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播形式近年來風頭正勁以及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直播金融的上下遊產業鏈對準了很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普通人,然而,其中一些人卻「入坑」被騙。(今晚報12月9日)
「觀看金融直播硬貨,學習投資賺大錢」;「進直播間分享投資熱門股票基金秘籍」;「理財專家每天幾分鐘教會新手理財,幫您投資收益翻倍」,諸如此類、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語,越來越多的金融主播出現在網絡平臺上。記者調查了解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人們要注意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曾經進入一些金融直播間學習的市民感到其中問題不少。今年基金市場起伏大,市民武女士進入了一個學習熱門投資基金的直播間,可是所謂的理財老師多次出現對股票和基金專業詞語表述不清的問題,後來竟然推薦所謂的「牛股」,她覺得套路太深,於是便退出了;也有網友參加直播活動後,感到也就是「三個小時的廣告和各種勵志暖文裡,插播幾分鐘的理財知識乾貨」而已。
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搜索發現,一批直播營銷公司的宣傳語確實充滿誘惑:「想要做金融直播,又苦於沒有靠譜的直播平臺,某某直播為你一鍵定製網際網路金融直播間」。據報導,普通人只要給營銷公司付一定的費用,不需要任何從業資質證明,就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他們進入直播間後,立馬變身「理財專家」,有的叫賣財商知識課,有的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
沒有「任何從業資質證明」,搖身一變,竟然成了「理財專家」,「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叫賣財商知識、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豈止是不可思議,令人「貽笑大方」,簡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欺欺人。如此「理財專家」能「提高財商」?不「割韭菜」、不騙人、不坑人才怪。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試圖通過金融直播間學習「提高財商」的市民要慎之又慎,注意識別,以免一不小心掉入「坑」內,既浪費時間又學錯知識。有資深理財專業人士指出,金融專業證書需要多年正規培訓考核,不可能速成。有人聽了網上直播9.9元一節的金融課,非但沒半點收穫,反而更加迷茫了;有業內人士披露,一些喊著「提高財商」口號的銷售群裡,存在理財和保險產品銷售誤導現象,不僅一些已經下架的產品被惡意炒作,甚至還有涉嫌詐騙的內容。
針對一些無資質金融直播營銷主體擅自開展金融產品直播營銷,涉嫌非法或超範圍開展金融營銷宣傳活動的情況,日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發布風險提示,提醒人們注意甄別。
金融產品一般需要根據消費者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推介,而直播帶貨模式下無法有效識別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對一的充分溝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人們不能盲目消費或衝動投資,而應該在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內容、息費標準、免責條款、風險等級等重要信息之後,審慎評估自身是否能夠承擔或接受,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特別是不要在正規金融機構銷售渠道以外的頁面隨意提供個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同時,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和消費觀念,不盲從、不衝動,更別任性,以免「入坑」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