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男性最深的穿衣執念是什麼?很有可能是一條穿得破了洞的內褲。
為什麼男人們總是會把內褲穿到報廢,科學解釋是「臀部出汗導致內褲後部中間處長期潮溼,最終使得衣服纖維爛開。」
但作為都市男女日常生活的一大迷思,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服眾,所以今天我們決定勇敢地挑戰這個難題,為大家拆解男性迷惑穿衣行為之:
知乎上有個回答說:男人的內褲保質期只取決於被別人看見的次數,如果某條內褲從未被別人看見過,那它永遠都是你的新內褲。
也就是說,只要穿著破內褲這尷尬的瞬間沒被目擊,男人就能永遠和一條內褲在一起。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早就熟知男人這種習性。他認為大多數男人的衣櫃和洗衣籃裡,都裝滿了過時陳舊的內褲,可能穿出破洞、沒有鬆緊時才會換新。當經濟不景氣時,男人在節省開支帳目上,第一個砍掉的就是買內衣內褲的錢,等待經濟好一點了,才會重新走向賣內褲的貨架。
畢竟連王力宏這樣的巨星也會穿破洞襪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配置最破的衣物,大概是男人隱秘的快樂。
在當代消費主義浪潮的帶領下,能讓男人有「縫縫補補穿三年」覺悟的大概也只有內褲了。不過在他們看來,內褲不需要補,把內褲穿出無形勝有形的境界,幾乎是所有男人的夢想。
但請不要被男人們對內褲輕描淡寫的態度所迷惑,相反,他們總對內褲的重要性秘而不宣。不管是破洞還是拉絲,洗舊還是拉胯,大部分男人對內褲的要求就是寬鬆,不磨人。
這種要求其實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2018年,科學刊物《人類生殖》向656名男性收集了精液樣本。這656名男性中,幾乎有一半平時穿著寬鬆短褲,而剩下的則穿著各種風格的緊身內褲,研究人員發現,穿寬鬆短褲男性的精子濃度比穿緊身內褲的男性高25%,精子數量高17%,精子活力增加了33%。
男人捨不得扔掉舊內褲,除了穿在裡頭沒人看見的原因,還因為男人對內褲的記憶要求,比對記憶海綿、乳膠床墊的記憶要求更高:
舊內褲已經和主人形成親密無間的默契,不刮不蹭,不會讓男人產生無處安放的焦慮。當你偶然發現某位男性友人在別人不注意時,悄悄地在下半身拉扯內衣,很有可能是他的內褲不合身,或者剛剛換上一條新內褲。
因為一條經受住磨合期的好內褲,可以真正的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0,帶來不穿內褲的真空感覺,以此讓男人們不離不棄,忠誠度甚至超過對待伴侶,外面那些花花綠綠的妖豔貨根本構不成吸引力。
所以無論是三角的、四角的、丁字形,能俘獲男人之心,成為他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那條內褲的,往往沒有任何標準可言。一個男網友給出的終極解釋是:
「不是我們不捨得換新內褲,而是你不知道成功馴服一條新內褲需要多久,那種似穿非穿、蛋蛋肆無忌憚、如春風拂面的感覺,你們是不會懂的,沒破洞是溫暖牌,破了就是涼爽款。」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內褲接近報廢之後,男人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穿下去,穿出自我,穿出風度。
國外一家內衣製造商做過一次抽樣調查,發現一星期不換內褲的概率,男性是女性的 2.5 倍,因此磨損和報廢也就更厲害,只不過出於舒適的執念,男人們懶得更換罷了。在舒適圈裡越扯越寬,在懶惰的路上漸行漸遠,這就是男人內褲破洞的終極之謎。
其實,男性消費者穿破穿爛也不願意換新內褲的狀況,最擔心的還是時裝產業,特別是生產內衣的各種品牌,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它們的銷量和生存之路。
英國的市場研究公司Mintel曾經在2012年進行過一項研究,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有22%的男性不會每天更換內褲,而Marks & Spencer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也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每2到3天才會換內褲,四分之一的男性稱「如果外出一周以內,就不會帶額外的內衣褲更換」。相比之下,抱有相同看法的女性,只有不到10%。
上面這些數據聽起來讓人有點難以置信,也許會讓很多人覺得這是消費市場對男性的陰謀論推測,但一次次調查都反覆證明了這一點,一些調查還發現有一半男性每次都用聞氣味的方法來確認內褲能否繼續穿,而往往這些時候,男人們的嗅覺會暫時失靈,也有將近1成的男性曾經承認,自己的衣櫃裡擁有一條壽命長達10年的內褲。
有人曾研究過男性在內衣更換上不積極的原因,認為大多數男性都不會在洗衣上傾注太多精力,往往也不會自己去購買內衣,而唯一在意自己內衣的時期,則是他們青春期的時候。
而很多醫學專家和專業人士對此給出的建議直接明了:
不管是男性女性,必須雷打不動每天換一次內褲。
如果你去過健身房或者打算去約會,那必須要換一次內褲。
很多人還有這樣的習慣,白天和晚上都要換不同的內褲。
內衣在超過一年後,就要考慮更換,不僅因為內衣失去了彈性、褪色,還有衛生上的考慮。
如果內褲已經有洞或者發黃,要立即扔掉。
一個人應該擁有十幾條內衣,並在不同的場合穿著。
其實,因為長期不換內褲,有的男人已經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有不少醫學專家表示,不經常更換內褲,對男性下半身的健康有著持久的傷害。有研究發現,一條髒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在人的排洩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水分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還有脫落的腸上皮細胞以及腸道微生物。不僅會引起難聞的氣味,還會因為汗液、尿液和皮屑積聚,引起生殖器周邊的發炎,刺激皮膚導致瘙癢、皮疹和各種真菌性皮膚病,如溼疹、股癬。因為這些看起來不太嚴重的炎症,長期持續可能會引起蛋蛋發生病變,引起睪丸癌。
而真實的例子就在現實中存在。加拿大一名叫馬克的男子,在三十多歲時曾被檢查患上睪丸癌,幸虧早期發現,他的癌症也最終治癒,但一側的癌變蛋蛋已被替換成假體,他決定在網上直播引起人們對睪丸癌的重視,畢竟和其他癌症相比,男人私密處的癌症,似乎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關注。
他曾在臉書上發起直播,向網友展示自己在家中只穿內褲生活的狀態,吸引網友的好奇心和點讚,後來還在加拿大相關機構的贊助下,一個人橫穿北美大陸,只穿一條內褲。一家內衣品牌還同意給他的直播每一個贊支付一美元。最終馬克籌集了52000美元。在直播中,很多人意識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每天換一件內褲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對很多男人來說,購買內褲並非是生活中最富熱情的事。因為內褲純粹是功能性的,不存在多少裝飾性,所以男人不太樂意在買內褲這件事情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金錢。
打開任何購物平臺,男士內衣也是最容易打折,幾十元就能買到好幾件的單品。雖然在近幾十年裡,男性內衣的材質有著突飛猛進的變化,人們對因內衣而造成的健康問題也有所了解,但依然無法讓內褲吸引廣大男性的目光。
那麼,在什麼東西上男人花錢最多呢?
根據某購物平臺在雙11時的統計,30-40歲區段的男性網購者出手最為闊綽,每年這一時段的購物平均數額都在4000元以上。在經濟獨立後的男性中,男人花錢如流水的速度幾乎無人阻擋。
via 京東大快消評測數據
比如被稱作「男人的浪漫玩具」的樂高,有一個段子說:如果說男人這一生有什麼變化的話,就是他們玩的玩具越來越貴。尤其在最近幾年,中年男人花錢給自己買快樂的頻度越來越高,這幾乎是不分國界和文化的趨勢,在英國,僅僅在過去的5年裡,每年成年人給自己買樂高的次數就增加了平均5成。
而國內的電商平臺數據也顯示每年有7000萬成年人在網上購買各種玩具,其中有不少都是爸爸假借要給孩子買,其實自己在家玩的不亦樂乎,還有動輒幾千元的Switch、PlayStation4以及Xbox等「大玩具」也被不少男人買回家,回家後它們的名字就會變成:「一款網速特別快的路由器」or「可以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小型平板」。
年輕人也是花錢的主力軍,一直火熱的炒鞋,已經發展到了「全民AJ」的新時代:沒有一雙 AJ 不配談潮流,沒有倒賣過 AJ 稱不上懂理財。男人搶到一雙四五千的AJ,能比炒股賺到還開心,一雙鞋在他們眼中,可能要比女朋友還要閃亮和吸睛。
當然數字時代少不了讓男人摸一摸就多巴胺分泌的數碼產品。
女人拒絕不了口紅,男人拒絕不了機械鍵盤。不但關乎於遊戲和打字時的體驗,各種紛繁複雜的鍵帽,也決定了機械鍵盤的價格高低,成為今年最新的「年度理財產品」,僅僅5個某遊戲人物主題的鍵帽就得上千元,而一些稀缺的限定款機械鍵盤,價格甚至可以和LV的某款單品匹敵。
via 36kr
男人的快樂複雜又簡單,如果上面的項目過於年輕人,還有中年男人的「盲盒」——釣魚。不愛吃魚的中年男人,在釣魚上花錢也是一大把。
某寶上,為了讓中年男人的年齡危機得到緩解,各種魚竿的材質也做了相應的匹配:碳素杆、石墨烯......幾十塊到上千元的釣竿應有盡有,各種釣魚周邊用具的細緻分類,能讓釣魚的中年男人遠離七年之癢的煩惱,在全新的中年世界裡找到慰藉。
......
所以,當你看到男人的破洞內褲時,千萬不要嫌棄它們。並不是他們不想換,而是在舊內褲的愜意和舒適中,他們能將注意力轉向一些極端甚至富有毀滅感的享樂世界裡,因為在那裡,他們能夠求得一份真正的「心靈大保健」。
撰文:shumao
編輯:Sebastian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人民公園擺攤相親,我度過了假期最魔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