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中常見但又不知道名字的小昆蟲!

2021-02-18 哈爾濱數字城管公共服務平臺

可能有不少人對「昆蟲」這個詞有天生的恐懼感,特別是碰到多足的,長毛的,帶刺兒的這些稀奇古怪的小東西,會禁不住一身雞皮疙瘩。
其實生活中身邊的這些小東西很少對人類有攻擊性,大部分也是沒毒的,只要你對它們的習性有所了解,就會慢慢消除這種恐懼,甚至會愛上它們。
本帖將圖文介紹一些常見蟲子(也有些非昆蟲類和脊椎動物類)的學名和習性,這個想必好多人小時候都捉過,轉頭、瓦片、枯葉下面都有。它叫「鼠婦」。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於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

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瓜子形,長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受到驚嚇後會捲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不屬於昆蟲。
鼠婦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溼潤的環境中運作,所以鼠婦居住在潮溼的地方,又名「西瓜蟲」。

(圖中為深海鼠婦——大王具足蟲,後面介紹)

這個像是蜈蚣的東西你會在牆壁上經常見到它它叫「蚰蜒」,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體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黃色,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組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足特長。
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
我國各地常見的是花蚰蜒,它喜歡棲息,活動於室內外陰暗潮溼處,以捕食小蟲為生。民間又稱「草鞋底」、「錢串子」有道菜叫「蚰蜒豬肉湯」(想不想喝?!)
蚰蜒30條,瘦豬肉100g。將豬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淨,二味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肉爛熟。每日1劑,食肉喝湯。
方解:此方性溫味辛,破積解毒,治症瘕痞滿,癰腫噎膈,口吐涎沫。豬肉潤燥解毒,緩解蚰蜒毒性。
據浙江中醫學院的專家們臨床觀察,此方對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療效頗佳,可連服至泡沫消失為止~

這個蟲子很常見,有大有小,油油的,爬的很慢,很噁心這是近照,它叫「馬陸」,隸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國內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鐘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我們所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裡的蟲就是指馬陸夏秋季節,人們在田間漫步甚至在家中,尤其是江邊!常可看到一類有著綠色而柔軟的身體,長著四個大而透明的翅膀,有點像蚊子的昆蟲,緩慢地飛翔於空中~它就是著名的滅蟲能手——草蛉(很多人應該抓過它,非常的難聞!)。
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屬於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調查中國有記載的就有15屬約近百種,它們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
由於草蛉能夠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害蟲,所以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

這是草蛉的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曇華」。幼蟲紡錘狀,胸部和腹部兩側長有毛瘤,口器為捕吸式,在樹葉間捕食蚜蟲,故稱「蚜獅」。

如果你們淘過米,就能經常見到這個蟲子,很小~

這是近照,學名「米象」
俗稱「鐵蝸牛」
貯藏穀物的主要害蟲。成蟲齧食穀粒,幼蟲蛀食穀粒內部。危害米、稻、麥、玉米、高粱等。成蟲體長2.4—2.9mm,寬0.9—1.5mm,體卵圓形,紅褐至瀝青色,背無光澤或略具光澤。
象甲類,一種專門吃綠豆,或者紅豆,黑豆等豆類的黑色小蟲。也有說麵粉裡面也有這種蟲子。

接下來這個蟲子想必讓不少人吃過苦頭,夏天睡覺它爬過你身上,就是一道痕跡!火辣辣!學名「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屬昆蟲鋼,鞘翅目,隱翅蟲科。
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以食腐昆蟲為生。多數細長,體小,一般不到3毫米(或1/8吋),最大不超過2.5釐米(1吋)。
鞘翅短而厚,後翅發達,飛時能迅速從鞘翅下展開,飛行後靠腹部和足的幫助疊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受驚時,舉起腹端,向敵害射出難聞的霧液。幼蟲無翅,形似成蟲。有些大型種類有美麗的黑色和黃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為均像兵蟻。
有趨光性,白天棲息在雜草石下,夜間出來活動,夏秋兩季最常見,喜歡圍繞日光燈等飛行

隱翅蟲體內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   
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痊癒後傷口顏色與周圍皮膚會有差異
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但是,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或者減小癢痛感,患者應立即到權威醫院的皮膚病科就醫,一般醫生會開外用藥塗抹患處,約兩個星期後會好
以後碰到這個要注意了!!!!!

這個東西大家也不會陌生,嚇唬女生們的好東西!!!(前提是你敢捉)

學名「螻蛄」,俗名拉拉蛄、土狗,有人問你這貨可咬人?答案是它不會主動進攻,但是你要是抓它,就要小心了。
生活在地下,溼土中可鑽15~20公分深。前足適於鏟土,體圓柱形,頭尖,體被絨狀細毛。有翅,夜間可出洞。產卵管不突出。產卵於土穴內,穴內存放植物作為孵出若蟲的食物。

近距離照片,它的嘴咬人還是挺疼的
螻蛄吃植物根,大量發生時,損害作物和園林。一般於夜間活動,但氣溫適宜時,白天也可活動。土壤相對溼度為22~27%時,華北螻蛄為害最重。土壤乾旱時活動少,為害輕。成蟲有趨光性。
夏秋兩季,當氣溫在18~22℃之間,風速小於1.5米/秒時,夜晚可用燈光誘到大量螻蛄(有人收購,可以入藥!!!)。螻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內尤其如此。這個小飛蟲草叢裡到處都是,還能像螞蚱一樣蹦,晚上路燈下一大堆

學名「葉蟬」
葉蟬危害禾穀類、蔬菜、果樹和林木等的昆蟲。同翅目,葉蟬科。體長3-15毫米。單眼2個,少數種類無單眼。後足脛節有稜脊,稜脊上有3-4列刺狀毛。
後足脛節刺毛列是葉蟬科的最顯著的識別特徵。
已知近20000種,我國已記載約1000種。該科昆蟲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傳播植物病毒病。常見的有大青葉蟬等

這個蟲子我敢說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沒人敢直接拍死它!!!

學名「椿象」
俗稱「放屁蟲」,「臭大姐」,「臭癟子」等。
椿象科屬半翅目,它們乃半翅目中種類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單椿象科種類就約5000種。椿象科有肉食性及植食性兩類。
椿象是有名的臭氣專家,它們具有臭腺,在幼蟲時位於腹部背板間,成蟲時則轉移到後胸的前側片上,遇危險時便分泌臭液,藉此自衛逃生,這使它「臭名遠揚」。

雄蟲背上常背著成堆的卵粒,是水生世界的「好爸爸」
椿象其中多數種類是害蟲,小部分種類是益蟲。
它的味道想必大家都聞過…

說道水上的蟲子類,可能大家見得最多的就是這傢伙了,像是蜘蛛,還能在水上跳,速度很快.

它的學名叫「水黽min(第三聲)」
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 半翅目,水黽科。學名:Aquarlus elongatus棲息環境: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外形特徵: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
水黽足的附節上,生長著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與足接觸的那部分水面會下凹,但它的足尖不會衝破表面張力。水黽長有三對足,三對足的分工也很明確,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了。
但是,如果往水裡加一點中性洗滌劑,就會削弱水的表面張力,這時,走在水面的水黽足上的毛被沾溼,足衝破了表面張力而穿入水中,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水黽沉下去後,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水黽就再也浮不上來了。這個東西不少人離遠看看成了一種恐怖的蜘蛛,離近看第一感覺像是蟋蟀,但有感覺不是,由於不知道是啥,好多人不敢抓,不像蛐蛐,都不敢抓~

學名「突灶螽zhong」
又稱灶馬,屬於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蟲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常出沒於灶臺與雜物堆的縫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蟲為食。該蟲無翅,靠腿部摩擦發聲。本五種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保護級別:無危。體長36-38mm,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型寬大,體背隆突或駝背狀,故稱「駝螽」。體表堅實,
胸背板有2條不明顯的縱紋,無翅膀,靠後腿摩擦鳴叫。六肢長,關節及脛節具棘刺,轉節黃白色,後腳腿節異常粗大,側緣淡黃褐色具線狀斑紋。本種屬於大型的種類,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於夜晚出沒、鳴叫。傍晚開始活動。雜食,也吃小昆蟲。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棲性昆蟲。突灶螽是在昆蟲中分布最廣的一種,我國的南北東西都有它的存在。 此蟲夏季常見于田野草石、土隙間,入秋後進入居民室內的廚房、灶間、或餐館、豆腐坊的宅基、牆角、磚瓦的縫隙間,喜歡生活在爐灶等溫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長繁殖的季節。 突灶螽有趨光性,有時夜間它會跳到燈光附近。

學名「盲蜘蛛」
盲蜘蛛(Harvestman),也叫作長腳蛛(Daddy Longlegs),是一種小的、長有8條腿、與蜘蛛是近親的動物。
盲蜘蛛主要以食小的昆蟲、腐爛的動物,以及水果和蔬菜的汁為生。位於其背甲處的一對腺體能分泌出一種氣味難聞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使捕食者遠離盲蜘蛛。
雌性體內有產卵管(ovipositor),從腹部延伸出來的一個特殊的管狀器官,用來產卵到潮溼的土壤裡。說道蜻蜓,再看看這個你容易混淆的東西它不是蜻蜓,學名「蜻蛉」,俗稱「豆娘」
豆娘(Caenagrion)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科。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於背上方。我國常見的有大和小。細長且軟弱的飛行昆蟲,類似小型的蜻蜓。
豆娘是一種顏色鮮豔的食肉昆蟲,身體細長,複眼發達生於頭兩側,咀嚼式口器,觸角剛毛狀,前後翅形狀相似,翅脈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與蜻蜓不同點在於豆娘歇息時翅膀伸長疊在一起。體型大多數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體長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

讓我們對比一下他們~

1.眼睛的距離:蜻蜓的複眼大部分是彼此相連或只有小距離的分開//豆娘的兩眼有相當大距離的分開,形狀如同啞鈴一般。   
2.翅膀的形狀: 屬不均翅亞目的蜻蜓,其前後翅形狀大小不同,差異甚大
3.腹部的形狀: 蜻蜓的腹部形狀較為扁平,也較粗。豆娘的腹部形狀較為細瘦,呈圓棍棒狀。   
4.停棲方式: 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一般豆娘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合起來直立於背上   
5.胸部:蜻蜓的胸部肌肉較發達,健壯,寬闊,而豆娘比較狹小。   
6飛行能力:蜻蜓的飛行能力強,而豆娘卻很微弱。

樹上經常垂下一些小蟲子~他們是——尺蠖這是近距離圖,尺蠖(chihuo)無脊椎動物,昆蟲綱,鱗翅目,尺蛾科昆蟲的統稱。幼蟲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

危害果樹,茶樹、桑樹、棉花和林木等。
如茶尺蠖的幼蟲食害葉片,嚴重時造成光禿現象。

受驚時即吐絲下垂,是一種逃跑方式。我國南北各地最常見的桑尺蠖,其幼蟲常作為「擬態」的典型代表

又是一種像蜻蜓的昆蟲!蜉蝣撼大樹——自不量力!
沒錯,它就是傳說中的蜉蝣!
它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和蜻蜓目可同分為古翅次綱,他們的翅不能摺疊。蜉蝣目昆蟲體形細長柔軟,體長通常為3-27mm,觸角短,複眼發達,中胸較大,前翅發達,後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部份種類還有中央尾絲,稚蟲水生,成蟲不取食,壽命很短,僅一天而已。

*免責聲明:本微信平臺所發布文章均源自網絡新聞及網友的慧言妙語,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如未標明來源,敬請諒解。如需轉載,也請留言授權。*

相關焦點

  • 奔奔蟲控|那些你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昆蟲「室友」
    囓蟲俗稱書蝨,是一種很小很脆弱、有點像蒼蠅的小昆蟲。它們的身體比較柔軟,有一雙大大的複眼,和一對薄薄的翅膀。靜止時,翅膀合在背上,像屋脊一樣。它們平時喜歡啃書籍、穀物、動植物標本等,所以我們常常會在舊書夾層中見到正活潑爬行的囓蟲。如果不小心被囓蟲咬到,皮膚上會出現輕微的紅腫,很癢。
  • 探索 生活中常見,但你不一定能叫出名字的蟲子們
    從小到大,我們見過的蟲子不計其數,有的很常見,但一直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有的蟲子我們給它起了外號,但真正叫什麼也不知道。
  • 說說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小昆蟲
    但現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原來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了,在城郊甚至鄉下,都很難覓得這些小昆蟲的蹤跡。它們都漸漸離我們遠去,成為了遙遠的童年記憶。很多90後、00後,可能都只是從書上或電視裡,才能看到這些小昆蟲。那現在哪裡還能看到它們呢?昨天,寧波著名植物研究專家、寧波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林海倫,為我們講述螢火蟲、金蟲們的前世今生。
  • 大千世界的小昆蟲:給昆蟲畫像
    腹是昆蟲的重要部位。有管狀的心臟、呈梯形的神經系統、胃腸系統和生殖器官。在軀體中還藏著分支的氣管,可將氧氣,直接輸送到各個器官。體側壁,還有與外界接觸的氣孔,通過肌肉的收縮關閉。昆蟲這一套呼吸系統,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不擔心自己缺氧。有些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的變化,才能成功地轉變為成蟲。
  • 約會、交配和照顧後代——昆蟲的奇妙生活
    昆蟲出現在其中的6個數量級,全都在較小的那半段:從無翅的雄性纓小蜂——比人類頭髮的橫截面還小,到和你小臂一樣長的竹節蟲。換句話說,大多數昆蟲都很小,因此它們只需要很小的一塊地方就能躲避天敵,還能開發大型生物不感興趣的資源。昆蟲同樣靈巧得令人難以置信——就它們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而言。
  • 江西崑蟲圖鑑(那些眼熟卻叫不出名字的昆蟲們)
    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黽蝽科,學名Aquarium paludum Fabricius,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脂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也能夠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
  • 【科普】常見昆蟲圖譜識別​
    草蜢草蜢為直翅目蝗科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動物,多生活在田邊、草叢中,分布廣泛,但南方各省分布較多。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幼蟲經過一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
  • 幾種常見的昆蟲大餐
    逛小吃攤子發現了好多昆蟲大餐,跟大家分享一下啊第一道就是知了猴,油炸、炒菜、擼串常見菜,皮是一種藥材,營養價值很高,吃起來也非常香蝗蟲,我看到的都是油炸的蝗蟲,其他做法沒有吃過,網上報導多含蛋白質,味道嘗過很不錯,酒店有這道菜炸蠶蛹,這個是一道並非罕見的菜餚
  • 七種只知道俗稱,卻不知道學名的昆蟲,你認識嗎?
    俗稱:花姑娘斑衣臘蟬這名字感覺很有學問的樣子。它不同時期,樣子各不相同。小齡若蟲體黑色,上面具有許多小白點。大齡若蟲身體通紅,體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紋。成蟲後翅基部紅色,飛翔時可見。成蟲、若蟲均會跳躍,成蟲飛行能力弱。二、學名:蜣螂。
  • 吸血昆蟲—它吸了你的血,你卻不認識它!
    它們就是傲嬌的吸血昆蟲,即便你不願,也無可奈何!然鵝,最可悲的不是你被吸了血,最可悲的是它「強吻」了你,你還不知道它是誰?!就這樣白白吃了虧~如今小編英勇獻身,為你講述吸血昆蟲的吸血日記。「難道我認識了它,它就不吸我的血嗎?」「當然不是┑( ̄Д  ̄)┍,你認識了它,至少可以在被吸了血,畫圈圈詛咒它的時候,說出它的名字啊。」
  • 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昆蟲---皮蠹
    皮蠹的生活習性皮蠹年生1代,以幼蟲群集在室內或倉庫裡縫隙中或雜物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開始化蛹,延續到7月上旬。越冬代成蟲於4月下旬-8月上中旬出現,於5月中下旬產卵至8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蟲出現開始為害直至越冬。成蟲喜歡在糧谷中棲息,喜在黑暗的底層。不取食糧食,常飛到野外食花蜜或花粉、菌類。有趨光性,能飛善爬,白天多在倉外向陽處或倉庫內光亮的地方活動、交配,把卵產在幼蟲食物的表面或附近。幼蟲共7-12齡,抗寒耐飢能力強,喜歡潮溼環境。蛹常夾雜在糧食中。
  • 生活指南 | 那些毛孩子們的荷蘭語名字都叫什麼你知道嗎
    說起來小明菌是一個對那些毛茸茸的小動物都沒有任何抵抗力的人看見小貓小狗一秒融化在中國大家都愛養泰迪博美這些小型犬在荷蘭小明菌發現大多數人養的是中大型犬好多小夥伴們想在荷蘭養只狗但是那些品種的名字連英語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就更別說荷蘭語了小明菌今天就特地去搜集了一些常見狗狗家庭寵物 huisdieren 的荷蘭語名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在中國家庭寵物貴賓犬大多是中小型的,萌萌噠像個毛絨玩具,但是小明菌在荷蘭看見的貴賓犬基本都是這樣的,可能養了一隻假貴賓?
  • 小昆蟲也有大世界,孩子必讀的《昆蟲記》就選這本!
    不過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買書,量不在多在於精。 今天,小編就為看著各類「雙十二書單」,不知從何下手的家長們介紹一套寶藏科普繪本——《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
  • 小生靈,妙設計——昆蟲的解剖結構有多神奇?
    本文摘自《昆蟲的奇妙生活》這些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的小生靈,它們又是如何「組裝」起來的呢?本章是昆蟲結構學的速成課。這一章同樣說明了,不管體形多麼嬌小,昆蟲都是能數數、教導以及識別出彼此和我們人類的。
  • 關於「常見昆蟲」的英文你知道多少?
    誰會關注一隻牆上的蒼蠅呢,所以呀fly on the wall用來表示「一個暗中觀察但不被別人發現的人」。比如, 一對夫妻吵架,你被夾在中間,這時:一個男人坐在兩個女孩旁邊, 但女孩若無旁人地說著女孩的事,這時男人:話說回來,fly on the wall之所以會理解為錯誤,是因為大家不知道fly還有「蒼蠅」的意思,那麼下面給大家補充一些常見的昆蟲名稱。#昆蟲
  • 昆蟲主題遊戲擴展
    這期我們就接著為小朋友安排一期昆蟲的主題遊戲。蝴蝶也是昆蟲的一種,不過除了蝴蝶,還有很多常見的昆蟲。小朋友應該也熟悉這些名字--瓢蟲,蜜蜂,蜻蜓等。我們就為大家講一講昆蟲有哪些種類和特徵,以及相關的遊戲拓展。我們會按照蒙臺梭利教學方式,通過各個方面為大家展示昆蟲的主題。      為小朋友選擇了一首小蜜蜂的兒歌。小蜜蜂也是昆蟲的一種,希望小朋友也可以像小蜜蜂一樣勤勞哦。
  • 童年常見卻不知道名字的野花,終於可以好好認識了
    它的名字野生紫菀有來源的,早時傳說這花做的乾花可以驅逐蝨子。乳草(的名字來源是因為大片的葉子、莖都有像乳汁一樣的液體。這汁液多數是有毒性,一般動物都不會碰。但那聚集的細小的五瓣花朵就很吸引像蜜蜂這類昆蟲。乳草的花多數是帶紫的深粉色,大團聚集下垂,有香味。
  • 700名大眾評審,3名昆蟲專家與攝影師,編訂昆蟲界的百科全書
    其實這是椿象大家族中的紅顯,體長約30mm,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也有特別會隱身的昆蟲,我反正是找了一會才找到它們的本體,它們太會藏了,絕對是捉迷藏的一把好手。不僅有世界之最,比如世界上尾狀突起最長的飛蛾,高達150mm,還有的昆蟲具有金屬般的外壁,還能夠映出周圍物體的顏色。其實書裡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待小讀者們去發現,比如這個求婚被拒的雄粉蝶。
  • 隧蜂:《昆蟲記》中曾記載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算起來,隧蜂是一個大家族,我們知道,蜜蜂是一個高度社會化的物種。我們查閱各種資料,總能看到類似粗腿擬隧蜂、扁脛擬隧蜂、中華擬隧蜂、長角擬隧蜂、新疆擬隧蜂等名字,能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想。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鳳蝶(燕尾蝶)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