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見過的蟲子不計其數,有的很常見,但一直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有的蟲子我們給它起了外號,但真正叫什麼也不知道。
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們生活中常見,卻不一定能叫出名字的小蟲子們吧~
蚰蜒
小時候經常會在牆壁上見到這種蟲子,有點像蜈蚣,但比蜈蚣小。
它叫「蚰蜒」,節足動物,與蜈蚣是近親,觸角和腳部很細很長,毒顎很大,棲息房屋內外陰溼處。民間又稱「草鞋底」、「錢串子」。
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
但是,蚰蜒不主動襲擊人類,相反還非常懼怕人,如果用手觸摸,它會迅速逃離。
蛾蠓
這個東西估計大家應該最熟悉了!垃圾桶,廚房,垃圾堆,下水道,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它叫「蛾蠓」,成蟲除家室常見外,野外潮溼環境極常見,有的生活在白蟻巢、鼠洞、獸穴等處。水生者除汙水外,也有在靜水或瀑布之下的。
蛾蠓的成蟲全身長滿細毛,容易攜帶病菌,能汙染食物。主要危害是會傳播人和動物的「蠅蛆病」。
所以要注意家裡的垃圾桶和潮溼的地方,一定得保持乾淨衛生,有水果皮的垃圾簍最容易吸引它們。用普通的滅蚊劑就可以殺死。
鼠婦
這個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玩過吧,我們叫「西瓜蟲」,因為它能捲成一個球,像西瓜一樣。
它的學名叫「鼠婦」,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於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
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瓜子形,長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受到驚嚇後會捲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不屬於昆蟲。
鼠婦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溼潤的環境中運作,所以鼠婦居住在潮溼的地方,潮溼的磚頭、瓦片、枯葉下面經常能看到它們。
有的人把鼠婦也叫做「潮蟲」,實際上,鼠婦和潮蟲是不一樣的。
潮蟲
鼠婦科Armadillidiidae:身體能捲縮成一圓球,頭部深陷在第一胸節中,尾足短,不超過腹部的末端。
潮蟲科Oniscidae:身體不能捲縮成一圓球狀、頭部僅略入第一胸節中,尾足長超過腹部的末端。
水黽
我們叫它「水蜘蛛」,長得很像蜘蛛,還能在水上跳,速度很快,在水邊很常見。
它的學名叫「水黽」(mǐn),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也能夠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
但是,如果往水裡加一點中性洗滌劑,就會削弱水的表面張力,這時,走在水面的水黽足上的毛被沾溼,足衝破了表面張力而穿入水中,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水黽沉下去後,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水黽就再也浮不上來。
它的食物是落水的小蟲體液或死魚體。吃食的時候,嘴成管狀,吸食。水黽不但對人類無害,反而能捕殺害蟲或成為魚類的食餌。
椿象
這是我小時候特別討厭的蟲子,俗稱「放屁蟲」,「臭大姐」,「臭癟子」等。
椿象科屬半翅目,它們乃半翅目中種類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單椿象科種類就約5000種。椿象科有肉食性及植食性兩類。
當受到攻擊時,椿象可以從腹部的頂端釋放出大量的毒霧噴向攻擊者。
為了生產這些脈衝炸彈,放屁蟲體內長有一種腺體,專門用於存儲不同的化學物質。當受到攻擊時,它們就會將這些不同化學物質混合於一對燃燒室內。燃燒室內生產的毒霧通過外骨骼中的排氣孔釋放出來,毒霧釋放的時候甚至還伴有聲音。
非洲的某些放屁蟲還擁有一個軸心噴嘴,這種噴嘴釋放出來的毒霧炸彈方向更準攻擊性更強。
馬陸
除了蚰蜒,這貨也有人會把它當做蜈蚣,它叫「馬陸」,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
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
這是比較大型的一種馬陸,叫做「山蛩」
我們所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裡的蟲就是指馬陸。
它們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鐘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馬陸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蟲是非洲巨人馬陸,可達38釐米長,身圍直徑有4釐米。身體黝黑光亮,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
隱翅蟲
這個蟲子想必讓不少人吃過苦頭,夏天睡覺它爬過你身上,就是一道痕跡,火辣辣。
它叫「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屬昆蟲鋼,鞘翅目,隱翅蟲科。
世界已報導的能引起皮炎的毒隱翅蟲有20種,中國僅知3種,即黃足毒隱翅蟲(Paederus fuscipesCurtis)、黑足毒隱翅蟲(P.tamulusErichson)和奇異毒隱翅蟲(P.peregrinusErichson)。
其中黑足毒隱翅蟲又名塔毒隱翅蟲,黃足毒隱翅蟲又名梭毒隱翅蟲。重慶、南充、鄭州和湖北孝感發生的隱翅蟲皮炎均由黃足毒隱翅蟲引起。
隱翅蟲體內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
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痊癒後傷口顏色與周圍皮膚會有差異。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但是,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或者減小癢痛感,患者應立即到權威醫院的皮膚病科就醫,一般醫生會開外用藥塗抹患處,約兩個星期後會好。
天牛
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捉的甲蟲了,不過也挺怕的,有點兇猛,不小心會被咬。
其實天牛是鞘翅目葉甲總科天牛科昆蟲的總稱,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全世界約有超過20,000種。有一些種類屬於害蟲,其幼蟲生活於木材中,可能對樹或建築物造成危害。
這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牛——泰坦天牛,只有亞馬遜有,標本很貴。
草蛉
夏天,這種蟲子很常見,很多人應該抓過它,氣味非常難聞。
它就是著名的滅蟲能手——草蛉。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屬於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調查中國有記載的就有15屬約近百種,它們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
由於草蛉能夠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害蟲,所以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
叩頭蟲
這個蟲子小時候大家應該都玩過,挺好玩的,我們叫「磕頭蟲」。
其前胸腹面有一個楔形的突起,正好插入到中胸腹面的一個槽裡,這兩個東西鑲嵌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靈活的機關。
當它發達的胸肌肉收縮時,前胸準確而有力地向中胸收攏,不偏不倚地撞擊在地面上,使身體向空中彈躍起來,一個「後滾翻」,再落下來。
叩頭蟲在仰面朝天時,它會把頭向後仰,前胸和中胸折成一個角度,然後猛地一縮,「撲」地一聲打在地面上,它就彈了起來,在空中來了個「後滾翻」,再落在地面時,腳朝下停在那裡了。
該科成蟲、幼蟲多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少數為肉食性,其中有一些是農、林、牧草、蔬菜、果樹的重要害蟲,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它不斷叩頭的動作,是它逃跑的一種形式。
所以,叩頭蟲叩頭是為了躲避危險和越過障礙的本能。
很多人都害怕或者討厭蟲子,但實際上很多蟲子有意無意的在造福大自然、保持生態平衡上的貢獻比我們人類大的多。
有時候在想,還好蟲子體型小,要是跟我們人差不多大,那估計人類日子不好過嘍~
有部電影叫《迷霧》,外星巨蟲來到了地球的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