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7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1月17日消息,工信部、民政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元,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形成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骨幹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2%,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
《意見》提出,促進各領域老年用品創新升級。一是發展功能性老年服裝服飾。針對老年人對服裝服飾的功能性、便利性、舒適性和時尚性需求,重點在服裝材面料、款式結構及輔助裝置等方面進行改進。
二是發展智能化日用輔助產品。針對老年人生活輔助需求,發展生活起居、出行移動、交流通訊、休閒娛樂等老年產品。
三是發展安全便利養老照護產品。針對機構養老、日間託老、入戶護理等照護需求,發展輔助清潔衛生、飲食起居、生活護理等方面產品,包括二便護理、口腔護理、褥瘡防治、輔助如廁、輔助洗浴、輔助用餐、輔助穿脫衣、多功能護理床、智能監護床墊、位姿轉變等照護產品,提升尿褲、護理墊、護理溼巾、潰瘍康復用品等護理產品適老性能。
四是發展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針對老年人功能障礙康復和健康管理需求,加快人工智慧、腦科學、虛擬實境、可穿戴等新技術在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中的集成應用。
五是發展適老化環境改善產品。針對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機構等老年人日常活動場所的適老化環境改造需求,發展扶手等支撐裝置、地面防滑、移動式坡道等住房安全、無障礙環境改造產品。
《意見》要求,夯實老年用品產業發展基礎。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老年用品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開展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產品的聯合攻關,促進老年用品領域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的交叉融合。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平臺在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技術研發、資源共享、企業孵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類人才。積極發展面向老年用品產業創新能力建設的生產性服務業。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標準體系。全面梳理和完善老年用品產業相關領域標準體系,面向功能性紡織品、家庭服務機器人、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適老智能家居和家電產品等領域,制修訂一批關鍵亟需的產品和技術標準,加大對國際標準的採標力度。鼓勵發展具有引領促進作用的團體標準,完善團體標準轉化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制定與市場自主制定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意見》指出,提升質量保障水平。圍繞老年用品產業五大領域細分市場發展趨勢,從提高老年用品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入手,結合產品生產、製造的模塊化與集成化特徵,推動智能製造、柔性製造、網絡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創新發展。嚴格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推廣和運用精益製造、全面質量管理、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開展質量比對、質量攻關、質量改進等活動。建設標準化、專業化的老年用品第三方質量測試平臺,開展老年用品質量測評、驗證和認證工作,制定產品信息和隱私安全的檢測評價技術方法。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意見》明確,推動智能產品應用。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體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機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可穿戴老年服裝服飾、日用輔助產品等適老產品的智能水平、實用性和安全性,開展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機構、醫院等多種應用場景的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街道(鄉鎮)和基地。
《意見》要求,強化知名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加強品牌戰略管理,促進品牌與養老服務、高新技術產業融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性價比。支持品牌企業創新商業模式,與大型養老機構、社區、醫院、老年文化中心等合作,積極開展促進產銷對接活動。鼓勵地方和行業協會依託產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培育區域品牌,對條件成熟的行業編製品牌發展報告。培育老年用品博覽會、設計大賽等活動,利用媒體等有效傳播渠道,加強品牌宣傳。(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