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傅顯明指出,在東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一樁樁發展奇蹟,湧現了一個個傑出人物。究其原因,是東陽人具有五大特質:勤、勇、韌、能、義。
1月6日起,推出東陽人五大特質解讀,激勵每一位東陽人傳承和弘揚這五大特質,用「和」「合」之力推動東陽高質量發展。
一勤無難事同心相和合
——論東陽人特質之「勤」
一部東陽的發展史,就是東陽人的勤業史。
《道光東陽縣誌》風俗篇開宗明義:「東陽多山,其民樸而勤。」勤,是融入東陽人血脈,與山水輝映的首要特質。廟堂的推崇、民間的公議,所立足的正是東陽人胼手胝足、耕耘樹藝的歷史形象以及科甲連綿、行藝留名的歷史功績。
東陽人用多個維度的「勤」,構成了立體、豐滿、生動的「人勤物阜」圖景。
一為勤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家當,註定了東陽缺乏可圈可點的資源稟賦。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東陽人自覺選擇吃苦在先,叩石墾壤,肩挑營造,巧妙地利用自然,改造環境,變「插針無地」為屋宇連棟、良田連頃。南宋宰相葛洪所寫的葛氏家訓中就提到:「夫欲興家立業者,必使男勤耕,女勤織,或利工商之所資,或利山澤之所產,皆為致富之本。」男耕女織,風雨無閒,終至生計日裕,門庭益振,形成了膾炙人口的以「黴乾菜」「土布衣」為象徵的勤樸文化。在虎鹿鎮蔡宅村,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三苦精神」:為子孫讀書肯吃苦、學子讀書肯吃苦、離校後做事肯吃苦。性情憨厚的蔡宅人蔡樹堯,忙時種田,閒時走街串巷做生意,培養大兒子蔡汝霖為同盟會會員,小兒子蔡人淦東渡日本學醫。蔡人淦又培養女兒蔡慕暉為東陽首位女碩士,並與《共產黨宣言》譯者陳望道喜結連理;培養大兒子蔡希陶為著名植物學家,小兒子蔡希嶽為瀋陽農學院教授。一門五名人,佳話傳東陽。而五人之間的手足情深、同胞相助,尤其令人感動:蔡汝霖在走上仕途後助蔡人淦出國留學;蔡慕暉略有積蓄就資助蔡希陶讀書,蔡希陶參加工作後資助蔡希嶽求學,兄弟、姐弟繼力接踵,和合無間。
東陽人的勤勞傳統,在改革開放後走南闖北的「東陽幫」身上更為鮮明。幾乎每位成功的東陽商人,都有過在火車上「無立錐之地」而躺在座椅下,在繁華街頭「無一尺商鋪」而借地以生財的經歷。以「勤苦」為黏合劑,東陽人「親幫親,鄰幫鄰,老鄉幫老鄉」,和合闖天下。
二為勤奮。勤勞是無畏、無懼,勤奮則是毅力、堅持。東陽馬生君則,入讀太學兩年,「流輩甚稱其賢」,聞悉名重朝野的「太史公」宋濂進京,於是前往拜謁請教,「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一句「用心於學甚勞」,可知東陽學子的勤奮多從心出,宋濂因此稱他為善學者,認為他悟到了勤奮的真諦在於用心專心。宋濂也向馬生講述自己少年求學往事,抄書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請教於先達時「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讓馬生深受教益,履霜踐冰更為勤奮。這一脈勤奮好學的基因,在一代代東陽學子身上傳承,當代「馬生」濟濟有眾。出生於1976年的東南大學副校長吳剛,行政和業務一肩挑,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中國現代物理學先驅、鄉賢嚴濟慈求學巴黎時,在給家人的信中屢屢提到「若成績不好,吾視為大差辱事」「惟其難也才能使人努力」「國家責任,學人尤宜努力前進」以及「凡事當努力」等,勤奮志氣力透紙。以勤奮為舟楫,1924年,嚴濟慈沒在巴黎大學上過一天課就獲得了數學考試優等成績,獲得了一張文憑;次年又順利通過普通物理、理論力學和微積分考試,物理成績在3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二,拿到了理學教育碩士學位,在巴黎大學創造了奇蹟!勤奮的背後,是嚴濟慈的家國情懷。他在回國後發起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並擔任第二任校長,數十年後,東陽學子潘建偉循著先賢足跡入讀中科大,再次以勤奮創造了量子力學的科學奇蹟。
融個人發展於家國命運的勤奮,才能達者兼濟天下,萬裡和合同心。這正是東陽人的勤奮與眾不同之處。也因此,東陽人以「勤」生財,以「儉」養財,卻善於將資金和精力用於培養人才上,甚至甘為發展教育而典屋賣地、一擲千金,總額達十多億元的馬生教育基金、巍山教育發展基金和東陽中學教育發展基金,就是這種「勤儉和合辦學」傳統的新時代樣本,「教育之鄉」由此積厚流光。
勤則不匱。以勤為本,東陽人克服資源匱乏的先天不足,創造了兩大奇蹟:一是「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奇蹟,橫店影視名城蜚聲中外;二是「大匠運斤」「乾坤挪移」的奇蹟,獲得了匠心獨具的「建築之鄉」稱號,建築領域拿下了總產值、納稅總額、特級企業數、創魯班獎四個第一。勤,使東陽從「要素窪地」變成了「聚寶盆」。
勤能補拙。以勤為本,東陽人詩書講誦相聞,從師受業成風,締造了兩大傳奇:一是成就了崇文重教的「教育之鄉」美名,湧現了「十百千萬」的人才盛況;二是摘取了精工善藝的「木雕之鄉」桂冠,巧奪天工的木雕創作聲名遠揚,擁有3位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11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勤,使東陽從「小鄒魯」躍升為「人才高地」。
一勤天下無難事,萬裡同心相和合。處於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全體東陽人克勤於邦,萬回和合,才能共建共享富強東陽、幸福東陽。
【人 物 】
陸光正:為學之道終身勤
雖然已經75歲,陸光正依然每天堅持創作,毛筆、鉛筆和雕刀是他日日相伴的「吉祥三寶」。他的徒弟張玉海回憶起一事:2018年,陸光正因病在杭州住院,徒弟們去探望他,其他人帶了水果、鮮花、滋補品,唯獨張玉海帶了一本空白畫冊和幾支毛筆。陸光正見狀,開心地對張玉海說「還是你最懂我」,隨即興致致勃勃地揮毫作畫。一本畫冊、幾支毛筆,讓陸光正的住院時光不再那麼煎熬。
勤奮,是陸光正從木雕小學徒晉階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直至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的法寶。
當年,13歲的陸光正考進東陽木雕技校。以出色的成績畢業後,他到原東陽木雕竹編工藝廠當學徒。當時經常有全國性的展覽和比賽,年輕好勝的陸光正苦練技藝,還咬破手指頭,用鮮血在一張白紙上寫下「爭第一」三個字,貼在蚊帳內。每天晚上,他只要躺下來,就能看到這張字,於是睡意全無,起床作畫、看書到深夜。日復一日,這幅字先是變黑,繼而變白,直至消失,卻永遠刻在了陸光正的心裡。
「小時候,我就常聽父母說,人勤地生寶,人勤百業旺。只要勤勞刻苦,天下就沒難事。」陸光正說,這句金玉良言是世世代代東陽人用實踐提煉出的精神財富,東陽儂無慫儂,靠的就是勤,幹活勤快,讀書勤奮。後來,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和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合辦進修班,他被選送參加進修學習。期末,大家都放假回家了,他卻留在學校繼續作畫,在畫室裡一待就是一天。唯一的娛樂就是除夕夜去看了一場電影,整個寒假包括春節都在學習。「我深深地知道這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時不我待,不能蹉跎。」他的勤勉好學被老師們看在眼裡,對他傾心相授,使他在山水和人物方面的畫技突飛猛進,還學會了人物連環畫創作,為之後從事木雕藝術夯實了基礎。
人勤一世千川綠,牛奮四蹄萬頃黃。從藝六十餘年,勤奮貫穿始終,創作精品近五百件,主持設計了杭州雷峰塔、樓外樓、無錫靈山梵宮、北京雁棲湖會議中心、G20杭州峰會主會場、山東東營兵聖宮、山東尼山聖境、陝西漢中文化博覽園等重大木雕建築裝飾項目,這就是本世紀陸光正用勤奮植就的「一川綠」。猶記得2017年靈山梵宮重新裝修,年過七旬的他戴著安全帽,攀上五六十米高的腳手架檢查工程質量,勤業如此,令在場者莫不動容、感佩。
李凌峰:勤於研發矢志創新
20多年前,靠3臺切割機起步,專業生產永磁;現如今搭上了5G發展快車,與華為、中興、諾基亞、三星、愛立信等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東陽富仕特磁業有限公司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公司創始人李凌峰帶領團隊辛勤付出。
「企業沒有技術優勢,就沒有未來。只有不斷研發新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超越同行,站穩腳跟。」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凌峰如是說。
東陽富仕特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曾是僅有3臺切割機的小廠。為推動企業發展,李凌峰走上自主研發道路,把主業收益大部分投入新產品研發。
為了比別人領先一步,他在技術創新方面更加勤奮,「我們企業體量小,科研力量相對不足,但我相信勤能補拙,所以咬定勤奮兩字,一是巧借外智為我所用,二是自主研發強身健腦。」因而,日常的李凌峰,一年中大半時間不是在去科研機構的路上,就是在科研機構和專家溝通。
多年來,他頻繁來往於杭州、寧波、合肥、上海等地,與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中科大、寧波物理所、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院所交流溝通。同時,他還熱情邀請高校教授、研究院所專家來企業合作交流、溝通指導新產品的研發。2017年,他與中國計量大學開展了浙江省重大研發項目的合作;2018年,他與浙江大學聯合開展了浙江省重大創新項目的研發。
積極與外界溝通合作的同時,李凌峰積極打造自己的研發團隊。他抓住移動通信市場興起的機遇,早在2004年就聘請兩位專家,積極培養研發技術人員,投入大量資金,先後啟動微波鐵氧體項目、陶瓷介質旋磁微波鐵氧體複合新材料的研發,所以現在順利進入5G核心市場。李凌峰一手抓管理優化,一手抓研發,在項目研發過程中,他時常召開會議,與專家及團隊成員討論研發進程以及研發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在李凌峰的帶領下,技術團隊艱苦努力、迎難而上,一舉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研發出了5G微波通訊領域專用的磁性材料。
專注於研發通信領域專用磁性材料,為富仕特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目前,富仕特磁業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同時生產應用於5G技術的微波鐵氧體和永磁鐵氧體的企業,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富仕特在通信移動領域的磁材產品,已佔領全國30%以上市場份額,並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該公司還與大眾、松下、索尼、西門子、福特等其他領域的國際大品牌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他們提供磁性材料產品。
去競爭,去創新,去改變,去煥發新的生機……背後都是「勤」在驅動。6G時代即將到來,電動汽車也越來越熱門。已成長為「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的富仕特磁業將緊跟時代發展,積極研發6G、電動汽車、軍工等領域的新產品;積極引進AI、MR等技術在智能化、自動化和管理上的應用,讓企業高質量發展。
【評 論】
勤自內心 勤出成效
(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長盧幹)
勤,應當是勤自內心,勤而有為。教師以勤教立學,學生當勤學苦讀,把勤奮作為東陽教育的首要特質。職業教育尤其要把勤的理念,植入學生心中。
職業教育一手抓通識,一手抓技能。技能的養成,勤奮是不二法門。把一名普通學生培養成合格技工甚至是大國工匠,必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通過日復一日的實踐,掌握嫻熟的技藝。所以,這種勤奮,是智力與體力的雙重考驗,需要中職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為了在學生心中植入勤的理念,注入勤的動力,生成勤的能力,市職教中心推出「生命銀行」積分制,從多個層面鼓勵學生勤學苦練,把取得的成績和榮譽,轉化成積分,期末按照總額給予獎勵,使學生力爭上遊;同時通過打造男籃隊、國旗班、技能訓練班等載體,砥礪學生形成勇於拼搏、堅毅持久、樂於創新,勤、智、毅並用的品格。
對於教師,學校也制定了系列激勵機制,推出項目負責制、教師讀書會、匠心教師工作室、骨幹教師示範觀摩課等,樹立勤教育人的典型,帶動全體教師在發展高質量中職教育的路上一起奔跑。
比別人多做一點
(市東元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金龍)
1988年,我開始做學徒,學習火腿加工手藝。離家前,父母囑咐我,要把師傅當父親,手腳要勤快。
學徒生涯裡,我一直奉行著「勤」的信條。師傅有很多徒弟,我心裡會較勁,想著刀要比別人的重,起床要比別人早,多學多做才能學到真手藝。正是如此,公司的火腿品牌才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起來,在4個省份都建立了產業。
以前的「勤」更多是手腳勤快,現代社會裡,手腳勤快固然重要,但是思想上不「勤」就會遠遠跟不上節奏的。像「抖音」這個平臺,過去覺得是消磨時間用的,但是嘗試著去接受、了解之後發現,不少人通過抖音這個平臺在創業,對於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平臺。
做人做事,「勤」是根本、是基礎。時代快速變化,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去迎接、擁抱變化,身體力行地去學習去了解。
勤於行動 勤於思考
(浙江華偉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偉強)
「勤」是眾多東陽人所共同具備的優點。早年的東陽是一個特產和資源優勢都不顯眼的小縣城,靠的就是勤勞的手藝人走南闖北,在祖國的各個地方都留下足跡、創下成果。先輩的勤勞努力為東陽建築打響了名號,新一代人依舊要努力擦亮這塊招牌。
作為建築企業的負責人,「勤」要從行動和思想兩個方面來思考。東陽有眾多的建築企業,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想要搶佔先機就得勤走、勤跑、勤學、勤問,主動地去尋找機會並把握機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房屋建築對於科技含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上「勤」,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一線工作,知曉一線工人們的所做所想,才能把握住機會。