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外國人攝影鏡頭下1984年的成都,懷念那個純真的年代

2020-12-26 贏牟左史

這是一組外國攝影師拍下的1984年的成都,這組老照片如實記錄了36年前的成都的城鄉面貌和人們的淳樸生活。1984年的成都是什麼樣子?如果你的記憶已經模糊,不妨隨著鏡頭,讓我們一同回顧。圖為1984年的成都俯瞰,那時的成都還沒有如今這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大都市的喧囂,看上去安寧祥和。

1984年的成都,一個熱鬧的集市。那個年代裡,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從這樣的集市裡採購的,逛集市的快樂現在的人已經體會不到了。

1984年的成都有,一個茶館裡,茶客們一邊喝茶一邊欣賞著一個民間樂隊的歌曲表演,慢節奏的生活怡然自得。

1984年的成都一座公園裡,遊人們正在觀看憨厚可愛的大熊貓。

1984年的成都,全興大麯酒廠的工人們正在給酒瓶貼標籤。全興大曲是四川名酒,它的前身是成都府大曲,據史料記載,全興燒坊始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1984年的成都,一場運動會上,一群身著漂亮制服的成都姑娘們。

1984年的成都,一對新婚夫婦的西式婚禮,坐在接親的豪華婚車上的新娘很漂亮。

1984年的成都,一場家庭聚會上,其樂融融的幸福一家人。

1984年的成都街頭,兩個小女孩正在一個賣風車的小雜貨攤上挑選漂亮的絨花。

相關焦點

  • 老照片:法國人鏡頭下1980年的街景與人像,質樸而純真的年代
    本組老照片來自於一名法國攝影記者拍攝的1980年的場景。這些老照片大多數是關於80年代民生百態的真實記錄,再現了當時的街景和人們的精神面貌。圖為1980年,一個耄耋老人坐在一座橋欄邊在歇息。1980年,一對小姐弟。
  •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想不到70年代的人們是這樣子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歷史老照片:田邊放牛的男子和騎自行車的父子倆。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男子在北京天壇公園裡留影。
  •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81年的杭州,這些杭州生活場景值得珍藏
    本組老照片是外國遊客鏡頭下的1981年的杭州,圖為1981年的杭州老城站。杭州站,位於杭州清泰門,建於1906年,時稱清泰站,杭州本地人稱「城站」。1981年的杭州街景,這張老照片拍攝於一個周六的下午,當時這條街上擠滿了擺攤的小販和前來採購食材的百姓。1981年的杭州,一個在家門口看書的老爺爺和他的小孫子、小孫女。
  • 老照片:外國人眼中90年代的上海,老百姓稀鬆平常生活著!
    老照片:外國人眼中90年代的上海,老百姓稀鬆平常生活著!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早上,上海女人在買梨子。 90年代,很多人還在用煤。90年代煤炭,很多人依舊記憶尤新。
  • 80年代中國老照片:汽水一瓶1毛5,圖五讓人懷念,最後一個看不到了
    那時候人的臉上還洋溢著幸福和開心的笑容,可惜現在很少能看到了。八十年代,有一個很新鮮的名詞叫「萬元戶」。在那個商品奇缺的年代,又有哪些奢侈品呢?圖中美女展示「三大件」,有了這三件,就可以當嫁妝,把新媳婦娶進門。
  • 老照片:1984年的遼寧錦州,重溫老錦州人當年的生活記憶
    這是一組拍攝於1984年的錦州的老照片,這些記錄了這座城市昔日的時光,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昔日的錦州城,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1984年的錦州工藝美術服務部,位於中央大街解放路口西北角。1984年的錦州體育館。館內正在舉辦一場歌詠比賽。
  •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圖1買不起了,最後一張讓人懷念!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圖為八十年代的一處居民樓,如今這裡都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圖為賣西瓜的小販們,他們每人騎著一輛自行車,載著兩大筐西瓜,自行車後座上放著一塊木板擺著切開的西瓜
  • 為什麼懷念那個年代?
    在物質化年代沒有來襲之前,一壺燒酒就可以暢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闊天空,幾杯下肚,無所不談,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簡單。梳著麻花辮的「馮程程」少女嬌羞中帶著俏皮, 愛憎分明,清純堅強,成為很多人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記憶
  • 1932年北京老照片 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
    分享一組1932-1933年期間的北京老照片,讓我們一起閱覽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影像。彭德爾頓30年代初曾經遊歷了大半個中國,拍攝了大量中國當時的老照片,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以下為他當時在北京各區拍攝的照片。
  •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80年代的四川江油,一座別有風味的小城
    這組老照片是一位法國工程師拍攝的80年代的江油。圖為80年代的江油街景。80年代的江油火車站站臺上,正在等車的旅客。80年代的江油,一條繁華的街道上人流如織。昌明第二門市部,還有人記得這家商店所在的這條街叫什麼名字嗎?80年代的江油一橋,江油一橋橫跨涪江,是連接江油東、西城區的主要紐帶。那時的一橋橋面還沒有拓寬,放眼望去,橋上看不到一輛汽車。
  • 1973年的10張老照片,把你帶回那個年代
    1973年,法國攝影師布魯諾·巴貝跟隨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中國。他在中國呆了兩個星期,拍攝了很多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當時樣子。
  • 老照片:1984年的遼寧錦州,錦州人質樸的生活場景
    1949年,遼西省成立,錦州為遼西省的省會,一度成為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84年的錦州,記錄了這座城市昔日的時光。圖為1984年的錦州火車站,錦州站有著悠久的歷史,始建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984年的錦州兒童公園。錦州兒童公園位於上海路北側,東臨江西街,北靠和平路,始建於1938年,最早叫白雲公園,1982年改稱兒童公園。
  • 一組80年代彩色老照片:六歲兒童練氣功減肥,年輕人在圓明園跳舞
    80年代是一個社會「大轉型的十年,生活的各個方面每天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有人懷念那時的淳樸,有人懷念那時的低消費,也有人懷念那時的「自由」,總之那時一個值得回憶的年代,這是一組罕見的彩色老照片,真實地記錄著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
  • 中國90年代的老照片:圖4讓人懷念,永遠回不去的時光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中國90年代的老照片,圖4讓人懷念,永遠回不去的時光。圖一三位酷酷的帥哥的田間合影。那個時候,這種造型很流行,顯得很苦。那個時候,西裝是很酷的一種「裝扮」。那個時候的衣服普遍的要寬鬆。
  • 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6)
    6、1979年的長城,由Norwood, Jean拍攝,在長城的高處往下拍,前方兩位是外國的戀人,衣著時髦,後邊兩個是中國女子,梳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兩隻長辮子,她們好像在盯著外國遊人,可能對前方女子的裙子感到新奇。
  • 美國牧師鏡頭下上世紀60年代的臺灣
    Schuttler)在1959年至1960年間所拍攝的有關臺灣的黑白影像。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完整新聞稿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101005138/en/ 在臺灣「文化部」臺灣文化記憶庫項目的支持下,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向公眾展出了這些老照片,讓人們了解臺灣的這段歷史。
  • 老照片:美國人鏡頭下1979年的桂林,這才是最純粹的桂林
    這是一組廣西桂林1979年的老照片。1979年10月,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來到桂林,用鏡頭記錄下當時桂林的風土人情。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桂林吧。圖為1979年的桂林鄉村,人們用水牛來耕田的情景。1979年的桂林灕江,一戶船民家庭住在船上。
  • 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5)
    時光荏苒,上個世紀的新中國,眾多攝影人,以其手中的相機,拍攝了珍貴的風光人文照片,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回顧解讀,以此再憶70年代的中國!4、作品名稱《界都河灘變良田》,作者:名安,拍攝於1975年期間,原圖雖未註明插秧的人們身份,從她們的著裝上看,可能是下鄉的知識青年。5、作品名稱《小學生》,作者:張澤興,拍攝於1978年期間的上海,一個小女孩在珠算課上認真地撥弄著算盤,她穿的毛衣應該是她的媽媽所織,想必70年代出生的讀者朋友們對此記憶猶新。
  • 老照片:90年代的四川南充,這才是記憶中的那個老南充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90年代的南充,跟隨這些老照片,去看看30多年前的南充的樣子。圖為90年代的南充汽車客運站。90年代的南充北湖公園,該公園始建於1984年,北湖公園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成長,這裡留有許多南充人的記憶。90年代的南充嘉陵江大橋。嘉陵江大橋是南充第一座橫跨江面的大橋,因坐落在白塔山下該橋也被稱之為白塔大橋。
  • 法國攝影大師拍攝中國30年,呈現出最真實的80年代
    而在那時中國的街頭,有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正拿著相機,近乎貪婪地按下關門,捕捉下一個又一個珍貴的畫面。這個人就是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 Layma)。他來自法國,卻最愛拍中國。而他的鏡頭裡也記錄下了最真實的中國人,至今再看仍舊讓人感到無比生動,猶如眼前展開一幅眾生百繪圖。在那時的中國,很多人都未曾見過外國人,閻雷走在馬路上,常常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不少人會拍著身邊人的肩膀喊著:「快看!那邊有個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