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新就業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寺坪鎮寺坪村村民李萌在自家雞棚裡網絡直播賣貨(9月10日攝) 劉瀟攝

◇一些新就業形態因工作自由、有彈性、收入體面備受大學生青睞,已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蓄水池

◇就業關係界定難、勞動權益保障難、行業監管難,這些成長的煩惱正制約著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和吸引力

靈感閃現時足不出戶即可創作,工作疲憊時倒頭就能睡個昏天黑地……成為自由音樂人後,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物流管理專業2020屆畢業生李登顯通過作曲費、音樂版權費等實現了月入過萬元。他越發喜歡這份工作,「自由,彈性大,收入不錯,還有成就感。」李登顯說。

和李登顯一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擇業目光轉向新就業形態,從事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內容創作者、電子競技工作者等新的職業。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

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就業形態下的工作崗位因社會認可度較低、勞動保障滯後,也遭遇成長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蓄水池

在天津餓了麼外賣站點,大學生快遞小哥十分常見。「前幾年招聘到大學生騎手,大家還感覺比較稀奇,現在都習慣了。」餓了麼天津相關負責人說。有平臺數據顯示,疫情暴發以來,有1萬多名「00後」大學生兼職送起外賣。

記者了解到,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創歷史新高,再加上疫情影響,許多高校畢業生求職之路並不順利,好在一些新就業形態因具備體面的收入而備受大學生青睞,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蓄水池。

以生活服務業的新就業形態為例,電商平臺美團近期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顯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平均年收入為60732元,比2019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53604元略高。其中,月收入高於10000元的從業者佔比達9.6%。

記者還了解到,視頻製作者、市場拓展員、內容創作者這三類自由職業更受大學生青睞。雲帳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是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的服務平臺,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已有2199名天津高校2020年應屆畢業生通過該公司平臺實現了靈活就業,其中,視頻製作者、市場拓展員和內容創作者三類新職業從業人員合計佔96.7%。該公司董事長楊暉說,「95後」高校畢業生一般喜歡在相對自由的舞臺上發揮才智,也勇於突破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模式。

這種新就業形態一定程度上還為部分高校畢業生正式工作或繼續深造建立了「緩衝帶」。山東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生孫小逸(化名)已成功申請國外碩士項目,受疫情影響,目前在家上網課,同時還在一家傳媒公司兼職從事視頻剪輯工作。「一邊理論,一邊實踐,工作、學習兩不誤,還有錢賺。」孫小逸興奮地說。

不確定的勞動關係 不確定的政策待遇

儘管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但社會的接受度還在影響其吸引力。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鞠嫻妹告訴記者,目前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新就業形態的認同度還普遍不高,就連一些學校也曾將一些新就業形態的崗位拒之門外。

記者梳理發現,新就業形態目前存在三重困境。

首先是就業關係界定難。業內人士介紹,部分新就業形態打破了傳統的勞動僱傭關係,其就業關係不具備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關係特徵,一般不籤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也不符合在單位就業相關補貼的政策條件,從業人員在享受各項幫扶政策方面存在一定障礙。

其次是勞動權益保障難。記者了解到,不少從事新就業形態的人員,由於沒有明確的工作單位,要把所有社保繳納齊全還存在一些限制,比如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可通過社保窗口自己繳納,但工傷保險就無法參加,工作中一旦出現事故難以得到保障。今年22歲的周慶旭畢業於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他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入工廠上班,而是選擇了兩份靈活就業兼職,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自己也沒有繳納社保。「雖然能多掙點錢,但總擔心萬一出現意外,可能完全沒有保障。」

最後是行業監管難。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表示,從事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會與共享平臺通過服務籤約形成一定的約束關係,但由於新就業形態彈性用工的特點,落實到監管上難度較大。再加上目前許多新就業形態在不同企業、地域的標準不一,容易陷入無序化管理的局面,這就加劇了從業人員的勞動風險。

基於上述因素,大部分高校、家長並不傾向於讓畢業生優先選擇新就業形態。天津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生王曉月目前在一家培訓機構做舞蹈教師,雖然暑期收入很不錯,但隨著學生開學、課程減少,收入也隨之降低。「這份工作恐怕幹不久。」王曉月說,她的家人擔心這種工作不穩定,希望她找份傳統工作或考研,將來謀份穩定職業。

這些問題也影響著新就業形態相關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創業者王俊浩經營的是一家文化設計公司,不久前與一家視頻創意公司合併,增加了視頻製作、直播帶貨等新就業形態。他坦言,新就業形態雖然符合用戶需求和市場趨勢,但吸引到本科以上畢業生較難。

抓緊定義新就業形態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新就業形態未來將層出不窮,且在拉動經濟增長、促就業方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支持,增強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吸引力,吸納更多大學生選擇新就業形態。

首先應加強激勵機制。薄文廣建議地方有關部門可先行先試,出臺符合當地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支持政策。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建議,國家應將支持新就業形態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和測評中,把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成效顯著的城市,優先納入創業型城市創建範圍,以此鼓勵地方政府拿出切實舉措支持新就業形態。

其次應完善有關新就業形態的法律法規。孫佑海建議適時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新就業形態的定義、範疇和保障措施,為如何界定新就業形態提供法律依據。同時,相關部委也要按職責分工研究制定幫扶政策,讓各地落實有所遵循。國家有關部門應合理設定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規則,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中介服務企業等降低服務費、加盟管理費等,吸納更多勞動者選擇新就業形態。

最後要轉變就業觀念。專家指出,今天的新就業形態或是明天的主流就業形態,高校畢業生及家長應摘掉有色眼鏡,以包容、鼓勵的態度對待不斷湧現的就業形態。鞠嫻妹坦言,她過去對直播帶貨等新就業形態就持有偏見,事實證明部分新就業形態的崗位的確很有發展前景,未來還應加深了解,積極向學生推介。(記者 邵香雲王寧王暉)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 新就業形態要補足成長短板
    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就業形態下的工作崗位因社會認可度較低、勞動保障滯後,也遭遇成長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11月21日 新華網)面對新就業形態,要儘快完善相關法規基礎。可以說,針對一些新就業形態,勞動法規的「滯後性」無疑是一大短板。因此,相關部門當給予重視,要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以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
    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下蹲、吸氣、起身、呼氣……每天晚上,22歲的李文慶都會在直播平臺打卡上班,帶領學員完成一節線上健身課程。
  • 新就業形態「一騎絕塵」 法律保障需迎頭趕上——「新就業形態下的...
    從數位化就業到遠程勞動、共享員工,就業新形態、新模式釋放蓬勃活力,同時也給勞動關係、工會工作帶來全新的問題與挑戰。聚焦新課題,12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共建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研究基地舉辦「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學術研討會。
  • 新就業形態的類型特徵與發展趨勢
    根據勞動關係的「新」和勞動方式的「新」,新就業形態可劃分為三大基本類型:以「去僱主化」為典型特徵的新就業形態(I型)、以「多僱主化」為典型特徵的新就業形態(II型)、以標準勞動關係下勞動方式的新型化為特徵的新就業形態(III型)。新就業形態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勞動關係的「新」所導致的,其中最為突出表現是I型新就業形態中的「去僱主化」帶來的勞動者法律身份認定和權益保障問題。
  • 建議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兩會期間經濟界聯組會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新就業形態是指在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發展推動下,藉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並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去僱主化、平臺化特徵的就業模式。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下應運而生的電商、網約車、外賣、快遞等就業形態。
  • 新就業形態,要補什麼法律短板 - 人民論壇
    對此,要規範「新就業形態」的用工關係,保護從業者的合法勞動權益,補齊「新就業形態」法律短板。    【關鍵詞】「新就業形態」 勞動法 社會保障法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5月23日,在全國政協經濟界聯組會上,聽完有關委員關於「新就業形態」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
  • 強技能、穩就業,雅安與京東物流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
    11月27日,雅安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與京東物流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合作協議正式籤約。作為人社部在四川首批試點市,這次合作對探索新業態培訓新模式、開展更多新業態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籤約儀式上,人社部門與京東物流雙方與會人員圍繞服務壯大新就業形態、做好人社政策支撐等內容進行座談,積極探索推進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工作的措施、路徑和方法。下一步,人社部門將把試點作為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要抓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政策落實,總結工作經驗,探索與新就業形態相適應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 甘肅省下發通知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大力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 積極...
    通知指出,通過大力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積極鼓勵個體經營發展等措施,進一步拓寬就業增收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任務。進一步放寬新業態市場主體登記條件通知指出,大力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
  • 「靈工時代」助力新就業形態發展
    而如今,對于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而言,全新的就業形態正在出現。隨著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興起,年輕人發現,在其中不僅能夠獲得豐富多元的娛樂、生活、休閒等各類資訊和信息,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更多的拓展機會。
  • 瞭望|「書寫成長,描摹時代」——訪弋舟
    敏感,自省,深刻,作為70後代表作家的弋舟,出生和成長於西安,他是具有現代性的作家,穿行於城市之間,描摹的是更為複雜微細的當下經驗。著名評論家李敬澤說:「弋舟以他小說裡一個又一個斑斕的寓體,持續命中著某些你我心頭秘而不宣的重要關切。他那些藉由小說完成的精神表達,讓他在當代中國文學現場獨具辨識的高光。」
  • 順勢而為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 宣講家網評論
    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帶動的智能化、數位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新就業形態是經濟業態發展、市場競爭與技術進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與傳統就業方式相比,新就業形態在勞動關係、技術手段、組織方式、就業觀念等方面,都表現出較大差異。一是就業觀念「新」。新就業形態的出現讓一些勞動者不再追求「鐵飯碗」式的工作,更願意從事靈活性、自主性高的工作。
  • 「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1日電 新就業形態業已成為當下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就業的熱點問題,給勞動關係、工會工作帶來全新的問題與挑戰。12月11日,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共建的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研究基地,在上海工會學院吉林路校區三樓報告廳舉辦「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學術研討會,邀請高校院所專家學者、工會實務研究者,開展研討交流,並舉行2020年「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研究基地優秀工運理論研究成果」頒獎儀式。
  • 大眾銳評|「跑腿代排隊」折射時代進步,「新就業形態」打開更多風口
    綜合來自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等方面的數據可以發現,整個假期的出行、消費符合傳統「金九銀十」特徵,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有趣的新特點,假日出行催生了新的消費方式。比如,想打卡各地招牌美食,但排隊的人數總是讓人望而生畏,不想排隊怎麼辦?可以找人「跑腿代排隊」。「跑腿代排隊」,是時代發展進步的產物。「跑腿代排隊」是個新事物,是一種「新就業形態」。就業形態是社會發展和勞動分工的產物。
  • 平臺型公司發力,技術賦能創造「新就業形態」
    ,創造「新就業形態」。數據標註師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入門級」工種,以門檻低、上手快和相對可觀的收入在就業形態轉換層面引起關注。2017年7月11日,山西省政府與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百度基地是落實這一協議的重要載體,是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打造新一代信息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是助力山西實現數字經濟轉型的重要依託。
  • 創造「新就業形態」,平臺型科技企業正在成為轉危為機的擺渡人
    伴隨疫情防控常態化,在線零售,在線教育,視頻會議和遠程辦公等新形式催生了新的就業形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解決我國就業問題仍與我國下一個主要經濟發展趨勢和形勢密切相關。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新紅認為,「新基建」應與時俱進,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數位化轉型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特別是,以信息基礎架構為代表的新數字基礎架構提供了更多的網絡效應,平臺效應和授權效應,這不僅帶來了業務形式方面的更多創新,而且還產生了更多的新就業形式。創造「新就業形態」,在促進就業的同時加速工人技能的轉變,並提高勞動價值。
  • 新職業「吸睛」又「吸金」 年輕人正積極拓寬「就業版圖」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題:新職業「吸睛」又「吸金」 年輕人正積極拓寬「就業版圖」作者 郭超凱戴口罩、著白色手套,迅速將衣服根據類型、顏色進行分門別類,動作專業、手法嫻熟,不到一小時便讓顧客的衣櫃「煥然一新」……這是成都「90後」整理師李清龍的工作日常。近日李清龍退伍後當整理師月入過萬的消息在網絡引發廣泛熱議。
  • 「三高四新」引領破解「成長中的煩惱」
    可以說,破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面對「成長中的煩惱」,既是推進深化改革、瞄準「十四五」規划進取的必經之地,也要依靠改革這一根本動力去迎接挑戰、育先機、開新局。因此說,「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正是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給三湘大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台州「有精神」丨《瞭望東方周刊》專訪市委書記李躍旗
    近日《瞭望東方周刊》刊發《台州「有精神」——專訪台州市委書記李躍旗》全文如下台州美景(沈德強/攝)這裡是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在大陳島墾荒精神引領下,台州正奮力開啟新一輪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灣聯動、山海呼應」,港產城灣一體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全周期」推進精細治理,以「繡花」功夫打造城市品質。
  • 薪寶科技劉樹兵:聚焦新就業形態助跑共享經濟「最後一公裡」
    直播帶貨、共享出行、在線教育/醫療、外賣派送……今年以來,共享經濟平臺通過靈活用工的方式,催生了全新的就業形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其吸納就業、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同時也給下遊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