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擊、內戰、綁架、恐襲和疾病,中企在非洲的安全問題怎麼破

2021-01-07 澎湃新聞

隨著中非合作關係的穩步發展和中國「走出去」戰略的迅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人員走向亟待投資開發的非洲大陸。與此同時,由於非洲國家政治、社會環境的複雜和動蕩,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因素的相互交織,恐怖勢力和海盜活動的日益猖獗,眾多「走進」非洲的中資企業人員受到的安全威脅也越來越多。在西非和「非洲之角」(東非的一個半島,包括吉布地、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等國家。)恐怖襲擊頻發、蘇丹和南蘇丹等國內部衝突久拖不決、南非和奈及利亞等國治安狀況未見好轉的情況下,如何防範和減少在非中企員工的安全風險,是企業自身、政府管理部門及相關各方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非中企員工面臨的五大安全威脅

1、治安問題

非洲各國年輕人口比例高,失業率高,貧困問題嚴重,導致社會犯罪率居高不下。更為嚴重的是,受長期戰亂和政府管理不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一些非洲國家的槍枝管理不力,非法買賣和持有槍枝現象極為普遍,涉槍犯罪頻發。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4月,在涉及在非中企的130起治安事件中,涉槍治安事件的比例高達60.8%。可以說,在南非、南蘇丹等非洲國家工作和生活的中企員工經常處在槍口之下。與此同時,部分非洲國家的警員數量有限且素質較低,無法有效維護當地社會治安。受福利待遇低、武器裝備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非洲國家的警察不僅無法為企業駐地、銀行周邊、偏僻路段等主要案發地點提供必要的治安巡邏,而且常因利益誘惑而直接或間接參與針對中企員工的治安犯罪。此外,節慶、大型體育賽事和大選等重要日期的群眾集會與人員流動,也給犯罪分子搶劫並傷害中企員工以可乘之機。

2、政局動蕩

內戰、暴動和衝突是非洲國家政局動蕩的主要表現形式。爆發內戰的原因多為國家認同程度較低,以族群為基礎的政黨或政治派別之間不能在政治框架內和平解決權力和利益分配問題,從而引發內戰。國家認同感較強、執政黨得到較多支持的國家,有時也會因政治安排不當或社會矛盾尖銳而引發群眾遊行示威,若當局未能及時合理解決相關問題,和平示威很可能演變為群體性暴動。政局動蕩會導致全國或部分地區陷入無政府狀態,違法犯罪行為猖獗,這無疑會對身在其中的中企員工帶來不可低估的安全威脅。南蘇丹就是典型例證,自2013年末爆發嚴重衝突以來,在當地的中企員工遭遇的武裝搶劫和人身安全威脅明顯增多。

3、綁架

首先,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採的在非中企大多在偏遠和動亂地區作業,如蘇丹的西部和南部地區、南蘇丹的北部地區等,這客觀上增加了本企業員工遭遇綁架的風險。其次,部分中資企業的自身安全防範意識弱、相關安全防範措施不到位。例如,未做全面和細緻的安全風險評估便貿然進入安全風險較高的地區;未及時到中國使館和當地警局進行人員信息登記等,導致中國使館和當地軍警不能及時為企業員工提供安全警示和安全保護;未重視當地武裝組織或叛亂組織的活動,加之信息不暢,導致企業因未及時做好應對措施而使員工遭到武裝分子綁架。再次,部分中國企業對其生產和經營活動可能產生的政治風險不夠敏感,無意間成為一些反叛組織通過綁架人質達到政治目的的工具,2012年1月「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綁架29名中國工人就是典型例子。此外,所在國政府未能準確判斷當地安全風險的變化並及時調整企業駐地或作業地點的安保力量,使武裝分子輕易攻入並實施綁架。

4、恐襲

恐怖襲擊主要發生在西非的奈及利亞、馬裡及「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肯亞等恐怖組織活動較為猖獗的國家和地區,這與這些國家的治理能力不強有很大關係。一方面,政府對偏遠地區的管理鞭長莫及,為恐怖組織提供了比較自由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的政府在某些方面未公正對待偏遠地區的民眾,激起當地民眾的反政府情緒,為恐怖組織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就在非中企而言,對恐怖襲擊的防範意識不強和無力應對是導致自身受到恐怖活動的波及,甚至直接遭到恐怖襲擊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企業未認真對待我使館的相關安全提醒信息,在恐怖襲擊頻發期間依然前往危險地區或人員密集地區。

5、意外傷害

意外傷害主要來自交通事故、爆炸事故和突發疾病等。雖然交通事故與非洲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不足和交通管理落後有很大關係,但疲勞或酒後駕駛、高速行駛、未系安全帶、不熟悉路況等也是在非中企人員交通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此外,由於缺乏必要的安全防範意識和常識,加之企業的疏於管理,一些在非中企員工,特別是來自中國農村地區的員工,對在某些危險地點(如彈藥庫、疾病疫區、深水區等)作業的安全風險不以為意,未做足夠的防範、規避和應對措施,從而無意間成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作為熱帶大陸,非洲歷來疾病較多,而許多在非中企自身醫療保障條件有限,且作業區大多地處偏遠,無法及時就醫,使瘧疾、伊波拉病毒等成為威脅員工生命安全的殺手。

多管齊下,共同應對

安全事件頻發,不僅有在非中企防範不周及中方管理部門引導和監管不力的原因,也有非洲國家安全環境欠佳的原因。只有多方「齊抓共管」,才能真正有效改善在非中企員工的安全狀況。

1、對中國企業的建議

企業的自我重視和積極防範無疑是減少員工安全威脅的最直接和最有效途徑。

首先,企業要在赴非前後做好風險評估和安全預防工作:

入駐高風險或受衝突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之前,企業應切實做好員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及目標國的安全風險評估,營地和作業區應儘可能遠離高風險地區。入駐後,應儘可能與中國使館、其他中國企業機構或人員保持密切溝通,高度關注當地時局變化及各方發布的安全警示信息,制定細緻的安全防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應急機制;

其次,要加大安保投入,包括僱傭保安人員、建設安保設施、安裝安保設備、給員工購買個人保險等;再次,要主動營造安全環境。

對內要管理好本企業的當地僱員並與之和諧相處,妥善處理勞資糾紛。對外要通過提高員工本地化程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主動與當地社區互動等措施,建立並保持與當地民眾、部族和民間社團的良好關係。此外,中國企業還應確保中國員工的手續齊全併合法,告誡其遵守當地法紀,提醒其儘量不要單獨外出,不要隨身攜帶大量現金,從而減少誘發糾紛和衝突的自身原因。

2、對中國政府的建議

政府管理部門對在非中企的引導、監管和保護作用不可或缺,具體可強化或改善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管理應強化對在非中企的安全指導和監督。

鑑於一些在非中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往往對員工的安全教育「走過場」,外事和商務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監管或考核機制,嚴格要求並監督赴非企業做好員工安全教育工作,切實做到有備無患;

第二,外交部、商務部、駐非使館及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及時並持續發布安全提醒信息,幫助各類企業提前做好安全防範;第三,涉外部門應適時提請或敦促治安狀況不佳或受衝突影響的非洲國家加大對中企的安保力度,並儘可能與有關非洲國家的政治反對派甚至反政府力量保持適當關係,避免在非企業遭遇重大安全事件。第四,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引導、鼓勵和扶持有能力的中國安保企業「走進」非洲,為在非中企提供「貼心」服務。

3、對雙方合作的建議

除上述防範措施外,相關各方還應通力合作,從根源上減少包括中企員工在內的在非華人的人身安全威脅。

首先,中國和非洲國家政府應切實加強安保合作,並建立人員安全事務定期溝通與協商機制。其次,強化中非投資與合作論壇等官方或民間機制的功能,由中非雙方政府部門和中資企業共同協商並確定既能滿足非洲國家發展需要又可惠及當地各方利益的「多贏」投資項目或領域,促進非洲國家發展,從根本上改善在非中企機構和人員的安全環境;

此外,包括外事和商務管理部門、安全部門、在非中企、安保公司、智庫及媒體在內的國內有關各方,應共同探索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自媒體等非傳統手段,搜集、整合、分析和發布安全信息的新途徑;最後,

中非雙方應進一步擴大民間交流,增進雙方民眾間的相互了解和親近感,從根本上消減在非華人的安全風險。

(作者系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非關係、非洲問題,特別是蘇丹和南蘇丹問題研究。本文首發於「明危東非觀察」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獲作者授權轉載。本文原標題為《明危觀察 | 威脅在非中企員工的五大安全風險》,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馬裡恐襲背後: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艱辛與不易
    11月27日,馬裡恐襲事件中遇難的三位同胞遺體,回到了祖國。  祭奠逝者的同時,我們不容忽視這樣的現狀: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深入,越來越多前往非洲的中國企業,也承擔著愈發嚴重的安全風險。截止2014年5月,已經有700多名中國人在援建非洲的過程中身亡。而中國企業的海外遇襲事件中,60%以上發生在非洲。目前,中國在非洲的援建、投資項目已達千餘個。2014年中非貿易額已超過2200億美元,是所有大國對非貿易中體量最高的。  繼支援東歐各國、恢復聯合國常任席位前支援非洲之後,這是中國第三次大規模地「走出去」。有業內分析稱,此舉將有利於擴大中國產品市場以及消化國內過剩產能。
  • 【輿論】倫敦恐襲 「留歐」分子幹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海外網(m.haiwainet.cn)採訪時指出,這又是一起「獨狼式」恐怖襲擊,地點選在了很大程度上象徵英國體制的議會外面,而不是郊區,看得出來,這是襲擊者精心考慮後作出的選擇。對於發動此次恐襲的原因,崔洪建認為,有人推測是由反對「脫歐」的人發動,其實不然。英國有充分的意見表達渠道,反對脫歐者沒有必要採取這麼激進的方式表達不滿。
  • 比「恐襲」本身更可怕的,是它的隨機性
    包括著名五星級酒店泰姬陵酒店在內的諸多地方,發生了槍擊,爆炸,人質劫持等恐怖主義行為。影片用兩小時的時間還原了孟買最黑暗的那一夜,那一夜也被稱為印度版的911事件。礙於成本的原因,9處恐襲地點,影片只還原了咖啡館和泰姬陵酒店兩處,——火車站那處不算,只拍了一個洗手間。
  • 兩名格鬥家喝咖啡時突遇維也納恐襲 中彈後仍救出昏迷警察
    (原標題:兩名格鬥家喝咖啡時突遇維也納恐襲 中彈後仍救出昏迷警察)
  • 布吉納法索首都一家土耳其咖啡館發生恐襲,已致17死8傷
    布吉納法索首都一家土耳其咖啡館發生恐襲,已致17死8傷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8-14 10:12 來源:澎湃新聞
  • 突尼西亞首都恐襲致多人傷亡,中使館再發安全提醒
    2016年以來,突加大反恐力度,安全形勢總體有所好轉,但零星恐怖襲擊仍有發生。2020年3月,突首都發生恐襲事件,造成多名軍警人員傷亡。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突尼西亞大使館根據當地安全形勢連續發布「注意安全」級別的安全提醒。根據當前形勢,現發布新一期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020年6月30日,具體如下: 當前,突尼西亞安全形勢依舊複雜。
  • 歐洲恐襲頻發:宗教不是犯罪的藉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無獨有偶,10月29日,法國尼斯發生惡性持刀恐襲事件,光天化日之下,行兇者在聖母大教堂附近作案,導致3名無辜市民遇難。兇手現年21歲。11月2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生槍擊恐襲,據悉有6處地點發生連環襲擊,造成嚴重傷亡。兇手被當場擊斃,現年20歲。
  • 非洲最年輕億萬富翁突遭綁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路透社11日報導說,非洲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坦尚尼亞人穆罕默德·德沃基當天早晨在該國最大城市被持槍歹徒綁架,後被解救。警方已經逮捕了幾名嫌疑人,正在緝拿其他在逃綁架者,並調查綁架的具體動機。
  • 法國大選|倫敦恐襲後,反移民反穆斯林的勒龐會異軍突起嗎
    襲擊議會大廈的行徑製造了社會恐慌,是對西方價值觀的衝擊和對權力機構的挑釁。恐襲給英國敲響警鐘,也給歐盟蒙上陰影。3月25日是歐盟誕辰60周年,在邁向第二個甲子前夕,歐盟國家遭受恐襲對於歐盟建設而言無異於一種警示,即便是發生在即將脫歐的英國。當日,布魯塞爾正在紀念恐襲一周年,而英國就隨即發生相同性質的慘劇,對歐洲的反恐現狀無疑是諷刺和戲謔。
  • 回首斯諾登和槍擊案:美國「槍控」與 「網控」之處境
    核心內容提要 多年以來,「槍控」和「網控」的話題無不撩動著整個美利堅合眾國的神經。2012年12月14日,美國康乃狄克州小學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慘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兒童——這是繼2007年導致33人死亡的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後的又一起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
  • 非洲為什麼貧窮?種族滅絕,血腥內戰,暴力犯罪泛濫踐踏法律
    種族滅絕,血腥內戰,暴力犯罪泛濫,表明非洲社會從各個社會層次來看,都是程度不等的食人社會。制定法律的人和負責執行法律的人,恰恰是踐踏法律的人。例如,在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從獨立之後的一天起,都頒布了吸引外國投資的投資法規,可是非洲的有錢人卻爭先恐後把錢存到瑞士、法國、比利時和英國的銀行,給人的印象就是他們對自己、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產品毫無信心。
  • 《恐襲波士頓》背後的故事
    《恐襲波士頓》更像是一部群像戲 作為一部好萊塢式的主旋律影片,《恐襲波士頓》更像是一部群像戲,展現的並非只是「恐怖襲擊」瞬間的事情,更多的篇幅用來表現罹難者、救援者和施暴者在此之前的生活軌跡,這些人的命運在2013年4
  • 沙漠蝗災繼續威脅著非洲之角和葉門的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表示,儘管2020年採取了有力的沙漠蝗防治措施,但新一代蝗群正威脅著非洲之角和葉門數百萬人的農業和畜牧生計以及糧食安全。有利的天氣條件和季節性普遍降雨致使蝗蟲在衣索比亞東部和索馬利亞大量繁殖。
  • 美國黑人男子綁架白人女子,強迫她看了9個小時的奴隸制紀錄片
    據《每日郵報》2月18日報導,一名非洲裔的美國男子綁架了一名白人婦女,男子強迫女子看了9個小時的奴隸制紀錄片。2月17日,這名男子被錫達拉皮茲市警方以一級騷擾和非法拘禁的罪名逮捕。羅伯特綁架了一名女子,雖然最初的報導中並沒有提及被綁架的女子的種族,但是隨著羅伯特的被捕,媒體證實被綁架女子是一名白人婦女。資料圖羅伯特先是把這名白人女子綁架到錫達拉皮茲市第二大道的一處住宅裡,然後強迫女子和他坐在一起,然後一起觀看了9個小時的講述奴隸制的紀錄片《根》。
  • 中國紡企開拓非洲市場為何要首選埃及?
    、本土工業基礎薄弱、紡織服裝產能低下的非洲市場,而埃及則成為很多中國紡企開拓非洲市場的第一站。  2、巨大的市場潛力  埃及紡織服裝市場規模是非洲第二,僅次於南非,對高、中、低檔紡織品均有巨大需求。埃及男性的服裝平均消費為每年550美元,女性則在900美元以上,而與此相對的是埃及有限的生產能力。埃及本土工廠不足1000家,需要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紗線和成品織物,這對中國企業來說,無論是在貿易,還是投資方面,都蘊藏著巨大商機。
  • 俄首次承認恐襲不無可能
    原標題:俄首次承認恐襲不無可能  俄羅斯領導人首次說,上月在埃及西奈半島發生空難的俄羅斯客機可能遭到恐怖襲擊。   《俄羅斯報》10日援引俄總理德米特裡·梅德韋傑夫的話報導:「恐怖行為當然是事件的可能性之一。」   先前,英國和美國方面稱,根據所獲情報,客機遭炸彈襲擊的可能性大。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家風險最新特點回顧與趨勢展望
    然而,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政局穩定性較差,政府治理能力薄弱,一旦進入選舉期,圍繞國家權力之爭的政治鬥爭必將隨之加劇,由經濟水平落後、地區發展失衡和收入嚴重不足等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也將集中爆發,最終導致選舉活動常常伴隨著抗議示威、暴力事件,在一些部族和宗教矛盾尖銳的地區,還有可能發生恐怖襲擊和武裝衝突,整個國家的政治和安全風險會出現顯著上升。
  • 萬錦華人區Denison槍擊!男子開車中槍身亡
    大多倫多連發四起槍擊!男子萬錦駕車時遭槍擊喪生GTA地區最近很不平靜,接連發生槍擊事件。從周一晚間到今晨,已經接連發生四起槍擊, 令至少三人受傷,其中在萬錦(Markham)的一宗槍案中,一名男子駕車時遭槍擊,當場喪生。
  • 乳企綁架國標,拉低生乳標準和牛奶質量?還能放心喝國產牛奶嗎?
    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那篇文章中的幾個問題吧。 01生乳標準低,是企業綁架了? 網文截圖 文章說,乳企在2010年我國修訂《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生乳》時,降低了對於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和蛋白質含量的要求,2010
  • 被恐襲女子在遺囑提到名字 鍾萬學做出回應
    卡斯迪從扎基婭的家人口中得知,她經常換手機號碼,這導致家人在槍擊事件發生當天無法聯繫她。卡斯迪說:「事發當天,家人無法聯繫她,因為家人不知道她的手機號碼是多少,她經常換手機號碼。」據卡斯迪所知,扎基婭在當天早上8點半對家長說要出門一下,出門很久還沒有回家。據說扎基婭家人一度向警方報警,後來得知國家警察總部發生槍擊事件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