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2020-12-26 覃仕勇講史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

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王昭君原本是南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一個普通民女,日子雖然貧寒,但完全有能力過「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但漢元帝貪財好色,廣選美女入宮。

王昭君的美貌難逃選美者的眼睛,被強行徵選入宮。

宮中美女如雲,漢元帝根本寵幸不過來。據說,為了節約選女過夜的選擇時間,漢元帝讓畫師給每一個美女都畫了畫,自己根據畫像挑選。

畫師毛延壽向王昭君索賄,王昭君沒錢,被愛財的毛延壽醜化了。

由此,王昭君在宮中獨守空房好多年。如果不是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要求和親,王昭君也許孤獨終老。

呼韓邪單于要與大漢皇帝和親,那是要得到漢元帝的女兒做老婆。漢元帝哪裡捨得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野蠻人?但又不敢不答應,於是就把後宮那些自己挑揀剩的「剩女」來冒名頂替。

《後漢書》中記載:「(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王昭君天真地以為,逃離出皇宮的牢籠就會海闊天空。

事實證明,這想法太幼稚了。

「昭君出塞」,僅僅是怨曲的開始。

出塞這一年,昭君剛剛二十歲,呼韓邪單于已年近五旬,可以做昭君的父親。

年齡上的相距,註定了他們不可能一起白頭、廝守終生。

嫁到匈奴第三年,呼韓邪單于就年老力衰,不合時宜地掛了。

王昭君抱著給呼韓邪單于生下的兒子伊圖智伢師,兩眼哭腫,卻永遠喚不醒呼韓邪單于了。

《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啥意思呢?就是說繼位的呼韓邪之子雕陶莫皋有權得到王昭君。

王昭君嚇了一大跳,趕緊向漢廷上書求歸。

漢廷當政的換成了漢成帝,同樣不敢招惹匈奴人,敕令「從胡俗」,拒絕了王昭君的回鄉請求。

沒辦法,王昭君只好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的習俗,硬著頭皮嫁給了成為了復株累若鞮單于的雕陶莫皋,過了長達十一年的屈辱生活,給雕陶莫皋給生下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

補一筆,雕陶莫皋可不是什麼善類,《南匈奴列傳》記載:「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圖智伢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單于欲傳其子,遂殺智伢師。」

雕陶莫皋得到王昭君後,把王昭君與父親呼韓邪單于生下的孩子伊圖智伢師殺了。

也許是報應,在與王昭君生活了十一年後,雕陶莫皋也掛了。

繼承單于位的是雕陶莫皋的大弟弟且糜胥。

作為雕陶莫皋的老婆王昭君,也繼續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的習俗嫁給了且糜胥。

王昭君再也承受不住這種屈辱,徹底崩潰。最終,選擇了服毒自盡,時年三十三歲,被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這個「青冢」,大史學家翦伯贊曾專門去探訪和拜祭過,並寫下了《內蒙訪古》一文。該文後來收錄入高中語文教材。

文中,翦老大加稱頌和讚美王昭君,稱王昭君是巾幗英雄。他說:「現在還有人反對昭君出塞,認為昭君出塞是民族國家的屈辱。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在封建時代要建立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不能向我們今天一樣,通過各族人們之間的共同的階級利益、經濟基基礎和意識形態,主要的是依靠統治階級之間的和解,而統治階級之間的和解又主要的是決定於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由此產生的封建關係的改善,和親就是改善封建關係的一種方式。」

話是說得不錯,但感覺上還是怪怪的。

怎麼說呢?要說和親可以建立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那麼匈奴為什麼不肯把他們族群裡的美女送入中原?卻反過來指定漢庭必須送美女給他們呢?

西漢初年,匈奴南下。漢高祖親率三十萬大軍迎戰,準備以軍事力量對抗的辦法解除北方的邊患。但是,大軍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就被匈奴四十萬人馬圍困在白登七天之久,後因賄賂冒頓閼氏才得以解圍。

圍困是解除了,但邊患還在。怎麼辦呢?

建信侯劉(婁)敬出了個餿主意,說:「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革,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厚奉遺之,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況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外孫為單于。豈曾聞(外)孫敢與大父亢禮哉?」

所以,「和親之論,發於劉敬」。

事實上,和親並不能限制匈奴的搶掠活動。

匈奴人除了得到香車美女外,還得到西漢每年送來的大批絮、繒、酒、食物等,而且還可以達到通關市的目的,以獲得所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即「和親」,根本就是送錢、送女人以乞求平安。

劉邦駕崩,呂后當國,匈奴冒頓居然又指名道姓,要呂后嫁給他,更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和侮辱。

實際上,從高祖六年(公元前二0一年)至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0年),《漢書》記載和親事就有九處之多,西漢王朝對匈奴極盡賄賂之能事,但匈奴帶來的邊患見於記載的尚有二十來處。所以說,和親只不過是給民族關係上披上了一層和平友好的外衣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和睦親善。史書也直言「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背約」。劉敬首倡和親的目的根本就沒有達到,也不可能達到。

為此,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曾經說:「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

可惜的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到了現代史學家這兒,又反而弄混了。

總之,稱王昭君是巾幗英雄是有點過了,變味了。

王昭君,只是一個時代的棄兒、一個悲憤無處訴的弱女子,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3人,僅換來60年和平
    不過,漢元帝卻玩了個心眼,呼韓邪單于想娶公主,他偏偏不讓其如願。於是,漢元帝從一堆畫像中,把「最醜」的宮女王昭君挑了出來,並將其賜給了呼韓邪單于。然而,當漢元帝見到王昭君本人時卻後悔了,因為他發現王昭君非但不是醜女,反而還是一個不出世的美人。可是,一切都晚了,皇帝一言九鼎,既然呼韓邪單于就在身邊,也只能把王昭君嫁出去了。
  • 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三人,換來匈奴60多年和平
    所以這一舉措就直接得罪了宮廷畫師,宮廷畫師不僅不願意給王昭君畫的美貌一點,甚至連正常的長相都不願意還原。所以當時的漢元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後宮裡面,還有這樣一位長相俏麗的姑娘。公元前38年之後,王昭君的生活一直都是平淡無奇。但是到了公元前33年正月的時候,大漢王朝的附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從北方一路南下,來到了長安,想要覲見大汗天子。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相傳毛延壽也知道王昭君是難得的絕色美女,覺得他日定能大富大貴,所以他三番五次暗示王昭君給一些辛苦費,但是為人正直的王昭君對賄賂一事不屑一顧,為此王昭君便得罪了毛延壽,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畫像時,在她的臉上點了一顆克夫痣。漢元帝見了王昭君的畫像後,沒有產生好感,反而心生厭惡之情,他可不想被剋死,所以王昭君一直得不到召見。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儘管說皇帝不知道後宮裡有這樣一個美人,但民間早已流傳開來,後來呼韓邪單于俯首稱臣,向漢朝請求和親,漢元帝捨不得公主,便在後宮裡找人代替,昭君自願遠嫁,等到皇帝見到她之後,立即心生悔意,但君沒有戲言,已答應好的事無法改變,只好任昭君遠嫁。
  • 為何四大美人中只有王昭君生子
    這個還真不好說,畢竟現實社會上的美人也是越來越多了,審美不同以及喜歡的類型不同,讓人們都不相信,世上還會有醜女人了。都說長得好看的人,命好,可是放在四大美人身上,這句話並不是十分準確。女人所謂的命好,無非是嫁了一個好老公,有可愛的孩子,以及幸福的家庭,可是在這四個人身上,就有三個人沒有孩子,那麼她們還能稱之為命好嗎?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史書中確切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很少,她本人具體的想法究竟如何,如今也不得人知。只不過從僅有的史實中,可以看出出塞大概率並非王昭君個人的意願。首先,人們耳熟能詳的"昭君出塞"故事是這樣的。王昭君到達塞外後,呼韓邪單于對她敬愛有加,兩人婚姻美滿,先後生有3個兒子。
  • 陳世美的冤與王昭君之痛
    而那三位落第舉子卻一直落魄在家,後來不得已求助於陳府,欲謀一官半職,但遭陳世美婉拒,三人遂懷恨而去。這些施恩圖報的舉子們徹底失望了,連同他們的家人也都斥罵這個忘恩負義的陳世美。於是他們決定編戲罵他。三名舉子考試功夫不足,但編戲歪才有餘,他們挖空心思地搜掠編撰,整整用了大半年的工夫才把這齣戲寫好。他們有意把不葬二老、攀附權貴、殺妻滅子等令人痛恨的罪名,加在陳世美的頭上。
  • 一個比王昭君還傳奇的女子,一生嫁三人,犧牲了自己,卻守住了一個王朝
    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子也從沒有放棄過抗爭,女強人、奇女子、才女、美女,叢出不窮,比比皆是,她們的作為絲毫不遜色於男子。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命運,更帶來不同的奇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位和親的傳奇女子。說起和親,大部分人應該會想起王昭君,畢竟她長得美,這萬惡的看臉的世界……要不就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遠嫁匈奴後,很多人都好奇王昭君過得幸不幸福,從背井離鄉,一輩子都不能回來這一點上看,是不幸福的,王昭君的《怨詞》有這樣一句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非常明確地表達這種感受。,同時王昭君又因為美貌得到呼韓邪的喜愛,兩個人夫妻和睦,還育有一個兒子,漢朝跟匈奴的關係也因此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段時間大概有五六十年,可見昭君出塞,不僅僅是嫁女兒那麼簡單。
  • 一襲紅袍立天下,任憑他人空笑我——琵琶美人王昭君
    掖庭令眼睛一瞪,沒好氣地回答:「皇家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樓,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還是老實待著吧。」  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你可以不服,卻不可以改變。對此,王昭君只能以「自嘆人生皆有定」來安慰自己。然而在她內心深處,對這樣的命運並不真心屈服,她在等待著噴薄而出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很快就來臨了。
  • 瓷的故事 —— 它訴說著中國四大美人之王昭君的故事
    而王昭君和胡服女子三人這一面的畫幅中,則映襯著柳樹和芭蕉,頗有女性化的背景,由此可見畫家的獨到匠心。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和貂蟬、西施、楊玉環一起為千古文人、畫家吟唱和描繪的對象,更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人物,她們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元代就更加盛行。
  • 王昭君:她為何自薦和親?又如何維持和平西漢、匈奴和平六十年?
    一日日的寂寞沉重消磨了王昭君所有的意氣與鮮活。也許曾經王昭君有過一躍枝頭成鳳凰、光耀門楣的念頭。可現在的王昭君只想逃離這個囚籠般的皇宮,回到父母身邊承歡膝下。彼時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覲,自請為漢家婿永保邊塞安定無。此時的大漢耶非昔日的大漢,國力強盛、兵馬強盛,更無需向先祖輩那不是你用和親換來和平、安定。呼韓耶單于的謙卑、投城讓漢元帝龍心大悅、揚眉吐氣,可又如何願意以公主下嫁?
  • 王昭君把帶去的珍貴禮物贈給匈奴同胞,受到了人民的歡迎和愛戴
    因為王昭君在和親的時候就不是漢朝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子了,而是代表著大漢朝的臉面,所以對於王昭君出嫁的嫁妝這方面,漢朝的漢元帝肯定是不能夠草草的糊弄這件事情, 因為做的稍稍不滿意的話,就會引起匈奴人的不滿意。所以漢元帝對和親的嫁妝也是要大方的。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長啥樣?專家復原樣貌,網友:不懂古人審美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國的四大美女到底長什麼樣,能夠讓她們的美名從古代,經過幾千年的傳播一直傳到現代,讓眾多古代著名詩人紛紛寫詩,來讚嘆她們的美貌。不過,畢竟時間過於久遠,在她們所處的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張畫像,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留有畫像,也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 王昭君:什麼樣的女人,值得我們紀念兩千年?
    吃牛肉,喝羊奶,睡氈帳,這些全然不同的生活習俗,對王昭君來說都可以適應。除此之外,王昭君更懂得經營婚姻。私下裡,她與呼韓邪單于像是一對玩伴,在草原上騎馬射箭,擦馬揚鞭;內心裡,她卻深知自己的使命,要維護胡漢和平,要大漢國泰民安。這個孤身一人飄零異鄉的弱女子,真的做到了。
  • 王昭君真實容貌被復原,看後就炸鍋了:這麼醜嗎?專家:這是原貌
    從古至今王昭君這位美女一直都是我們所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對於王昭君的美貌究竟是怎樣的,她的美貌一直只是在傳聞裡,王昭君的面容到底有多美,現在已經可以用科學技術還原了,還原後究竟是怎樣呢?雖然我國的那些考古學家曾表示,這次所復原出來的王昭君極有可能不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最真實樣子,但是這個技術恢復的已經八九不離十了。在恢復的照片畫面中,王昭君的整個臉型算是比較偏圓的那種,卻是一位十分典型的單眼皮美女,她那十分高挺的鼻梁孩子從而可以襯託出王昭君的清秀感。
  • 王者榮耀:百裡玄策準備偷襲王昭君,結果卻中了王昭君的圈套
    如果你也喜歡王者榮耀漫畫,請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更新王者榮耀的小漫畫。在王者榮耀裡,百裡玄策是一名刺客英雄,一般用於打野,有位移,有控制,而且輸出很高,外形也很可愛,不過操作和配合卻不簡單,因此讓很多玩家又愛又恨的。
  • 西部散文閱讀:焉支山下讀昭君《上元帝書》
    王安石詩: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等等,大抵如此。王昭君應該是一個知書達理人家的孩子,天資聰慧,容貌出眾。昭君出脫的俏麗俊美的那一年,漢元帝擴充後宮天下選美,昭君有幸被選,來到長安。依照慣例,畫師為秀女畫像,呈獻皇帝,予其定奪。能得到皇帝的寵幸,那是天下女子夢寐以求的事情。
  • 她是中國最美的女人,卻嫁3個從不洗澡的男人,你知道她是誰嗎?
    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美女,比如蘇妲己,西施、趙飛燕、潘玉兒等等,各色美女各領風騷,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王昭君被公認為中國最美的女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時代裡,王昭君可謂是參與了風雲的權力遊戲裡,但她的命運最終也被男性所支配,以完成她的歷史使命。
  • 同樣嫁父子,楊玉環與武則天怎麼差距那麼大?兩個關鍵所致!
    唐朝不僅武則天嫁了父子二人,而另有一女子同樣嫁了父子二人,那就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玉環先嫁壽王李瑁為妃,夫妻郎才女貌,年齡相當,青春正好,伉儷情深。歷史巧合的是,當初武則天曾奉命出家為尼,而楊玉環曾奉命出家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