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家:2050年中國人均GDP超日本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中國人均GDP過萬美元,世界這樣解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的話: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中國2019 年GDP 總量接近100 萬億元、人均GDP 首次超過1萬美元門檻,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 美元。隨著總人口達到14 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1 萬美元以上國家的行列,全球處於這個行列的人口規模已接近30 億。這些數據不僅讓中國人感慨,也引發了國外媒體和學者的關注。有的說,「中國和日本差不多,人均GDP 從1000 美元到1 萬美元,用了約18 年的時間」。有的說,中國人均GDP 首次突破1 萬美元門檻表明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環球時報》駐法美日墨等國記者,近日對比了所在國人均GDP 和中國人均GDP 的變化,也聽到了來自各方的深度解讀。

美國前官員:中國幾乎實現所有規劃

中國人均GDP2019年首超1萬美元,在美國經濟界引起不小的反響。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這一數字已接近高收入經濟體水平。

《環球時報》駐美記者查詢相關資料顯示,1978年,美國人均GDP首度超過1萬美元,數據約為1.06萬美元,而中國人均GDP只有156美元。有意思的是,美國媒體將上世紀70年代末稱為「當代美國史的黃金時代」。在華盛頓一家大型超市工作的約翰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他先是有些自豪地告訴記者:「1978年的美國正處在引領全球化的邊緣,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行動電話服務首次出現在美國、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在美國、電子遊戲風靡全美……而197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成為美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隨後,他開始抱怨說,1978年時他一個月才掙1000多美元,遠不如現在多,但當時的日子卻比現在好過。如當時每戶美國人的平均房租只要500多美元,而現在是1000美元左右,華盛頓和紐約會更高。現在美國汽車動輒賣兩萬美元一輛,而1978年買輛新車只要4000多美元。今天看起來買不了什麼的1美元,在當時可以買兩打(24隻)雞蛋或1磅火腿,一套「星球大戰」主題睡衣也不過6.49美元。

當約翰大發感慨時,記者想到的是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中國已是試管嬰兒誕生最多的國家,而且早就是名副其實的「手機王國」,並朝著「汽車強國」在努力。1978年美國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國的62倍,而到2019年末,作為全球經濟霸主,美國人均GDP已超過6萬美元,40年來增長5倍多,但同期中國人均GDP卻增長了62倍。記者很快清醒下來:中國人均GDP現在仍然只有美國的1/6左右。不過,在與美國專家打交道時,記者發現他們更為中國的增速所折服。美國商務部前副部長、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商務項目主任威廉·賴因施說,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中國政府實現了幾乎每一個經濟規劃指標,這令美國經濟界震驚。

美國經濟學家談到中國經濟,也常常提到「中等收入陷阱」——幾十年來,多個發展中國家未能跨過這道關。在一些學者看來,中國目前經濟成長穩健,但面臨人口老齡化加速、工資上升導致成本競爭力下降等挑戰。美國雖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貧富差距在擴大。美國的一項民調顯示,2018年,美國非管理層私營企業工人的平均收入與1978年基本持平。

《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次常駐美國是2002年,記得那一年美國人均GDP約為3.8萬美元,而中國當時約為1150美元,只排在全球第115位。記者當時的房東是一位上世紀80年代到美發展的老大姐,說起那些年她的幾個中國房客時總是帶著同情的口吻:「兩家人擠在一套兩居室公寓裡,平時吃飯都要精打細算,人均幾百美元的月工資在紐約花銷實在是捉襟見肘。」最近,記者又見到這位房東大姐,她說:「我老公和孩子目前都已回到中國國內發展了。」2015年,記者再次來到美國,發現美國社會近些年對中國經濟實力上升感到緊張,進而導致對華政策也開始「較勁」,如曾任白宮總統首席戰略師的班農就不斷鼓吹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一些美國人也因此對中國產生誤解。記者有一次遇到一家電視臺的美國化妝師,她悶悶不樂地說:「你們中國佔了美國的便宜,老百姓日子過得比我們好。」直到記者詳細向她解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地區發展不平衡,無論是整體經濟實力還是人均收入仍遠不及美國,中國和美國經貿完全是互利關係後,她才眉頭稍展。

日本金融家:2050年中國人均GDP超日本

日本的人均GDP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超過了1萬美元。1988年,《環球時報》記者自費出國留學日本時,只能一次性兌換8000日元。8000日元當時在日本可以做什麼呢?從羽田機場打車到東京都內的池袋,剛好就是8000日元。記得當時中國的GDP為1.52萬億元人民幣,而日本的GDP為3.07萬億美元,人均GDP在2.5萬美元左右。

31年間中國經濟總量穩步上升,已接近100萬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日本的變化卻沒那麼明顯。按照經合組織(OECD)的預測,2019年日本的GDP預計在5萬億美元出頭。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是記者出國時無法想像的。當時,日本人會送中國朋友電子計算器、一次性打火機或原子筆。如今,誰還稀罕這些東西呢?!

1988年,日本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2,如今跌至全球第26位。1988年的日本,勞動人口比例達到史上最高水平,此後經歷泡沫經濟的破滅,歷經阪神大地震、山一證券破產和東日本大地震等大事件,以及高齡化少子化加劇、日本經濟結構改革失效等困境,儘管日本人均GDP有穩步增長,但多數日本人還是覺得這30年間的失速感顯而易見。從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來看,日本物價增長近2倍。比如國立大學的學費,1985年為一學年平均25.2萬日元,2015年為一學年平均53.8萬日元;一張明信片的郵費,1985年為30日元,2015年為52日元;一包MILD SEVEN牌香菸的售價,1985年為260日元,2015年為460日元。

上世紀90年代,記者在日本的感受是,日本民眾仍堅信「明天會更好」,積極用消費主義來證明經濟實力強勁,而如今的日本民眾變得非常「摳門」,靠攢錢防老。儘管日本政府不斷推行各種消費刺激政策,然而消費水平逐年萎縮。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更多要依賴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遊客「爆買」來實現。

2019年,日本人均GDP約4萬美元,是中國的4倍。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日本相關專家都非常關注。日本財務省原國際金融局官員、SBI大學院大學創始人之一的野間修向記者透露了他的擔憂:「經常有人問——現在的中國相當於幾年前的日本?一般回答是40年前。理由之一是東京首次承辦奧運會是在1964年,北京是在2008年,這中間有44年之差。所以我擔心中國經濟最大的懸念——泡沫破滅,如果真的有泡沫經濟的話,那麼有可能是比日本晚30年到40年破滅。因為現在中國民間債務跟GDP的比例超過了200%,已達到日本泡沫經濟末期的水平。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是上世紀90年代初。」

日本金融評論家、《日本人為什麼變得貧乏》《日本的正確未來》的作者村上尚紀則對中國的未來表示樂觀。他表示:「回顧日本經濟過去20年的『黑歷史』,我認為中國的人均GDP將會在2050年超過日本。」在《環球時報》記者和一些日本學者看來,亞洲有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和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相信如果能兩強合作,一定可以為亞洲經濟開拓出一個新的紀元。

墨西哥專家:「中國不同於其他經濟體」

相關資料顯示,在舉辦北京奧運會的2008年,中國人均GDP還排在世界第104位,2000年是第133位。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提升到世界第67位,排在前面的有第66位的墨西哥和第60位的俄羅斯,排在中國後面的是土耳其和保加利亞。

「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是一項偉大的長期成就。」俄regnum新聞社這樣評論說。從俄tyulyagin網的報導看,自2000年以來,俄人均GDP多有起伏,世界能源價格急劇上漲時增長明顯,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4年俄烏危機又拉低了相關數據。相比之下,中國人均GDP是逐年遞增。

墨西哥是北美第三大經濟體,以出口為導向,在過去十年中,除2009年外,商品出口每年都穩固增長。《環球時報》駐墨西哥記者查詢的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墨西哥人均GDP達到10123美元,此後有個別年份又回落到1萬美元以內。墨西哥普埃布拉功勳自治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德拉羅薩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門檻,表明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已成為世界領頭羊。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完善,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人民生活將從整體上得到提升。德拉羅薩說,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些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經濟發展陷入停滯階段,這對世界各國都有重要啟示作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面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外界對中國經濟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諸多猜疑,中國政府制定的長期經濟政策對國家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認為,中國不同於其他經濟體,相對於拉美國家而言,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巨大,更重要的是,中國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因此,不管世界經濟如何風雲變幻,中國經濟都能長期、穩固地發展。

法國學者:不要只局限於看GDP變化

法蘭西24連續新聞電視臺近日評論說:「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而《費加羅報》網站刊文說,中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這一事實,表明中國發展之迅速、財富積累之豐厚。但文章也提到,中國要注意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現在提高國內市場消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法國人現在很少用人均GDP來分析、衡量人們的具體生活與收入水平。法國的一些獨立經濟學家認為,僅看GDP並不能了解一國的實際經濟與人們生活的狀況,除了看生產增值部分,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的真正發展還要取決於什麼樣的通貨膨脹率、家庭消費能力以及真正的購買力水平等。

但戰後的經濟增長仍讓法國人津津樂道。1946年到1973年期間,隨著戰後重建與歐洲建立共同市場,法國經濟迅速發展,平均每年GDP增長5%以上。經歷戰後的「光榮30年」,法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人均GDP過1萬美元。這是法國二戰後的全面重建時期,也是全面現代化的時期。同時,法國人口出生率在戰後大幅上升——這一時期達到一對夫婦平均生育2.5個孩子,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法國也出現了「嬰兒潮」。人口增加、大力引進高科技、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迅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等均大力推動了法國經濟的發展。記者上世紀80年代剛到法國時,手機還沒有普及,但一般民眾的生活水準與今天差別並不大。

看經濟發展要看GDP的變化,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此。法國經濟趨勢觀察所分析預測部主任丹布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要注意的是:GDP並不能衡量各國生產的不同條件,因此兩個不同GDP的國家可能擁有同樣的生活水準與生活條件。此外,僅看量化的指標容易掩蓋更加深層的經濟運動或矛盾。著有《21世紀資本論》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在分析美國的GDP時曾表示,1%美國最富有的人大大拉高了美國GDP,大約有半數的增長來自於這些人,因此,不能僅用這一指標來衡量美國人的貧富水平與巨大的貧富差異。

【環球時報駐墨西哥特派記者 劉旭霞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法國特約記者 梁燕 蔣豐 姚蒙 柳玉鵬】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GDP是日本、韓國之和的2倍多,那人均GDP的差距呢?
    在汽車、鋼鐵、化工、煉油、機械、電子、原材料等諸多行業,日本企業仍保持著不小的優勢。但近些年那些高速增長的新興行業,日本卻無所建樹。比如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方面日本缺乏優質企業,相反美國、中國卻走在了世界前言。此外,在大數據、雲計算、量子通信和技術、現代通訊、智慧型手機等方面,日本也不如中國和美國。這使得日本經濟中的亮點在不斷縮減。
  • 2019年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GDP總量、人均GDP預測
    首先是由於全球貿易疲軟,加上日本對半導體零部件斷供,導致2019年韓國出口額(下降為5424.1億美元)較2018年減少10.3%,這是自2009年(當時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降幅。要知道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若出口下降就意味著韓國的製造業大幅萎縮,連帶著企業投資、就業、薪酬福利受到影響。
  • 2019年東亞三強:中國、日本、韓國的經濟增速、GDP和人均GDP分享
    作為與歐洲、北美齊名的全球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東亞地區的經濟在2019年發展得如何呢?GDP、人均GDP達到什麼程度呢?今年南生就簡單介紹下其中的三強:中國、日本、韓國,讓網友們初步了解下。按照約5170多萬人口計算,人均GDP約為3.175萬美元(和西班牙、義大利的人均GDP相當)。日本GDP總量再度恢復至5萬多億美元按照日本內閤府公開的信息,2019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速再度不足1%,僅實際增長0.7%。
  • 中國人均GDP過萬美元,世界這樣解讀
    有的說,「中國和日本差不多,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1萬美元,用了約18年的時間」。有的說,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門檻表明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環球時報》駐法美日墨等國記者,近日對比了所在國人均GDP和中國人均GDP的變化,也聽到了來自各方的深度解讀。
  • 日本人均GDP比中國高,為何卻是中國人到日本爆買?
    日本人均GDP確實要比中國高,大約是年收入3萬多美元,而中國人均年收入1萬美元。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本人從沒有到中國爆買,反而是中國人喜歡到日本爆買,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專家們解釋稱,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並不是一回事,人均GDP是每個人平均一年創造的新財富。但不同國家在財富分配結構比例是不一樣的,人均GDP還要扣除政府的稅費、企業的利潤,真正老百姓的實際可支配收入遠沒有這麼多。中國現在有很少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了,生活水平並不比日本人差,所以他們就會到日本去爆買商品。
  • 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區人均GDP破萬時都是什麼樣子?
    2019年,我國內地人均GDP首次破萬,標緻著我國經濟發展邁向了新臺階。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意味著更合理的產業結構、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更完善的社會福利和更多元的社會表現。
  • 2019年日本人均GDP約4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4倍,那韓國人均呢?
    2019年日本的外貿依存度是多少呢?按照2019年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155.5萬億日元的進出口總額大約是14267.36億美元(全球排第四名)。同期,日本經濟實際增長0.7%,完成的GDP總量是為5544629億日元,約為5.087萬億美元,在全球排第三名。
  • 日本網友熱議:2032年中國GDP將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日本媒體報導,英國研究機構做出預測:印度GDP有望在2018年超英國、法國,2027年超德國;中國GDP2032超美國,城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印度有可能在本世紀下半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日本網友的評論:1、印度超英國和法國我信,畢竟人口是它們的十幾倍,但超美國我不信!2、中國GDP應該會超美國,但印度完全不可能。
  • 日本人均GDP都是我們的四倍多了,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卻過得很拮据
    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人口約為1.262億,人均GDP約為4萬美元。雖然我國2019年GDP總量多達14.363萬億美元,實際增速高達6.1%,可人均GDP也只是剛剛突破1萬美元,僅是日本的1/4。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美國、日本、韓國是哪年呢?
    近期,高盛集團、穆迪機構、野村證券、滙豐銀行等多家西方經濟分析機構以及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家都上調了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他們紛紛強調,隨著中國企業的生產、投資、出口以及居民消費的回升,中國經濟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 2019年日本的經濟增速、GDP、人口、人均GDP、進出口總額分享
    2019年日本的外貿依存度是多少呢?按照2019年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155.5萬億日元的進出口總額大約是14267.36億美元(全球排第四名)。同期,日本經濟實際增長0.7%,完成的GDP總量是為5544629億日元,約為5.087萬億美元,在全球排第三名。
  • 英國著名品牌不斷流失,為什麼人均GDP還高於法國,日本?
    除了製造業,英國最大的零售企業Tesco被中國華潤集團收購;著名晶片設計公司ARM成為日本軟銀旗下。因此英國知名品牌的流失,不光發生在傳統產業,在高科技行業同樣如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土品牌不斷流失,說明英國經濟實力在下降,國際競爭力不及國外的競爭對手。不過另一方面,英國的人均GDP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甚至要高於法國,日本等西方大國。
  • 全球三大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2019年GDP對比
    而如今,隨著疫情慢慢被控制下來,各行業也開始恢復產能,相信在2020年,我國的經濟將會得到強勢的復甦和反彈,實現更大的突破。大家都知道,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並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為20.49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為13.6萬億美元,日本的GDP總量為4.97萬億美元。
  • 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2019 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多少?
    2019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預測  13、中國:10121.3美元(折合658896.63元人民幣)。 相關推薦 前三季度城市gdp2020排名 中國前三季度各省
  • 1969年西方媒體預測,50年後日本超美成為榜首,中國榜上無名
    在1969年,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已經逐漸從戰爭的陰霾中解脫出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下,國外的一家媒體,在分析時局以及潛力後,預測了一份50年後,也就是2018年的gdp排行名單,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 中國、日本、韓國的人均GDP是多少呢?分別是哪年突破1萬美元呢?
    作為全球經濟的三大中心——東亞地區的2019年經濟增長情況如何呢?南生選擇其中的三大代表: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為大家簡單介紹下。先看韓國,其在2019年完成的經濟實際增速為2%。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完成的名義GDP為為1913.96萬億韓元,換算成美元約為1.64萬億,在全球排第12名,在亞洲排第4名(前三是中國、日本、印度)。日本在2019年經濟同比實際增長0.7%,其中第四季度「按年下降了7.1%」,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 2050年的日本將變天?菅義偉:是個挑戰
    而日本政府也在關停老舊的燃煤電廠,同時提高了其整體國內的清潔能源發電量比例。而日本有163個城市或者鄉村,已經正式宣布將在2050年左右實行淨零排放,這逼迫日本政府必須推出全國性的目標。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在上臺以後也公開宣布,日本會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不過這引起了科學界以及其國內能源方面的廣泛擔憂,因為煤炭發電在日本的整體發電量上一直佔據了一半左右的產能,想要在未來30年的時間內就完全向清潔能源過渡是巨大的挑戰。
  • 2019年世界人均GDP二十強國家:日本、英國去哪了?
    因此,目前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達到發達國家,最先衡量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即人均GDP,而後再衡量其經濟及社會發展程度。發達國家,人均GDP必定高,如美國、日本、英國等;人均GDP高,但不一定是發達國家,如汶萊、卡達等國家。
  • 日本最新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疫情之前預期提前7年
    日本最新機構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大約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2019年疫情之前預期提前了7年。中國gdp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0.7%,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測,到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5%,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
  • 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1萬美元!為什麼說這事意義重大?
    圖為土耳其高鐵線路圖(紅線為主幹,黃色為計劃的支線,五個標U的是有地鐵的城市)2016年底,中國高鐵營業裡程達2.23萬公裡,約佔世界的60%,長度為日本的8.5倍,由於我國人口是日本的10.8倍,所以人均高鐵長度相比日本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