞬即逝的詩性,已經被徹底撲滅。而到了現在,觀眾看這部戲,會思考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失去的正是那些無法觸碰且轉瞬即逝的東西。」
  • 探討 史鐵生:愛情問題——性是愛的儀式
    羞恥感(榮與辱,揚與貶,歌頌與指責與唾罵等等),則宣告了心靈間戰爭的釀成,這便是人類社會的獨有標記,這便是原罪吧,從那時起,每個人的心靈都要走進千萬種價值的審視、評判、褒貶、乃至誤解中去(槍林彈雨一般),每個人便都不得不遮擋起肉體和靈魂的羞處,於是走進隔膜與防範,走進了孤獨。但從那時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個渴望:走出孤獨,回歸樂園。那樂園就是,愛情。
  • 性是人類最深刻的欲望
    所有性慾正常的人、觀念正常的人,都會覺得繁衍後代是絕對需要的,是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和意義。 性的第二個意義是表達感情。有好多人是用性活動來表達他的愛,他對對方的喜愛之情。 性的第三個意義是單純的肉體快樂,純粹為了性快感。人類的性慾滿足需求是永遠存在的,否則你沒法解釋自慰率為什麼那麼高。
  • 《道德經》: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控制私慾,獲得心靈的自由
    就是根據個人體質,按照「八綱」辨別出個人體質的,陰陽、虛實、表裡、寒熱,這是小辯證。還有大辯證,是根據時間,地域,氣候,再配合小辯證的「八綱」,來判斷一個人具體的問題,只有辯證清晰才能對症下藥。既然老子不反對智慧,必然也不會反對仁義,「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也不會是表面意思說的,放棄了仁義,人們就回復到了孝慈的本性。孝與慈本就是道的體現,老子豈會違反道的規律,去反對孝慈。
  • 人本主義視角下的愛與自由 | 觀影:《心靈奇旅》
    雖由《心靈奇旅》電影出發,但作為一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方舟有足夠強的專業知識和洞察,剖析常見的命題,例如愛,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與此同時,她的文風溫柔細膩,保持學術性的同時,如同舊友對談,自如而流動。當然,如果有諮詢需求,或是對她的專業臨床工作有興趣,再或是有意願和她一起工作,文末留了聯繫方式。相信她的專業能力,可以提供紮實的幫助。
  • 「性癮」一種戒不掉的欲望
    很多時候,這一切都來自欲望。人都有欲望,有些人的欲望是權力,有些人的欲望是金錢,有些人的欲望是美食,有些人的欲望則是性。其實,大多是人都對性有欲望,只不過很多人把這個欲望壓制在了道德與責任之後,而有些人慾望太強,壓制不住,就會有外遇、招妓各種事情了。當性的欲望強烈到一定程度,就是性癮了。這幾年出現了很多關於性癮的電影,去探索這個私密人群,於是整理了一些代表性影片。
  • 揭開「洛麗塔」迷思:如何看待房思琪們的欲望?
    去性化的意思是將「低等的欲望」升華為藝術,即將性快感變成非工具性的,不為個人享樂服務的審美體驗,但是她發現她的經歷裡文學根本無法去性化,李國華們的藝術只是用來服務他的性慾。她諷刺性地用華麗的筆調描寫房思琪和李國華的性行為,性的快樂和文學的快樂(或許也是納博科夫所說的「美感享樂」)變得難以區分,所以她憤怒地問「文學是否是一種巧言令色?」,文學是為「邪」服務的嗎?
  • 自由的心靈,是養生的至境!
    養生最根本的,是保全天性,欲保全天性,重要的是心靈的安養。心靈自由,隨順自然,不為外物所縛,精神才可以保全,才可以有真正的愉悅。庖丁解牛的故事沒幾個人不知道的。庖丁是個屠夫,以解剖牛聞名。他解剖牛時,像進行藝術表演,他的動作像舞蹈,發出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輕鬆愜意之間整頭牛就被分解完畢了。
  • 復樂園| 餘生太短,為何不能活得像個少年?
    拋開對於安樂死這種沉重價值觀的討論,有很多人覺得瓊瑤奶奶79歲高齡還在糾結伴侶能不能回應愛不愛,還在臉書上情緒激烈地連續數日更千言文,實在是太Drama Queen了。但也有朋友認為我們應該開拓視野、自由解放意志,老年人也有自己獨立的情感世界。
  • 尊嚴的歷史及其含義
    生物倫理學家魯斯·麥克林說,尊嚴是一個無用的概念,生物倫理意義能夠得出個人自主法則:因為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感到痛苦、全面發展、推理和選擇的能力,所以誰都沒有權利侵犯他人的生命、身體和自由。一旦你認識到自主法則,尊嚴就增添不了什麼了。」麥可·羅森援引西方古典、自由主義和天主教的傳統,希望恢復尊嚴在道德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②:如何看待房思琪們的欲望?
    我們該如何理解處於權力關係之中的受害者「不可說」的欲望?《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封。林奕含著,遊擊文化,2017年12月。澎湃新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和《洛麗塔》在某種意義上存在互文性,除了同樣是寫成年男性和未成年女性的畸形關係,文學的辜負也是這部作品的一個重要主題。
  • 【專業文章:性幻想】
    英國的臨床心理學家Brett Kahr在其2007年的著作《Sex & Psyche》(人類性幻想)當中,搜集了1000多個各式各樣的性幻想,嘗試了解這些性幻想的功能,以及跟每個個體之間的關聯。在他的書中深入探討性幻想對於人類心靈的意義,最廣為所知精神分析式的詮釋,認為性幻想是由於經歷了性上面的挫折,個人心靈努力嘗試讓被壓抑的欲望得到滿足的一種方式。
  • 《飲食男女》:身份與欲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在中國的家庭中,不單單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含蓄而內斂,子女對父母的愛同樣鮮少用語言直接抒發,這是國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想的多,說的少,而誤會與矛盾往往也會通過這些沉默愈演愈烈,漸漸成為不可調和的尷尬。於這一點來說,李安導演所抓取的特徵的確清晰明了,而其中的解決之道,也通過故事的進展會一一表述。
  • 他的田園詩清麗脫俗,超然物外,給人心靈以自由和舒展
    我本是一個天生不羈愛自由的人,怎奈「誤落塵網」「久居樊籠」,一「網」一「籠」,形象地寫出詩人的壓抑和痛苦。仿佛被網住的魚,仿佛被關起的鳥,被束縛的無法掙脫的的心境躍然紙上。真切表達出詩人對官場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然的無限嚮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適應世俗就是要學會阿諛奉承和苦心經營,但是他哪裡學得會這些,「愛丘山」才是他的本性,他所愛的是淳樸自然,不假修飾的東西。
  • 《黃金時代》:在敏感的「性」中,打破時代禁錮,追求愛與自由
    《黃金時代》:在敏感的「性」中,打破時代禁錮,追求愛與自由在我看來,義氣就是江湖好漢中那種偉大友誼。水滸中的豪傑們,殺人放火的事是家常便飯,可一聽說及時雨的大名,立即倒身便拜。我也像那些草莽英雄,什麼都不信,唯一不能違背的就是義氣。
  • 《魂斷威尼斯》人格理論解析精神困境,從柏拉圖之愛探究愛的本源
    正因為三者的對立關係,往往成為同性之愛的起源,並由此終結。對藝術家阿申巴赫來說,這種有違良心的做法不可接受,由此形成了人性本我與超我的強烈衝突。阿申巴赫之死便是這三者衝突的直接結果。在柏拉圖看來,愛情是將至善至美的東西歸於自身的一種欲望。在《斐德羅篇》中,蘇格拉底給愛情有過定義「當追求美的享受的欲望控制了推動正確行為的判斷力以後,當這種欲望從其他相關的欲望中獲得竭力追求肉體之美的新力量時,這種力量就給這種欲望提供了一個名稱,這是最強烈的欲望,叫做愛」。由此可知,愛不光與美有關,還與內心的善相連。
  • 性心理 | 人類性幻想
    論是男性或女性,在性幻想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的情境或場景,象是是辦公室、城堡、海邊或是異國,跟自己暗戀的對象、上司、某某明星或者是陌生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