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大家生活中對月季花熟悉不熟悉呢?
小時候,老家的院子裡就種著月季,在葡萄藤架子邊上,還記得我媽媽教我刷牙就是在那附近,現在一晃,已經是十幾年過去了。
一家人搬去了縣城,葡萄藤枯死,月季花也被拔掉,爺爺奶奶在地上種了新的柿子樹和青菜,但是回了老家,還是不由得想起曾經的那幾株並不太好看的月季,大概人天然就是念舊的吧。
第二次對月季花印象深,是在大學的時候,大學也是在北方讀,一次去圖書館的路上,看到了路上盛開的月季花,還有一種顏色特別奇異的花,不知道是其他品種還是培養的月季變種。
再後面來到了南方,見慣了馬路旁的椰子樹,枝寬葉大,逐漸忘記了北方的楊柳是如何的模樣,也逐漸忘了故園的月季花,似乎來到這邊以後就再沒見到過了。
一直到今天,讀到這首寫月季的詩,漂泊在外的孩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故園之思。也明白了古代那些羈旅行役的詩,藏了多少遊子的熱淚。
【臨其詩境】
詩的作者是楊萬裡,宋代詩人中很出眾的一個,在當時唐宋詩歌幾乎已經遍及的小角落裡,自成一家,受到了當時人們的,也被後世的人們喜愛著。
楊萬裡的詩風被稱為「誠齋體」,我們可以把它當成宋代詩風的畫風,但是又有著些許的不一樣。楊萬裡在宋詩的「平淡」之中,還帶著一絲屬於自然的天真活潑,語言上並不死板,而是寓哲理在歡快明朗的語言中,充滿生活氣息。
他對月季花的描寫,亦是如此,詠物與抒情,本就是難捨難分。
【經典原文】
臘前月季宋代:楊萬裡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條分縷析】
開篇第一句先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也是詩人最直接的感受。都說盛放的花朵都花期短暫,這朵花卻特立獨行,像是每天都沐浴著春風一樣,生機勃勃的,這裡我還專門去查了一下,月季花每月都會開放,花期長達兩百多天。老家的小區裡種著一種名叫「百日紅」的小樹,以花期之長著稱,和月季一比,還是差了一點。
第二句描寫月季開放時候的形態和色澤,用到了兩處比喻,非常生動。還是花苞的時候,尖尖上已經破開露出其中鮮紅的花瓣,如同一隻胭脂色的細筆,而四周還被翡翠一般的綠茸包裹著,如眾星拱月一般呵護著細嫩的花兒。
第三句選擇了桃李、梅花作對比,這三種都是文人筆下經常出現「雅花」,而月季只是遍地都是的「俗花」罷了。然而,月季之香,獨表一枝,別有一種超出桃李之外的風味;月季之傲霜凌雪,則與所稱頌的梅花不相上下,經此對比,楊萬裡對於月季的欣賞和讚嘆更甚。
最後一句是作者自己的感受,構思巧妙。楊萬裡歡喜地將花折下,當作新春來臨的信號,他卻忘了,如今還是季冬天氣。在以往的習慣裡,冬天的花只有梅花,突然見到一株月季,自然喜不自勝還一些驚訝,詩人的感情至此而完整。
小時候從來沒覺得月季花有多麼好看,也沒有注意過它會在冬天開放,而楊萬裡以詩人的眼光和童子的心性,向我們展現了世俗之花的美好,也給了在外的遊子一個沉甸甸的寄託。
真的好想再看一眼家裡的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