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用NAS是一時衝動,想著有了NAS之後相當於有了自己的私有雲盤,然後放各種私密資料,但在買了NAS之後,發現學習成本較高,所以也就形成了三分鐘的熱度,過了眼癮後放到一邊就成了擺設,從而導致在網絡上有上述的剛需還是噱頭的討論。
NAS作為一款不常見的雲存儲,很多人剛開始接觸它也只是圖個新鮮,賣家的噱頭不外乎以下幾個:集中式存儲及共享方便,安全,速度快等,但是這幾點也的確緊緊抓住了玩家的心。但是在真正使用時,發現能簡單上手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最簡單的功能,需要高級功能還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學習。最終淪落到簡單的網絡雲盤一樣的使用,只不過是開了高級會員的雲盤,因為不再限速了。
但是個人認為家庭用戶購置NAS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剛需,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雲盤不靠譜、私密資料不敢放裡面。從雲盤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出,這也是眾多用戶的血淚史,上傳的資料被洩露,文件被刪除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我將數據上傳到雲盤上,這數據的所有權就已經不再是我了。
二、這也是如今很多用戶的心聲:手機存儲空間需求越來越大,換機成本高,購買手機帶的雲服務會員也是一筆費用,家用NAS可以實時同步備份手機的資料、照片;手機雲服務提供的免費空間太小,收費空間的價格是「溫水煮青蛙」看著便宜,但是實際使用想來也並不便宜。
三、隨著智能設備的增多,如:平板、電腦、手機、智能電視等,NAS可以用來充當這些智能設備的數據中心,並且是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訪問的數據中心。並且通過NAS可以更加方便的共享內部工作文檔,在多個設備間同步數據,這絕對是對工作的一種效率提升。
從這些方面來看,家用NAS在很多方面確實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沒有大範圍的普及,可以說還是性價比的因素存在,很多夥伴都認為家用NAS組建時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較高,一個雙盤位的NAS價格組建完成大約1500-2000元起,而四盤位的價格至少要4000元甚至更高。所以說家用NAS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如果我們將眼光放長遠一些,把流量也當作一種類似於數據線的傳輸媒介,而且還是免費的那種,那麼NAS就相當於是一張屬於自己的超大容量的隱形移動硬碟,它很安全,而且還附帶各種功能。但是如果把時間軸移到現在,個人覺得小團隊或者小企業可以用其提升工作效率,如果對於數據的安全性比較看重的普通用戶也可選擇購買,如果現階段只是需要將手機裡的資料同步到網絡上存檔的話,可認選擇購買手機雲盤的收費空間也是可以的。但是家庭用戶使用NAS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