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片新標杆!《恐襲波士頓》背後的故事

2021-01-07 1905電影網
主旋律影片新標杆!《恐襲波士頓》背後的故事
時間:2017.11.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劉方舟 分享到:
《恐襲波士頓》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

 

1905電影網訊 根據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改編的電影《恐襲波士頓》於11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影片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並在IMDb上獲得了7.4分的成績。

 

《恐襲波士頓》由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等人主演,聚焦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警方與民眾同心協力緝捕真兇,阻止嫌疑人製造更多恐怖襲擊的故事。


《恐襲波士頓》更像是一部群像戲

 

作為一部好萊塢式的主旋律影片,《恐襲波士頓》更像是一部群像戲,展現的並非只是「恐怖襲擊」瞬間的事情,更多的篇幅用來表現罹難者、救援者和施暴者在此之前的生活軌跡,這些人的命運在2013年4月15日交匯在了一起,隨著炸彈的爆炸發生了改變。這種設定也使得新聞報導中一串串冰冷數字背面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的出現在觀眾面前,角色並沒有預設屬性讓人一眼看穿,人物的行動始終推動事件進行。

 

在情緒渲染上,《恐襲波士頓》擯棄了口號式的宣傳方式,用人物的情感反差和一些小細節打動觀眾。比較明顯的是嫌疑人小察爾納耶夫對待哥哥的孩子充滿溫情,而在躲避警方追捕開車逃逸的時候不惜碾過重傷的哥哥。陪伴死去兒童的警員在救護車帶走遺體的時候面無表情的敬禮都令人難以忘懷。

 

《恐襲波士頓》較好的還原了事件的原委,時隔多年,真實事件背後的一些故事也以另一種形式始終提醒著世人,任何針對平民的暴力襲擊都應受到強烈的譴責和最嚴厲的打擊。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發生在愛國者日意義不言而喻

 

英文名「Patriots Day」《愛國者日》

 

這部影片的英文名「Patriots Day」《愛國者日》裡面也很有深意,作為美國獨立戰爭紀念日,愛國者日在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舉行慶祝活動,其中就包括波士頓馬拉松賽。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經在講話中提到「愛國者日是自由的波士頓慶祝其歷史的一天。」不過由於其中含有獨立的寓意愛國者日近年來成為了民眾發洩對美國政府不滿的「特殊日子」。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發生在這一天意義不言而喻。


隨著煙霧騰起,四周人群倒地

 

犯罪嫌疑人以及使用的武器

 

根據公布的資料顯示,犯罪嫌疑人為兄弟倆,一號嫌疑人為塔梅爾蘭·察爾納耶夫,二號嫌疑人是他的弟弟焦哈爾·察爾納耶夫。在與警方交火中,哥哥梅爾蘭身受重傷,弟弟焦哈爾在逃逸過程中不但沒有幫助哥哥,反而開車從他軀體上碾壓,造成其傷重死亡。

 

FBI新聞公報稱,爆炸的兩枚炸彈,一枚被放在一個高壓鍋裡,並藏在背包中。爆炸後的殘片顯示,製造這枚簡易炸彈的兇手在鍋裡放了釘子、鋼珠等材料。視頻截圖顯示,爆炸發生前,一個黃色背包被丟在路邊,靠著人行道柵欄。柵欄的另一邊,則站滿了為運動員歡呼的人群。隨著煙霧騰起,四周人群倒地。另一枚炸彈也被安裝在一個金屬容器內,但不能確定是否也是高壓鍋。

 

死難者的身份

 

事件中有三位平民遇難,其中有一位是來自波士頓大學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中國籍女留學生呂令子。事發前她正與同學在比賽終點附近觀看比賽。另外兩位遇難者是本地8歲兒童理察,他的母親和妹妹則身受重傷,他的父親是比賽選手。還有來自麻薩諸塞州的餐廳經理坎貝爾。


電影中詳細還原了FBI的工作過程

 

FBI對案件的分析和偵破

 

在電影中詳細還原了FBI的工作過程,其中包括在犯罪現場阻止當地警察收殮遺體並對現場遺物進行分析,而這些遺物中往往隱藏著許多破案線索。

 

在結束現場勘探後,FBI立即設置了指揮控制中心,對案件進行分析並指揮抓捕行動。電影中比較接近於事實,FBI在獲得了犯罪現場的影像資料和現場人員的筆錄後從中尋找信息。探員們用對爆炸物進行取證分析,再結合反覆翻看現場視頻的方法鎖定的犯罪嫌疑人,迅速找出嫌犯可能的逃跑路線,並調取沿途各個店鋪的攝像頭順藤摸瓜找到第二名嫌疑人。

 

FBI與當地警察在關於是否公開視頻中嫌疑人的形象展開爭論,最終嫌疑人在看到自己被通緝的消息後準備出逃,並在逃跑過程中殺害一名警察並劫持了一名駕車人質。在全城封鎖、人質機制逃生後案情取得突破,根據車輛GPS追蹤信號最終鎖定嫌疑人的位置。

 

在《恐襲波士頓》之前,好萊塢也多次對反恐問題「發表態度」,從2004年麥可·摩爾的《華氏911》、2006年奧利弗·斯通的《世貿大廈》、2008年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再到2012年她的另一部作品《獵殺賓·拉登》,好萊塢用自己熟悉的視聽語言手法重新「包裝」反恐事件撫慰民眾受傷的心靈。在這一點上,為正在蓬勃發展的國產主旋律影片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如何用更容易為觀眾接受的方式傳遞中國價值觀,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成為了今後中國主旋律影片創作的重中之重。


文/劉方舟

相關焦點

  • 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新華社福州11月29日電 題: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新華社記者吳劍鋒、任沁沁、張逸之《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等多部主旋律電影在廈門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者表彰儀式上獲得表彰。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主旋律」正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 比「恐襲」本身更可怕的,是它的隨機性
    影片用兩小時的時間還原了孟買最黑暗的那一夜,那一夜也被稱為印度版的911事件。礙於成本的原因,9處恐襲地點,影片只還原了咖啡館和泰姬陵酒店兩處,——火車站那處不算,只拍了一個洗手間。整體而言,這是一部刺激腎上腺素的電影,尤其是開頭的第一幕,你能感受到恐襲無處不在又無可躲藏的原罪本質。
  • 斯賓塞的機密任務:馬克·沃爾伯格成了波士頓蝙蝠俠
    兩個警察之死背後還有更大陰謀,斯賓塞的正義之路困境重重。腐敗警察、販毒黑幫、投資大鱷等多方勾結,勢力龐大水很深。因為他的前科(博伊蘭生前營建了很好的形象),警局同事都恨他。斯賓塞的前搭檔,出獄後唯一一個還與斯賓塞交好的波士頓警察,其實也是黑警一員,而且還是大佬。FBI一心只想釣大魚,根本不關心一個波士頓警察的死活和名譽。斯賓塞的女友茜茜吐槽他:你在扮演蝙蝠俠。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陽光燦爛的日子》當時的國產片很大部分就是國有製片廠創作的主旋律影片,在市場化改革的初期,電影依然承擔了很大的主流宣傳任務,雖然已經在開始講故事了。比如1996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主旋律影片《孔繁森》,拿到當年第八名的票房成績。
  • 《恐襲波±頓》[同步上映][2017][HD1080P][英語中字][美國劇情驚悚歷史][百度雲][磁力鏈]
    ◎譯名: 恐襲波士頓◎片名: Patriots Day◎導演: 彼得·博格◎編劇: 彼得·博格 / 馬特·庫克 / 約書亞·祖特曼 / 保羅·塔馬西 / 埃瑞克·詹森◎主演: 馬克·沃克裡斯朵夫·奧謝 / 文森特·庫拉託拉 / 詹姆斯·科爾比 / Themo Melikidze◎類型: 劇情 / 驚悚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11-17(中國大陸) / 2016-11-17(AFI影展) / 2017-01-13(美國)◎片長: 133分鐘 / 131分鐘(中國大陸)◎又名: 愛國者行動(臺
  • 《金剛川》並不完美,但主旋律的「眾包」式創作有點意思
    四部新片主題十分鮮明,都可歸到主旋律一類。過去一提到主旋律影片,內容、選角、發行放映似乎都與商業片市場——也就是與普通觀眾隔著一個次元空間。而自《戰狼2》後,再看如今這幾部主旋律影片,已是全然的商業片操作、全明星陣容。
  • 星辰文藝丨張迪 劉庫:主旋律電影的多元化表達 ——評電影《絕密...
    一、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  不同的敘事方式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好的敘事方式甚至有可能決定整部影片的走向。《絕密工程》作為一部以兩彈一星為背景,涉及人數達十萬餘人的主旋律影片,並沒有選擇從科學家的角度出發,描寫兩彈一星過程中的故事。
  • 中國電影的主旋律是什麼?審視這部影片的三點內涵
    主旋律電影受歡迎程度不斷提高,也改變了過去被冠之以「高高在上」、「說教影片」等頭銜的現狀。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被打破,講好中國故事的國產電影正在迅猛發展。本文以《解放:終局營救》為例,通過分析影片所展現的拳拳父愛、家國情懷和男女平等三種主流價值觀,探討當代中國主旋律電影為何廣受好評。什麼是主旋律電影?
  • 新傳學生入冬觀影指南|影片推薦
    年底了,熬過了期末考,幹完了KPI,新一年的考研兒也迎來了解放日。本期小羊精選了9部與我們新聞傳播專業緊密相關的經典影片,冬天裡,窩在沙發上烤火,煲劇,美滋滋~ Spotlight 《聚焦》
  • 細思極恐!《閃靈》的背後竟然是抑鬱的縮影?這部恐怖影片有何特殊...
    細思極恐!《閃靈》的背後竟然是抑鬱的縮影?這部恐怖影片有何特殊意義 一部被人們公認的好影片,往往都具有反映社會問題,警示世人的現實意義。小編也非常喜歡推薦這類影片給我的讀友,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裡的解讀正確導向大家的生活。今天比較特殊,要向大家推薦的是一部有當代特殊意義的恐怖片《閃靈》。
  • 聚焦青年勵志創業故事,《吉他兄弟》開啟主旋律劇集新航道
    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期,這曲迴蕩在鄉間田野的主旋律之歌成為影視創作的主要分支。今晚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的《吉他兄弟》,便是以扶貧為故事內核的當代青年勵志創業劇,將給螢屏帶來一陣新風。
  • 歐洲時報記者曾連續現場追蹤報導,時隔5年,查理周刊恐襲案終開審
    警察背後是受恐襲的《查理周刊》原址 黃冠傑 攝 據法國《世界報》報導,巴黎特別重罪法庭9月2日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恐襲案及相關的兩樁恐襲案
  • 《橫空出世》:豆瓣評分9.3,這才是最值得一看的主旋律電影
    2019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賺足了眼球,7個故事展現共和國成長曆程中的7個瞬間,不同以往的是,影片聚焦的是歷史長河中的小人物,比以往宏大敘事的電影更溫情、更難能可貴。影片斬獲31億7029萬票房,排在國內總票房榜的第八位。
  • 【輿論】倫敦恐襲 「留歐」分子幹的?
    英國首相特裡莎·梅晚稱恐襲是「卑鄙的、令人噁心的」,並稱英國不會提升恐怖威脅的等級。英國警方表示他們已知嫌犯身分,但拒絕提供細節。據認識襲擊者的人透露,該嫌犯具有「伊斯蘭國」極端恐怖主義傾向。對於發動此次恐襲的原因,崔洪建認為,有人推測是由反對「脫歐」的人發動,其實不然。英國有充分的意見表達渠道,反對脫歐者沒有必要採取這麼激進的方式表達不滿。況且,英國脫歐大局已定,這麼做於事無補。這種表現形式也與主張留歐的人倡導全球化以及自由貿易等理念和價值觀相左。不過,不排除本次恐襲是由受極端恐慌主義思想影響的難民發起,為難融入社會或者受到不公待遇等傾瀉不滿與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