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木雕的東陽往事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東陽木雕每一天都在上演枯木逢春的傳奇,哪怕是塵封千年的古沉之木,也能在木雕藝匠的手中實現生命的涅槃,回報自然的饋贈。

趙西平 劉陽 金世傑

  中國古代哲學的系統觀歷來就有「五行」之說。「金、木、水、火、土」包含了事物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形態。其中,木代表著生長,也是和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五行之一。漢字「休」由「亻」與「木」組合而成,也說明了人與木之間的密切關係,人依靠木,才能獲得安穩休息。

  談到木雕,自然離不開木。在沒有離開根莖前,木是有生命的,被砍下之後,木雕藝術家又會賦予它第二次生命,實現人與木之間的對話與連線。伴隨木雕藝人不斷地敲打和雕刻,藝術作品脫殼而出,從而使木擁有了更恆久的藝術生命力。

  木雕藝術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燦爛瑰寶,以木為載體,雕刻出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勤勞與智慧,也講述著漫漫歷史長河裡的滄桑與變遷。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木雕藝術在各地都譜寫著自己的故事,而在浙江,也留下一段段深厚悠長的東陽往事。

尋根溯源

  東陽木雕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元和年間(806~820年)進士、宰相舒元輿(唐東陽郡蘭溪純孝鄉人)的墓在20世紀初被盜,內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見在唐代太和年間(827~835年)以前,東陽木雕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至宋代,東陽雕刻技藝便已具備較高的工藝水平,雕刻風格也盡顯精細。這一點可以從現存的東陽木雕實物中發現。

  1963年,東陽縣城南郊的西峴峰下,從倒塌的南寺塔裡出土了一尊善財童子像和一尊殘損的觀音菩薩像,均雕刻於北宋建隆年間。善財童子立於雲紋裝飾的蓮花寶座之上,細膩清雅,形態生動,無論從造型或是刀法上,都足以證明東陽木雕的獨特風格在北宋年間已初具雛形。

  經過多年的發展沉澱,東陽木雕最終在元明時期形成了成熟、獨特的藝術風格。此時的東陽木雕多用於建築裝飾。明永樂年間修建的盧宅,宅內隨處可見技藝精湛的木雕,無論是建築構件還是室內家具,其藝術性之強、布局之豐滿,散而不松、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故事性強,可謂我國民間藝術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東陽木雕風格達到成熟的最好佐證。

  清代東陽木雕的發展極盛,尤其在乾隆年間。據《東陽木雕歷史調查研究參考資料》記載,清乾隆時期東陽和嵊縣曾有400餘名木雕藝人進京為故宮雕刻裝飾。宮廷木雕工藝的高要求、高標準,也促使對東陽木雕的運用達到極致。這種蓬勃發展態勢一直延續到近現代。

  民國時期,受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傳統的木雕技法與中國繪畫藝術巧妙地融合,更增添了東陽木雕形神皆備的藝術性,其造型圖案也更加豐富精緻,東陽木雕也越來越得到民眾的廣泛認同與接受。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重視和支持東陽發展木雕產業,成立了多家木雕生產組織,使其與中國傳統詩、書、畫巧妙地融為一體。東陽木雕的內容、形式以及表現手法也越來越豐富,精美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清水白木雕

  東陽木雕悠久的歷史一方面歸功於木雕傳承者的傳經送寶,另一方面則源於東陽木雕自身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東陽木雕以「東陽」二字冠名,皆因木雕具有濃鬱的東陽特色。東陽地區自然環境優渥,物產豐富,有許多優良的木材。智慧的東陽人民以當地的資源為依,就地取材用於木雕藝術,使得木雕烙上了東陽的印記。

  與眾多色彩斑斕的其他木雕藝術不同,東陽木雕素來色澤淡雅,不施以深色漆料。作品完成後,採用清水漆做表面處理,再施一層淺色透明的桐油,因此也被稱為「白木雕」或「清水白木雕」。也正因如此,東陽木雕在選料方面極為嚴格。除要求木料完好、沒有蟲蛀,對木料的木紋、色澤等也有很高的要求。

  東陽木雕多採用香樟木、白桃木、椴木、銀杏木等木材,它們生長緩慢,散發經年不衰的濃鬱香氣。以香樟木為例,木材紋理優美,色澤淡雅,因其獨特的香味還兼具防蟲的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東陽木雕的雕刻材料。這類木材雕刻出的作品,配以東陽木雕不施漆色的表現手法,完美保留了天然木材的本真。

  複雜又自然的紋理走勢,疏密有度的紋理排布和源自天然的木材本色,使得東陽木雕猶如清水芙蓉,質樸卻又不失明媚。清新典雅的獨特風格雕飾於江南民居之上,裝點於典雅的水鄉廳堂之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點五」維度空間之美

  從技法上看,東陽木雕以構圖飽滿大氣、層次豐富細膩、圖像寫實傳神、做工精雕細刻、清秀典雅耐看、欣賞與實用完美結合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木雕界獨樹一幟。這種獨一無二的風格特點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

  東陽木雕是以平面雕刻為主的裝飾性雕刻,最初應用於建築裝飾。在其風格形成伊始,木雕造型粗獷、構圖簡潔、風格粗放。到了明代後期風格逐漸走向精緻細膩,由簡到繁、由粗到細。風格的轉變離不開技法的不斷更新,需求推動發展,因而產生了除平雕以外的眾多的雕刻技藝,如圓雕、半圓雕、鏤空雕、浮雕、明雕、陰雕等等。

  此外,東陽木雕對造型也有著極高的要求,與普通雕塑不同,其從創作之初直至創作結束,都是不斷在做藝術雕刻的「減法」——去除掉多餘的部分,保留藝術作品的本體,最後使藝術作品脫殼而出。其創作特性決定了這項藝術的高難度和藝術價值。

  繁多的傳統雕刻技法並非隨意任用,而是手工藝者根據雕刻的不同形制和題材內容,斟酌選擇適當的技法來表現內容,以達到所需的不同效果。

  例如,技法中的浮雕可細分為薄浮雕和深浮雕。薄浮雕可以使作品產生細膩精緻、耐人尋味的效果;而深浮雕能使作品變得構圖緊湊、疏密得當。木雕藝人正是通過不同技法的結合表現,來充分展現雕刻作品的豐富內容。無論是清新秀麗的才子佳人、鮮活靈動的祥瑞神獸,還是繁茂美好的花木果實,作品空間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

  東陽木雕的空間推敲構思巧妙、布局緊湊,既不同於國畫的二維空間,又不同於雕塑的三維空間,處在二維到三維之間「二點五」維度的空間之中,尋求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同時還兼具了國畫和多種雕刻形式的藝術表現手法,也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語言,在一深一淺間盡顯東陽木雕傳統技法的獨有魅力。

內容廣泛卻不隨意

  中國古典建築、家具等都喜用雕刻作為裝點,但細究雕刻內容就會發現,這些雕刻除了裝飾作用,還富含著文化深意,追求對意境的營造。中國人喜歡將自己的吉祥文化表現於木雕之中,而木雕附於器物之上,帶給使用者美好的祝願。

  東陽木雕的選材內容廣泛卻不隨意。不論吉祥瑞獸、飛鳥魚蟲、山水花木,還是才子佳人、忠臣良將,都是手藝人精挑細選的故事內容。

  例如,東陽地區的古建築上隨處可見動物紋樣,「梅鶴迎春」「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球」等,反映出人們對吉祥、喜慶的嚮往與追求。

  又如,常用來雕刻的植物紋樣,梅蘭竹菊荷等植物或青翠或嫣紅,生長在自然間便是一道風景,而它們被雕刻在木材之上,被華夏文化賦以深意——「梅」凌寒獨放;「蘭」孤芳自賞;「竹」堅韌不拔;「菊」淡泊明志;「荷」神聖高潔……無一不是古人嚮往的雅境。

  再如,人物題材多選自神話傳說、歷史名人和文學作品三大類。「八仙過海」「嫦娥奔月」「竹林七賢」「三顧茅廬」和「武松打虎」等都是民間耳熟能詳的故事。

  東陽木雕以雕刻的形式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木雕藝人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與文化審美傾注其中,使得每處木雕不僅外觀美,更在深處蘊含著中華文化之魂。

「師徒傳承」無價寶

  東陽木雕除了可供觀賞的美麗之外,更有一種無形的美推動著這項傳統藝術不斷前行。手藝代代相傳,難的不僅是技法傳承,還有那份傾囊相授、毫無保留的品德之美。

  與眾多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一樣,東陽木雕的傳承方式同為傳統的「家族傳承」與「師徒傳承」。眾多東陽木雕傳承人從不畏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是無私地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杜雲松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東陽木雕大師,因為手藝精湛、技法全面,有「木雕皇帝」的美譽。他師承民間藝人郭金局,14歲便開始學習雕刻。

  郭金局作為著名的民間工藝多面手早已聞名遐邇,但他肩負傳承責任,收納勤奮者為徒,絲毫不吝嗇自身所學,將一身技藝都授予徒弟,望後輩能夠後來居上,成為木雕藝術之大家。杜雲松也不負希望,傳承了恩師一身技藝並且發揚光大。

  而繼承下來的不僅是手藝,更多的是授業的無私精神。樓水明是與杜雲松齊名的東陽木雕大師,有著「木雕狀元」的美譽。他在傳承手藝時,同樣繼承上輩藝人的無私品德,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予徒弟。

  樓水明還希望徒弟集眾家之所長,向「木雕皇帝」杜雲松與「木雕宰相」黃紫金推薦自己的潛力學子陸光正,使其師承三家,掌握全面的東陽木雕技法。陸光正最終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東陽木雕每一天都在上演枯木逢春的傳奇,哪怕是塵封千年的古沉之木,也能在木雕藝匠的手中實現生命的涅槃,回報自然的饋贈。面對這些來之不易的藝術瑰寶,現代的東陽人更加珍惜,並用他們的智慧賦予這項古老工藝更頑強的生命力,將延綿千年的東陽木雕藝術風景更好地傳承,不斷再現「高樓畫欄照耀入目,其下步廊幾半裡」的宏大場景。

  (趙西平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東陽木雕:傳承千年的木上巧思
    東陽木雕發源於浙江東陽,由唐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散點透視構圖,層次豐富,色澤清淡,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2006年,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最早的木俑製作,到宮殿、寺廟、住宅等建築裝飾,再到現代的擺件、家具、壁掛、室內設計等,在一代代木雕藝人的傳承與推動下,這門藝術歷經千年,不斷演變創新,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
  • 東陽陸光正:木雕藝術是一生摯愛_中國夢實踐者_新聞頻道_央視網...
    在東陽木雕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的手下,一塊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同樣充滿著無限可能。 陸光正出生在浙江東陽嶺下村。村子四面環山,山上古木參天。銀杏樹、樟樹、棗樹是主要樹種,這些樹是東陽木雕自古以來的主要雕材。陸光正的父親是有名的裁縫。母親雖不識字,但一筆花鳥畫卻極為傳神。
  • 被上合青島峰會的東陽木雕圈粉了!上面雕了啥內容?
    小新這就來給您說道說道 國家級非遺——東陽木雕 這種木雕裝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 作為中國一次重要主場外交活動青島峰會的會場裝飾既要體現中國的大國形象、大國禮儀又要體現出青島當地特色同時還必須具備國際會議的莊重、活躍、熱情的氛圍 而閃耀著中國傳統藝術光芒的東陽木雕正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會場的木雕,雕了什麼內容?
  • 打造全國工藝美術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基地 首屆「中華大師匯」在...
    為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加強行業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工藝美術和紅木家具產業的繁榮與發展,11月1日—5日,以「初心·匠心·美好生活」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大師匯」在浙江東陽舉辦。活動期間,同步舉辦第十五屆中國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第二屆中國紅木家具展覽會。三個展會首次整合舉辦,展會層次更高、活動內容更豐富。
  • 為「出門儂」解碼立像 央美駐浙江東陽傳統工藝工作站開啟雕塑創作
    目前,作為成果之一的木雕人像《出門儂》正在緊張創作,即將亮相「中華大師匯」第十五屆中國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昨日,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原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導王少軍專程來到東陽指導創作。去年下半年,工作站舉辦了傳統營造技藝國際對話活動暨「居光亭」落成儀式。活動中提出將以東陽傳統營造技藝為核心,加快對「東陽幫」文化的研究、轉化、應用。
  • 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之一:勤
    在第二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指出,在東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一樁樁發展奇蹟,湧現了一個個傑出人物。究其原因,是東陽人具有五大特質:勤、勇、韌、能、義。1月6日起,東陽日報推出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特刊,激勵每一位東陽人傳承和弘揚這五大特質,用「和」「合」之力推動東陽高質量發展。
  • 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之一——勤
    在第二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傅顯明指出,在東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一樁樁發展奇蹟,湧現了一個個傑出人物。究其原因,是東陽人具有五大特質:勤、勇、韌、能、義。1月6日起,推出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激勵每一位東陽人傳承和弘揚這五大特質,用「和」「合」之力推動東陽高質量發展。
  • 東陽奮力打造內外兼修景區城
    振興路夜市東陽景區城內擁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東陽中國木雕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宅,國字號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以及東陽江、親子公園、歌山畫水公園、江濱文化中心、東陽江遊船、市民廣場、市民花園、博大世紀公園、城市書房、黌門廣場、張國維紀念館、兒童公園、振興路夜市等文化和旅遊資源與文化和旅遊產品,打造了木雕商貿遊、城市休閒遊、古宅文化遊、夜遊東陽遊等四條特色旅遊線路。
  • 中國建築工藝古今有序傳承典範之「東陽幫」的前世今生
    在長期的走南闖北中,心靈手巧的東陽建築工匠,締造了獨特的東陽民居建築體系,構成了中華建築文化中瑰麗的奇葩。東陽幫指以浙江東陽籍建築類工匠為主體組成的幫派,涉及工種以雕花、泥水、木作、油漆、堆塑、石匠、瓦匠等,承接業務以房屋橋梁施工為主,有著鮮明的民間群體組織特徵。主要活動於江南地區,是我國建築史上著名工匠幫派。
  • 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之四——能
    磨礪千年技藝,東陽木雕被譽為「四大木雕」之首,無論是杭州靈隱寺、無錫靈山梵宮,還是德國迪恩中心公園、日本岱宗山天德寺,都留下了東陽木雕藝術的深刻印記。無論是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還是首屆進博會、澳門回歸20周年慶典……這些年,東陽木雕已經成為中國主場外交和重大活動展示傳統文化的首選。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小明給武昌理工學院學子授課 傳授木雕工藝
    為了讓同學們對東陽木雕有所了解,將木雕文化傳承和創新,12月7日晚,武昌理工學院特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黃小明來校授課,帶來了一堂「東陽木雕的傳承與創新」學術講座。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百餘名師生參加,講座歷時兩個多小時。
  • 浙江這個縣級市,是「中國木雕之鄉」,有著東方好萊塢,你來過嗎
    在浙江省中部有個縣級市,有著千餘年的木雕歷史,在北京的故宮、蘇州、杭州及安徽等地,都有這裡的木雕留世,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鄉」,它就是東陽市。東陽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首批旅遊經濟強市,除了木雕出名,其下轄鎮橫店鎮因橫店影視城更是聞名於世,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 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解讀東陽人發展密碼—— 「勤勇韌能義」「和合...
    這些特質是東陽人的發展密碼,也是東陽發展的澎湃力量。這種特質源於獨特的文化個性。東陽文化悠久、內容豐富、獨具特色。最早可追溯到中生代的恐龍遺蹟,古代有夏禹文化、吳越文化、宋元理學印記,現當代受東陽人文精神、建築文化和工匠精神浸潤,造就了木雕文化、竹編文化、影視文化、古宅文化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
  • 東陽景區城創建多維度發力展現全域魅力
    「對照有關要求,東陽市積極推動省4A級景區城創建工作,以旅遊全域發展、主客共享的理念,重點強化了東陽中國木雕城、東陽江江濱景觀帶、盧宅等景區建設,努力讓環境景觀更優美、設施服務更齊備、產品業態更豐富、管理保障更完善。」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馬景斌介紹說。
  • 浙江東陽古村記!歌山畫水裡的三大名村!
    對於全國人民來說,東陽最著名的莫過於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影視城了,當然還有聞名天下的東陽木雕,以及由實力雄厚的東陽建築公司帶來的「中國建築之鄉」美稱。東陽建築和木雕藝術名揚天下,據說在徽州一帶存在的大量徽派建築許多都是東陽工匠的手筆。而如今,在東陽當地,也少不了留存一批聞名周釗的古村落。
  • 廣特播報報導上海電視臺播出—檀王府王為權木雕工藝品工作室
    檀王府王為權木雕工藝品工作室坐落於聞名全國的工藝美術之鄉-浙江東陽,由東式檀雕第一人—王為權先創辦,王為權先生在吸收了中國傳統雕刻、家具設計及西方雕塑工藝的優勢後,成為第一個為東陽木雕融入了國畫線條和西方雕塑工藝的民間藝人,極大地豐富了東陽木雕的表現手法,創作的「檀王府」木雕紅木家具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 中國古體詩詞欣賞;中國雕刻之鄉;中國影視基地浙江東陽(七律)
    東陽,在中國一個沉甸甸的地方,雕刻藝術,影視城,盧宅,顯赫於世襄國布衣2020東陽,中國浙江金華下轄一縣級市。具有國際水平的江南明清建築,東陽盧宅建築群,專家盛讚。東陽橫店影視城,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影視基地。千柱落地的德潤堂,世間罕見。白雲文化城內觀音閣高68米,有天下第一閣美譽。東陽木雕,雄冠天下,傳承已久,創新不斷。東陽,中國古典工藝之鄉。
  • 城是一個景 景是一座城 東陽景區城創建多維度發力展現全域魅力
    「對照有關要求,東陽市積極推動省4A級景區城創建工作,以旅遊全域發展、主客共享的理念,重點強化了東陽中國木雕城、東陽江江濱景觀帶、盧宅等景區建設,努力讓環境景觀更優美、設施服務更齊備、產品業態更豐富、管理保障更完善。」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馬景斌介紹說。
  • 【文玩雜說】明清木雕的藝術風格
    明清木雕的藝術風格 明清時期,是我國木雕工藝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根據木材的品種、質地、色澤的不同,加工工藝也各異,高超的工藝技巧與藝術的高度結合,不僅創造出無數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同時也逐步形成了木雕工藝的分類:白木雕、紅木雕、黃楊木雕、金漆木雕等。
  • 東陽這裡正在舉辦一場生態視覺影像展
    承辦單位東陽市美術館東陽市攝影家協會展覽時間:6月5日-7月15日展覽地點:東陽市美術館一樓展廳(盧宅非遺街區木雕巷8號)只有堅持「五位一體」,才能真正建設「美麗東陽」。當前,東陽的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了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新起點。我們必須順應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趨勢,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用持之以恆的堅守投身「生態宜居東陽」的建設實踐,堅定不移扛起新時代東陽生態文明發展的重任,讓綠水長流、青山常在、空氣常新,讓生態自然之美永駐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