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風險 誤導投資者 商業銀行產品營銷四大亂象需警惕

2020-12-23 證券之星

銀行監管機構正以實際行動詮釋「監管會越來越嚴」不是一句空話。有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保監系統共向銀行業各類機構和個人開出1825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約10.34億元,這一數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9.49億元。顯然,監管層對銀行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早前,江蘇銀保監局也曾表示一旦發現商業銀行在業務辦理、產品銷售中存在明顯違規行為,在具備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會進行相應處理。

《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平時針對銀行的投訴多集中在產品營銷環節,因此,繼此前資管新規落地之際的調研後,本報不久前再一次組織了對南京地區銀行網點的實地調研,調研中發現,嚴監管格局下,仍有部分銀行網點在客戶服務和業務辦理過程中存在「踩紅線」的現象,需要引起警惕。

問題一:存款變理財

涉及銀行:渤海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

在銀行客戶的投訴中,「存款變理財」是一個投訴率較高的現象。雖然對於這種行為,監管部門一直給予重點打擊,但在利益的誘惑下,仍有銀行鋌而走險。

在這次的實地調研中,我們也發現,部分銀行網點通過各種手段試圖改變客戶存款的初衷,而反覆遊說希望客戶將資金投資到理財,甚至是銀保產品上面。

在渤海銀行南京江寧支行,大堂經理在得知客戶有50萬元資金欲存入後,直接問道:「要不要買理財產品?」在客戶仍堅持存款後,對方在客戶未做風險評估的情況下,詳細介紹了不同期限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且強調目前為止都可以兌付,希望客戶轉而投資理財。

在平安銀行南京江寧支行,在客戶提出存款需求後,理財經理主動推薦理財產品金寶寶和保險產品盈利寶,並反覆介紹兩款產品多好多好,強調早買早受益。

在興業銀行南京河西支行和興業銀行南京海棠社區支行,銀行工作人員在聽說客戶有七八十萬元要存起來後,分別主動推薦購買由銀行代銷的「和諧康福護理保險(萬能型)」和「和諧康順護理保險(萬能型)」,並承諾保本保最低收益(2.5%)。

記者調研中發現,相當數量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在接待客戶時,獲悉客戶有大筆資金想要存入後,即便客戶明確表示存款需求,對方也不是直接幫忙取號引導去櫃檯辦理存款業務,而是徑直找來理財經理,由理財經理接待並介紹理財產品或其他代銷金融產品。

「銀行工作人員普遍都有指標壓力,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不過片面的介紹和變相的誘導很容易讓客戶忽視理財產品蘊藏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風險意識淡薄,金融知識有限的老人或者理財小白,容易入套。」業內人士指出。

問題二:幹預風險測評

涉及銀行:興業銀行

風險測評一直是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必經步驟之一,特別是對於首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均要求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測評,這也是基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風險匹配原則的要求,即「商業銀行只能向客戶銷售風險評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評級的理財產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常有主動幹預客戶風險測評的情況發生,更有甚者,理財經理直接上手代替客戶操作,視風險如無物。

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在興業銀行南京建鄴支行,當有客戶表達出想要購買基金的需求,可風險測評結果並不滿足購買條件後,該行理財經理提示客戶可重新再做一次測評,並明確告知「選項要往後選才可以提高分數,才能買基金。」

在興業銀行南京城東支行,當客戶在手機APP上操作風險測評結果顯示為「保守型」後,理財經理也直截了當的說道「你要買基金,就要把測評分數做高一點,要選C或者D。」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風險測評在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步驟,必須由客戶獨立完成並籤名確認。銀行工作人員的主動幹預讓這一步驟流於形式,很容易給客戶帶來風險承受能力之外的損失。

調研中我們也注意到,有的銀行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到位,在上海銀行南京玄武支行,客戶新辦卡欲購買理財產品,工作人員不僅沒有幹擾風險測評,還主動在智能機上宣讀了風險提示和告知函。

問題三:承諾保證收益

涉及銀行:上海銀行

資管新規的出臺讓保本理財剛性兌付即將成為歷史,雖然過渡期延長至明年底,但淨值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不少銀行機構也在廣泛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保收益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可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還有銀行網點違規向客戶承諾保證收益。

在上海銀行南京建鄴支行,理財經理在向客戶介紹該行的新戶理財產品時,明確表示「基本能保證4.16%的年化收益」。還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宣傳單頁上明確寫著:「3個月保證收益」的字樣。這些行為在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當下,顯然很容易給客戶的理財決策造成誤導。

當然,也有銀行在這方面把控的比較嚴格,在渤海銀行南京大光路支行,門口一塊白色展板上醒目的寫明了近期在售理財產品的名稱、期限、預期收益率/業績基準等信息,旁邊還特地用紅色大字寫著「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

問題四:買理財產品送禮品

涉及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

雖然早在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就規定「商業銀行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活動,不得採取抽獎、回扣或者贈送實物等方式銷售理財產品。」

但記者調研發現,不少銀行網點都存在購買理財產品贈送禮品的行為。有的銀行比較公開,直接把可以贈送的禮品堆放在大堂中央或者一角;有的銀行則做的比較隱蔽,在客戶諮詢理財購買情況時才說出;有的銀行還貼心的表示購買理財產品達標後,既有米、油、鍋等生活實用品,如果攜帶不便也可以轉換成購物卡贈送;還有銀行表示通過購買理財產品成為該行貴賓客戶後,除了當次贈送的禮品,逢年過節也都會有禮品回饋。

在興業銀行南京海棠社區支行,理財經理承諾只要購買理財產品肯定能送米、油、砂鍋等;在上海銀行南京建鄴支行,理財經理告知買保險、新戶理財產品和基金等達到5萬元以上就可以送榨汁機、燉鍋等;在上海銀行南京湖南路支行,購買理財產品達到一定數額可以贈送總行統一配置的手機話費,疊加網點的電動牙刷等禮品。

值得一提的是,調研中發現,不少銀行網點提出客戶的理財卡如果不屬於該網點的話,需要在該網點重新辦卡才能獲贈禮品。

相關焦點

  • 傍國資、編背景,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警惕網貸平臺花式包裝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題:「傍國資」「編背景」,警惕網貸平臺花式包裝!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吳雨、孫飛、吳燕婷、劉宏宇「國資參與」「上市公司入股」「知名風投投資」……不少P2P網貸平臺大肆宣傳其高大上的「背景」。隨著近期網貸領域一些平臺層層花式包裝被揭穿,暴露了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的種種亂象。
  • 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警惕忽悠式理財!金融直播帶貨亂象頻現
    10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稱,當前金融直播營銷存在兩方面主要風險:一是隱藏詐騙風險,二是存在銷售誤導風險。 這也是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年發布的第五號風險提示。
  • 防範金融直播營銷風險(理財參謀)
    近年來,直播帶貨這一購物形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歡迎,金融直播營銷也快速興起。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近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社會公眾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 東方時評丨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 謹防「入坑」被騙
    記者調查了解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人們要注意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曾經進入一些金融直播間學習的市民感到其中問題不少。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試圖通過金融直播間學習「提高財商」的市民要慎之又慎,注意識別,以免一不小心掉入「坑」內,既浪費時間又學錯知識。有資深理財專業人士指出,金融專業證書需要多年正規培訓考核,不可能速成。
  •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
    為規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以下簡稱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擬作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制度適時發布實施。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警惕這類「奇葩」「土味」廣告,關係到你的錢包
    針對這些現象,12月29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文提示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銀保監會表示,一些機構通過過度包裝營銷,讓年輕人陷入盲目無節制消費陷阱,而且存在著信息披露不當,銷售誤導以及過度收集、濫用客戶信息、個人信息使用不當和洩露風險等問題。
  • 畢馬威KPMG: 面對疫情,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應該注意些什麼
    流動性風險既是商業銀行的最基本風險,也是終極性風險,故被稱為商業銀行的「最致命」風險。疫情蔓延以來,商業銀行作為流動性傳導鏈條「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其自身流動性安全將直面疫情考驗。疫情是一面鏡子,過去「重盈利性,輕流動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部分商業銀行平時缺少危機意識,「戰」時缺少危機應對能力,經此一「疫」,流動性風險隱患勢必暴露無遺。
  • 騰訊微保「飢餓營銷」引熱議,警惕!這些銷售誤導也「坑你沒商量」!
    宣傳推廣是保險營銷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部分機構和營銷員為了促單也是打起了欺騙誤導的歪心思。隨著近日一則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保」)以「僅剩XXXX份」營銷「吃下」罰單後,保險業銷售誤導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8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飢餓營銷外,誇大產品收益及產品功能、超停售概念更是層出不窮。
  • 包賺不賠聽到這些套路請警惕 你可能遇到了黑基金
    來源:上海證券報「包賺不賠」、「能湊單」......聽到這些套路請警惕,你可能遇到了「黑基金」時娜天上會掉餡餅嗎?不會!你眼前的這個餡餅很可能是個陷阱。越是誘惑當前,越要繃緊腦子裡的那根弦。「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投資不變的真經。
  • 銀保監會對51類消保亂象進行了排查和整治 點名信用卡過度營銷分期...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9月14日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財富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務的需求上升,金融產品總體上日益多元化、複雜化,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相應也加大了金融風險。
  • 警惕!直播營銷防範風險五要素
    市場營銷與推銷或銷售不是一回事,現代機構營銷包括需求預測、新產品開發、定價、分銷、物流、廣告、人員推銷、銷售促進、售後服務等。在產品已經成型的前提條件下,機構營銷的重點是呈現產品價值、實現價值交換(即機構交付產品、客戶支付款項)。
  • 可轉債價格頻現慘跌 投資者風險意識需提高
    可轉債因提前強制贖回而大跌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很大一部分投資者風險意識依然不高。投資者還應該珍惜自己的錢包,熟悉投資規則。泰晶轉債價格大跌的表面原因是上市公司宣布強制贖回,更重要的原因是可轉債價格大幅高於轉股價值,即轉股溢價率太高,缺少股價做支撐。如果泰晶轉債轉股溢價率不高,即使上市公司宣布強贖,也不會有這樣的跌幅。上一個被宣布強制贖回然後大跌的再升轉債,也是類似情況。
  • 五種「地雷股」投資者需警惕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即將於1月17日正式啟動,市場對年報題材股的炒作也隨之越來越熱,以拓維信息、華銘智能、益生股份為代表的年報績優股輪番出現在本周的個股漲停板上,不過業內人士仍提醒投資者,在今年年報發布期間,年報有五種「地雷股」值得投資者警惕。
  • 「李鬼」泛濫、個人信息洩露存疑 信託代銷市場亂象緣何屢禁不止
    金融行業、產品「觸網」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第三方社交平臺也逐漸成為一些信託行業代銷人士展業的「陣地」。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有一些自稱為信託機構代銷中介的相關人士打著信託產品買賣的旗號在社交平臺攬客,目前已有包括五礦信託、安信信託(600816,股吧)、中原信託、紫金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發布聲明,提醒投資者警惕「李鬼」信託風險。
  • 理財產品銷售迎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與代銷機構共擔銷售責任
    ,釐清產品發行方和銷售方責任,明確銷售機構風險管控責任,強化理財產品銷售流程管理,全方位加強銷售人員管理,要求信息全面登記,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業內人士認為,《辦法》進一步壓實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銷機構在理財產品評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投資者與產品進行匹配、宣傳銷售文件製作、信息披露、理財信息登記等方面的責任,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權益保護的重要舉措,更加明確了「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內容,有利於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對理財行業規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整形美容風險不可忽視,這類人抽脂拉皮需謹慎
    但是,中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各臟器均有不同程度磨損,並有或顯或隱的各種疾患存在,承受有創手術的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加大。,莫盲目受某些不負責任的誇大廣告所誤導。雖然國外對七八十歲整形隆胸等成功案例時有報導,但失敗的未被披露的例子更多,個中風險不可忽視。我國整形外科專家提醒廣大中老年人朋友:整形美容手術一定要選擇設備齊全、資質優良的正規醫院,力求損傷小、恢復快的治療方案。
  • 銀行仍是基金代銷重要渠道 銀行代銷基金亂象何以根除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因基金代銷業務而發生的糾紛頻現,諸多代銷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銀行出現基金代銷問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哪裡?為滿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銀行都做了哪些改變?2020年是當之無愧的「基金大年」,新發基金數量與規模均表現搶眼。隨之而來的是,代銷基金亂象也被監管火速關注。日前,因在基金銷售過程中多項業務違規,雲南證監局對富滇銀行和雲南紅塔銀行開出罰單。
  • 監管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
    《辦法》對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各自責任進行劃分,明確理財產品銷售中的禁止性要求,對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培訓、上崗和管理等方面作出細緻規定,不僅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也有利於理財子公司自身的穩健經營。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代銷理財產品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促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
  • 創業有風險加盟需謹慎 天策金糧都菓奶茶提醒您警惕金融騙子騙局
    天策金糧都菓奶茶研創團隊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系列的加盟幫扶服務:天策金糧都菓奶茶研創團隊會為投資者提供品牌項目分析,下派專業項目顧問,為投資者從行業行情、經營分析、後期營銷等方面進行專業講解與指導;天策金糧都菓奶茶研創團隊會為投資者提供培訓服務,公司總部設有兩大培訓基地,方便投資者就近培訓學習;天策金糧都菓奶茶研創團隊會為投資者提供店面選址服務,幫助投資者評估意向店面位置,並提供店面的租賃指導服務,協助投資者順利選擇店面位置
  • 【新書快報】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運行的內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給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帶來新的挑戰。其次,深入分析近年來內外部環境持續變化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影響以及所呈現的差異性,並探討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可能面臨的新挑戰。最後,結合筆者自身工作實踐歸納梳理當前主流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工具體系及實踐經驗,並提出促進我國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議,為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