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距離廈門很近,經小三通最慢也不過小半天時間;澎湖距離廈門又很遠,因為除了「外婆的澎湖灣」,人們對這裡幾乎一無所知。臨近7月,澎湖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具魅力的季節。導報記者即日起展開「清新澎湖人文行」,探訪這處臺灣海峽中的悠遠之地,揭開澎湖列島獨特而鮮為人知的人文面紗。了解一個地方,或許該從那裡的路邊攤開始。澎湖的街頭美食最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老闆們在十足的誠意之外,完全安於在地,「開疆拓土」對他們而言,幾乎是件很遙遠的事情。
庶民黑糖冰 本地生意做不完
下午兩點半,導報記者來到澎湖家竹黑砂糖冰店,這裡已經大排長龍,在採訪的半個小時內,等候的人數一直沒有低於20人。清新的淡藍色,簡單的裝修,是炎炎夏日的消暑好去處。這裡的特色是黑砂糖冰,芋丸、果凍、粉粿、紅豆等任選6樣,再淋上濃濃的黑糖漿,一份50元(新臺幣,下同),可謂價廉物美。
老闆娘歐素惠介紹,這家冰店今年是第14個年頭,每到旺季,一天可以賣上千份冰,營業額高達6萬。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在於,店內的每樣材料都是他們親自製作,丈夫王守竹甚至開了家工廠專門供應冰塊、果醬等材料。獨家秘方研製而成的黑糖粉粿QQ甜甜,當地特產涼茶風茹草也被製成冰,口感相當綿密。問老闆娘想不想去大陸開店,老闆娘搖著頭回答說,澎湖的生意已經忙不過來了,只想把質量做好,沒有想要去大陸發展。
「掌上明珠」小清新 廈門早就想引進
就像《外婆的澎湖灣》歌裡唱的,仙人掌是澎湖海邊的一種尋常野生植物,仙人掌果原本沒有什麼食用價值,但近十年來,富有創造力的澎湖人不斷開發出它的價值。在一家名為掌上明珠的甜品店,一份招牌冰品包含有仙人掌果做成的珍珠、濃縮的仙人掌冰以及仙人掌果醬,吃起來酸酸甜甜,鮮美可口。
也許因為老闆娘謝易伶是學舞蹈出身,店內裝潢也頗有藝術氣息。謝易伶說,去年就有廈門人來跟她談合作開店的事,但她不急於開分店,只想先把自己的店做好,讓每一種甜品都有特色夠精緻,就不怕沒客人。回想當時研發產品,謝易伶笑著說,車上放了6種口味的仙人掌冰,碰到熟人就叫人家試吃哪一種口味最好,實在是有夠瘋狂。另外,在紅果科技的仙人掌特產中心,導報記者還看到仙人掌果被做成仙人掌酥、仙人掌茶、果凍、軟糖、仙人掌味面線,甚至還有保健食品——仙人掌益生菌等。
街角賣餅30年 鬧市排隊成風景
澎湖馬公市區最熱鬧的街上,一大群人頂著太陽排起長隊,而吸引他們的是一家沒有招牌的蔥油餅。這家當地人口中的「郵局口蔥油餅」,一份30元童叟無欺。其實,老闆林文信已經是「餅三代」。他的爺爺來自山東,用這門家鄉手藝養家餬口,到今天一做就是30多年。
林文信23歲服完兵役,就開始在街角做蔥油餅,算來也有10年光景。「每天午後出攤,傍晚賣完就沒有了。每天賣多少?這怎麼能告訴你!」林文信愛說愛笑,爺爺手中簡單樸拙的蔥油餅,到了林文信手裡,開始加入各種食材元素,雞蛋、黃瓜、獨門醬料……這種庶民果腹的小吃,被他賣出了彩,媒體、食客蜂擁而至。開分號?連鎖經營?去大陸發展?暫時都不在他的規劃中。
傍晚就收工 香腸攤對遊客「隱身」
澎湖的路邊攤真的都很「路邊」,同樣是有事沒事都得排隊的街頭美食,周志明的攤子直接就叫「阿豹香腸攤」。至於阿豹是誰?早已不可考。原本開在漁港邊的攤子由周志明嶽父經營,主打手工香腸、大腸包小腸,1970年代還曾引來蔣經國大駕光臨。導報記者昨天下午兩點多到「阿豹香腸攤」的時候,周志明說自家大腸已經賣完,所以已經沒有「大腸包小腸可賣」。
周志明的香腸攤上午開始出攤,傍晚賣完就收工。如此一來,晚上才有時間出來吃夜宵的觀光客就無緣吃到。但周志明很堅持食材要新鮮,因此寧可錯過日益增加的觀光客商機。
「也是可以每天多做一點啦,這樣可以賣到晚一點。但如果賣不掉怎麼辦?」很草根很固執的周志明,堅持著自己的「大道理」。在他身上,導報記者看到了將路邊攤做成名店的誠意,唯獨沒找到蠢蠢欲動的企圖心。
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燕子 楊思萍/文 吳曉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