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默克爾在她作為歐盟輪值主席的最後72小時內,完成了3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是英歐終於渡過了雞肋的「離婚冷靜期」,歐盟正式把英國甩了,蘇格蘭立馬送來投名狀,表示很快會脫英重歸;
二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舉行,接下來就等2022年上半年,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時,雙方籤合同了;
三是俄歐天然氣項目北溪2號,在川建國的多番制裁威脅下,艱難完成了德方2.6公裡的管道鋪設。
相比臨了拼命給拜振華挖坑的川建國,默克爾是真的想抓住最後的機會,給她的歐盟,給她的德國留下一筆豐厚的啃老資本。留下政治遺產再走,是默克爾體面的告別。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2005年默克爾上臺以來,這位德國母親兼歐洲祖母是怎樣為她的歐洲操碎了心?
1、反俄:我裝的
2、親美:我裝的
3、美俄相爭:我得利
一、反俄:我裝的
無論是俄羅斯反對派納瓦爾尼中毒事件,還是白俄羅斯騷亂,都讓默克爾差點和普京撕破臉,德俄關係岌岌可危。川建國本來吃瓜吃得挺開心,把歐洲之亂當作籌備競選的調味劑,誰知一晃神,不僅選舉輸得連底褲都不剩,而且不知從何時起,歐盟和俄羅斯居然攪到一塊兒去了?
大有我的好閨蜜,一轉眼就和我最討厭的人成了閨蜜的感覺。川建國就像一個氣急敗壞的小孩,對此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頻頻拿制裁撒嬌。
確實,默克爾和普京冰釋前嫌後,感情似乎比以前更好了,這是為什麼?
大概率是因為歐盟饞俄羅斯的天然氣。
二戰結束後,德國艱難崛起,再次登頂歐洲經濟第一、工業第一。然而,能源卻一直是德國的短板。加之2011年福島核危機後,默克爾迫於壓力全面棄核,更讓德國能源捉襟見肘。北溪2號工程,就是默克爾給德國找的能源出路。
有北溪2號,肯定就有北溪1號,別急,我一樣一樣說。
北溪1號和北溪2號是2條平行的海底輸氣管道,終點都在德國,起點在俄羅斯2個不同地方。在沒有北溪工程前,俄羅斯向歐盟輸氣的管道已有6條,不過都是走陸路,需要經過烏克蘭。
如此一來,烏克蘭每年可躺賺30億美刀巨額過路費,還時不時和俄羅斯搞顏色,別誤會,我指的是顏色革命。
俄烏一鬥氣,歐盟就斷氣。例如2004年,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德俄兩國再次堅定了繞開烏克蘭的想法。2005年北溪1號開建,2011年竣工開用。同年德國棄核,北溪2號計劃又提上日程,準備補足失去的核能。
按原計劃,北溪2號於2018年開工,應於2019年底竣工,屆時雙管齊下,預計每年向歐盟輸氣55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歐盟每年向俄羅斯的天然氣採購量將翻番,即使傲嬌如普京,見了默克爾,也要叫一聲甲方媽媽。
這下,川建國急了,他完全不顧自家的頁巖氣開採成本高、運輸距離遠等硬傷,只想到默克爾背信棄義,壓縮了美國天然氣在歐洲市場的份額,打壓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他準備用制裁大棒逼德俄分手。
這有點像狗血8點檔,父母越是反對小情侶戀愛,越想拆散,反而將此2人捆得越牢,美國相當於把德國推向了俄羅斯一邊。
2019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對北溪2號項目予以制裁,負責管道鋪設的一家瑞士公司沒能頂住壓力,項目在已經完成90%的情況下被迫叫停。默克爾旋即與普京通話,雙方都表示,北溪2號不能停。
北溪2號前後花費95億歐元,俄羅斯的天然氣巨頭更要承擔一半的費用,如果不與美國硬剛到底,難道任憑北溪2號爛尾於冰冷的波羅的海海底嗎?
就在北溪2號停工1年之際,中國企業出手了!2020年12月11日,在中國製造的福爾圖娜號鋪管船的幫助下,項目終於得以重啟,並於2020年終之際完美收官,德國段全部鋪設完畢。
華盛頓驚了,立馬重提制裁。然而,在硬剛川建國方面,默克爾和普京向來是兩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德方發聲說,華盛頓的制裁再多,柏林也不會怵。俄方也發聲說,制裁是卑鄙的競爭手段。
瞧瞧,默克爾和普京抱團抗美的立場是不是更堅定了?
二、親美:我裝的
在距離下課不到3周之際,川建國想到小弟們頻頻反水,還是有點心寒。
除了智商有限的澳洲考拉還比較乖巧,他的亞洲代理人日本籤了RCEP,開啟了工具人高端局模式。他的歐洲代理人英國脫歐成功,雖然乍一看是美國成功離間了歐盟。但論老牌帝國,英國一直是美國的老師,又是玩金融的老手,政治科班出身的鮑建國,除了外形像川建國,其餘各方面都要比後者高明得多。
二戰後,美國的「堅定」盟友歐盟,近來既和俄羅斯搞北溪2號,又積極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全沒有徵求過美國的意見。特別是德國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有主見,默克爾面對川建國時,更是頻繁懶得表情管理。
除了川建國口口聲聲說自己祖上有德國血統,轉頭就翻臉對德國進行制裁,令默克爾大為惱火外,德意志民族向來就對美國人沒什麼好感。
如果真要追溯歷史,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的大國夢是怎麼破的?難道不是後期美國人加入亂戰才敗的?戰敗後,德國大量的科研機密是被誰洗劫一空的?高端蘿蔔又是被誰挖走的?
假設德國有能力帶領歐洲重返世界中心,漢斯們不把美國人按在地上摩擦,已經算積了大德。
早在去年5月30日,默克爾就藉由疫情原因,婉拒赴美參加G7峰會。如果你真認為默克爾是因為害怕感染新冠,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抗疫形象晚節不保,那就太小看這位政治人物了。
古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今有川建國G7耍盟友。只不過二者的目的不同,前者為博紅顏一笑,後者為求紅脖一票。
默克爾作為政壇常青樹,精英政治家,憑什麼要配合川建國這種政治素人玩小兒科的過家家遊戲?
G7的領導人都敢從線上轉到線下來參加會議,證明美國這個大型細菌培養皿還是很安全的,有了G7首腦用生命做信譽背書,大家應該對重啟美國計劃有信心。
說來說去,川建國搞政治還是太嫩,就差把「我要利用你們」寫在臉上。
當然,薑還是老的辣,讀懂了默克爾的表層意思,就不難聯想到這次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成功舉行,原來早就埋下了伏筆。默克爾不僅不想去G7,更是不能去G7,為什麼?
近16年來,東方大國既是德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同時,歐盟穩居東方大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二者之間,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些馬仔傻傻跟著川建國搞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但畢竟意識形態不能當飯吃,而東方大國大量進口的德國製造,倒是可以當飯吃,真金白銀難道不香嗎?
加之,英國剛剛從歐盟圓潤地離開,這就意味著今後東方大國的資本想要流入歐盟,再不必借道倫敦,這正是法蘭克福異軍突起、取而代之,成為歐洲新經濟金融中心的大好機會。
去年6月,由於默克爾不給面子,川建國怒了,威脅要從德國裁軍9500多人,默克爾暗笑:還有這等好事?
由於德國在北約中出了名的頭鐵,近些年經常被川建國點名批評,估計他到1月20日下課都不會明白:對駐歐美軍而言,肯定是美國更依賴德國。
德國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於歐洲最中心,是駐歐美軍的大本營。斯圖加特是美軍歐洲和非洲作戰司令部的所在地,美軍在非洲、中東等地執行軍事任務時,後方補給全來自德國。即使德國扮演著核心角色,地位超然,默克爾還是經常受到川建國的無差別攻擊,可見後者完全沒搞懂狀況。
難道身披親美保護色的只有德、英、日3國嗎?顯然,法國也看美國不爽很久了,加之川建國動不動就對歐盟的北溪2號揮舞制裁大棒,那就秋後算帳吧。去年10月下旬,法國因為質疑美國液化天然氣的環保性,以危害環境為由攪黃了美國高達70億美刀的出口大單。
馬克龍想問一問川建國,你還記得塞納河畔的《巴黎協定》嗎?
真可謂,退群一時爽,退單火葬場。
如今的美國,一不給錢,二不講理,還想有昔日烏央烏央的小弟親美,真是個笑話。
三、美俄相爭:我得利
要想解釋清楚美國在對待北溪2號的問題上,為何會從對俄歐的無差別攻擊轉換為針對俄羅斯,就要先講講在美德俄3國博弈,各家心中的小九九。
首先,默克爾不惜與川建國翻臉,也要不遺餘力推進北溪2號完工,因為德國或成該項目最大贏家。
相比於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量充足,距離近,價格還便宜,默克爾自然會選擇價廉物美的產品。俄羅斯的天然氣到位後,將大大補足德國清潔能源的多樣性,提升安全性。
由於北溪2號的天然氣是先從俄羅斯輸送到德國,再由德國分配運送到歐盟各國,德國搖身一變,就成了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總代理,這就意味著德國在歐盟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
德國在實現了經濟體量遠超法國後,在能源供應上也將壓過法國一頭,即使進入「後默克爾時代」,也能保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歐盟一哥的地位穩固。默克爾做到這個份上,也真是用心良苦。
德國的一眾高官也紛紛出來幫腔,無論是在任的,還是前任的,大有反美鬥士的架勢。德國外長表示,德國主權高於美國意願,前總理則表示,德國不是美國的第51個州。什麼問題只要上升到國家主權,那就沒法談,即使白宮易主拜振華,也休想幹涉北溪2號。
此外,任憑川建國喊得聲嘶力竭,普京也根本沒在怕的,甚至還有一點小激動,因為俄羅斯將成為北溪2號的第2大受益者。
和美國玩票不同,俄羅斯恰飯就全靠這口。繞過烏克蘭後,俄羅斯可以更安心、更舒心地和歐洲各國做天然氣生意,相當於平添了一條經濟大動脈。
普京再也不用揣著金飯碗討飯了。想當年即使俄羅斯的油多到滿地亂淌,就是沒人買,誰讓你既沒有消化渠道,又沒有定價權呢?現在好了,隨著常年鬧能源危機的歐盟介入,歐洲有那麼多張嗷嗷待哺的嘴,俄羅斯輕輕鬆鬆把錢賺了的同時,還能和歐盟各國搞好關係。
其實,長久以來,俄羅斯人都想融入歐洲這個班集體,奈何這個班上的同學大都比較小資,不太願意搭理他。現在,班長為了他家後院的天然氣,竟然主動拋出橄欖枝,他當然要牢牢把握住這次「合群」的機會。
幾家歡喜幾家愁,普京笑了,就該烏克蘭哭了。烏克蘭既失去了每年一大筆的固定收入,還失去了和俄羅斯叫板的籌碼,屆時國內親美勢力戲精附體,接下來還指不定怎麼瘋呢。
川建國不會哭,他的內心頂多千萬神獸奔騰。
默克爾只聽到了普京的哭窮聲,卻沒有看到美國疫情的拐點,我指的是向上的拐點……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很好賣,而美國的頁巖氣受疫情影響,銷量差得一塌糊塗。美國GDP一路俯衝,拉都拉不住,唯有多印鈔票,方能飲鳩止渴。拜振華,你看這個鍋是不是又大又圓?
當整個歐洲越來越離不開俄羅斯天然氣,越來越聽從德國分配,勢必導致美國在歐洲的話語權進一步減弱。此外,北溪2號的交易結算,無論使用歐元還是盧布,都是對美元霸權的無聲抗議。歐洲大陸已颳起了去美元化的罡風,這絕對是川建國不允許的。
最令川建國黑人問號臉的是,默克爾作為歐盟大財主家的管家婆,小氣地連GDP的2%作為北約成員國防軍費都不願意出,不僅長期不達標,2020年也是被搞房地產出身的川建國死摳,才摳出了1.4%……
這些錢最後都是用於德國本土的國防建設,一分錢也不會進美國的口袋,況且美國大兵是真的在替漢斯們站崗放哨,有了危險要以死相博的。
一轉眼,默克爾竟為普京送上了金山銀山,請問當初為何要成立北約?又為何要拆柏林圍牆?
今年秋季,默克爾就要退休了,屆時她不僅是德國任期最長的總理,也是全球任期最長的女首腦。
有人說她夠狠,手刃恩師,導致師母抑鬱自殺;有人說她平庸,一直在吃上一任的老本;也有人說她是追風箏的人,線頭是精準把控輿情。
但不可否認的是,德國正是在默克爾的帶領下,不僅在歐洲,乃至在世界,影響力都與日俱增。
待到後默克爾時代開啟,德國民眾也許真要一杯敬德國母親,一杯敬歐洲祖母。關於默克爾的一切,我們留著日後慢慢評說。
參考資料:
1. Angela Merkel: Die Kanzlerin und ihre Welt, Stefan Cornelius
2. The European Un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John Pinder
3. China and the EU: Partners or Competitors in Africa? Benjamin Button
4. The End of The Euro: The uneasy fut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Johan Van Overtveldt
5. Savage Continent: Europe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Keith Lowe
6. Border: A Journey to the Edge of Europe, Kapka Kassabova
7. 直面寒冰:默克爾的德國十年,海爾福·伯爾曼
8. 默克爾傳:力量蘊藏在沉靜之中,趙原
9. 德國國家身份構建:安格拉·默克爾演講辭的批評話語分析(2005—2013),邱海穎
10. 超越與同一:歐盟的集體認同研究,李明明
11. 歐盟的衝擊,大前研一
12. 國際關係分析,閻學通等
13. 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胡裡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