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12日訊 這兩年,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短租房漸漸成為來蘇遊客住宿的一大選擇。然而,部分藏身在居民區中的短租房由於缺乏相關法律規範,在消防、治安等方面存在一定隱患,而陌生人頻繁進出,也讓居民不勝其擾。短租房的經營合法嗎?蘇州對其有何管理規範?居民該如何應對短租房帶來的種種問題?近日,記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
A
亂象:酒店式公寓成「旅館」
方便了遊客卻苦了業主
「每天都有人進進出出,三天兩頭就要換一撥人。本來想著搬到這裡能有個好環境,誰知道還不如一般的小區。」最近,家住園區某酒店式公寓的業主們非常不滿,經常在微信群裡發出類似的抱怨。業主陳女士告訴記者,短租客住進來後,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有些人隨手亂扔垃圾,大聲喧譁,更有甚者半夜吵鬧廝打,還叫來了警察,吵得他們根本無法入睡。
除了吵鬧,短租客佔用公寓本就緊張的停車位也招來業主們的反感。該公寓已交付的房子有1000多套,一期配備了300個停車位,其中69個是臨停位。「如果沒停到車位,他們就會亂停,有好幾次都堵住了大門,我們早上上班車都開不出去。」陳女士說。
這些短租客從哪來的?業主們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原來小區部分業主把自家的房子租給了一些經營短租房的公司,而這些公司會在小豬短租、途家、螞蟻短租等網絡平臺上發布租房信息,求租者只要下單預約,就能住進來。入住時間也不受限制,長的三五天,短的一天都可以,並且還有專門的人負責打掃。「前兩個月正好是暑假,樓裡幾乎每層都有這樣不知來歷的陌生住客,這讓我們這些長住業主很不安,誰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陳女士說。
不同於惴惴不安的業主,短租客們對於這種較高檔的酒店式公寓很是歡迎。家在安徽的徐先生暑期到蘇州旅遊,就提前在短租平臺預訂了園區某酒店式公寓的短租房。「我們一家三口加上父母5個人,住稍微好一點的酒店,每天至少得一千五六百元」,據徐先生介紹,自己當時訂了個兩居室的酒店式公寓,房間條件設施一點都不比酒店差,每天價格才不到800元。「周邊有購物中心,交通也方便,再加上公寓有停車位,性價比真的不錯。」徐先生說。
B
調查:矛盾不斷隱患重重
物業表示沒權管
面對和租客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業主們多次向物業投訴,可結果不盡如人意。最近,業主們發起投票,準備換掉現在的物業公司。「物業費收得這麼貴,我們卻沒有享受到相匹配的服務,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另一名業主張先生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該公寓目前每月每平方米的物業費是11.4元,比蘇州很多高檔小區都要貴。但在很多業主看來,物業卻站到了短租房代理公司一方,為短租的住客大開方便之門。「進電梯要刷卡,短租客沒有卡,物業的人就站在電梯邊給他們刷卡,還幫著提行李,公共能耗費還要算我們身上,你說氣不氣人?」陳女士說。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服務該公寓的物業公司並沒有一開始就把短租客當成「上帝」。起初,物業保安禁止短租客隨意出入公寓,但鑑於部分業主已經把房子租給了短租房公司,物業認為,代理公司也和其他業主一樣,也是他們服務的對象。而且該公寓的其中一幢屬於40年產權的商住房,本就有經營上的用途,物業表示自己沒有權利禁止短租客進入公寓,更沒有權利趕他們走。
目前,該公寓已交付使用兩幢樓,其中一幢為70年產權,另一幢為40年產權。而40年產權的公寓已經淪為短租房的「重災區」,初步統計下來,600多套房子中,已經有200多套成了短租房。「萬一有租客使用電器不當,引發火災怎麼辦?」一想到這些,張先生就憂心忡忡。
C
癥結:40年產權公寓有經營屬性
短租房尚無明確管理辦法
貼著「共享經濟」的標籤,短租房在不少城市成為一種時尚,在蘇州,越來越多的商品房業主將閒置房屋當做短租房經營,但其帶來重重隱患和問題也亟待管理。然而,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蘇州對短租房尚無明確管理辦法。
對於市民陳女士反映的該酒店式公寓中短租房影響生活的情況,法律人士指出,該酒店式公寓屬於40年產權的商住房,本身就可以用作商業經營,因此自住的業主們無權要求其他業主不把自己房屋用於短租。而且,短租雖然屬於經營行為,但有其特殊性,不能跟賓(旅)館畫等號,也無法從工商登記、消防、治安、衛生等方面完全照搬賓館的管理辦法。
而針對部分業主認為短租房應該借用「民宿」管理標準,記者也查詢了相關文件。目前,國家旅遊局對短租房形態之一的旅遊民宿發布了《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該《要求》將民宿劃分為城鎮民宿和鄉村民宿,但沒有具體明確消防、環衛、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細化標準。在蘇州市級層面,今年6月29日,市旅遊局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給我市民宿發展立了規矩。但這一《意見》僅針對鄉村民宿,對於藏身在自住酒店式公寓中的短租房等「城鎮民宿」沒有具體規定。
「像陳女士這種情況,只能算是業主之間的糾紛,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業委會和物業之間協調解決。」該法律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