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賞「月季花」的一首詩,短短4句語言平淡,卻讓人想念老家

2020-12-17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大家生活中對月季花熟悉不熟悉呢?

小時候,老家的院子裡就種著月季,在葡萄藤架子邊上,還記得我媽媽教我刷牙就是在那附近,現在一晃,已經是十幾年過去了。

一家人搬去了縣城,葡萄藤枯死,月季花也被拔掉,爺爺奶奶在地上種了新的柿子樹和青菜,但是回了老家,還是不由得想起曾經的那幾株並不太好看的月季,大概人天然就是念舊的吧。

第二次對月季花印象深,是在大學的時候,大學也是在北方讀,一次去圖書館的路上,看到了路上盛開的月季花,還有一種顏色特別奇異的花,不知道是其他品種還是培養的月季變種。

再後面來到了南方,見慣了馬路旁的椰子樹,枝寬葉大,逐漸忘記了北方的楊柳是如何的模樣,也逐漸忘了故園的月季花,似乎來到這邊以後就再沒見到過了。

一直到今天,讀到這首寫月季的詩,漂泊在外的孩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故園之思。也明白了古代那些羈旅行役的詩,藏了多少遊子的熱淚。

【臨其詩境】

詩的作者是楊萬裡,宋代詩人中很出眾的一個,在當時唐宋詩歌幾乎已經遍及的小角落裡,自成一家,受到了當時人們的,也被後世的人們喜愛著。

楊萬裡的詩風被稱為「誠齋體」,我們可以把它當成宋代詩風的畫風,但是又有著些許的不一樣。楊萬裡在宋詩的「平淡」之中,還帶著一絲屬於自然的天真活潑,語言上並不死板,而是寓哲理在歡快明朗的語言中,充滿生活氣息。

他對月季花的描寫,亦是如此,詠物與抒情,本就是難捨難分。

【經典原文】

臘前月季宋代:楊萬裡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條分縷析】

開篇第一句先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也是詩人最直接的感受。都說盛放的花朵都花期短暫,這朵花卻特立獨行,像是每天都沐浴著春風一樣,生機勃勃的,這裡我還專門去查了一下,月季花每月都會開放,花期長達兩百多天。老家的小區裡種著一種名叫「百日紅」的小樹,以花期之長著稱,和月季一比,還是差了一點。

第二句描寫月季開放時候的形態和色澤,用到了兩處比喻,非常生動。還是花苞的時候,尖尖上已經破開露出其中鮮紅的花瓣,如同一隻胭脂色的細筆,而四周還被翡翠一般的綠茸包裹著,如眾星拱月一般呵護著細嫩的花兒。

第三句選擇了桃李、梅花作對比,這三種都是文人筆下經常出現「雅花」,而月季只是遍地都是的「俗花」罷了。然而,月季之香,獨表一枝,別有一種超出桃李之外的風味;月季之傲霜凌雪,則與所稱頌的梅花不相上下,經此對比,楊萬裡對於月季的欣賞和讚嘆更甚。

最後一句是作者自己的感受,構思巧妙。楊萬裡歡喜地將花折下,當作新春來臨的信號,他卻忘了,如今還是季冬天氣。在以往的習慣裡,冬天的花只有梅花,突然見到一株月季,自然喜不自勝還一些驚訝,詩人的感情至此而完整。

小時候從來沒覺得月季花有多麼好看,也沒有注意過它會在冬天開放,而楊萬裡以詩人的眼光和童子的心性,向我們展現了世俗之花的美好,也給了在外的遊子一個沉甸甸的寄託。

真的好想再看一眼家裡的月季。

相關焦點

  • 楊萬裡的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短短4句美到讓人心醉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語言風格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這也是楊萬裡獨創的「誠齋體」特徵。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池》,便是楊萬裡此類風格作品中的一首佳作。並且它還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楊萬裡便是運用了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化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圍自然景物的特徵與變化,表現了楊萬裡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到讓人心醉。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月季花寫得很傳神,堪稱典範!
    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李清照《鷓鴣天·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筆下的一首《臘前月季》,來共同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詞中詠花詩的藝術魅力。說到楊萬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冬天月季花開了,楊萬裡見後即興賦詩一首,寫出了不一樣的月季花
    今天繼續讀楊萬裡的詩,前幾天給大家介紹了很多他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今天筆者依舊還是要推薦一首同樣知名度不高的作品,也就是這首《臘前月季》,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當時正是月季花開了,非常的豔麗,也很漂亮;詩人見之後很喜愛,於是即興賦詩一首,寫出了不一樣的月季花。
  • 楊萬裡很「可愛」的一首詩,寫爬山的經歷,短短4句滿滿天真童趣
    【臨其詩境】楊萬裡就是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宋朝人並不是寫詩寫得少,相反,流傳下來的宋詩,比全唐詩的數目還要多。只是,詩這種題材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期,遠遠沒有宋代的詞有影響力。他流傳下來的詩風格大都相近,於是被後世稱為「誠齋體」,以語言淺顯自然,清新而富有生活情趣為特點。他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比較著名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
    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對照鮮明,其中兩個字更是點明了主題。三江小渡宋代:楊萬裡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三江小渡故址在今江西吉水,此詩是楊萬裡在家鄉期間所作。這首詩的大意是:溪水流過小橋後一去不返,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友情應像山溪上的擺渡一樣,不管風吹浪打,卻依然存在。前兩句描寫渡口的景象,「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將,指流過。溪水靜流、小橋矗立,短篙撐開、小舟蕩漾。
  • 白居易一首絕美小詩,短短4句驚豔千年,成為唐詩中的不朽名篇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作內容多數都以描寫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著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亂世,在少年時代就經歷了很多戰亂,隨家人四處輾轉,躲避戰禍。因此,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亂、百姓生活的艱辛。
  • 唐詩中最有名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美到極致
    詩人為此也寫下了眾多牡丹詩,或歌詠牡丹的形色之美,或以花喻人,託物寓意。如韋莊《白牡丹》:「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白居易《惜牡丹》:「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司馬光《和君貺老君廟姚黃牡丹》:「若佔上春先秀髮,千花百卉不成妍」等。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劉禹錫是一位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喜歡的詩人,尤其是他那一首《陋室銘》更是激勵了萬千讀書人的心,不過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振奮人心的作品,其實還是因為他的自身經歷所導致的。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王勃寫下一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山中》,便是與愁緒有關的一首經典詩作。它出自於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唐高宗鹹亨二年(672),當時王勃正客居蜀地。所以王勃這首詩,顯然是為了抒發自己身為一個天涯遊子久居他鄉的思鄉之愁。不過要想將理解透徹王勃這首詩中的愁緒,還需要知道他此次客居蜀地的真實原因。
  • 楊萬裡被貶外地途經松源,看到層層疊疊的群山,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南宋時期的詩人楊萬裡一生就被貶好幾次,不過他依舊坦然地面對人生,還創作出了無數經典的優美詩作,譬如他被貶外地經過松源時,看到那個地方層層疊疊的群山,看上去很是壯觀,於是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過松源晨炊漆公店》。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寫得又是生動有趣,從而成為了楊萬裡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韋應物寫相思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4句卻字字濃情
    這是南北朝謝眺的一首詩,我特別喜歡最後兩句中的人生態度。就不要說你不回來了,就算你回來了,這裡的萬紫千紅也都已經凋謝殆盡,我這裡地小人窮,沒什麼好招待你的。 謝眺寫這首詩的動機暫且不論,在我這裡,則確確實實聽出了一絲瀟灑與不屑。我人就在這裡,你愛回來不回來。
  • 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如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即在黃庭堅看來,長時間不讀書就會缺乏文學氣質,言談舉止方面也會顯得缺乏修養,到最後就會使人厭惡。黃庭堅的話或許有點誇張,但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
  • 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
    南宋詩人楊萬裡就非常善於觀察自然,並積極地向勞動人民學習親身經驗,最後還凝固在詩行,令世人受益匪淺。下面介紹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過沙頭宋代:楊萬裡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 楊萬裡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美得如詩如畫
    前幾天陸陸續續為大家推薦了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幾首詩,今天繼續讀他的作品《新柳》,這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詩,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楊萬裡作為那個時代著名的詩人,也是堅持主戰,可是又處處碰壁,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這讓他心灰意冷,晚年只好回到江西老家吉水。這個時期的楊萬裡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而這首《新柳》正是寫於那一時期,整首詩意境唯美,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美得猶如少女,如此有趣的一首詩,那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 李煜一首巔峰之作,短短4句皆是千古名句!起句優美,落筆驚豔
    如果要說歷史上最肆無忌憚的皇帝,很多人想到的是李煜!李煜,南唐中主李靖的第六子,王位對於年齡尚小的李煜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他有著顯赫的軍事成就的大哥,有著深得忠臣愛戴的兄弟。所以,對於李煜來說,成為王位繼承人,遠不如在詩與詩之間徘徊那麼愜意和快樂。
  • 岑參將自己的「春夢」寫成詩,短短4句,便打動了很多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夢》,便是一首有關「夢」的經典詩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岑參之手,是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提及岑參,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的那些金戈鐵馬、宏大氣魄的邊塞詩。其實除了這些讀後令人震撼的邊塞巨作,岑參的某些詩可謂寫得悽婉迷離,感人至深。《春夢》便是其中代表。
  • 劉禹錫很冷門的一首詩,卻寫出了愛情的不幸,短短4句扣人心弦!
    我想這是今天很多人所能感同身受和久久不能忘懷的。說到愛情的不幸,其實它是亙古長存的。早在我國先秦時期,《詩經》中便有「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之句,描寫愛情的不幸。再後來,愛情的不幸就成了詩歌中一個永恆的主題。
  • 楊萬裡很有小資情調的一首詩,有著淡淡的憂傷,深受文藝青年喜愛
    不過對於我來說,算不上是文藝青年,但是喜愛文學,畢竟生活中除了工作,文學也是很重要,它關注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只有心靈純結,這樣才能夠活好。南宋詩人楊萬裡就是一位典型的小資,這從他的作品中就能夠感受到,很多的作品也是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以這首《紅葉》來說,那就是寫得很有趣,有著淡淡的憂傷,而這種憂傷也是文人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