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吳婷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以「鄉村振興、科創先行」為主題的2020年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12月18日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閉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農博會上,五大國家級農創中心及近90家領軍企業、涉農科研院所、高校攜最新農業科技成果亮相。其中,不乏農企上市公司最新研發成果。
作為國內化肥助劑龍頭,又是武漢本土企業,富邦股份(300387)此次頗受關注;理工光科(300557)首次亮相武漢農博會,並透露今年公司特設智慧農業部關注農業;今年9月份剛上市的非強免豬用疫苗龍頭科前生物(688526)介紹了最新研發的豬瘟病毒滅活疫苗……
顯然,傳統農企數位化轉型正在加快,科技公司也在賦能農業。而從政策層面看,發展數字農業已是帶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戰略。
業內人士人分析認為,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頭部農企積極參與,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頭部企業積極參與加速了行業上下遊協同,從而推動整個農業產業效率大幅度提高。
農業「高精尖」齊亮相
本屆農博會參展單位超過700家,集中展示全省乃至全國的部分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晶片、首支試管藕及無人機採摘裝備、土壤檢測車、農業大數據、生物酶製劑等現代農業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產品一一展出。
展會期間,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漢揭牌,現場籤約了包括招商引資籤約項目、金融服務「三農」授信等33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籤約金額超800億元,武漢農業現代化再次按下「加速鍵」。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批覆同意武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成為全國第五個,也是華中區域唯一一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副司長孫法軍表示,湖北武漢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等系列國家戰略的核心交匯點,具有明顯的區位、科教、資源、市場等優勢。建設武漢科創中心,是湖北乃至華中地區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強有力舉措,對推動湖北打好疫後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國家級土壤數據中心
在數字農業與金融展區,富邦股份通過「打造國家土壤大數據中心」、「數字果園」、「數字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智慧園林」四大應用場景,展現了公司和禾大科技數位化農業實踐。
官網介紹顯示,富邦股份以數字農業為發展戰略,致力於成為數字農業領先企業、中國數字農業領導者。
會展現場,富邦股份相關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土壤是農業的入口,我們需要知道土壤的「密碼」,這樣才能知道什麼樣的土壤適合做什麼。因此,富邦股份從土壤源頭著手,致力於打造國家土壤大數據中心,運用眾多「卡脖子」技術,通過土壤伽馬射線信號與特定的人工分析、獨有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挖掘算法,形成高解析度的土壤數字地圖,以實現土壤檢查的「多快好省」。
同時,禾大科技自主研發數位化土壤普查系統——小二土庫,從土壤普查源頭做到土壤數據的全程可追溯,保障土壤普查的高質與高效。
據悉,目前公司正在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在武漢打造《國家級土壤數據中心》,將上述的黑科技與數據平臺,能快速推廣覆蓋到我國的更多土地。
10月14日,富邦股份公告稱,將與北京京東乾石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與武漢禾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京東農場數字農業武漢研究中心」,共同建設武漢數字農業大數據中心,圍繞湖北特色農業產業展開數字農業的探索應用,為中國種植業數位化提供支撐。
事實上,從2016年富邦股份開始向數字農業進行轉型升級。2019年上半年,公司數字農業板塊的收入已經開始顯現,主要來自相關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落地。
2020年上半年,富邦股份特種肥料和智能設備分別實現營收2199.27萬元、731.7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7.5%、1387.8%,毛利率分別同比增長3.63%、28.94%。
天風證券分析認為,公司在數字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方面已有可行變現模式,未來隨公司技術漸獲市場認可,公司發展的第二曲線將逐漸成形,並將為公司業績增長提供穩定勢能。
上市公司積極科技賦能農業
武漢中國光谷另一家核心企業理工光科,首次亮相農博會。資料顯示,理工光科專門從事光纖傳感安全監測設備與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理工光科相關負責人透露,為響應政策號召,今年公司特設智慧農業部,用數位化技術賦能農業。據介紹,公司主要服務農、林、牧、漁等行業,提供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數據共享服務,最終幫助政府、企業或機構摸清當前農業農村資源資產,提高農業效率。
此外,今年9月份剛上市的非強免豬用疫苗龍頭科前生物(688526)也在農博會上亮相,並推薦了最新研發的豬瘟病毒滅活疫苗。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一家科創公司,科技賦能農業,重點在於公司擁有雄厚的科研力量,研發團隊由院士領銜,多位畜牧行業專家加持。通過合作研發及自主研發,不斷攻克豬偽狂犬、豬瘟等疫病的多重難題。
今年前三季度,科前生物實現營業收入6.04億元,同比增長55.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67.48%。
從行業上看,記者觀察發現,傳統農企數位化轉型正在加快。比如,牧原股份搭建覆蓋飼料加工、生豬育種和生豬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的智能化數字平臺;溫氏股份打造高質的EPC工程,開發自動清糞系統、自動餵料系統、自動餵料系統、自動環境控制系統、智能化母豬飼養管理系統等。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伴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強力支撐,儘管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程度較低,但通過數據加持、技術開發,農業全產業鏈現代化正在加速發展。
同時,從政策面看,發展數字農業已是帶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戰略。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農業數字經濟佔農業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7.3%提升至2025年的15%。
業內人士人分析認為,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頭部農企積極參與,無論是打造技術制高點,還是進行全產業鏈專業服務平臺,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加速了行業上下遊協同,從而推動整個農業產業效率大幅度提高。
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漢揭牌。長江商報通訊員高勇苗劍攝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