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st世界咖啡新聞 |其他 | 如何用V60衝煮一杯好咖啡(part 2)

2021-02-07 Roast雜誌運營







如何用V60衝煮一杯好咖啡(part 2)

Jonathan Gagné



4.2 咖啡豆的品質和烘焙特性


很明顯,咖啡豆的質量對於衝煮出一杯好咖啡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讓你自己認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如果你忽略了其他任何一個變量,那麼你也不會衝出一杯好咖啡。


我個人更喜歡淺度烘焙的咖啡,因為它們保留了咖啡豆原有的風味。較深烘焙與烘焙時間較長的咖啡中芳香有機化合物焦糖化時間較長,雖然醇厚度會好一些,但你也可能會注意到,不同的咖啡豆味道在深烘焙時風味差別不大。


深烘焙咖啡在不變質的情況下保存起來也更加棘手。當你購買商業廉價咖啡時,它們往往都是深度烘焙,因為低品質咖啡豆在深度烘焙後風味不會有明顯的區別。當你在精品咖啡店裡購買咖啡時,為了突出不同咖啡產地之間的風味差異,它們往往都是輕度烘焙。


如果你碰巧更喜歡深度烘焙,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品味比其他人差,但此時你就不需要太擔心或計較咖啡豆的來源與產地。深度烘焙似乎也會產生更多的靜電,這意味著在研磨時候咖啡粉很容易粘在研磨機的邊上,而且在衝煮開始階段深烘焙咖啡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讓衝煮變得非常困難。


另一個要考慮的方面是烘焙質量。即使咖啡豆(品種)非常好,烘焙度也適合你的喜好(例如我喜好輕度烘焙咖啡),但是如果烘焙質量有問題,無論做什麼你仍然無法衝煮出一杯美味的咖啡。舉個例子,焗烤咖啡(baked coffee)。我在這裡能給你的建議是,注意是誰在烘焙你咖啡,試著用不同的烘焙商的咖啡,記住那些你最喜歡的烘焙商。




分別設置Lido 3手搖磨(紅條;上圖), the Porlex手搖磨(紅條;下圖)與Mahlkonig EK研磨機(藍條)產生相同的平均粒徑(藍色和紅色圓圈表示標準差)。將咖啡粉粒鋪在一張白紙上,然後用ImageJ軟體測量每個顆粒的投影2D表面,做出了這些圖表。請注意,在相同的平均顆粒大小範圍內,Lido 3產生的小顆粒比Mahlkonig EK多,而Porlex產生的小顆粒也比Lido 3多。



4.3研磨度及均勻性


研磨度將對衝煮有重要的影響,因為更細的咖啡粉與水有更多的接觸面積,因此萃取發生的更快更強烈。當你衝煮咖啡時,萃取主要是通過擴散(diffusion)進行的。(擴散現象是指物質分子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移直到均勻分布的現象,速率與物質的濃度梯度成正比。擴散是由於分子熱運動而產生的質量遷移現象,主要是由於密度差引起的),這意味著水需要擴散到咖啡豆細胞的孔隙中,抓住一些東西,然後通過相同的孔隙擴散出去。


咖啡細胞內部


然而,如果研磨度像意式濃縮咖啡那樣細,你就進入了一個新的不同的萃取過程,在意式濃縮咖啡萃取過程中,咖啡豆中的單個細胞被打破,這使得水可以很容易溶解咖啡細胞內的所有物質(這種提取方法被稱為侵蝕/衝蝕erosion)。


在這裡我們重點討論是V60,我們將特別考慮擴散現象(儘管由於存在極細粉/fines, V60衝煮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侵蝕現象)。


(研磨度細造成的)更大的表面積將使水更有效地進入咖啡細胞,因此萃取速度會更快。在使用V60衝煮時,在水和咖啡粉的固定接觸時間內,研磨得越細,咖啡濃度越高,萃取率越高。然而,細研磨也會減緩水流通過咖啡粉床(水通過咖啡粉床的路徑邊長,咖啡極細粉也有可能堵塞濾紙),這也意味著你的咖啡會更濃杯將,萃取率更更高。換句話說,V60衝煮對研磨大小非常敏感。


研磨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大多數研磨機無法產生非常窄(集中)的粒度範圍。高品質研磨機可以產生更窄的粒度分布,這是個好事,因為有助於每一個咖啡顆粒的萃取率相同。


下面一個例子是Lido 3手搖磨的粒度分布與更昂貴的Mahlkonig EK研磨機的比較。我選擇了一個研磨設置來產生相同的平均顆粒尺寸,但是你可以看到Lido 3手搖磨有更大數量的極細粉和更廣範圍的顆粒直徑分布 -1.5 ~ 0.6毫米。我還展示了入門級Porlex手動磨的類似分布,其中粒度分布的差異相當明顯。


更有意義的比較應該是比較不同顆粒總量所形成的(水粉)接觸面積,而不是分析不同顆粒的數量。同時應該比較相同重量下產生的平均接觸面積,而不是比較顆粒的平均直徑。


您可以把衝煮成品想像成來自幾組粒徑不同的咖啡顆粒,每組顆粒都有特定的大小,最終衝煮得到的咖啡風味與所有組的平均值相關(有些組會過度萃取,有些會萃取不足)。


在Porlex手搖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大量(過度萃取的)細粉,就無法達到平均 20-22%的萃取率,但這也會導致令人不快的澀感。因此,你將被迫將萃取率保持在18-19%的範圍內,但同時,你也將無法品嘗到咖啡豆的全部風味潛力。我用了一段時間的Porlex手搖磨,雖然我當時沒有折光儀,但我很確定我的萃取率在18%左右。我不明白為什麼手衝咖啡在咖啡店裡喝起來非常好,有可能水質是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們稍後會討論。


一般情況下,各種類型的刀盤研磨機可以形成一個相對較窄的粒度分布範圍;刀盤越大,粒度分布越均勻。改善粒度分布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篩分器,比如Kruve。然而,篩除咖啡細粉至少需要2-3分鐘而且浪費咖啡粉。儘管如此,你也許還是不會得到一個完全均勻的粒度分布,因為靜電力會導致大量的細粉粘在較大的磨粒表面。


我最終會對Kruve篩網進行試驗,看看是否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但這並不像製造商希望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他們建議,只要過濾掉細粉,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咖啡。如果你這樣做,水流經V60的咖啡粉床的速度將會更快,衝煮結果將會是咖啡濃度低且萃取率不足。我在YouTube上看了幾段視頻,看到咖啡師們在盲品中比較使用Kruve篩網的咖啡和沒有使用Kruve篩網的咖啡(衝煮配方相同),每次都選擇了非Kruve咖啡,這讓他們感到沮喪和困惑。


關於研磨最後一個注意事項-無論如何都要避免使用螺旋式/槳式磨豆機(Blade grinders)。它們會產生非常大的顆粒分布範圍,研磨過程中也會產生熱量從而降低咖啡的味道。


4.4咖啡新鮮度


衝煮好咖啡的困難之一是保持咖啡豆新鮮度。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發現最好在咖啡豆烘焙後的1 ~3周內購買/衝煮(假設包裝得當)。如果咖啡比這個時間更新鮮,它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烘焙過程中積累的),使其很難衝煮,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咖啡風味會出現明顯的不足。


影響咖啡豆新鮮度的四大因素是:氧氣、溼度、熱量和紫外線,所以你應該確保咖啡豆不受這四種因素的影響。


當你買一袋新鮮的豆子時,要確保包裝不是透明的,而且包裝上有一個單向閥;單向閥向外排除咖啡的二氧化碳(在烘焙過程中積累的),並防止氧氣從外部進入包裝袋。理想情況下,包裝袋也應該有一個拉鏈式的可重複關閉的開口,包裝量應該足夠小,足夠你在一周左右的用量。避免購買預磨粉狀咖啡;粉狀咖啡變質的速度會快上幾個級別。如果可以的話,把咖啡袋倒著放,這樣大部分二氧化碳可以保留在袋子裡,起到防氧化的作用。


一旦咖啡包裝被打開,咖啡風味就開始衰退。這是因為袋中二氧化碳都會立刻散失(通常帶有很大的揮發性芳香),豆子得不到防氧化保護。每次你重新打開和關閉包裝袋,就會有更多的氧氣進入,加速咖啡老化。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把你購買的大包咖啡豆分裝為幾個小包裝,確保包裝袋是食品級包裝!目前我使用的是7.7×10 cm的鋁塑袋,可以儲存22克咖啡豆。其他一些非食品級塑膠袋有一種非常難聞的塑料氣味。使用儘可能小的袋子,以儘量減少袋中的空氣量。(也可以考慮使用便宜的真空封口機)



我建議在你打開最新購買的新鮮咖啡後馬上做這件事。


不要忘記把這些包裝袋放在一個不透明的容器裡,遠離高溫和潮溼。如果你想更瘋狂一點,你可以向包裝袋/罐子中注入加壓惰性氣體通常是二氧化碳、氮氣和氬氣。


如果你的目標是保持一些新鮮的咖啡供以後使用(比如,超過一個月),我建議冷凍(freezing)你的咖啡豆。不過,你必須小心行事;冷凍雖然會減慢風味衰敗過程,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使豆子暴露在難聞的氣味和潮溼的環境中。

家用真空封口機


第一步,我強烈建議你把豆子裝在小包裝中,提前算好豆量,因為你不能因為任何問題解凍咖啡豆然後再重新冷凍咖啡。


把小包裝袋放在一個可密封容器裡,每次只取出你需要咖啡量(迅速把容器放回冰箱)。



家用密封容器


至少在使用前幾個小時把它們從冰箱裡拿出來,不要打開拉鏈袋,把它們放在遠離上述4種元素的地方等待幾個小時,原因是:(1)避免水氣在豆子上凝結,(2)避免直接研磨冷咖啡豆,研磨冷咖啡豆子會導致大量的極細粉。這對於濃縮咖啡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手衝過濾咖啡來說就不太好了。


研磨冷咖啡豆子會導致大量的極細粉



如何用V60衝煮一杯好咖啡(part 1)


扇形濾杯 vs.錐形濾杯的實驗(part 1)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如何用V60衝煮一杯好咖啡(深度好文)
    介紹我對精品咖啡已經有幾年的興趣了,一直使用V60,手搖磨衝煮新鮮咖啡豆。我實際上並沒有讀到太多關於如何煮一杯好咖啡的資訊;我只是買了一些好的咖啡豆,在網上閱讀了一些關於如何衝煮一杯好咖啡的評論。幾個月前,我決定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儘可能多地閱讀這方面的書籍。
  • 手衝咖啡(part1)
    當時對咖啡也不算太發燒,但是用v60衝了第一杯蘇門答臘之後,我發現v60有著與梅麗塔完全不同風格,分明的層次以及較高的甜感,這也激起了我探索咖啡的欲望#1判定豆子質量以及烘焙程度     我們常見的烘焙程度有三種:淺-中-深三種,往下細分的話還有:極淺烘、淺中烘、中深烘、極深烘……當我們拿到豆子的第一眼,我們可以用顏色去判斷豆子的烘焙程度:淺烘的豆子一般顏色不會太深,反之深烘的豆子顏色越是接近黑色
  • 咖啡衝煮器具對比 V60聰明杯卡麗塔衝煮哥斯大黎加咖啡風味區別
    手衝新手入門應該選擇什麼濾杯?不同的濾杯對咖啡的萃取有什麼影響?這次前街就來說說適合手衝新手使用了的三款濾杯:V60,聰明杯,Kalita,看看三種濾杯的萃取原理和萃取效果如何。Clever 這一品牌的濾杯可稱為「聰明杯」,其他品牌類似的杯子都只能稱為「開關杯」或者「類聰明杯」。)「Coffee Dripper」,代表了此杯可以當作手衝濾杯來使用。
  • roast 咖啡烘焙雜誌| 行業| Bubble Lab發布最新衝煮機械手臂
    roast雜誌認為咖啡人士應該歡迎接受科學技術給精品咖啡帶來的變化,因為科技進步解決了精品咖啡成長發展中的一些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提高效率,保持出品質量和提高一致性,從繁瑣工作中解放咖啡師,咖啡師可以更多和消費者互動提升服務品質(服務品質也是精品咖啡的一部分),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向消費者推廣精品咖啡。
  • 哥倫比亞咖啡衝煮 哥倫比亞天堂莊園草莓咖啡如何衝出草莓的香甜
    最近天堂莊園的一款草莓咖啡豆闖進了咖啡愛好者的視線,這款咖啡為什麼叫草莓,真的都如其名嗎?前街入手了這款咖啡豆進行杯測,用3種不同的衝煮方式衝煮了這款咖啡豆,看看這款天堂草莓的風味表現如何?前街咖啡天堂莊園草莓咖啡豆杯測前街咖啡如何衝哥倫比亞草莓前街為了突出這支咖啡草莓的香甜,前街烘焙師採用了中淺度烘焙這款咖啡豆
  • roast咖啡烘焙雜誌 | 烘焙 |​北歐烘焙及衝煮-丹麥哥本哈根April Coffee
    衝煮by Matt這款咖啡絕對是北歐烘焙風格。烘焙度淺帶有豐富的柑橘系列調性(citrusy)。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你需要長時間的衝煮來提取咖啡中的味道。幸運的是,Patrik把咖啡烘焙的非常好,所以我們無需費力就可以衝出咖啡的好味道,這樣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體現這款咖啡中我們最喜歡的特徵。
  • 咖啡衝煮方法對比:如何在家裡衝咖啡?
    >(長按複製)FrontStreetCoffee想在家裡安安靜靜地享受一杯自家衝煮的咖啡嗎?你找到理想的衝煮裝備了嗎?每一種器具都有著獨特的風格與表現,難度更是各有不同,就如同找到一款你喜歡的咖啡豆一樣,你可能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比較,直至有一天,你能夠輕鬆地在自己家裡,衝出一杯令自己十分滿意的咖啡。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下目前主流的一些衝煮器具與設備,以及簡單的衝煮建議。
  • 如何用摩卡壺衝煮出一杯完美的咖啡?
    其標誌性的設計、易用性和廣泛性使其成為精品咖啡的入口之一。雖然它經常在家庭裡被用來製作一杯口感濃厚的咖啡,但摩卡壺實際上是非常通用的。經過一些小小的實驗,家庭咖啡師可以用它來探索精品咖啡,甚至做出當今流行的咖啡店飲料。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如何用摩卡壺煮出美味的咖啡。在使用摩卡壺煮咖啡之前,先來看看它的組成部分。
  • 咖啡器具 | 如何挑選不同材質的濾杯?
    ▲ 序 假如小夥伴們想在家裡衝手衝咖啡,那麼第一步當然是擁有一個咖啡濾杯啦,v60濾杯會不會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濾杯呢?v60濾杯的種類這麼多新手又該怎麼選擇呢?
  • 如何在家煮一杯好咖啡 完爆星巴克
    在辦公室喝咖啡是為了提神,口味真是酸苦自知。在路邊買星巴巴是為了解渴,味道雖還可以但無法用心去品。所以騷年啊,還是回家靜靜地給自己煮一杯好喝的咖啡吧。自己煮不但情趣滿滿,更重要的你能獲得一杯真正適合你口味的咖啡。  那麼今天我們就普及一些咖啡入門知識,來講講如何在家煮一杯好咖啡。
  • 手衝咖啡水溫怎麼控制 手衝咖啡溫度高低區別 不同豆子衝煮溫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自己衝煮出來的咖啡要麼很苦,要麼沒味道。同一包豆子每一次研磨度一樣,但是每衝煮出來的味道差距好大。那時哪一步出問題了呢?很大原因出在衝煮時的水溫哦~前街有聽過不。,而水溫會直接影響到衝煮時咖啡中不同成分的萃取率,萃取出咖啡中所含有的奎寧酸、胺基酸和單寧酸、咖啡因、油脂以及其他的物質。
  • ——這個11月,一起來科學的衝煮一杯好咖啡
    你知道粉水比、水溫、水質、器材、養豆期等等各種因素,對一杯咖啡味道的影響嗎?本次11月的SCA金杯萃取認證課程,將引導更多朋友以科學的視角研討咖啡這件可愛的事情。這些都是可以直接應用到吧檯實操方面的乾貨技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出品口感和穩定性的問題。
  • 薩爾瓦多咖啡衝煮 如何衝煮黑蜜處理薩爾瓦多萊穆斯莊園咖啡豆
    卡杜艾是卡杜拉和新世界的混合種,它繼承了卡杜拉樹身低的優點,一改新世界的缺點;也彌補了阿拉比卡果子弱不經風的缺陷。結果紮實,遇強風吹拂不易掉落。最大的遺憾是,它的整體風味比卡杜拉略單調。前街咖啡薩爾瓦多萊穆斯咖啡豆杯測報告前街衝煮參數:水溫:90-91度粉量:15g研磨度:細砂糖研磨度V60衝煮V60錐形濾杯杯口比較大,再加上其獨特的螺旋形曲線肋骨
  • 【原創】巴拿馬花蝴蝶咖啡不同濾杯的衝煮方案分享 | 咖啡工房
    雖然說烘培技術和生豆大多數決定了一杯咖啡品質,但是咖啡師卻決定了一杯咖啡的口感以及對豆子表達的風格不同。所以這次想分享用同樣的一個豆子兩種不同的口感萃取方案。 烘培程度:淺烘  溫度190℃時間1分28秒下豆 使用磨豆機BARATZA  BG 均衡類型衝煮分享:濾杯:Hario  v60透明樹脂刻度:BG磨:4v
  • 咖啡課程 | 青島SCA咖啡師課程/衝煮課程,看這裡
    濃縮是一杯咖啡的靈魂,要製作出一杯「直擊靈魂」的咖啡,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濃縮的萃取。但在萃取中也有很多的技巧,譬如如何均勻的布粉、壓粉?萃取中如何避免通道效應?. 香港國際咖啡導師 Raymond——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導師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CAE)導師咖啡質量研究所(CQI)杯測師WCE咖啡比賽評審香港咖啡師大賽(HKBC)評審馬來西亞咖啡師大賽(MBC)評審2011香港咖啡大師賽(HKBC)感官評審(世界咖啡師大賽香港賽區決賽
  • 咖啡愛好者的衝煮指南,如何改善你每日杯中的美好風味?
    《手工咖啡:咖啡愛好者的完美衝煮指南》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講解咖啡知識的實用指南,從基礎知識、衝煮器具、原產地、購買咖啡、品鑑風味及衝煮方法六個方面,系統地講解了關於咖啡的實用知識——如何根據預算和喜好選擇一款適合你生活方式的器具?如何品鑑出咖啡中酸、甜、苦、鹹、鮮五種基本風味?如果你的咖啡太苦或太酸,可以控制哪些因素進行調整?
  • 咖啡衝泡法:如何使用摩卡壺衝一杯咖啡?
    年由義大利人Alfanso Bialetti發明,以底座的加熱方式來衝煮咖啡,為蒸餾式的一種,是煮意式咖啡的機器中最平民化的一種,在義大利家庭中則普遍使用。由於在歐洲殖民潮之前,葉門一直是世界咖啡的主要輸出國,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摩卡」這個詞一直被作為咖啡的代名詞,現在所說的「摩卡壺」,實際的意思就是咖啡壺。摩卡壺是由上壺,濾網,下壺所組成,濾網在上下壺之間。衝泡時,水裝在下壺,咖啡放在中間的網裡,當下壺受熱後,產生水蒸氣,將熱水衝上去。穿過咖啡粉,然後進入上壺,形成咖啡。因為它的氣壓比較高,所以有人將它歸內為高壓式煮法。
  • 為什麼用陶瓷濾杯衝煮的咖啡更甜?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使用過不同材質濾杯衝煮咖啡的經歷,你會發現,在使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對比其他材質濾杯會更甜。這究竟是玄學還是背後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比熱容。(百度百科)V60濾杯分別有陶瓷、玻璃、金屬以及樹脂材質,而陶瓷相比其他材質濾杯的比熱容更大。比熱容越大,吸熱或者散熱能力越強。陶瓷的吸熱能力強和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更甜,這兩者存在著什麼曖昧關係呢?我想通過一個實驗來解答這一謎題。
  • 瓜地馬拉咖啡風味 不同器具衝煮瓜地馬拉花神咖啡口感和風味區別
    不同的衝煮方式,同一款咖啡都有不同的感覺,這次前街咖啡用【瓜地馬拉 安地卡 花神】,用4種器具衝煮,看看味道都有什麼樣的表現。如果太高溫度會容易萃取出煙燻味和雜味,太低溫可能只會萃取到酸質,其他風味沒有等到更好地釋放。
  • 衝一杯咖啡不難,那衝一杯好喝的咖啡呢?
    感受咖啡,就趁現在 衝一杯咖啡不難,衝一杯好喝的咖啡也不難。即然你已經要花時間去看一篇有關衝咖啡的文章,何不就用這幾分鐘時間,理解一下咖啡衝煮的框架: 合適的咖啡豆; 烘焙程度; 研磨度; 水粉比; 衝煮工具; 衝煮的溫度與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