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圈地搶佔市場、獲得佔有率,從而形成寡頭壟斷,你們獲得了市場 70% 的份額,從這個角度說你們不是弱者。
從四月底就開始陷入輿論危機的豐巢,再次迎來當頭一擊。
2020 年 5 月 10 日,上海市普陀區中環花苑小區業主委員會發布公開信,從企業經營、業務流程、通識邏輯及業委會角度闡述,認為豐巢並未「對社會主流意見採取優化改善的積極態度」,並提出訴求。這一公開信登上熱搜,不少網友稱:業委會裡有高人!
不過,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整個事件還得從豐巢啟動的會員服務說起。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前報導過,原本一直提供免費寄存包裹服務的豐巢前不久發布公告稱,將於 2020 年 4 月 30 日推出會員服務,根據其規定:
此舉引起了網友的一番大討論。
部分網友認為,「12 小時內免費,超時才收費,合情合理,這樣也督促大家儘早取件、提高利用率,明顯利大於弊」,但更多的是反對聲——「我們給了快遞費,為啥還要給快遞櫃保管費?」、「收費可以,但 12 個小時根本不合理,最少得 24 小時」。
一位快遞小哥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的採訪時還表示,每周都要自掏腰包付 50 元快遞寄存費:
這樣的話超時居民取快遞收費,我們放裡面也要收費,其實我們希望居民能下樓自己取,這樣大家就不用支付費用了。
5 月 5 日,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務委員會更是發布通知稱,在豐巢方面給出解決方案之前,小區內的豐巢快遞櫃暫時停用。主要原因在於,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豐巢開始收取超時保管費,這一做法損害到了業主利益。
小區物業也表示將暫時拔掉豐巢快遞櫃的電源。
對此,豐巢於 5 月 9 日發表了《東新園業委會事件聲明》。
在這一聲明中,豐巢概述了基本情況。
根據豐巢的說法,此前已與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籤訂了三方協議,約定並支付了高額進場費。但在協商過程中,業委會突然通知暫時停用快遞櫃,並以各種理由拒絕恢復櫃機通電。隨後業委會發函,函內僅表達了保管費協商意願,和解態度模糊,且不涉及高額進場費事宜。
基於此,豐巢明確表達了立場:
業委會如執意繼續停機,將是嚴重的違約行為;保留追索業委會毀約的責任權利,同時將依據合約追索相關經濟和商譽損失;無法在支付高額入場費的同時再給業主提供免費服務。
發表該聲明之後,豐巢更是「深表不安」,於當晚 23:49 發表公眾號文章,官方致信用戶,「藉此機會聊聊推出此項服務的初衷」。
在這封《致親愛的用戶一封信》中,豐巢解釋了規定 12 小時為免費保管期限的幾個層面解釋:
由於場地問題,不少社區櫃機投放數量已無法再增加,因此解決方案便是提高快件領取速度。
根據後臺數據,12 小時免費保管期限適用於大多數情況,另一方面,如果超過 12 小時未取件,則會影響到投遞員的正常投遞及用戶體驗。
自會員功能上線以來,12 小時內取件比例提高了 5%。
根據這封信中,不難看出豐巢方面著重強調的是資源使用率的提升。因此,豐巢還推出了新的功能與活動:
不過,用戶對此並不買帳。
次日,上海市普陀區中環花苑小區業主委員會發布公開信。信中,該業委會首先表示,通過對業主的隨機投票調查,45% 的業主要求撤銷快遞櫃、37% 的業主要求停用快遞櫃,合計達 82%,因此該小區已於 5 月 8 日決議暫停使用小區內的兩臺豐巢智能櫃。
當然,這封上了熱搜的公開信可不止這麼簡單。
具體來講,業委會從四個角度有理有據地分析了豐巢的市場狀況及其做法背後的不合理因素:
第一,站在企業經營角度,豐巢形成了寡頭壟斷地位,盈利能力卓越——成立已有 5 年,佔市場份額 70%;豐巢每單快遞按快遞櫃格子大小對快遞員收取不同的使用費用;進場費實際上並不高昂,僅是對快遞員收取使用費,每天的利潤至少為 240%;此外還將獲得來自櫃身、屏幕、手機端廣告的收入。
第二,站在業務流程角度,用戶與快遞公司之間本不需要快遞櫃,如果說快遞員願意使用快遞櫃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付費合情合理;但快遞櫃對用戶收費,則讓用戶額外消耗了本可以避免的成本與精力。
第三,站在通識邏輯角度,豐巢本可以告知快遞員投遞前要先徵求客戶同意,但並沒有這麼做;豐巢的後臺數據並未全面考慮到用戶旅遊出差、快遞員晚上 8-9 點派送等場景。
第四,站在業委會角度,業委會代表業主的利益,超過半數業主認為快遞櫃收費不合理,那麼此時業委會暫停使用快遞櫃則是合情合理的;快遞櫃進場之初豐巢表示對用戶免費,但現在推出的收費模式可以說是缺乏社會責任心。
這還沒完,該小區業委會還提出了訴求:
此外,業委會表示,若這兩點訴求不能滿足,將無限期停止使用豐巢快遞櫃。
看完這封信,不少網友都表示其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雷鋒網了解到,正如這封公開信所說,豐巢經過五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2015 年 6 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聯合發布公告,表示共同向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 5 億,並將面向快遞公司、電商物流研發、運營 24 小時自助開放的豐巢智能快遞櫃,解決「派送最後一公裡」問題。
2020 年 5 月 5 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豐巢科技與中郵智遞(速遞易背後的公司)以及二者背後的關聯公司將籤署協議,此後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的全資子公司。
雷鋒網曾報導過,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豐巢投入約 178000 個快遞櫃,櫃機佔比約 44%;中郵速遞易佔比約 25%。因此上述收購完成後,豐巢市佔率將達到 69%。
但與此同時,豐巢的虧損實際上也並不少。
根據公開數據:
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營收 2255 萬元,虧損 2.5 億元;
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營收 3.08 億元,虧損 3.85 億元;
截至 2018 年 5 月 31 日,營收 2.88 億元,虧損 2.49 億元;
2019 年營收 16.14 億元,虧損 7.81 億元;
2020 財年 Q1 未經審計的營收為 3.34 億元,虧損為 2.45 億元。
由此看來,快遞櫃收費可以說是其生存的必然發展趨勢了。
那麼,豐巢的直接競爭對手菜鳥驛站也要開始收費了嗎?
實際上,在豐巢公布其收費機制之後,菜鳥方面立即表示,菜鳥全國各站點將繼續為消費者提供免費保管服務,不會誘導、強制消費者付費。於是用戶紛紛表示:
既然豐巢收費,那以後就放菜鳥唄。
值得一提的是,豐巢和菜鳥驛站的較量,實則是順豐和阿里的一場競賽。
那麼,究竟誰將更勝一籌?是目前穩居第一的豐巢,還是「民心所向」的菜鳥,我們拭目以待。
引用來源:
[1]https://mp.weixin.qq.com/s/UT-SvIwg8beN5sASdV_UxQ
[2]https://mp.weixin.qq.com/s/AsDqFGEzBO_ziWh8gD_coQ
[3]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5/f9JwWpi18b6LvevA.html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