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處理法-日曬式

2021-02-07 念響咖啡俱樂部

今天10:30,念響又做了什麼?



咖啡的種植、採摘、處理、倉儲、運輸、烘焙、萃取這一系列的每一環節都很有意義,今天主要說咖啡處理這一環節中的日曬式處理法。


咖啡是一種果實。在採摘後,從咖啡櫻桃到生豆需要經歷漫長複雜的過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產地以及不同的農場,對咖啡豆的處理方式都有不同的做法。日曬式處理法為咖啡採摘之後至生豆之前這一段的處理方法。



(咖啡果實)


日曬式處理法:簡單說就是直接將咖啡果實鋪在水泥地面上或晾曬架上晾曬,目的是要咖啡變得乾燥,易於保存。通常因天氣變化而定,晾曬的時間大概在2-4周。




通常用於商業用途的咖啡會放在水泥地面上晾曬,要不停地及時翻滾咖啡果實,使其面背受熱均勻,利於乾燥,同時也避免底部與地面接觸太久導致發黴。


人工手選的果實和用來做精品的咖啡豆會用African Bed(非洲晾曬床)來進行日曬處理,咖啡果實鋪在通透的帶網孔狀的床上享受日光浴,鋪在架上的厚薄度也會因地制宜有所不同。




日曬式處理咖啡的優點:

適合高原缺水的地區(如:巴西);

操作簡單(找塊地進行乾燥即可);

投資成本低(不需要太多複雜的設備);

可以保留下來咖啡更多自然的味道(咖啡的果膠會提升其香氣和甜度);

日曬後的果皮會變的輕脆,易於使用脫殼機進行輕鬆脫殼。(為咖啡豆的打包裝袋做準備)。


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同時也面臨著看天吃飯的苦惱。受天氣制約,會影響咖啡的乾燥時間,可能花費的時間很長。同時也會因放在地面上曬而摻入石頭木棍等雜物,造成更多瑕疵和雜質。Quaker豆也會相對多。


本期分享結束,下一期聊咖啡豆的第二種大規模處理方式-水洗式。



- 以下為本俱樂部贊助商 -




相關焦點

  • 咖啡處理法的思考
    埃塞的特殊處理法既沒有烘焙過,印象裡也沒怎么喝過。三支特殊處理法生豆,都是在厭氧環境下處理。醉香紅,採用紅酒處理法,人工添加兩種酵母,以此改變咖啡紅果發酵的進程,其杯測的風味呈現出紅葡萄酒,車釐子,紫色水果,甜度尤其高,甚至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加了糖。
  • 咖啡處理法
    今天聊聊處理法。和精釀比起來,咖啡真的太單純了,因為單純,解讀的方式會更駁雜,比如處理法,很多人始終無法走出這個坑。內容略去基本介紹,沒圖略顯乾燥。廢話不說,上乾貨:高能預警一、處理法究竟是啥?處理法指的是發酵方式。
  • 咖啡俱樂部:什麼是日曬處理法?
    小分隊咖啡俱樂部【咖啡課堂】今日課題什麼是日曬處理法?【1】咖啡豆本身,其實是咖啡果實的種子,這種果實叫「咖啡櫻桃」。分離果皮和果肉之後,可以得到2顆咖啡種子。【2】成熟的咖啡果實容易腐爛,採摘後必須及時處理,方便儲存和運輸。而日曬乾燥處理法是最傳統的處理方式,果實採收後直接將果實放在日曬場,進行曝曬乾燥。【3】曝曬過程中需適時翻動攪拌,避免乾燥不均勻或者發酵。數日後完全曬乾,將乾燥的生豆用去殼機去除果肉和果皮,取出生豆。
  • 換種方式理解咖啡處理法.
    這兩天,關於咖啡傳統處理法與特殊處理法的一場辯論,在咖啡圈內,引發了不小的爭執。
  • 咖啡處理法 水洗法
    我們相繼分享了咖啡瑕疵豆系列、咖啡命名科學、咖啡大數據…(後臺回復相應關鍵詞可閱讀)咖啡處理法系列,本期話題:水洗處理法Washed/Wet Processing流程 Process篩選咖啡果採摘後倒入一個滿水的水池,進行枝椏、殘葉以及密度分篩過熟及未成熟的咖啡櫻桃會浮在水面熟透的咖啡果就會沉入水池底部
  • 咖啡處理法|這幾年飽受爭議的厭氧處理法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喜歡咖啡發酵,有些人則不喜歡,這怎麼說呢,各有所好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咖啡處理法上加工的新趨勢。厭氧發處理法誕生於2015 年 WBC 冠軍的澳洲參賽者 Sasa Sestic 而後在咖啡領域引起了一波浪潮,同時也存在非常多的討論性。WBrc 2019屆的亞軍Patrik  Rolf,曾發布了一個談論他對厭氧發酵處理一種看法。
  • 咖啡知識 | 咖啡豆八種處理法區別
    咖啡處理法,指的是「咖啡果實變成咖啡生豆」的過程(Fromcherry to green bean),一般來說有三種處理法,具體如下:● 傳統的日曬法(Natural Sun-dried Method)
  • 咖啡處理法 | 為啥水洗咖啡風味乾淨,日曬就比較豐富?
    關於咖啡處理法:水洗處理法:水洗處理法有三種方式,1.水洗式:自然發酵水洗處理法A流程:採收→去皮→自然發酵12-24小時→洗淨→日曬乾燥自然發酵水洗處理法B流程:採收→去皮→自然發酵12-24小時→洗淨→浸泡清水
  • 咖啡知識 | 什麼是厭氧發酵處理法?
    ,各種批次的咖啡,各種稀有品種的咖啡,各種處理法的咖啡豆層出不窮,不僅豐富了咖啡行業的選擇,也豐富了精品咖啡的選擇。這幾年厭氧發酵咖啡是咖啡豆處理新潮的一種處理方法,有些人喜歡咖啡發酵,有些人則不喜歡,這怎麼說呢,各有所好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咖啡處理法上加工的新趨勢,因為這種創新型的處理法創造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風味,這也是咖啡行業發展的推動力。
  • 咖啡豆≠咖啡果實?三種處理法讓你重新認識咖啡的奧妙
    就讓小編簡要的介紹這些咖啡的處理法,讓你下次喝出咖啡裡的層次感!  咖啡豆≠咖啡果實?  咖啡的果實成熟後呈黃色或紅色,外型就像是小一號的櫻桃,故又稱之為咖啡櫻桃(Coffee Cheery)。我們平常所說的咖啡豆,其實是咖啡果實裡面的種子,而非咖啡果實(喝種子的概念)。
  • 咖啡知識 | 咖啡果實的結構及處理法特點
    ▲ 平時我們看到的咖啡生豆是咖啡果採摘後經過一系列處理後才成為我們所說的咖啡生豆,那「咖啡果的構造」是怎麼組成的。 咖啡果和咖啡生豆的構造
  • 咖啡處理法 | 解讀溼刨法
    關於咖啡的處理法早前已經給大家分享過日曬、水洗和蜜處理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溼刨法(Wet Hulling,又稱溼脫殼法)呢? 如果沒有也不要著急你一定聽說過曼特寧吧!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不是水洗也不是日曬而是由印尼獨有的溼刨法來處理的。
  • 咖啡處理法 日曬法與半日曬法
    我們相繼分享了咖啡瑕疵豆系列、咖啡命名科學、咖啡大數據…(後臺回復相應關鍵詞可閱讀)今天我們將開啟一個全新的咖啡處理法系列,本期話題:日曬法Natural/Dry Processing半日曬法Pulped Natural/Semi-Dry Processing
  • 咖啡處理法之蜜處理
    ▲ 蜜處理,由巴西半日曬改良而形成,是中美洲咖啡普遍的處理方式,由於咖啡豆表層黏膜極為粘滑且糖度極高,因此人們通常稱之為「蜜」,在中美洲國家,又被稱為脫漿法。 在蜜處理過程中,咖啡在乾燥時會留有部分或全部的「蜜」。
  • 咖啡豆半日曬處理法 巴西半日曬處理法 半日曬咖啡豆風味與口感
    精品咖啡豆的處理法近年來越來越多創新,像厭氧日曬,酵素水洗等等。常見的咖啡豆處理方式主要有日曬法和水洗法,另外還有半日曬以及半水洗,這次前街咖啡就和大家聊聊半日曬處理法。半日曬處理法(semi-dry processing)半日曬處理法又叫去皮日曬法,與傳統的日曬處理不一樣的是,半日曬是將咖啡漿果的果皮去掉,能控制去皮後帶果肉咖啡豆的發酵程度。
  • 常見的咖啡處理法,你知道哪幾種?
    歡迎收看「Mellower Coffee知識解答3000問」第一期,「濃縮」咖啡知識精華,帶你領略咖啡領域的方方面面。咖啡從山間的農作物,到成為我們手中的飲料,粗略劃分,經歷了種植、收穫、處理、烘焙、萃取這五大步驟。
  • 咖啡零基礎—02一篇文章告訴你七種咖啡處理法
    咖啡從樹上採摘下來後到成為我們所能飲用的飲品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就是處理過程,或稱為精製過程。從整顆咖啡而言,我們所飲用的部分就是咖啡的種子部分。所以所有的處理法都是為了去除:果皮、果肉、果膠層。而常見的有:水洗、日曬、蜜處理,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開始著眼於一些特殊處理的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咖啡增加更複雜的風味。
  • 【咖啡處理法】水洗豆和日曬豆區別在哪裡?
    平時喝咖啡的時候看看商家標籤上總是會寫著什麼日曬、水洗、蜜處理之類的處理法,日曬、水洗還比較容易理解,可是什麼蜜處理、溼刨法的,真的是完全搞不懂是什麼鬼,所以小編今天就想來跟大家聊一下,常見的咖啡處理法都有些什麼呢?
  • 咖啡果實的結構及處理法特點
    平時我們看到的咖啡生豆是咖啡果採摘後經過一系列處理後才成為我們所說的咖啡生豆,那「咖啡果的構造」
  • 探索咖啡處理法-蜜處理
    通常你在研磨咖啡時發現咖啡粉中有些許銀色碎屑。這些碎屑正是烘焙時未能與咖啡豆剝離的銀皮。5.咖啡豆:每粒果實都含有2粒咖啡豆(除一莢單粒豆Peaberry除外。這種咖啡的果實內部只含有一粒咖啡豆。通常情況下,每批咖啡豆中都會有5%是一莢單粒豆)。咖啡豆經過乾燥和處理之後便可進行烘焙。在品嘗單品咖啡時,一些咖啡深度愛好者往往能品出咖啡的產區、咖啡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