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回南天,又到拼內褲的時候。老公卻暗自得意:正好趁此機會放空一下,自由的感覺不要太爽喔。他一提內褲我就火,作為公務猿,平時打扮得衣冠楚楚,然而只有我清楚他的內在——內褲基本都破洞!
一年就買一次內褲,直穿到兜不住「小弟弟」才肯換新的!苦口婆心勸他,還振振有詞:「大男人一個,不來大姨媽,又不穿裙子,誰管我內褲什麼樣啊。再說穿破了洞的內褲,你都不用擔心我出去找別人了,多好!」
內褲當然無關形象工程,但你的「小兄弟」和伴侶,也許正在無聲抗議。而且,為了性福,千萬不要忽略了身下那一塊布。人們都說,男兒襠自強!
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學家都對洗衣機進行過研究,一條髒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即使正確清洗、晾曬,上面的細菌也不可能完全被殺死。
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儘管有的細菌和病毒對人體有利,但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對人是有害的。尤其是當糞便汙染水源、食物、餐具和衣物之後,大多數有害微生物都會進入人體,對人造成傷害。
嗯,這樣糞便就不會到內褲上了——直接沾到你的褲子上。很多男人都有不穿內褲的習慣,他們自我感覺有點bad,但別人卻只覺得stupid。這樣穿著雖然會覺得下身很寬鬆,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有不少男性外面只穿一條松松垮垮的沙灘褲,但它不僅讓走光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也會讓脆弱部位更容易受到布料的摩擦。
一位叫作沙菲克的埃及醫學博士歷經20年研究發現,化纖類內褲可能引起男性少精症,為生育蒙上陰影。他的研究資料顯示,40%穿純聚酯內褲的男人到14個月時精子數明顯減少,約9%穿半棉半聚酯混紡內褲的男人到10個月時精子數量下降,而穿純棉內褲者則精液無變化。
另外,精子數量發生變化的男子,大多在換掉化纖內褲4~8個月後恢復正常。這項研究證實,聚酯內褲有暫時性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它會提升睪丸的溫度,降低血漿激素水平,從而誘發少精症。
臨床發現,不少男人陰莖變形,出現不同程度的彎曲。究其原委,發現常穿緊身內褲難辭其咎,因為在緊身內褲的束縛下,陰莖長時間遭受壓迫,無處安放,怎能不彎曲呢。
有些人體胖多汗,尤其是經常駕車的人,純棉內褲很可能將溼疹、痱子等皮膚病招上身。因為純棉雖然吸汗,但不容易幹,經常汗溼可能滋生細菌,在會陰部製造紅腫、瘙癢等「事端」。
男性應當至少有10條內褲,即1周7天每天各1條,周末晚上額外加2條,還需要1條作為緊急備用。運動量較大的男性、經常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和出汗量比較多的男性更需要多準備一些備用內褲。
骯髒的內褲會攜帶少量糞渣,引發疾病。內褲在每次穿過之後就應立即清洗,即使只穿一個晚上,也要清洗。
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內褲,最好半年一換。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幹硬、汙漬洗不淨的情況,不到半年就得及時更換。
內褲既不能太緊(睪丸受到擠壓、高溫會影響生育),也不能太松(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平角內褲適合在各種場合穿著,它能讓男性的私處得到足夠的支撐力,但晚上睡覺時,就需要換上寬鬆的四角內褲或者乾脆不穿內褲,讓其透透氣。
通常而言,上班時以合身的四角型內褲或丁字內褲為宜,此兩款比較能與西褲或牛仔褲等上班時最常穿的外褲「匹配」;
運動時以透氣性佳的運動短褲,或是近似於泳褲材質,貼身透氣的緊身褲為好。目的是將大腿、胯間及性器官間的摩擦減至最低;
休閒在家時,寬鬆的平口褲當為首選,好處是可讓平日緊壓在褲子內的性器官自由活動;
外出閒逛則以丁字型內褲為佳,可以減少較大的活動量(如較長距離行走)對性器官產生的摩擦。
新內褲穿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去除可能殘留在內褲上的有害物質。
內褲要天天換,天天洗,及時洗。不要讓內褲過夜,否則容易滋生細菌,且增加清洗的難度。
內褲必須是手洗。內褲一般相對較小,為增加摩擦密度,建議用拇指與食指捏緊,細密地搓弄,這樣才洗得乾淨、徹底。注意不要過度用力,洗液必須是肥皂水,器皿最好是專用的,水最好是涼水。
如果用洗衣機洗,最好將其放入洗衣袋,並避免和襪子等同洗。
洗淨的內褲不能直接暴曬,應先在陰涼處吹乾,再置於陽光下殺菌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
內褲的顏色也要慎重對待。有人喜歡深色內褲,卻疏忽了顏色是通過染料染出來的,染料都是集多種化學物質於一體的大雜燴,多少含有一些毒性。
至於太白的內褲,有可能因為過度漂白,也潛藏著一定隱患,增加你與過敏癥結緣的風險。
最後,讓我們回憶一遍電影《絕世好bra》裡的那句經典臺詞:作為男人的內褲,要有三個功能:第一,它一定要內外乾爽,保持空氣流通,這樣才不會影響生殖能力;第二,中間小便位要開得很好,這樣才可以順利出入;第三,它一定要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那個男人才會充滿自信,不會再左搖右擺或者垂頭喪氣,也不會再有流離浪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