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 謹防「入坑」被騙

2020-12-11 環京津新聞網

隨著直播形式近年來風頭正勁以及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直播金融的上下遊產業鏈對準了很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普通人,然而,其中一些人卻「入坑」被騙。(今晚報12月9日)

「觀看金融直播硬貨,學習投資賺大錢」;「進直播間分享投資熱門股票基金秘籍」;「理財專家每天幾分鐘教會新手理財,幫您投資收益翻倍」,諸如此類、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語,越來越多的金融主播出現在網絡平臺上。記者調查了解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人們要注意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曾經進入一些金融直播間學習的市民感到其中問題不少。今年基金市場起伏大,市民武女士進入了一個學習熱門投資基金的直播間,可是所謂的理財老師多次出現對股票和基金專業詞語表述不清的問題,後來竟然推薦所謂的「牛股」,她覺得套路太深,於是便退出了;也有網友參加直播活動後,感到也就是「三個小時的廣告和各種勵志暖文裡,插播幾分鐘的理財知識乾貨」而已。

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搜索發現,一批直播營銷公司的宣傳語確實充滿誘惑:「想要做金融直播,又苦於沒有靠譜的直播平臺,某某直播為你一鍵定製網際網路金融直播間」。據報導,普通人只要給營銷公司付一定的費用,不需要任何從業資質證明,就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他們進入直播間後,立馬變身「理財專家」,有的叫賣財商知識課,有的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

沒有「任何從業資質證明」,搖身一變,竟然成了「理財專家」,「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叫賣財商知識、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豈止是不可思議,令人「貽笑大方」,簡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欺欺人。如此「理財專家」能「提高財商」?不「割韭菜」、不騙人、不坑人才怪。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試圖通過金融直播間學習「提高財商」的市民要慎之又慎,注意識別,以免一不小心掉入「坑」內,既浪費時間又學錯知識。有資深理財專業人士指出,金融專業證書需要多年正規培訓考核,不可能速成。有人聽了網上直播9.9元一節的金融課,非但沒半點收穫,反而更加迷茫了;有業內人士披露,一些喊著「提高財商」口號的銷售群裡,存在理財和保險產品銷售誤導現象,不僅一些已經下架的產品被惡意炒作,甚至還有涉嫌詐騙的內容。

針對一些無資質金融直播營銷主體擅自開展金融產品直播營銷,涉嫌非法或超範圍開展金融營銷宣傳活動的情況,日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發布風險提示,提醒人們注意甄別。

金融產品一般需要根據消費者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推介,而直播帶貨模式下無法有效識別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對一的充分溝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人們不能盲目消費或衝動投資,而應該在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內容、息費標準、免責條款、風險等級等重要信息之後,審慎評估自身是否能夠承擔或接受,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特別是不要在正規金融機構銷售渠道以外的頁面隨意提供個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同時,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和消費觀念,不盲從、不衝動,更別任性,以免「入坑」被騙。

相關焦點

  • 防範金融直播營銷風險(理財參謀)
    近年來,直播帶貨這一購物形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歡迎,金融直播營銷也快速興起。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近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社會公眾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 東方時評丨別迷信「自製75度酒精」消毒功效-酒精,電商,消毒,自製...
    東方時評丨別迷信「自製75度酒精」消毒功效東方網 楊玉龍2020年02月23日 08:30 尤其是,前述一些高度食用酒打出的稀釋至75%用於防疫消毒招牌,更須謹防由此給消費者帶來誤導。所以,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市場監管部門,對此當給予重視並加以有效規制。  總體而言,對於「自製75度酒精」萬不可太當真。而對於傳播相關教程的網絡視頻平臺,筆者以為,也應該加強相關內容合法合規及安全性審查。對於網民而言,應增強安全意識,尤其是應謹防未成年人的效仿。畢竟,疫情防控與安全同樣重要。
  • 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警惕忽悠式理財!金融直播帶貨亂象頻現
    10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稱,當前金融直播營銷存在兩方面主要風險:一是隱藏詐騙風險,二是存在銷售誤導風險。 這也是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年發布的第五號風險提示。
  • 直播行業「緊箍咒」來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今起實施!
    直播行業一路走高,但良莠不齊。商家花8萬元「坑位費」買下「當紅」主播,結果直播帶貨不足5000元;主播成功帶貨50萬元,商家還沒來得及開心,結果退貨率超過八成,一查發現都是惡意刷單…… 直播行業「緊箍咒」來了,從今天起,由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國內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正式實施,《規範》共六章44條,對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商家、主播、平臺、主播服務機構和參與營銷互動的用戶等主體提供行為指南
  • 直播營銷防範風險五要素
    網絡營銷剛興起時,成本還相對較低,但隨著各種自媒體平臺用戶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大號的軟文廣告費用也都幾十萬不等。而直播營銷對場地、物料等需求較少,是目前成本較低的營銷形式之一。不需要特意租借場地,也許就在家裡或者辦公室,無須準備戶外宣傳,也不用多麼專業高級的設備,只要有一臺手機就可以開始一場直播。
  • 東方糧油快手直播首發新品 建立新營銷矩陣激活「米麵油」市場
    東方糧油天地道系列產品此次正式直播亮相併取得傲人戰績標誌著東方糧油在網際網路+建立農產品行業新格局。東方糧油總裁戴勝利表示,隨著新營銷矩陣建立的良好開局,加持東方糧油布局多年的紮實的線下銷售渠道,東方糧油將有望激活「米麵油」這一傳統行業市場,成為新零售品牌的中堅力量。
  • 手帳丨HOBO入坑指南
    Hobonichi,一棵一看就掉坑再也出不來的草。HOBONICHI(以後簡稱HOBO)是日本一個做手帳的老牌子。主要分為五個款:A5款、A6款、分冊款、英文款和HOBO WEEKS。HOBO的內頁和皮衣是分開賣的,內頁只是小坑,皮衣才是巨坑呀!!!每年會出各種各樣的新款,論宣傳圖你是比不過HOBO的。
  • 騰訊微保「飢餓營銷」引熱議,警惕!這些銷售誤導也「坑你沒商量」!
    宣傳推廣是保險營銷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部分機構和營銷員為了促單也是打起了欺騙誤導的歪心思。隨著近日一則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保」)以「僅剩XXXX份」營銷「吃下」罰單後,保險業銷售誤導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8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飢餓營銷外,誇大產品收益及產品功能、超停售概念更是層出不窮。
  • 忽視風險 誤導投資者 商業銀行產品營銷四大亂象需警惕
    《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平時針對銀行的投訴多集中在產品營銷環節,因此,繼此前資管新規落地之際的調研後,本報不久前再一次組織了對南京地區銀行網點的實地調研,調研中發現,嚴監管格局下,仍有部分銀行網點在客戶服務和業務辦理過程中存在「踩紅線」的現象,需要引起警惕。
  • 東方時評丨別迷信「自製75度酒精」消毒功效
    尤其是,前述一些高度食用酒打出的稀釋至75%用於防疫消毒招牌,更須謹防由此給消費者帶來誤導。所以,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市場監管部門,對此當給予重視並加以有效規制。  總體而言,對於「自製75度酒精」萬不可太當真。而對於傳播相關教程的網絡視頻平臺,筆者以為,也應該加強相關內容合法合規及安全性審查。對於網民而言,應增強安全意識,尤其是應謹防未成年人的效仿。畢竟,疫情防控與安全同樣重要。
  • 朋友圈的這些「秒殺」「限時限量」營銷違規!
    自今年1月25日起,以上金融產品營銷手段違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20年1月25日起執行。具體來看,《通知》明確提出了「八不得」禁止性規定。
  • 年度盤點丨2020品牌營銷翻車十二大事件盤點,附避坑指南
    隨著電商直播等新興業態的崛起,傳統的營銷理論和手法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品牌需要探索新的邏輯與營銷模式。但即便如此,品牌在進行廣告宣傳或創意營銷時,如果因為考慮不周、強蹭熱點或是其他各種原因,搞出一些毀三觀、搏眼球的刷屏案例,最後讓通宵加班做出的創意落了個「翻車」的下場,那更是讓人「頭皮發麻」,甚至還會給品牌造成不小的社會負面影響。
  • 12月11日投資避雷針:市場人士提醒謹防轉債炒作風險
    導讀:1、李躍宗深度參與坐莊仁東控股、大連聖亞等多隻股票;2、密爾克衛將迎來6%的大比例減持;3、眾應互聯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4、三季度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現負增長;5、市場人士提醒要謹防轉債炒作風險;6、歐盟將告知大型科技公司審查網際網路,否則面臨大筆罰款。
  • 俏寶莉專注祛斑:哪些祛斑誤導性理念坑過你
    原標題:俏寶莉專注祛斑:哪些祛斑誤導性理念坑過你長斑可能是每個年齡階段的肌膚都常遇見的問題,肌膚在最少年時期遺傳性雀斑就會顯現,二十歲的肌膚也很難抗拒紫外線帶來的傷害,三十歲幾乎的淺色斑就會讓你措手不及,之後的每一個階段各類色斑應接不暇……
  •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關於《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
    第九條 直播營銷平臺應當加強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發現違法和不良信息,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直播營銷平臺應當防範和制止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以顯著方式警示用戶平臺外私下交易等行為的風險。
  • 即食燕窩這樣誤導了消費者
    再準確的信息,也需要消費者能正確理解,否則只看廣告宣傳或產品代言人的口吐蓮花,也就難免被誤導。文丨雲無心 編輯丨黃琳最近,某直播帶貨的即食燕窩引發了巨大關注,「即食燕窩其實是糖水」更是成為熱議話題。但在法律上,「即食燕窩實質就是糖水」並不違規。
  • 廣東時裝周首創「直播日」 場景化直播營銷或成趨勢
    悄悄告訴你:丨這丨屆丨廣丨東丨時丨裝丨周 丨丨大丨不丨一丨樣丨>本屆廣東時裝周首創「直播日」,代表著全球時裝周史上直播帶貨的開山之作。組委會希望通過聯合行業協會、直播電商平臺等權威機構傾力支持,藉助廣東時裝周頂級發布平臺重點策劃前排看秀、後臺揭秘、網紅打卡等沉浸式營銷場景,聚焦優質「人、貨、場」優質資源,開啟廣東時尚直播帶貨新紀元。
  • 新華財經調查|保險業能否趕上直播經濟風口?
    同時,專家提醒,對於沒有資質的假公司和假產品,消費者需要格外注意,一定要和正規的保險公司籤訂正規的保險合同,謹防上當。直播已成保險機構與用戶溝通互動重要窗口疫情期間,線下展業受影響,金融機構逐漸加入直播隊伍,理財、基金直播「帶貨」「宅經濟」持續火熱,保險業也參與其中。
  •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7月1日起開始實施 9類內容、20種行為被...
    央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側重為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商家、主播、平臺、主播服務機構(如MCN)和參與營銷互動的用戶等主體提供行為指南。
  • 被騙虧損可挽回!
    2、不要盲目迷信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大師指點」、「權威發布」,背後往往都隱藏各種各樣的利益或騙局。3、切勿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這有可能是預設好的局,會不知不覺落入圈套。4、投資者如遭受非法損失要第一時間保留好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