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柏林的天使丹密爾與朋友日日關注著人世間的一切,他們看著普通人的一生,尋找著人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在一次觀看馬戲團演出的時候,丹密爾被馬戲團的女演員瑪麗恩吸引,逐漸走入她的生活,觀察一個普通人的喜樂。丹密爾得知世界上有一種感情名為愛,他在注視與思考下終於明白了自己在經歷漫長生命後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他決定放棄天使的永生,成為一個普通人,與瑪麗恩共度餘生。
《柏林蒼穹下》
編 繪:[意] 塞巴斯蒂亞諾·託馬;[德] 洛倫佐·託馬
出 版:海峽文藝出版社
本書由同名電影《柏林蒼穹下》改編。原作電影由導演維姆·文德斯與201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漢德克共同編劇,獲得多次坎城電影獎提名,成為影史經典名作。作者將時空轉換為現在的柏林城,用畫面定格光影,同時加上可供閱讀的臺詞,帶領讀者重新體會這部跨越了三十餘年的經典名作帶來的感動。
作者不僅保留了原作中的經典臺詞,還加入了西莫納·弗拉斯加的現代詩《候鳥》以及其他作家的文學作品以充實人物感情,使得本就如詩一般的詞句更具有藝術氣息。書中出現的歌詞也並非杜撰,而是取材於老虎與百合花樂隊,以及梅赫特·貝克爾的幾首知名歌曲。
(孫珺 翻拍自書中)
書中瑪麗恩、丹密爾、荷馬等人對於自身生命價值的反思與對人生的考量飽含深意,讓讀者以不同的視角感受到了生活的多面性。詩句,歌詞與畫面的精妙融合將追尋人生意義的整個故事娓娓道來:
擁有無限生命的天使丹密爾傾聽著柏林眾人的憂愁哀怨,他不懂人間所謂的愛為何物,卻在與人生失意的馬戲團女演員瑪麗恩相遇後感受到了愛情的萌動。人的一生雖然短暫,生活卻能將這普通的一生充實成飽滿的歲月。在傾聽過百年的煩惱後,丹密爾終於以愛為契機下定決心放棄永生,為了瑪麗恩和平凡的生活轉化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類。伴著丹密爾內心的感慨,他們終於跨過人與神的距離相見並相愛。隨著悠揚的歌聲,丹密爾在結尾道出了他對人生的感悟:生命不止有短暫的痛苦與循規蹈矩,選擇自己想要的,勇敢為之付出也是一種幸福。
本書中所有場景均取材於現實柏林,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將現代柏林的知名場景逐一呈現於畫面之上。細密排線勾畫出的光影效果,使畫面更加立體、真實。書中大量使用黑白進行鋪色,並加入金色點綴,使畫面光影更加靈動。作品中所有出場人物形象均參考還原自電影原作。這部作品可謂是兩位作者以大膽創新向電影原作表達的真誠致敬。
著者簡介:
塞巴斯蒂亞諾·託馬,他首先在義大利積累了戲劇方面的經驗。1976年回到德國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工作。在戲劇團隊「飛起來的鮑頓」中,他是編劇,是演員、布景師,也是製片人和主辦者。2002年起,他成為了一名自由製片人和導演。他的作品的靈感總是和繪畫方面緊密相連。塞巴斯蒂亞諾·託馬現在在漢堡生活和工作。
洛倫佐·託馬,生於1994年,在完成了他在電影和劇院的場景和圖像指導的實習工作後,現在就讀於漢堡應用技術高等專業學院設計專業。
兩人是父子關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亞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