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型公司發力,技術賦能創造「新就業形態」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受疫情持續影響,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技術作為戰「疫」新武器被廣泛普及,也使人工智慧對於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加速價值」得以顯現——不僅開始承接各行各業富餘勞動力,通過平臺型公司的逐漸發力,在穩就業的同時加速技能轉型,提升勞動力價值,創造「新就業形態」。

以數據標註師為例。作為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數據標註使機器得以理解並認識世界,是構建AI金字塔的基礎。隨著人工智慧在產業端影響加深,數據標註對於智能化過程基礎性價值得到進一步顯現。數據標註師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入門級」工種,以門檻低、上手快和相對可觀的收入在就業形態轉換層面引起關注。

2017年7月11日,山西省政府與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百度基地是落實這一協議的重要載體,是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打造新一代信息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是助力山西實現數字經濟轉型的重要依託。

目前,基地全方位覆蓋了無人車、語音、人像、圖片、地圖測繪等數據類型的標註和加工處理服務,已幫助2300人實現就業,幫助山西從全國各地引入35家國內優秀的數據標註企業,2019年全年實現標註業務產值超億元。

從採集到標註,以單個基地帶動數據服務行業全鏈路發展,更多人得以分享人工智慧紅利。相較傳統體力工作,標註師不會有風吹日曬,更為輕鬆。在我國河南、河北、貴州、山西等地,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數據標註村」。

從鄉村到城市,從標註師到算法工程師、架構師,AI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數據和勞動力投入。向勞動力更充足、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是全球數據標註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有望成為全球數據標註產業中心。

標註師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工種,還有語音識別、圖像算法、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算法工程師等其他職業。據人社部4月30日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到2022年,75%的企業將把智能自動化嵌入到技術和流程開發中,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軟體來指導創新。

新基建背景下,如何培養大量AI人才成為政府、企業、平臺共同面對的難題。作為深耕人工智慧研發的科技公司,百度移動生態在帶動千萬人就業的同時,輸出近百萬AI人才,開創出與政府、企業、高校聯合培養高級AI人才的新模式,並計劃未來5年再培養500萬AI人才。

打通產學研平臺,百度促成更多國內高校參與到人工智慧浪潮中來。百度已與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超過200所高校共同開設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課程,並為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400餘所高校的上千名AI專業教師提供培訓。通過黃埔學院、AI快車道、雲智學院等設置面向產業AI人群的培訓課程,大批量培養既懂AI技術又懂AI場景的產業複合型人才。

如果說數據標註是人工智慧的基礎,人工智慧是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的關鍵,那麼,只有沉下心來,政府、企業和平臺共同發力,強化人工智慧的基礎性研究和研發,不斷撐高行業人才培育天花板,人工智慧才可能真正發揮「頭雁」效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相關焦點

  • 創造「新就業形態」,平臺型科技企業正在成為轉危為機的擺渡人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新紅認為,「新基建」應與時俱進,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數位化轉型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特別是,以信息基礎架構為代表的新數字基礎架構提供了更多的網絡效應,平臺效應和授權效應,這不僅帶來了業務形式方面的更多創新,而且還產生了更多的新就業形式。創造「新就業形態」,在促進就業的同時加速工人技能的轉變,並提高勞動價值。
  • 新就業形態的類型特徵與發展趨勢
    以「去僱主化」為典型特徵的新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受關注的一種形態就是以「去僱主化」為典型特徵的新就業形態,即在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發展的推動下出現的,依賴信息技術手段、網際網路平臺、通訊技術等提供商品或服務,且勞動關係具有不確定性的就業形態。本文稱這一類型的新就業形態為I型新就業形態。
  •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 「靈工時代」助力新就業形態發展
    而如今,對于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而言,全新的就業形態正在出現。隨著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興起,年輕人發現,在其中不僅能夠獲得豐富多元的娛樂、生活、休閒等各類資訊和信息,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更多的拓展機會。
  • 瞭望丨新就業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和李登顯一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擇業目光轉向新就業形態,從事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內容創作者、電子競技工作者等新的職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
    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下蹲、吸氣、起身、呼氣……每天晚上,22歲的李文慶都會在直播平臺打卡上班,帶領學員完成一節線上健身課程。
  • 科技驅動 數字賦能 國美線上平臺強勢發力
    國美線上線下雙平臺生態如何實現數字經濟的賦能,如何有效整合平臺與廠商、用戶三者關係,真正實現命運共同體?作為34年深耕零售業、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全新生態平臺,國美給商界提供了一份案例樣本。國美線上持續發力 戰略布局釋放消費勢能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零售業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 新就業形態要補足成長短板
    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就業形態下的工作崗位因社會認可度較低、勞動保障滯後,也遭遇成長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11月21日 新華網)面對新就業形態,要儘快完善相關法規基礎。可以說,針對一些新就業形態,勞動法規的「滯後性」無疑是一大短板。因此,相關部門當給予重視,要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以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 薪寶科技劉樹兵:聚焦新就業形態助跑共享經濟「最後一公裡」
    直播帶貨、共享出行、在線教育/醫療、外賣派送……今年以來,共享經濟平臺通過靈活用工的方式,催生了全新的就業形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其吸納就業、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同時也給下遊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 建議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兩會期間經濟界聯組會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新就業形態是指在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發展推動下,藉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並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去僱主化、平臺化特徵的就業模式。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下應運而生的電商、網約車、外賣、快遞等就業形態。
  • 新就業形態「一騎絕塵」 法律保障需迎頭趕上——「新就業形態下的...
    從數位化就業到遠程勞動、共享員工,就業新形態、新模式釋放蓬勃活力,同時也給勞動關係、工會工作帶來全新的問題與挑戰。聚焦新課題,12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共建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研究基地舉辦「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學術研討會。
  • 順勢而為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 宣講家網評論
    二、新就業形態發揮著傳統就業形態難以替代的作用相比傳統的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從僱傭關係到合作關係、從操作機械設備到擁抱信息技術、從定時定點勞動到隨時隨地工作,彰顯勃勃生機,展現出靈活性強、包容性強、自由度高等特點,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著傳統就業形態難以替代的作用。一是創造就業機會。
  • 新零售浪潮下,ABM全方位賦能個體經銷商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杭州的國際品牌經銷平臺ABM則通過創造新就業形態、全方位賦能來助力個體經銷商在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中實現個人價值。為更多的人創造工作崗位,為新個體經濟「就業池」不斷注入活水。  12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發布《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新就業形態,要補什麼法律短板 - 人民論壇
    「新就業形態」是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和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運用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就業形態,不同於傳統產業模式,它通常以網際網路平臺、分享經濟等新技術為依託,呈現出靈活多樣的就業形態,比如,有基於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的平臺用工,如網約車、外賣配送等;有以電商、新零售、「網紅經濟」為代表的就業、創業等,如直播帶貨;還有以自媒體運營、知識技能分享、社群經濟為代表的知識服務行業,如付費課程、
  • 賦能200萬新個體靈活就業,愛庫存做對了什麼
    政策為「新個體經濟」積極鬆綁,「地攤經濟」喚回人間煙火;新電商、網絡直播、自媒體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形式得到認可;電商吸納的網絡創業和就業人數是最多的,與傳統電商相比,新電商和社群經濟的門檻更低,參與度更廣,這越來越離不開「微信生態」技術服務商和運營商們,為線上新個體的「小店」以及成交活動創造條件。
  • 莆田:李建輝深入企業調研靈活就業工作
    勇於創新加強引導 拓寬靈活就業渠道李建輝深入企業調研12月10日,市長李建輝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實地調研靈活就業工作。李建輝先後前往城廂區跨境電商生態園直播基地,位於荔城區的通和勞務派遣有限公司、2030創業社區,位於仙遊的輝特工業園、福建意達科技有限公司、勝北物流公司開展實地調研。從直播間到車間,從創客工作室到蔬菜大棚,每到一處他都詳細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詢問員工工資待遇等,並勉勵企業負責人要瞄準市場變化,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賦能,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持續發展壯大。
  • 賦能創業者,品牌特賣平臺貝倉啟動「百萬掌柜計劃」
    在2020貝倉領袖盛典 上,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邵新華說。新型社交電商本身便有就業門檻低、創業成本低、形式靈活多樣的特點,能夠極大地激發創業活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而貝倉更是積極賦能創業者,1月4日,貝貝集團旗下品牌特賣平臺貝倉在杭州召開2020貝倉領袖盛典,並在會上啟動「百萬掌柜計劃」,表示到2020年底,貝倉將孵化出100個累積收入超100萬的貝倉掌柜。
  • 技術賦能百萬便利店 零售業者探討產業動能轉換新路徑
    東南網1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零售產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脈和神經,數據賦能下的數位化零售已成為支撐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的有生力量。1月15日,2020眾庫品牌發布暨招商大會在廈門舉辦,零售產業各鏈路參與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產業動能轉換的新路徑。
  • 海能達魯志兵-5G賦能行業 為客戶創造新價值
    11月20日,2020中國上市公司併購年會,第十六屆新財富金牌董秘、第三屆新財富最佳IR港股公司頒獎典禮在南京舉辦。本次併購年會還搭建了產業與資本對接平臺,與會嘉賓在專業論壇環節共同探討了5G電子通信領域的產融新機遇。
  • 戰疫背後的新賽道:京東用「數智化」賦能開掘「新基建」紅利
    就短期看,「新基建」的乘法效應顯然正合當下穩增長之需。自1月下旬以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國民經濟承壓不淺。隨著疫情向好,將被抑制的經濟活力釋放出來,已成經濟發展必選項。而從以往經驗看,大規模基建投資就是提升逆周期調節力度、實現快速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抓手。「新基建」也是在基礎設施投建上發力,其拉動效果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