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1月15日訊(記者 李麗濤 通訊員 李均雁)近日,青島市民張女士因母親去世悲痛欲絕,傷心難過卻流不出眼淚,雙眼乾澀難受,加之自己口乾眼乾多年,還以為得了糖尿病,反覆檢查也未尋得病因。直到在朋友的建議下來到海慈醫療集團風溼免疫科諮詢就診,才發現是乾燥症候群。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同時配合海慈醫療集團風溼免疫科研發的人工自體血清淚液滴眼治療,張女士口乾眼乾的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據海慈醫療集團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宋彩霞介紹,乾燥症候群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B淋巴細胞異常增殖、組織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徵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乾燥性角結膜炎和口腔乾燥症,還可累及內臟器官,出現口乾、吞咽餅乾饅頭等乾性食物難以下咽,需頻頻飲水,眼乾會有異物磨澀感,皮膚乾燥,會出現關節疼痛、口腔潰瘍,包括其它的內臟損害,包括血液系統、神經系統、間質纖維化、肝腎的表現。
宋彩霞告訴記者,乾燥症候群屬於中醫「燥痺」範疇。病因病機多因內熱津傷,久病精血內虧,或外感燥邪,或外邪內侵化熱,或汗、吐、下失治後傷津耗液。《臨證指南醫案·燥》云:「燥為乾澀不通之疾。」指出燥的成因與津與血相關,是津血的凝澀不通。津液虧損、瘀滯經脈、氣機不暢、臟腑失榮是乾燥症候群「瘀血致燥」的病機所在。現代研究也證明乾燥症候群患者體內存在瘀血的病理依據。乾燥症候群患者存在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異常,表現為促炎因子的升高和抑炎因子的降低,炎症的發生會導致凝血功能的異常,而凝血功能異常又會加重炎症反應,兩者互為因果。
在中醫治療時,最常採用養陰活血的基本辨證思路。一般中醫治療主要以益氣、滋陰潤燥為主,治療乾燥性角結膜炎,多採用人工淚液滴眼可以減輕眼乾症狀,預防角膜損傷,減少眼部併發症。風溼免疫科根據這一疾病特點,積極研製,通過離心血清提取配置,應用於乾燥症候群乾眼症患者,同時配合科室研製的清熱生津潤燥方藥燻蒸眼部,內服中藥滋陰潤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中西醫結合,中藥內治外用,可以很好地改善乾燥症候群臨床症狀。據了解,目前風溼免疫科已經開展2例人工自體血清淚液治療乾燥症候群眼乾症狀,患者無不良反應,療效良好。自體血清含有維持眼表皮細胞健康的必需成分,可有效改善乾眼症的症狀。自體血清在減輕重度乾眼症的症狀和體徵時優於人工淚液,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